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12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6035
  所以,接下来,建厂吧。
  水泥厂,红砖厂,弘书想了想,干脆把印刷厂一起搞了。
  虽然因为碰上额娘的病,五三面世后,他没能按照原计划对其他书局进行打击拉拢分化,但低价常用书籍的冲击和阿玛的支持,还是让部分人看清了形式,联络上了惠民书局这边,想要进货。
  只是因为自己这边印刷任务重,目前还没有答应而已。不过弘暾已经回归,下一步准备往外拓展,也是时候拉拢一批队友了。
  要接外单,也就意味着有了收入,再和书局报社含混着就不太合适,还是成立个印刷厂,独立账目比较好。
  至于厂长,嗯,京周学堂那批孤儿马上就要被分配到各处工作,不再需要学习,三哥这个山长也就剩个名头,无所事事可不行,还是兼职干干活吧,之前临时做的也不错。
  “让我去当印刷厂厂长?”弘时有些呆滞地道。
  弘书点头:“怎么,你不愿意?但是京周学堂马上就没学生了,你之后也没事干。”
  弘时愣愣的道:“为什么没学生了?”
  “这一批学的差不多了,书局要去外地开分店、还要成立印刷厂,两个地方都缺人手,他们刚好补上。”弘书奇怪地看他,“当初成立学堂的时候不就和你说过,只是短时间教教他们,等技能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要去干活的。”
  弘时恍惚想起,当初确实是这么说的来着,他动了动嘴唇:“那……那还可以从育婴堂接新人来上啊。”
  “接新人?”弘书无奈道,“三哥,你是不是把我想得太心善了?我当初接手他们,是因为早有今天的规划,提前准备人手而已,可不是因为看他们可怜为了做善事,我也没那么多资本去这样不求回报的做善事。”
  他很明白,今天他或许能收留一百个、两百个孤儿在手下,却不可能这样收留天下所有的孤儿,想要这些孩子有活路,他需要的不是去做善事,而是往上走,去改变这个国家,用制度、用法律去给他们创造一条生路。
  弘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对京周学堂是有感情的,对那些孩子也是有感情的。在学堂里,在面对那些孩子时,他是最轻松的状态,他不想改变这种生活。
  但,事情从来由不得他。
  “我知道了。”弘时微微垂眸,最后关心了一下曾经的同僚们,“那那些老师呢?”
  “报社如今又多了两份报纸,编辑也不够,他们会进报社,先试试做编辑助理,看能不能胜任。”
  第105章
  搞定了弘时这边,水泥厂和红砖厂也得安排两个负责人,弘书扒拉了一下手下,发现一时竟没有合适的人。
  手下能干活的如今个个有差事,分身乏术,而张若霭他们几个伴读,年龄都有些小,徐以烜年纪倒是合适,但人家已经说了,准备参加雍正八年的会试,这就不好再指使人家干活。
  想了想,弘书叫来分属于自己的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二参领的护军参领李永升:“李参领,我这里有几个差事需要用人,事不大,但不算简单,你这几日在旗下挑挑,捡那老实肯干的年轻人,列个名单给我。”
  自阿玛把这个参领分给他,因为事多,他只抽出空来见了见护军参领和几位佐领,至于旗下旗人中有哪些,却是除了一个自己蹦出来的常保,他一点概念没有,顶多知道几个大姓。
  像这个李永升,他就是大姓中的一个,后来抬旗的李佳氏。
  李永升五十多岁的人了,做到护军参领这一步,留给他的升迁余地并不多,所以如今所思所想的,就是怎么给儿孙谋求更大的未来,如今得了吩咐第一时间想得就是怎么把儿孙塞进去:“是,奴才一定尽快办好。”
  弘书知道这样让人推荐免不了关系户,但他却没有多嘱咐什么,让李永升退下后,又叫来常保:“这几日办差如何?”
  常保把胸脯拍的啪啪作响:“奴才办事,您放心!奴才已经带着样式房的掌案雷金玉去实地看了,雷金玉已经开始根据您的图样和要求画图纸了,他还说,到时候会做一个烫样出来给您看!”
  ?
  “雷金玉?”弘书木着脸道,“你不要告诉我,是那个主持修建了畅春园和圆明园的雷金玉。”
  他是让常保去找人画建筑图纸,但没让他去找大名鼎鼎的‘样式雷’家族第二代传人啊!
  常保表情有些小心:“主子您知道他?可是这人有什么问题?”他生怕自己在不自觉中踩了雷,连忙解释道,“不瞒您说,奴才接到任务后,本来是想着去民间找人的,但是出去打问了一圈,京城附近基本没有设计过大型建筑的人,有这样经验的,基本都在内务府的样式房里。江南那边可能有,但离得太远,一来一回太耽搁时间,奴才这才去找了雷金玉。若是他有问题,奴才这就回去换了,使人去江南找,不过这出图纸的时间……可能就得再等等。”
  弘书捏了捏眉心,道:“他没有问题,我只是觉得他这样的人才,用来设计医院太大材小用了。”
  雷金玉在当下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工匠,但在弘书看来,只凭一个圆明园,雷金玉就能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建筑家,乃至称呼一声艺术家,都不过分。
  这样的人才,让人家来设计医院,只能说一句,杀鸡焉用牛刀?
  常保却觉得六阿哥的话不可思议:“大材小用?主子,雷金玉一个小小的匠人,能为您办事那是他天大的荣幸!何况还是设计古未有过的医院!奴才不是拍您马屁,真心话,您提出来的这个医院模式,未来是一定会名留青史的!雷金玉能参与其中,甚至在其上留下名字,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三生有幸!”
  早就了解常保爱夸张的本性,所以弘书此时只是有些无奈:“不用我这医院,只凭圆明园,人家就能青史留名了。”不过常保有句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他要建的这个医院确实是古未有过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医院,这般说来,倒也不算辱没了雷金玉。
  摆摆手,制止还要说些什么的常保:“也罢,就让他做吧。”敲定了这个事,弘书才说起他叫常保来的目的,“今日叫你来,却是我这里还有几个差事需要人手,你是第二参领旗下的,平日里应该对同一参领佐领的人有些了解吧?回去想想里面有没有能办事的,回头拟个名单给我。”
  常保眼睛唰的就亮了,这不就是让他保举人吗,但凡成了,不但能在六阿哥这里留下好印象,还能在被保举人那里留下人情,一箭双雕啊!六阿哥果然如传言中一样很照顾自己人!
  送走兴高采烈的常保,弘书摇摇头,又分别叫来朱意远和郎图,照例吩咐他们去查一查自己旗下那些旗人,捡其中有能力、有人品的列成名册报上来,不用考虑家世和目前的官职爵位。
  安排完后,弘书舒了口气,这么四方比照着,挑出来的人应该能更靠谱些,顺便也能从中瞧瞧手下人不同的立场。
  正想着接下来是去看看今年皇庄的收成呢,还是先去后面实验室跟叶桂培养培养感情,就有人来报:“主子,礼部侍郎前来宣旨。”
  宣旨?弘书疑惑,他最近有干什么事需要阿玛下旨的吗?
  出去一见,才知他想多了,阿玛这旨意是给叶桂的,只不过叶桂成日泡在他这实验室里,礼部侍郎没办法只能过来宣旨。
  让人去请叶桂出来,弘书陪着礼部侍郎说闲话:“侍郎大人,能不能透露一下,皇阿玛给叶大夫赏了什么?”
  虽然青霉素是弘书搞出来的,但没有叶桂,大家也不会知道这药能用来治烂喉痧,所以也算救了福慧一命,于情于理都该给些赏赐。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礼部侍郎笑呵呵地道:“皇上封叶大夫为正六品太医院左院判,赏赐宅邸一座,白银千两,古籍玩物若干。”
  谁知弘书听完却变了脸色,拉着礼部侍郎就往养心殿走,嘴里嚷嚷着:“不行,皇阿玛怎么能这样呢!”
  礼部侍郎一脸懵逼地被拉走,随行之人只能迟疑地跟上。
  等叶桂出来时,前庭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只能茫然地问宫人:“不是说有天使宣旨吗?”
  他们茫然的时候,弘书已经拉着礼部侍郎到了养心殿,经过通传后,一进去就道:“皇阿玛,您怎么能抢儿臣的人呢!您有吴谦他们还不够吗!”
  胤禛看了一眼不知所措的礼部侍郎,瞪了儿子一眼,斥道:“胡闹什么!朕何时抢你的人了。”
  然后示意礼部侍郎先退下。
  “叶大夫啊!您干嘛非要封他做太医院左院正!太医院的太医够多了!他可是我预定好的未来医院院长!您让他进太医院,我的院长怎么办!”弘书急的想跺脚,他找一个名医容易嘛,为了诱惑叶桂留下,他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胤禛先是有些无语,但看着急的快跳脚的儿子又有些想笑,这小子多久没露出这般情态了,有点想逗,于是假装不悦地道,“叶桂有功,朕自然要赏,难道就为了你那个什么医院院长,朕还不能论功行赏了不成?”
  “我没说不让您论功行赏。”弘书急道,“只是没必要非要叶大夫进太医院啊,您赏个爵位什么的不行么。”
  胤禛眨眨眼,掩住眸底的笑意,无情拒绝道:“不行,他的功劳不够封爵。”
  弘书难得被噎住,以清朝的爵位体系来说,叶桂这点功劳确实不足以封爵。那怎么办呢?弘书脑子转的飞快,得赶紧想出一个合适的赏赐来代替太医院院正,他到手的院长一定不能飞咯!
  胤禛好整以暇地看着儿子绞尽脑汁的样子,对他这幅活力满满的样子很是满意,这样才对,明明正是该活力四射的年纪,这大半年来却沉闷的跟个老头似的,让人看着就不得劲……
  正想着,就见儿子眼睛一亮,胤禛忍不住翘起嘴角:“想到了?”
  弘书狠狠点头,凑上前道:“皇阿玛,您觉得,设立一个医经博士怎么样?”
  胤禛挑了挑眉,想到自己几月前的一道旨意:“五经博士?冉天琳?”
  冉天琳是孔子弟子冉雍的六十七世孙,五经博士乃是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属于世职,自来都是孔子及其弟子之后裔世袭。
  胤禛微微摇头,问道:“你可知,五经博士为什么叫五经博士?”
  “啊?”弘书有些莫名,“因为是研究《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
  胤禛对他的回答不太满意:“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唯立五经。在汉武帝之前,诸子百家皆有博士,包括医家。但在那之后,博士便只有五经博士,你随口就说要新设医经博士,以为这只是新增一个官职那么简单?你这是在恢复先秦之制,是在向如今的天下所有读书人发出挑战,挑战儒家独尊的地位。”
  弘书哑口无言,他方才真的没想那么多,忘了如今还不是破除了思想钢印的后来,如今的天下,还是儒家至高的天下,他只是想起五经博士一职,灵光一闪,自然而然地地发散出去了而已……
  不!不是灵光一闪,也不是自然而然!弘书眼中忽然闪过明悟,所有的灵光一闪都是早有酝酿,只不过这想法于他来说太过正常,所以没有察觉而已。他尊重儒家先贤,但并不想独尊儒术,所以心中对于儒学并没有时下人的那种敬畏,自然也不会把五经博士一职看的多么重要,才会没有意识到它背后所代表的政治意义,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增添一个医经博士不是什么大事。
  “明白了?”胤禛问道。
  弘书点头:“明白了。”
  胤禛总觉得他的明白不是自己想的那种明白,追问道:“那你还想设医经博士吗?”
  “想!”弘书干脆利落地道。
  他就知道!胤禛略感头痛地揉揉眉心:“朕看你是一点没明白!”
  弘书道:“您的意思我真的明白,皇阿玛。但我还是想,不过不是现在,而是以后。不止医经博士,诸子百家的博士我都想重设,甚至是从前没有出现过的学问,就如化学、物理、天文这些,我也要设博士!”
  “皇阿玛,古有百家争鸣,我想重现此盛景,成就百学齐放。”
  第106章
  “你想重现百家?”胤禛表情严肃,“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弘书摇头:“不是重现百家,而是新兴百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诸子百家的传承要么断了、要么已经融入儒家,再想拆分出来根本不可能。与其想着重现,不如破而后立,变‘家’为‘学’,将其一家之言的组织性、团体性、阶层性去除,使学问回归学说本身,而不是门阀手中的工具。”
  “国家需要的是孔子,而不是万世不易的孔家。”
  胤禛神情震动,他没想到,才十岁的儿子居然已经能想到这一层,但,他叹了口气:“你可知,这一步有多难走?千百年来,王朝几经更易,不是没有帝王想要改变这一点,但结果呢?结果是孔家一步步成为了衍圣公!”
  “难道那些开国帝王不明白一个万世不易的世家的危害吗,不,他们明白。但这天下想要治理,就必须要有读书人,而读书人都是读着《论语》长大的,他们每一个都可称为孔子门生。一个衍圣公的爵位,就是告诉天下读书人,虽然是新的王朝了,但这个王朝依然是尊崇孔子的、尊崇儒家的,你们可以放心来投效、来施展抱负。对天下读书人来说,无端削去衍圣公,削的不是爵位,而是儒家,是先贤,是他们的信仰和立足之基。”
  “他们会人心惶惶、会动荡不安,当失去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你就离失去这天下不远了。”
  弘书如何能不明白他说的这些:“皇阿玛,您说的我都明白。我很清楚,儒家已经渗入到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和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纠缠在一起,不止读书人,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小民,实际上他们的一言一行也都深受儒家的影响。”
  胤禛目露欣慰。
  “但……”弘书话音一转道,“但儒家并不等于孔子,更不等于孔家,天下读书人或许是孔子门生,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将孔家和孔子一样奉若神明,实际上,痛斥孔家令圣人蒙羞的读书人从来不少。”
  胤禛面露无奈,这臭小子真是什么事都敢提,读书人最近一次大规模痛批孔家的时候,不就是顺治年间,孔衍植接受朝廷册封的时候。
  “所以,消弭孔家特权之事,固然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也不至于到倾覆江山的地步,甚至操作的好的话,可能还会利大于弊。”弘书道,“当然,皇阿玛,儿臣并不是急功近利之人,也不是不懂迂回婉转的莽直性子,您不用担心我会没脑子地冲出去喊打喊杀。今日会说起这个,不过是因五经博士一职突然想起来,就顺便和您叨叨两句,听听您的看法和建议,您的教导儿臣都会谨记在心的。”
  “朕不是担心你出去喊打喊杀。”胤禛揉揉眉心,“朕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孔家都难,更别说你想兴百学了,读书人或许对孔家没那么重视,但儒家独尊的地位他们绝对不会放弃的,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立足于儒家,你想动摇儒家的地位,就是在挖他们的根基,抢夺他们的利益。”
  “为信仰献身之人或许只有少数,但为利益搏命之人,十之八九。”
  弘书点头:“儿臣懂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会与人搏命。但反过来,若我能拿出更大的利益,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埋葬掉曾经的根基。”
  唉,胤禛叹了口气,知道这小子心里是打定主意了,只靠说的说服不了他,还得让他自己去碰一碰现实,才会知道一个能延续千年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不论如何,你要记得,徐徐图之、谋定而后动总出不了大错。”胤禛叮嘱道。
  “是,儿臣谨记。”
  也就正经了一秒,弘书就变脸一样的撒起娇来:“皇阿玛,你就别跟我抢叶桂了呗。”
  胤禛都没跟上他的变脸速度,缓了两下才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垂眼想了片刻,才道:“那就封他做詹事府司经局冼马吧,从五品,不必履职。”
  “好,多谢皇阿玛!”保住一员大将,弘书忍不住喜笑颜开,“皇阿玛您真好,今年生辰礼我送您一个大礼!”
  胤禛斜他:“怎么地,这意思是朕要是不改旨意,你今年就不打算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