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95节
作者:
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5269
胤禛点点头,出去了。
其实吃的差不多了,但现在也不好叫宫人收,母子二人索性便挪到隔间,这里离正堂还近些,能隐隐约约听到那里奏对的声音。
“儿臣叩见皇阿玛,皇阿玛万福金安。”
“什么事。”
“儿臣是来给您报喜的,富察氏有孕了!”
“这是儿臣的嫡长子,您马上要当祖父了!”
第83章
胤禛对弘历福晋怀孕的消息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喜意,虽然他现在一个孙辈也无,但永珅又不是没存在过。何况,这也不是弘历第一次报喜,去年十月,他就报过身边的一个格格有喜。
胤禛作为皇帝不必对一个才怀孕的儿媳有什么表示,乌拉那拉氏却不行,弘历走后,她便回了自己的院子,着人准备赏赐,又让人回宫通知熹妃这个好消息。
熹妃知道后有多高兴且不说,弘书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听过就忘,至于送礼,那得等孩子洗三满月了,自有下人记着。
他忙着准备检阅时的鸟铳和大炮呢。
检阅这一天,难得的好天气,风清气朗,天高云阔。
南苑里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弘书穿着量身定做的甲胄,带着侍卫来到等候检阅的部队处,这里旌旗飘扬、军容整肃,才从前线归来的将士个个横眉竖目,身上还裹挟着尚未完全消散的血气。
“六阿哥。”岳钟琪全副武装,威势逼人,与那日相携游京时的温和中年人简直判若两人。
在这种气氛下,弘书自然是脊背挺直、敛眉肃目:“岳将军不必多礼,我代皇阿玛来看看,准备的如何?”
岳钟琪道:“一切妥当。”军队是他的大本营,一回归到将士中间,他的精气神和自信全都回来了。
弘书环视一圈,点点头:“一会儿就全看岳将军的了,我再去火器营看看。”
现在还没有全军配备鸟铳,这里是步兵和骑兵,枪兵和炮兵则归属火器营,是单独的兵种。今日检阅,岳钟琪只负责指挥步兵和骑兵,枪炮的展示则由弘书负责。
“戴先生。”弘书叫正在忙碌没发现他来的戴梓,“情况如何,炮弹没问题吧?”
今日展示,最重要的就是炮弹,别的不说,要是出现哑炮,这展示就没有意义了。值得说明的是,如今的大炮,大多用的还是实心铁弹,就是那种发射出去不能爆炸,全靠运气看能不能砸中人,落地后还会弹跳的炮弹。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则是石霰弹和能爆炸的榴弹炮,碍于技术,现在的榴弹炮采用的是火绳延时爆炸,装量小、炮管短,威力并不算大。
弘书拉着戴梓改进的,自然是能爆炸的榴弹炮,首先就是将火绳延迟爆炸改成触地爆炸,这一点在手榴弹上已经实现,实施在炮弹上并不算难。其次就是装量,后世的炮弹装量都是以口径来算,如今呢,还是以斤来算,大清现在服役的火炮,其炮弹大多都是三四斤左右,弘书和戴梓也没把步子迈得太大,这次要展示的炮弹选择了目前已经比较稳定的六斤装量。
炮弹改进了,炮体自然也是要变的,不过这个技术难度没有那么大、也没有什么创新,就不再多说。
戴梓头也没抬地道:“臣正在复查呢,您等等。”
这里除了戴梓,就是他对火炮最了解,弘书干脆也上手,跟戴梓一起复查了最后一遍。
“呼。”戴梓吐了口气,直起身子捶腰,“没问题。”
弘书扭了扭脖子,道:“鸟铳呢,要不要再检查一遍。”
戴梓道:“交给李平他们去了,学了这些年,要是这点事都做不好,也不用要了。”
弘书点点头,鸟铳的弹药可以说是目前这些新式火器中最简单的了,以李平他们的水平完全能胜任。
“时间差不多了。”弘书望了望日头,“我要去前头,这里就交给戴先生你了。”
戴梓老而弥坚:“六阿哥放心。”今日可是他梦想了多年的场景,绝对不会掉链子。
弘书回到检阅台处,王公大臣、藩国使臣们都已到了,他一路走上去,沿路的臣子们纷纷让路、见礼:“六阿哥。”
弘历与弘时弘昼他们站在稍高处,眼睁睁瞧着底下的大臣们如同被风吹到的芦苇,一个接一个的弯腰,众星捧月般地将弘书一路送到他们面前。
“三哥、四哥、五哥。”弘书在外面从来不会因为这种礼节问题给人留下话头。
弘时和弘昼微微侧了下身子,回礼:“六弟。”
弘历就慢了半拍,身子也只是晃了下让人说不好他到底侧没测:“六弟。”声音硬邦邦的,像是在冰天雪地里冻过。
福慧蹦到弘书身边,羡慕道:“哇,六哥,你这一身好英武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甲胄。”
他如今身量还小,学骑射也不过才一年,胤禛便以做了浪费为由,没有给他量身定制甲胄,今日穿的只是常服。
不过弘时几个也和他一样穿的常服,因为他们今日并不需要下场,只需站在高处做个观众。
“等你长到和我差不多高时应该就能有了。”弘书笑道。
弘历看着两人说笑,注意到在场人的目光几乎都若有若无地落在弘书身上,心中不由升起嫉妒,为什么、为什么永远都是老六,为什么皇阿玛就不愿意看看自己,不愿意给自己机会,他明明并不比老六差,只要皇阿玛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他肯定能证明自己!
嫉妒之火翻滚不休,弘历突兀地开口笑道:“老六,听说你和岳将军一见如故、相交莫逆,引为忘年之交?如此深情厚谊,不再亲近些岂不可惜,听说岳将军有一女年龄与你相差不多,不如求求皇阿玛,让岳将军为你泰山,也算成全你二人的情谊。”
高台上站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除了他们几个皇子,怡亲王这些叔叔们也在。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人都看过来,允祥微皱眉头,对弘历的观感更差,今日的军队检阅可是国之大事,不止有王公大臣,还有藩国使臣以及教廷洋人,四阿哥这时候说这种话,只会让人笑话。
弘时皱眉,看了弘历一眼,又看看弘书,没有张口。
弘昼默默挪了一步,离弘历远些。
弘书冷冷地看着弘历,这位四哥,脑子是被他自己幻想的‘嫡长孙’冲昏了头脑不成,以为有个孩子就有资本了?竟然敢在这种场合给他阴阳怪气,自己懒得理他,他还真当自己怕他了?
就要张口怼回去,福慧却先一步跳出来:“四哥你昏头了不成,岳将军不在旗,旗民不通婚的规矩你都忘了?”
弘历盯了福慧一眼,对这个老六的‘狗腿子’十分不耐:“岳将军此番立下大功,不过入旗而已,又有何难。”挑衅地看向弘书,“老六,你觉得如何?”
弘书轻蔑地看着他:“四哥,温柔乡虽好,但男子汉大丈夫却也不可太过沉溺,更别为了温柔乡一而再、再而三地认‘泰山’,‘泰山’多了,这压顶的滋味可不好受。四哥你如今这个子还能再长长,可别叫‘压’得不长了。”
弘历和弘昼同时出宫开府,大婚的日子相隔也不过一月,弘昼如今还是标配的两妾室,全是乌拉那拉氏赐的,弘历的后院,却已经排到六了。
至于个子,明明月份大些,弘历却比弘昼矮了半头,这也算是弘历心中的一个小疙瘩。
“噗。”福慧没忍住,立刻撇过脸,尽力不让自己颤抖。
“你!”弘历双目喷火,“我好心为你着想,你这是什么态度!”
“四哥。”弘书咧咧嘴角,“多谢你的‘好心’,不过呢,我并不需要,姻缘大事自有皇阿玛做主。至于我和岳将军的‘深情厚谊’,无须像某些人用什么姻亲来‘加固’,已经很坚固了。”
这明晃晃的讽刺让弘历忍不住上前一步,始终关注着这里的允祥脚步微挪,随时准备上前阻止可能发生的冲突。
就在这时:“皇上驾到!”
立时,所有人站好位,跪伏在地:“臣等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胤禛在龙椅上坐下,环视全场,目光在弘历身上停留了一下,平静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一番礼仪过后,所有人各归各位,胤禛也不废话,点名弘书:“开始吧。”
“儿臣遵旨。”
弘书走到军鼓面前,抡起鼓槌,敲响第一下,号角响起,专职的鼓手接手,开始用鼓声发出号令。
整齐的行军声传来,岳钟琪带着部队踏上检阅场,进行演习。
步兵、骑兵都是传统的演练项目,虽然没有后世阅军那样的整齐划一,但勃发的气势却仍让弘书看的热血沸腾。
不愧是岳飞的后人,这练兵的水平就是要高不少,弘书也不是没看过八旗兵的演习,相比之下真是肉眼可见的比不上。
步兵、骑兵结束后,就是火器营。
鸟铳先上,仍旧是排队枪毙的模式,在‘咻咻咻’的声音中,靶子全部被打的稀烂。
藩国使臣和洋人早听说大清改进了鸟铳,但一直不得见,此时见了这种效果顿时忍不住了,开始交头接耳。
“这就是朝廷改进后的鸟铳?射速怎么会这么快!”
“至少比咱们从洋人那儿买的快了三倍!”
“还有弹药,你注意到没有,他们发射了这么多,竟然没有哑火过!”
“这比洋人的好多了!该死的,你不知道,咱们从洋人那儿买的,三发里面能有两发是哑弹!”
“你说咱们问清廷买有可能吗?”
“应该可以吧,我听说车臣就买了。”
“哦,我的上帝,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忽然变得比我们的更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明明之前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的,清廷的军队里服役的甚至还有火绳枪!”
“嘘,小声些,看来那些鄂罗斯人说的是真的,不行,咱们得给主教大人送信了。就是为了这种技术,咱们也得和清廷缓和缓和关系。”
“你说的对,教义的争论可以先放下,有了更好的鸟铳,主的使者才能将主的光辉撒遍欧罗巴。”
第84章
“使臣大人,您看到了,清国如今的这位皇帝和上一位皇帝大不相同,不止政治态度和手段,对待火器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上一位皇帝在任时,重用南怀仁等人研制火器,而如今,戴进贤和雷孝思他们连靠近火器营都不能,只能在钦天监或学校任职。就现在展示的这个改良火.枪,他们还是从鄂罗斯人那儿得到的消息,而没过多久,清国就靠着这改良火.枪在四个月内平了准噶尔。”在一众洋人中,张安多亦小声和一个明显地位比较高的洋人说话,“我打听到,清国的火器营常备兵力八千人,听说他们每日都要进行新式火器训练,消耗的弹药数量不小。”
张安多,葡萄牙传教士,现任澳门天主教神父。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澳门此时已经是租借给葡萄牙人的状态,但这并不是顺治或康熙租借出去的,而是明朝的历史遗留。
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帮助明朝廷围剿海盗,获得澳门的居住、贸易权,这个时候人还比较少。但随着后续葡萄牙人帮明朝廷围剿海盗的次数变多,明朝廷对他们的管理限制放宽,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经商,形成规模,后来,甚至设立了自己的官吏机构;于是在万历年间,明朝廷和葡萄牙签订租借协约,万历四十四年,葡萄牙任命第一位澳门总督卡拉斯科。
为什么清朝没有把这块地收回来?因为这时候的租借和后来的租借不是一个概念。首先,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澳门的主权和治权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葡萄牙人的自治机构需要接受澳门香山县知县的管理,清朝甚至特设了香山县丞一职,专门负责管辖对葡事务。
其次,葡萄牙人心态转变的极快极好,清朝立国后他们主动向朝廷称臣示好,表示愿意接受清朝统治,成为清朝子民。
第三,葡人租借澳门是要向朝廷缴纳租金的,一年租金两万两。并且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经商要收取关税,葡人的货物官府要抽取分成十分之二。
有这三条在,大清自然不会说收回什么的,因为这块地始终都没有失去过。
弘书知道这些,所以并没有对澳门之事发表什么意见。
张安多继续说着,一副苦口婆心的架势:“使臣大人,以现在清国皇帝的态度和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我建议您稍微退让一步,这也是为了主的光辉和王国的利益。清国皇帝本就不喜我教,几次三番禁止我等在清国传教,若惹恼了他,再收回澳门的租借,您回国后也无法和国王陛下交代不是。”
他虽是葡萄牙人,但久不回国的情况下,他的利益自然更偏向天主教以及澳门当地。这几年雍正禁止天主教传播,将大量传教士驱逐,这些人除了京城就只能去澳门。但即使是在澳门,由于胤禛的态度,葡萄牙人的处境也并不好。而这时候,他劝说的对象——葡萄牙国王派来的使臣麦德乐抵达了,张安多等人便将希望寄托在在这位使臣身上,希望这位使臣能通过两国交涉,改变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处境,能令清国皇帝同意天主教继续在清国传播。
但令张安多没想到的是,麦德乐来到京城后,不但没能和清国皇帝完成友好和谐的交流,反倒因为种种礼仪问题僵持着,甚至清国都灭了准噶尔了还没能面见清国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张安多已经不奢求这位使臣能改变清国皇帝禁止传教的旨意了,只希望这位使臣大人不要再犟下去,最后惹恼清国收回他们在澳门的租借权。
要知道,他们在华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利益,可全都立足于澳门的租借权之上。
麦德乐皱眉道:“我当然不想惹恼清国皇帝,但我是代表国王陛下来进贺的使节,他们却要我以贡使的礼仪拜见清国皇帝,三跪九叩,这分明是将我当做了他们帝国的臣服者。这不可能,如果我这样做了,王国和陛下的荣誉与威严都会受到侮辱!”
张安多悄悄叹气,没法子,这件事在他们来到京城的半年间已经讨论了无数次,也和清国的官员争论了无数次,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看,清国人这是在做什么?他们搬的那是什么,怎么瞧着像人?”
“好像是泥人?跟真人差不多大,他们放那么多泥人干什么?”
“还围矮墙,这是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