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78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4806
  弘书抖了抖肩,琢磨,国丈,这一般是皇帝岳父的称呼,而且是限于皇后父亲的……尚崇广这是诅咒他额娘死?想让他女儿上位?!
  涉及到额娘,弘书甚至没去思考尚崇广有没有女儿、女儿多大这些问题,而是瞬间惊怒交加地道:“他居然敢!皇阿玛!尚崇广在哪儿!我要杀了他!”
  经历过那一次与匪徒的拼杀,弘书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只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从前即便是弘历找人做法害额娘,他也没有喊打喊杀过。
  胤禛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反倒认为杀伐果断的儿子未来会更适应皇帝这个身份。
  当然他也意识到儿子误会了什么。
  “不是朕,是你。”胤禛阴着脸道,“尚崇广与郡主有一女,大你三岁。”
  尚崇广的福晋是简亲王雅布的第十女,出嫁时被赐封为和硕郡主。
  弘书满腔的怒火一滞,所以意思是,尚崇广这个国丈是他的‘国丈’?可他现在也不是皇帝啊……哦,所以他诅咒的阿玛?
  弘书的怒火重新腾起:“那更是死罪!”
  只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这重新续接的怒火怎么看都没有刚才的气势足。
  “哼。”胤禛冷哼了下,没和儿子较真,“他们觉得,这事拖了这么久没定下,朕最后定会选择妥协,但肯定也会不满马尔赛等人,而他们即算汉人又在八旗,‘底蕴’深厚,朕大概率会在他们中间为你择妃。”
  而其中又以尚崇广本性最为狂肆,他的母亲是和硕公主,他娶的是和硕郡主,自然认为在汉军旗中,他的血脉是最高贵的,他的女儿也是最有可能中选太子妃的。又是在盛京那个地方,他作为陪都的五部尚书,说出去也是大权在握,底下人察觉到他的心思,那自然可了劲儿的奉承。
  底下人奉承没事,关键尚崇广还愈发当真了,想当太子岳父就算了,居然还暗示别人称呼他‘国丈’。
  ……简直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虽然胤禛几个月前还在给自己安排‘万万年’之后的陪葬品,但他自己作可以,你一个臣子私底下暗示他会早死、太子会很快继位……他没有第一时间弄死尚崇广真的是很有理智了。
  想明白这一点的弘书顿时对他阿玛肃然起敬:“皇阿玛,不能饶了他!”
  胤禛没有回应,他已经完全冷静下来,沉着脸道:“朕心里有数,你过来有什么事?”
  哦,对,他过来求见是要给岳钟琪求情来着。弘书恍然想起自己的目的,虽然尚崇广的事情让他有些心绪不平,但他还是正常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或许同样是被尚崇广气的狠了,胤禛听见岳钟琪的名字难得没有变脸,只沉静道:“朕知道了。”
  回到詹事府的弘书第一时间叫来魏定国,说了马尔赛之事:“你和常保,将这个消息透露给莽鹄立和孔广棨两人,抓紧些时间,孤不想再拖延了。”
  魏定国深感责任重大,脚步匆匆地去找人。
  弘书又叫来杨炳元:“尚崇广、李永升、范时捷几人你应该有所耳闻,孤要弹劾他们。”
  阿玛说心中有数,他就不好贸然出手,不过也得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什么癞蛤蟆也想当他岳父,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
  第197章
  马尔赛接到圣旨后甚至没能留在京城过年,就打包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路,这一去,没有个一两年是回不来了。
  而马尔塞直接被调出京城的事实,也让反对派们认清了皇上坚定的态度,一时有些踌躇不定、畏缩不前起来。
  就在这时,孔传铎站出来,上书说,孔家想承继圣人愿景,愿自费往漠南、漠北两处蒙古部落齐聚之地建立孔子学院,施以教化。
  莽鹄立紧跟着便站出来道,蒙古上下十分仰慕圣人教化,愿出资请孔家前往部落建立书院,教化子弟,为朝廷培养更多像明安图这样的有学之士,也算不枉皇上对蒙古的看重。
  正在众人惊讶这两人是什么时候勾搭到一起的时候,弘书上书,表示衍圣公践行教化之道、蒙古也愿受教化,实乃圣人之德显化人间,他心怀感动,愿出些许黄白之物助力学院建设。
  莽鹄立十分感动,当下表示太子殿下乃圣德之储君,殿下的提议也都是好提议,他十分支持。
  孔传铎附议。
  他们在这里有来有回,围观的众人只觉不服气,这也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吧!你们要演也演的真一点好吗,走流程算怎么回事?!
  不过他们不服气也拿弘书没办法,拿下蒙古,汉军旗本就意见不一,反对的那波还是墙头草,只剩下一些抱团的满族大姓和某些宗室,奈何他们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团队里面就没有几个能拿事和掌握权利的,主心骨马尔赛又被支出京城,立时连绳都拧不紧了。
  在弘书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化,个个击破后,不到两个月,反对派便分崩离析、不成体系,拖了一年的奏疏也终于以大优势通过朝议,即便是里面的附加项也没有丝毫修改。
  弘书本来做好了在选秀年龄上被讨价还价的准备,将底线定在十四到十七岁,但结果却出乎预料的顺利,朝议上甚至没人提起这一条,让他的准备没有丝毫用武之地。
  他有些奇怪地询问属臣,魏定国道:“其实大部分人家的女儿也都是在十六七岁出嫁,殿下的提议并不算突兀,何况三年一选秀,十五岁能参加的也不会等到十八再来参选,最晚不过十七岁,快一些走礼当年也能出嫁,并不算晚,故而大家才不甚在意。”
  何况自先帝起,皇家公主们都是十八九、二十多才出嫁,也没人会说她们是老姑娘,实际上大家对出嫁年龄的执着并没有弘书想的那样深。
  就像裹小脚,后人以为这时候每个女子都要裹脚,但实际并不是这样,起码就弘书了解到的,此时的大清,高层和底层的女子都是不裹脚的。底层女子是因为家里穷,每个人都是劳力,裹了脚根本做不了活,所以不会裹。高层则是因为几任皇帝都下过圣旨禁止裹脚,八旗不论满汉蒙,女子都是不裹脚的,而一些能进入到政治中心的汉臣,自然也不可能在这种事上给自己平白添一个瑕疵。裹脚最大的群体,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士绅、地主、下层官吏等富裕人家,他们既不用女子做活,也攀不上上面的豪门,又想凸显身份以示贵贱之别,才捡起宋元时出现的这个陋习奉为雅事。
  弘书了然的点了点头,心下也为这样的好消息感到高兴,虽然想要将结婚年龄规定到和后世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阻碍能小一些,路自然也会短一些。
  这件事得到满意的结果,其他事也不算差。
  首先就是岳钟琪,在弘书求情、允祥谏言、胤禛念其功劳开恩的流程下,虽然被削了一等公的爵位,夺了川陕总督的官位,但也成功保住了性命,以三等男爵的身份获释居家。
  高夫人和岳湘兄妹俱松了口气,要知道她们才听说三司会审的结果是秋后问斩时有多揪心,那时候岳湘兄妹都想去宫门处跪求皇上开恩了,还是高夫人求到怡亲王妃处得了暗示才安抚住二人。
  如今不过赋闲归家而已,不算什么,没见被流放的魏定国如今又成了太子的左膀右臂吗。
  岳钟琪一家对太子日后会不会启用他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十三叔、十三婶。”弘书表情肃穆,和两位长辈问候。
  他现在是在十五叔允禑的灵堂外。
  允祥颔首,兆佳氏的表情带着哀伤,受了弘书半礼后,将身旁的小男孩拉出来道:“春佑,来,见过你太子六叔。”
  弘书看向这个他未见过面的大哥的嗣子。
  春佑不复才被过继时的瘦弱和畏缩,白胖了不少,也大胆了不少,不过还是很依赖兆佳氏,当然也很听话,此时便似模似样地抱拳向这位他只见过几面的叔叔行礼。
  弘书摸摸小侄子的头,道:“孤记得你不小了,也该到读书的年纪了,想不想去上书房读书?”
  春佑不知所措地看向兆佳氏。
  兆佳氏鼓励地看着他:“你太子六叔问你呢,想不想?”
  春佑想起叔太太最近和他说过的话,抿了抿唇,道:“想。”
  弘书拍拍他:“好,孤回去和你皇玛法说,过几天就入宫读书吧。别担心,上书房都是你的叔叔和兄弟,你七叔也在,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也可以来毓庆宫找孤。”
  春佑低声道:“多谢太子六叔关怀。”
  兆佳氏带着春佑去女眷处慰问,弘书和十三叔寻了个清净处说话。
  叹息了几句允禑的英年早逝,弘书提起田文镜:“听说田大人上折以病乞休?”
  折子是昨日才送到的,因为允禑突然逝世,弘书并没有第一时间关注到。
  河南水灾瞒报之事,因为田文镜认错悔过的态度诚恳,加上他确实也全力救灾了,胤禛便命他先戴罪立功,配合好前去赈灾的尹继善做好后续的赈灾工作,消弭此次水灾的影响。如今几个月过去,河南水灾的赈灾已经做的差不多,被淹的农田也都开始准备春种,尹继善和田文镜也已经在回来的路上。
  本来以为是非功过会等到田文镜站在朝堂上再论,却没想到,他的乞休折子先一步到了。
  允祥素来不喜田文镜的作风,所以面色淡淡的点头:“是。”
  “皇阿玛是何态度?”弘书直接问道。
  允祥也不打马虎眼:“皇上的意思,是让他先在京城养病,养好之后再说。”
  这就是要保了。
  弘书也不意外,阿玛是个很念旧情的人,不是实在触及他的底线了,他不会对有功劳的老臣下狠手。
  “十三叔,继善此次回来,孤想将他外放。”弘书直白的告知。
  允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垂眸想了片刻,道:“也好,尹继善虽有才能,却也需要磨炼,你想让他去哪里?”
  弘书道:“具体地方孤还没想好,近期朝中变动应该不小吧?”
  允祥点点头:“四川总督定下黄廷桂,陕西总督还在斟酌……此外皇上还想今年将鄂尔泰召回京,继任者考虑……河道总督空悬一年多,近期估计也会有大调整……”
  朝堂上的事弘书自然会时刻关注,但他本身事情不少,也不是事事都能关注到,比如河道上的情况,他就不太清楚。
  胤禛忙于政务,没时间事事亲自教儿子,此时允祥细细说来,倒也有帮四哥教子的意思。
  尹继善风尘仆仆回来的时候,弘书才贺完允禧添丁之喜,因为燕同光那篇采访稿的效果不错,他还特地当面勉励了同去送礼的钱阳并给了赏,钱阳激动地当场晕倒。
  说远了。
  尹继善回来狠狠休息一日后,便来见弘书。
  “坐。”弘书打量他,“这一趟出去瘦了许多,看来是累狠了,辛苦了。”
  尹继善道:“多谢殿下关心,倒也算不上辛苦,奴才只是坐在官衙里动动嘴,那些将士和百姓才是真累……”
  说起这一次赈灾的经历,尹继善感触颇深,弘书安静听着,不止尹继善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其实也没有,如今尹继善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说完这次赈灾的情况,弘书才问起田文镜:“病的重吗?”
  尹继善蹙眉,斟酌道:“只能说不轻,田大人本就年纪大了,身上毛病不少,这次赈灾又待在第一线,几乎没怎么休息过,身体扛不住也很正常。”
  弘书点点头,他对田文镜倒没有多讨厌,这次的事情他也不打算插手,结果如何全看皇阿玛的意思。
  他安排好自己的属臣就好。
  “年后朝中调动不小,如今江苏巡抚之位暂缺,孤想让你去,你认为如何?”弘书道。
  尹继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江苏!那可是江南膏腴之地,他当然有想法:“但凭殿下安排!”
  弘书点点头:“你去了后,除了做好巡抚之职,孤却也有一件事要你去试试。”
  他抽出案桌上的一本书,递给尹继善。
  书名,《镜史》。
  第198章
  田文镜拖着病体面见胤禛请罪,却因为情绪太过激动而晕厥,胤禛念其年老多病、此次也算戴罪立功,开恩免去其瞒报罪责,令其归家养病。
  至于养好病后,是官复原职还是贬往他处,并无说法。
  四川总督、陕西总督、河南总督纷纷出炉,外任走了一波人,又从地方调回京一批。何国宗也终于得以工部侍郎之身兼任河东河道总督,虽然前面还有河东两个字,但明眼人都明白,这只是一个过渡,何国宗只要不出岔子,过个大半年就能摘掉前面那俩字。
  既兼任河东河道总督,于詹事府的事务便委实有些分身乏术,何国宗主动请辞。
  弘书勉励几句便放他高升。
  几乎是何国宗离开的同时,吏部也传来消息,尹继善升任江苏巡抚,即日赴任。
  至此,詹事府满汉两个詹事之位,便全空了出来。
  弘书并没有耽搁,立刻将明安图提为詹事,抓住尹继善离开前的那一点点空档,让两人交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