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41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4592
  弘书失笑摇头:“孙大人快回家养伤吧,京城马上要翻修新路,孤还等着你协调好五城兵马司,介时帮忙封路维护秩序呢。”
  说完也不待孙嘉回答,便信步离开。
  看着太子远去的背影,友人拍拍孙嘉,沉痛道:“老孙,你看看殿下,你要是让我的一片情谊错付,殿下是绝对不会信任你的。”
  孙嘉:???
  有病。
  重审的结果并没有出意外,九卿议覆后再次上表的奏疏,对谢陆二人的处置改成了令其二人无限期在军前效力。
  胤禛看了不短的时间,才执笔批下:“从之。”
  此事过后,弘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朝臣对他更尊重了,并不是之前不够尊重,而是之前的尊重明显是因为他的身份、他身上流的血,但现在,却更多的是因为他这个人,认可了他确实有能力参与朝政。
  当然,也不是一面倒的都支持他,因他在孙嘉与鄂尔奇的冲突明显站队孙嘉,一些唯民族论的满臣对他颇有微词。
  这些都在弘书的预料中,并不在意,民族融合是大势,这些人只会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碎,与其浪费时间关注这些人,他还不如多做点事。
  “殿下,这是您吩咐奴才作的道路规划图。”雷金玉忐忑地将图纸交上去。
  他并不是第一次听太子殿下的吩咐做事,设计医院的时候,他甚至得了太子殿下的夸奖,说他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虽然建筑大师是他第一次听闻的名词,但并不妨碍他理解其中的意思,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虽然没见过其他国家的建筑,但只要想想大清天朝上国的地位,他就不觉得世界上有什么地方的建筑能比得过中原大地,更不可能有人能比得过他。
  但就是这般自信的雷金玉,现在却在忐忑,因为他心虚,因为太子交给他的任务是做道路规划。
  路有什么好规划的?不是翻修吗?沿着原来的线重新把路打一遍就对了啊,还需要规划?
  雷金玉实在不知道该规划什么,最后还是一个小徒弟给他提供了一点灵感,也正是他现在正在介绍的:“这是灯柱,可以挂灯笼,天黑时可让更夫把点亮的灯笼挂上去,殿下您介时在城墙上登高望远,便可看到美景……”
  是的,他设计这个只是为了好看,而不是什么照亮道路方便路人——以这时候灯笼的亮度,也实在做不到这个功能。
  弘书摇摇头:“太过浪费,这些灯柱可以立,也可以逢年过节时在上面挂些装饰增添年节氛围,但没必要每晚挂灯笼,介时防火也是一重隐患。”
  精心准备的巧思被否,雷金玉更忐忑了,因为他的图纸上除了这个灯笼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弘书不知道他的心情,将图纸看完一遍后,都很满意,只需要再添一点。
  “来,雷师傅,你看这里,孤有一个想法,不是要在路两边各划一条线,分出行人走的路和马车走的路吗,孤觉得,这两条线上或许可以添点东西,不但醒目,还很美观。”
  “隔一段距离种一棵树怎么样?或者,也不用全种树,一棵树一丛花再一棵树,这样分布怎么样?”
  第148章
  临近万寿节,京城里越发热闹,几个城门隔一会儿就有拖家带口入城的。
  第一次来城门轮岗的士兵感慨道:“这些人瞧着倒是更像搬家的。”
  带他的师傅:“什么像,这就是搬家的。”
  “啊?”新兵迷惑,“真是搬家的?”
  师傅好笑:“不然你以为他们是干什么的?”
  新兵有些不好意思:“我以为、以为他们是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派来送万寿节礼的……”所以才不像江南这些富庶地方派来送节礼的光鲜亮丽。
  师傅嗤笑:“穷乡僻壤的地方也不会这样拖家带口来送节礼,你要记住,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才越是会讲究。”
  新兵懵懂地点头,又好奇:“那这些搬家的是平常就有这么多吗?”
  “不是。”师傅道,“也就这两个月多,太子殿下新建的那个医院知道不。”
  新兵连连点头表示京城人不可能不知道。
  “这两个月拖家带口入城的,大部分都是那个医院的坐堂大夫,听说这些人当初都是太子殿下一个一个召见邀请的呢。”师傅羡慕地道。
  新兵当即瞪大眼,再碰到那拖家带口的,他态度一下好了不止十倍。
  过了城门的查验,刘永吉道:“看来这京城的兵老爷也不像是传言中的那般眼睛长在天上嘛。”
  他的哥哥刘太吉点点头,因为父亲非要举家搬来京城的忐忑消散了一些。
  两人的父亲刘元白捋着胡须道:“应该是因为太子殿下使人打过招呼。”
  刘太吉抽了抽嘴角,他父亲来京一趟,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汤,对那个年纪还没有他一半大的六皇子推崇的很——哦,不对,现在是太子殿下了。他们实在进京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父亲当场高兴的在附近的一个县城停留三天,免费义诊为太子殿下庆贺。
  “太子殿下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操心这种小事。”刘太吉忍不住打击道。
  如果他在网上冲浪过,大概会对他爹说一句:爹你别太爱了。
  可惜他没有。
  所以只能听他爹不以为然地道:“你没见过太子殿下,你不懂,殿下是一个十分周到细心的人,当初……”
  又来了,太子夸夸会又要开始了。
  刘太吉木着脸,接收到弟弟拋来的怨念眼神:你说你招惹爹干嘛。
  夸夸会直到马车停下才停止,刘元白理了理衣衫,下车。
  “我道是谁,原来是刘大夫,刘大夫,您可算来了。”来人热情地招呼。
  刘元白仔细瞅了他两眼,才认出来:“你是叶大夫的侄子,叶大椿?怎么成这个样子了?”
  黑的跟碳一样。
  叶大椿嘿嘿一笑:“这不是太子殿下正位东宫是在七月底吗,伯父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在京城义诊祝贺,就晒成这样了。”
  两方交流了一下太子被立时的盛况,以及各自义诊的场面,又介绍了小辈认识,才算说到正题:“咱们这还是照先前的官舍分配住吗?”
  没错,刘元白进了城就吩咐家仆驾着马车直奔去年来时住的官舍,也没想想当初只是安排他们个人的单人宿舍怎么能住得下一大家子。
  “不不不,那地方才多大,哪能住得下。”叶大椿连忙道,“您还不知道吧,咱们的医院已经建好了,特别宏伟,特别不一样,除了一栋平常用来坐堂看诊的主体大楼,还有给咱们这些人住的房子,像您,是主任大夫,可以分到一套三层小院套。唉,光说说不清楚,您等等,我去取了钥匙,送您过去。”
  他一溜烟跑了,留下刘家父子三人等候。
  兄弟俩对视一眼,刘太吉疑惑问道:“父亲,三层小院套是什么?三进院子吗?”
  如果真是三进院子那倒真是赚了,他们老家的宅子也才不过二进而已,而且因为当初建房时钱不凑手,没买够地,他家建的小,说是二进,其实面积不过相当于一进半。随着他兄弟二人陆续成婚生子,住的地方越发捉襟见肘。
  刘元白也不知道什么是三层小套院,不过他相信太子殿下:“一会儿就知道了,放心吧,太子殿下肯定不会亏待咱们。”
  兄弟俩:……
  真想看娘拧爹啊,可惜,事涉太子殿下,娘也不敢动手了。
  叶大椿很快回来,和其他人交代了一声,就上了刘元白他们的马车,一同往医院去。
  城内人多,马车走得慢,好容易出城,以为终于能快点了,结果还是一样慢。
  看出同辈人刘太吉兄弟俩脸上的疑惑,叶大椿主动解释道:“嗐,自从咱们那医院建成,都成了京城一景了,每天都有许多人跑去看,所以这条路上的人和城内差不多,马车都快不起来。”
  刘永吉扒着车窗,探出身子去看,果然看到前头望不见尽头的人流和车流。
  慢慢悠悠晃了两盏茶的时间,一行人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刘太吉下了马车,正要回身去扶父亲,便听到弟弟没出息的惊叹声:“***,这是什么!这怎么盖起来的!柱子呢!为什么没有梁柱?”
  他的声音太大,惹得后头马车里本就憋不住的孩子不顾娘亲劝阻也掀开帘子叫他:“爹爹!哇!娘亲,快看!好高的塔啊!它怎么不是圆的?顶上也没有尖尖的角。”
  小孩子长到如今,见到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寺庙里的佛塔。
  刘太吉心里便有了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医院可能就是修的和佛塔差不多,佛塔也不都是圆的,也有棱角分明的。
  弟弟也真是,不就是个塔吗,有什么稀奇的,竟然表现的那么没见过世面,他可能不能像弟弟一样丢脸。
  等觉得父亲站稳了,刘太吉才稳重地转过身子,抬头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望去。
  只一眼,他的大脑就一片空白。
  这、这是什么?
  占据他整个视野的是一片建筑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其中最冲击眼球的是一栋方方正正、仿佛高耸入云的……塔?不,这一点都不像塔,倒是有些像书中所说的城门楼。
  它高大、瑰丽、堂皇、巍峨……
  它还会发光!
  “佛光!是佛光!佛祖显灵了!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狂热的声音将刘太吉从震撼中拉回,他循声望去,是家中的一个老仆,最是笃佛信道,他正对着那栋大楼疯狂的磕头。
  虽然这段时间已经见得多了,叶大椿还是有些尴尬的摸摸鼻子,解释道:“那不是佛光,那只是玻璃反光。”
  “玻璃?反光?”刘太吉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京城原来有如此多新奇的东西吗。
  叶大椿大概解释了一下玻璃的由来和作用:“……不过玻璃昂贵,如今也只有坐堂的那栋大楼装有,其他的地方都是没有的。走吧,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把东西和女眷她们安置了,再带你们去楼里看看。”
  废了不少功夫才把被震惊到呆滞的家人和仆人催动,一路上所有人的眼睛都没有从那栋大楼上挪开过。
  直到抵达住处,刘太吉才恋恋不舍地将目光收回,放在眼前的原木色大门上——平头百姓家只能用这个颜色。
  用眼睛丈量了一下大门的大小,刘太吉默默点头,按这个规格,院落应当不小。
  叶大椿打开门,笑道:“刘大夫,这里,以后就是您的家了。”
  刘元白心中激动,看着门后的影壁更是热泪盈眶,影壁老百姓家当然也能修,只要不越规格就好,但正常的老百姓家谁会去修这华而不实的东西,有那钱还不如多起两间房。
  但现在,太子殿下分给他的房子里,不止修了影壁,还雕了繁丽复杂的图案,众所周知,这时候,石刻是根据雕刻的图案复杂性来定价的。
  刘元白抹了抹眼睛,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跨过大门,绕过影壁,看到了他未来的家。
  “这、这……”刘元白瞠目结舌。
  这仿佛大楼缩小后的房子,真的是他的了吗?
  关于医院大楼和家属院的外观,弘书思来想去,还是指点雷金玉用了后来融合了西式建筑优点的中式设计,医院大楼宽倒还好,家属院看起来就特别像后来的中式别墅。
  别看在刘太吉的眼里,医院大楼好像高耸入云,但实际上整栋楼也不过才七层高而已,选择这个层数,一是再高不好施工,二是不能保证建筑安全,三是考虑到爬楼难爬,四则是不能超过紫禁城里的建筑高度。
  “医院的大夫来的有多少了?”再一次带着叶桂和韦高宜去给额娘会诊结束后,弘书脚步略显轻松地同他们一起回毓庆宫,路上不免问起医院的事。
  医院建成后,叶桂就走马上任开始了院长的工作,韦高宜也在他的诚挚邀请下‘欣然’答应入职医院,担任副院长和研究所所长。
  “来了大概有八成了。”叶桂道,“还有两成业已收到信,年底之前肯定能到。”
  弘书点点头:“十四日我没什么事,你安排一下,我见见他们。”
  “好。”
  刘太吉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有面见太子的一天!从入宫的那一刻起,他的脑袋就晕晕乎乎的,根本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到毓庆宫的,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行礼、怎么拜见的。
  他就看见太子笑意吟吟地看着他,道:“不愧是刘大夫的孩子,果然是青年才俊。一路奔波到京,很多地方都不方便不适应吧?可有难处?可以同孤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