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40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4599
  弘书摆手:“各人有各志,孙大人一瞧就是那种喜欢挑战的性子,况且已经试过一次,既然不成,或许就是老天爷在暗示孤不合适。”
  虽然好奇太子说的试过一次是哪次,明安图却没有再问,殿下都表示两次不合适了,可一可二不可三。
  “好了,孤相信你们,即便没有外援,你们也能表现的很好。”弘书微笑鼓励,“至于少詹事,孤再物色物色,争取在继善回来的时候配上。”
  尹继善在北边两年,终于将去病城建设的差不多了,基础也打的不错,如今只等一个接任人,就可以回京享受飞速升官了。
  弘书以为阿玛会很快在下一次的小朝会上把自己的奏疏拿出来令百官议覆,却没想到阿玛直接放到了大朝会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惯例的唱喏后,群臣安静,所有目光都齐刷刷盯在最前头那个穿着太子朝服的身影。
  感受到身后齐压压的视线,弘书抬头,与上首面无表情的阿玛对视了一眼,出列。
  “启禀皇阿玛,儿臣有本启奏。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谣惑人心,然人心……兹有谢济世、陆生楠二人,私著……刑部乃至九卿,言其非议时政而判死……至于人臣朋比,并未有证……固然有罪,然罪不至死,儿臣请皇阿玛酌情考虑,在刑部所定刑罚上赦免一二。”
  弘书一口气将自己的奏疏背了一遍后,静静站在原地等待随后的狂风暴雨。
  ——于公于私,做出判决的刑部九卿科道都不可能让他轻轻松松达成目的。
  “太子此言差矣!自古谣祸人心者,必为反贼!”第一个反对的人上来就丢重磅炸弹,从各个方面例证了谢济世、陆生楠两人必有反心。
  “太子殿下言说谢陆二人朋比未有真凭实据,然谢陆皆系广西籍人,与李绂同。而在他二人弹劾田大人前,就已与田大人因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政处置广西籍人而冲突,此事中亦有李绂参与。前明之时,齐党、楚党,皆是以籍贯……”第二位滔滔不绝地论述了谢陆二人就是与李绂党援。
  一位又一位大臣站出来,有的长篇大论,有的言简意赅,却无一不是在反驳弘书,指出他奏疏中的漏洞。
  终于,没人再说话了。
  该他了,明安图深吸一口气,出列:“皇上登基以来,恩加四海,统一寰宇,万民归心……地方动乱渐无,何来反贼?……谢陆二人却有怨愤之语,但并未传播于世,又何来谣祸人心?……至于以籍贯党援,更是荒谬,前明帝王昏庸,肆意放纵方有此祸,我大清自□□皇帝起,皆英明神武、勤于政事……何况曾经的‘何方互劾’案楚大人忘了不成,他二人甚至是同一县人……”
  不得不说,明安图记性真好,声带也是真的好,竟然一口气将先前反对的人全都有理有据地怼了一边,嗓子还没哑。
  年轻人就是比不过,何国宗清清嗓子,他年纪大了,还是言简意赅一些吧:“启禀皇上,臣以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晓以天地经义,使愚昧无知者,幡然醒悟……”
  弘书暗暗点头,他手下这两个可以的,明安图有条有理、井井有法,何国宗呢,另辟蹊径,走‘大格局’路线,占据道德制高点。
  一理一文,属实有点东西。
  弘书也不是完全没人支持的,在明、何二人之后,也有其他人站出来支持,户部右侍郎、太仆寺卿、翰林院掌院……分量并不轻。
  不过,都是汉臣。
  这边还没说完,礼部左侍郎鄂尔奇忽然站出来打断道:“你们说的都是屁话,谢济世、陆生楠不过两个贱民罢了,皇上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做官已是恩赐,他们不感激就算了,竟然敢因为自己能力不行仕途不顺就暗讽朝廷,这样狼心狗肺的贱民,打死一万次都不足为惜。”
  “太子,你作为储君,作为人子,不说维护君父的威严,竟然还为了两个贱民反抗皇上的旨意,实在不忠不孝。”
  “皇上,奴才觉得太子如此行为心智,实在不宜早涉政事,还是先回上书房,再念几年书吧。还有詹事府的这些人,奴才以为就是他们撺掇的太子,都该拉出去砍了!”
  鄂尔奇,弘书眉头紧拧,鄂尔泰的弟弟,他虽与鄂容安熟识,也对鄂尔泰知之甚详,但对鄂尔奇却仅限于听过名字的程度,鄂容安也从来没与他提及过这个叔叔。
  不曾想,竟是个蠢货。
  还不待他说些什么,满殿的汉臣已经怒了。
  “鄂尔奇,你是何意思!”
  “谢陆二人虽是戴罪之身,却也是堂堂正正考中的进士,是我等的同僚,你视他二人为贱民,意思可是我等在你眼中也是一样?!”
  “鄂尔奇……”
  众人虽义愤,到底还知道这是大朝会,旁边还有纠仪官虎视眈眈,故而虽然七嘴八舌,却仍显得很有素质。
  但这样放任也不行,只会令满汉大臣的矛盾加深。
  弘书看了一眼阿玛,正要出声喝止。
  却忽然有一个人蹿了出去,一拳挥向鄂尔奇面门。
  “苍髯老贼,皓首匹夫!”
  是孙嘉。
  第147章
  这一拳打的所有人都愣了,包括鄂尔奇。
  直到又挨了两拳,酸痛的感觉直冲脑门,鄂尔奇才痛叫出声,拎着拳头就要还回去。
  “成何体统!还不速速停手!将他二人拉开!”弘书喝道。
  周围人这才如梦初醒,一拥而上将两人拉开。
  孙嘉一被拉开就单膝跪下:“臣因一时义愤,御前失仪,扰乱大朝会,请皇上降罪。”
  “放开我!我要杀了他!”只还了一拳深感吃亏暴怒的鄂尔奇却还在奋力挣扎,试图将拉住他的人甩开,一时挣脱不掉,还奋力伸长腿要去踢孙嘉。
  弘书皱眉看向鄂尔奇:“鄂尔奇,这是太和殿!光天化日喊打喊杀,你想干什么?”
  鄂尔奇却将他无视了个彻底,依旧上蹿下跳的让人放开他,他要去杀了孙嘉。
  弘书心头火起,正要抬步走向鄂尔奇。
  上首传来一道平静的声音:“放开他。”
  鄂尔奇动作一顿,抓着他的人面面相觑一秒,唰的松手站回自己的位置。
  胤禛不说话,弘书不说话,满大殿的大臣也不说话。
  沉寂的氛围里,鄂尔奇却没有像刚才他大喊大叫的那样去杀了孙嘉,僵硬的站在原地,没有动作。
  弘书看了他一眼,转过身,行礼道:“皇阿玛,儿臣弹劾顺天府尹孙嘉,御前失仪、扰乱朝会、殴打同僚,应将其降四级留任,罚礼鞭二十,以儆效尤。”
  孙嘉的友人悄悄松了口气,然后怒瞪孙嘉,还说你小子和太子不认识,不认识太子会这样护你!果然,你就是只打算和我共患难,没想过与我同富贵,老夫的一片情谊,终究是错付了!
  孙嘉并不知道友人在默默给自己加戏,他一时冲动打完人后不是不忐忑的,所以才麻溜地跪地认罪,就是想多少挽回一点点。要知道御前失仪、扰乱朝会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罪名,自从有了纠仪官这个职位后,不知道多少同僚倒在这上面,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因为朝会上失仪挨板子生生被打死的。
  他知道会有人替他求情,毕竟刚才那一拳多少是替在场所有汉臣出了一口气,但他没想到太子会出来保他。虽然罚了二十礼鞭,但在降四级留任的前提下,行刑的纠仪官绝对会把力度掌控到巅峰,既让他看起来伤的惨又不会真的让他长时间卧床不起甚至一命呜呼。
  现在,就看皇上的态度了。
  孙嘉屏住呼吸,对结果并不太乐观,太子刚刚才在谢陆二人之事上反对皇上呢,皇上或许会用他来警告太子一番。
  “准。”
  什么?孙嘉瞳孔扩张,他听到了什么?准?
  直到他被纠仪官拖出去现场行刑,火辣辣的鞭子抽在身上了,他才恍然反应过来,皇上竟然默认太子保他?!
  这一认知不但叫孙嘉惊讶,还在朝会上的大臣们也十分惊讶,其中脑子转的特别快的、特别会揣摩胤禛心思的,已然明白了什么,用怜悯的眼神看了还在呆愣、不知道请罪的鄂尔奇一眼。
  保下孙嘉后,弘书并没有继续弹劾鄂尔奇,而是退回原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这场闹剧没有另外一个人参与一样。
  一直沉默的张廷玉终于站了出来:“皇上,微臣弹劾礼部左侍郎鄂尔奇,蔑视皇权、出言不逊、以仕为贱,又无视储君,有大不敬之嫌,臣请将其即刻罢黜、押入大牢,判处绞刑。”
  胤禛的声音依旧平静:“鄂尔奇,你认罪吗。”
  “奴才认罪,奴才认罪!”鄂尔奇哐地跪下,膝盖接触地板的那一声脆响让许多人都感觉牙酸,“奴才御前失仪、扰乱朝会,奴才知罪,请皇上责罚。”
  这时候倒是聪明了,知道给自己安上和孙嘉一样的罪名,弘书微敛眼睫,静静等着阿玛的决定。
  殿内众人也一样等着。
  不长不短的沉默,胤禛开口道:“鄂尔奇,御前失仪、扰乱朝会、侮辱同僚,对太子大不敬,理当贬为庶民,交刑部议处。然,鄂尔泰久抚边疆、功劳甚厚,家中亲长全赖鄂尔奇奉养,也算有功,功不抵过,令将其罢职、回府闭门思过,以儆效尤。”
  “皇上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听令。
  鄂尔奇谢完恩后就瘫软在地,站都站不起来,还是被御前侍卫拖出去的。
  弘书从头到尾没有看他一眼,也没有认为阿玛处置的太轻而站出去反对。
  或许阿玛是真的念旧情才看在鄂尔泰的面子上没有重重处置了鄂尔奇,但在弘书看来,阿玛留着鄂尔奇比处置了他更好。
  有鄂尔奇在,鄂尔泰就永远有一个弱点、永远有一个把柄,或许这样想很阴暗,毕竟历史上记载的鄂尔泰确实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德性的好官,但是好官并不意味他不会做错事、做错选择,弘书清楚知道,想要走上自己规划的未来,反对他的官员一定不可能少,鄂尔泰不出意外,会是阿玛留给他的顾命大臣之一,有了把柄,他才能在两人可能对上的未来,体面地挪开阻挡前路的鄂尔泰。
  当然,最好还是能和鄂尔泰君臣相得,得到这位能吏的辅佐,那么只要鄂尔奇没有踩到他的底线上,他都会留其一条命。
  想这些都还太早,鄂尔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云贵回到中央,弘书摇摇头,将飘远的思维拉回来,他甚至都还没见过这位誉满朝堂、简在阿玛心的名臣。
  这一番意料之外的闹剧之后,或许是胤禛不经意间露出的态度,或许是被鄂尔奇激起的同仇敌忾,支持弘书的人忽然以几何数上涨,最后,就连大学士陈元龙都站出来支持弘书。
  而才开始站出来反对的人也只剩下小猫三两只,不成气候。
  一面倒的支持率下,胤禛终于开口道:“既然谢陆之案异议者众多,怡亲王。”
  一直当隐形人的允祥出列:“臣在。”
  “此事便交给你,会同九卿、刑部、都察院、翰林院重审。”
  “臣遵旨。”
  此事在大朝会上便算是结束了,苏培盛再次站出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
  满满当当的大朝会结束后,弘书走出太和殿,深吸了一口气,脑袋才有了些清明之感。
  太和殿并不算小,但大量人长时间挤在一个空间里,那空气实在谈不上好。
  “殿下慢走,微臣告辞。”
  “殿下慢走……”
  官衙与弘书背道而驰的朝臣们向弘书道别,弘书一边点头回应一边汇合何国宗、明安图向詹事府而去。
  “殿下请留步。”与众不同的声音格外清晰。
  弘书顿步,转过身去,便看到孙嘉在一个官员和一个侍卫的搀扶下走过来。
  “谢殿下为微臣说情。”孙嘉很认真地道谢。
  弘书莞尔:“道谢倒不用,孙大人不埋怨孤就好。”
  孙嘉脑袋上冒出一排问号:“臣为什么会埋怨殿下,难道殿下认为臣是那等恩将仇报的人吗?”
  弘书表情微微有些奇怪:“因为,孙大人你沉浮半生,孤却让你归来仍是五品?”
  孙嘉殿试登科后在翰林院呆了五年,然后就直升五品御史,却没想到,在御史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十六年,好容易才升了半品当了国子监祭酒,之后又一步一步爬到正三品顺天府尹,如今,却是一朝梦回御史。
  弘书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就是那个出道半生,归来仍是素人的梗。
  可惜孙嘉不懂他的幽默,只有满头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