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07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721
  她们知道梨花家里富裕,因为赵家天天送来的都是米饭,偶尔还有冒着油腥子的粥。
  梨花道,“哪儿不一样了?不都想好好活着吗?”
  女子腼腆的笑了下,秀儿婶道,“三娘同我们一样的。”
  灶间已经烧上了柴火,有赵家送来的几十斤牛肉,秀儿决定给梨花熬点肉粥,“三娘,在这儿用饭吧。”
  “不了,家里会送来的。”
  没多久,李解果然端着木碗来了,梨花坐去旁边,李解蹲下,说起谷里的事情来,“赵四娘要跟明四和离,她婆婆不答应,在四娘家又哭又闹的,婶子让你回去看看。”
  当时建屋时,为了帮衬亲家,老秦氏特意将位置选去了南边,才多久就闹掰了?
  “怎么突然和离了?”
  “好像是小溪对面的人看上了四娘,婶子有意跟那边的人来往,就让四娘和婆家断了。”
  老秦氏骨子里并没什么主见,会劝女儿和离?梨花直觉里边有事,“四娘啥态度?”
  “她听她娘的。”
  “小溪对面许了什么好处?”
  “地。”
  梨花挑眉,都是没开出来的荒地,老秦氏就惦记上了?梨花问,“哪家?”
  “罗家。”
  罗老太可不是个省心的人,前些天没少在附近转悠,得知来的人有姓罗的,追问人家的身世,然后往上三代攀交情,攀来攀去要罗五娘喊她婶子,要不是她表现出不喜,罗五娘恐怕就被她接到山谷去住了。
  梨花道,“四爷爷知道这事吗?”
  “知道,老村长说他不管...”
  “堂伯呢?”
  “你堂伯说两家都不是善茬,让秦婶子想清楚了。”
  老秦氏怕是听不进去的,在她眼里,小溪对面土地要广阔点,肯定希望用女儿的亲事去换地,梨花道,“回去传我的话,我不答应。”
  像赵大壮说的,两家都不是省油的灯,但老方氏没了一个儿媳,对赵家谄媚得多,小溪对面的人就不好说了。
  她道,“她想换地,让她用儿媳去换。”
  李解怔住,看梨花一眼,“她怕是会骂我。”
  他在赵家的名声不算好,再这么嚣张不给老秦氏脸面,恐怕骂声更多。
  梨花搅着碗里的粥,抬头看他,“你在意?”
  李解甩头,“不在意,但她会不会忌恨你?”
  “不会。”
  李解回去时,老方氏坐在老秦氏屋前的空地上哭,见到他,以为梨花同意了赵四娘改嫁的事,哭得愈发悲痛,“亲家啊,四郎知道错了啊,你得给他一个机会啊,否则孩子们没了爹怎么办啊。”
  老秦氏在屋檐下码柴火,眼角瞥着李解,心里没底,“三娘怎么说?”
  附近干活的人齐齐停下动作,都想听听梨花的意思。
  李解清了清嗓子,“三娘说四娘和离可以,改嫁的话就算了,族里又不是养不起她和孩子,何须去婆家看人脸色?”
  听到前半句,老方氏一颗心沉到谷底,听完后半句,讪讪的低下了头。
  不改嫁四郎就有机会把人哄回来。
  老秦氏却不这么想,女子终究要嫁人的,哪能一直待在娘家呢?
  她怀疑李解没有跟梨花说实话,罗家的条件好,而且答应她只要四娘嫁过去,那边的地自家开多少都是自家的,她相信,只要她努力些,半年后就是整个山谷最富裕的人。
  她哪儿舍得放弃这个机会,当即丢了柴朝外走,“我和三娘说说去。”
  老方氏怕她添油加醋败坏四郎的名声,拍拍屁股站起,“我也去。”
  过来看热闹的老吴氏见了直骂人,“三娘多大点,竟拿这些事去烦她,也不嫌丢脸。”
  老秦氏摊手,“没办法啊。”
  三娘不点头,让族里人疏离自家怎么办?她倒是想让老吴氏拿主意,可老吴氏四两拨千斤的,除了问梨花还能问谁?
  两人火急火燎的走了,老吴氏想想,抬脚跟上。
  梨花穿得有点薄,跟秀儿她们借了一件衣服套上,三人过来时,她正在院里整理柴火。
  老秦氏憋不住话,还在院子外就将这事说了,老方氏又哭起来,“三娘,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你四姐夫懒是懒了点,但从不像夏家人发脾气打人...”
  梨花看向老秦氏,“四娘怎么说?”
  “她听我的。”
  “那你还问我作甚?”
  一句话堵得老秦氏哑口无言,不过听出梨花语气不好,想来不赞成她的做法,她摸摸鼻子,缓缓进院,“三娘,我也是没办法了啊,新开出来的地生不出苗...”
  屋前的地挖出来她就撒了葵种,几日过去,不见嫩芽不说,挖开泥一瞧,里面的葵种发霉了。
  梨花抱着柴火进灶房,神色淡漠,“你嫁过去不是更好?”
  “......”
  她都一把年纪了,哪有改嫁的说法?况且罗家也没她这个年纪的老头啊...
  看她吃瘪,老方氏心里舒畅了些,热络的上前,“三娘,我来吧。”
  “你就是好人了?”
  “......”
  “四娘嫁到你家过的什么日子你心里门清,四娘不计较是她大度,我可不像她。”
  老方氏悻悻的收回手,“早些年我脾气有点冲,是朝她发了无名火,但我知道错了,三娘,你给个机会让我补偿四娘吧,我保证今后再也不骂她了,我要再骂她,天打五雷轰。”
  梨花进了灶房,将柴火顺着墙摆好又出来,斜眼道,“四娘想和离我是不管的。”
  她态度明确,老方氏又去看老秦氏的脸色。
  和离了回娘家是要被指指点点的,老秦氏再不悦,也不敢让四娘和离了,哼哼道,“记得你说的,如果四娘过得不好,我就接她回来。”
  闹一场竟是这种结果,老吴氏觉得没趣,打量一眼院子,问梨花,“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过几天吧。”
  她们现在出去已经不用她带路了,就是柴火有些乱,以及背回来的树叶太多没有处理,见老吴氏朝屋里望去,梨花说,“婶子们缝制了被子,待会四奶奶你抱两床回去。”
  老吴氏笑得合不拢嘴,“那替我谢谢她们了。”
  她们有擅长女工的,看树村的人怎么缝被子的后,依葫芦画瓢,缝了十几床了,两间卧房的不再堆的树叶,而是木板,木板上铺着树叶被,睡上去暖和得很。
  老秦氏眼睛一亮,“我呢?”
  “你自己缝啊。”
  知道梨花还在见气,老秦氏不再招惹她,待里面的人抱着被子出来,她凑到老吴氏耳朵边,“这些人能干得很,也不知她们想不想嫁人。”
  老吴氏瞥她,“你娶?”
  她们要是想嫁人,梨花自然会张罗,轮不到老秦氏指手画脚的。
  她接过被褥道谢,罗五娘不好意思,“谢谢婶子家的牛,往后有空了来坐坐啊。”
  卧房没有空余的地,坐的话,只有檐廊有位置,老吴氏笑眯眯的应下,“有机会进山谷玩啊。”
  梨花愿意结交的人她也乐得结交,何况这帮人还有可怜的经历,老吴氏收起刻薄,温声道,“天冷了,注意保暖,有什么重活跟梨花说,让她叔伯们来帮忙。”
  梨花心善,除了她们,还救回许多孩子,那些人跟黄月她们住一起的,老吴氏替梨花说话,“三娘不让你们进谷不是怕你们乱来,山谷的地已经分好了,住的人太多,全开荒种粮也养不活这么多人,你们住外面,有多的地种粮...”
  罗五娘看梨花,关于这事,梨花从没解释过,私下里,她想过是不是梨花瞧不起她们,或者怕她们进山谷诱惑她的叔伯,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点。
  看她表情老吴氏就猜到怎么回事,叹气道,“三娘像她爹,做再多好事也不爱声张,什么苦楚都往肚里咽,日后碰到事,万万不要和她生分了呀。”
  罗五娘赶紧摇头,“不会的。”
  她们认真讨论过,哪怕梨花真带她们进谷也不能进,谷里汉子多,她们住进去会被人诟病不说,里面安宁,住久了会消磨报仇的意志,还是住外面好。
  至少,在报仇以前,她们不想松懈下来。
  老吴氏她们先回去了,罗五娘进屋跟她们说了这事,众人一阵沉默。
  半晌,有人道,“三娘是这样的人,那天,我们看到她和李解说话她都没透露半点,直到李解回来才与我们说李解去了何处...”
  那时,如果知道李解南下找孩子们的位置,她肯定要
  跟着的。
  “是啊。”
  因着这事,大家心里五味杂陈,当然,感激更多。
  感激梨花没有忘记孩子们的事,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梨花是值得信任的人。
  “往后无论旁人说什么,我们都要相信三娘。”
  梨花就在院里,自然听到了这话,她道,“像我四奶奶说的,将来遇到事都可以和我说,我年纪小,考虑事情可能不够周全,但我四爷爷是村长,经常跟里长打交道,是见过世面的。”
  提到老村长,梨花满脸自豪,屋里的人受她感染,不禁好奇,“你四爷爷呢?”
  进山这么久了,好像没听说什么四爷爷,倒是那个二堂爷暴躁得很,将孙子揍了一顿不说,跃跃欲试的想跟着下山,被族里人劝阻后骂了许久。
  梨花道,“饥荒时,他带我们逃出来,累出了病。”
  “你四爷爷是好人。”
  “是啊,有他在,多大的事都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屋里的人羡慕,梨花继续道,“你们有什么难处,他不会坐视不理的。”
  在戎州城,她们经历了最黑暗的日子,一度不相信人了,梨花让她们看到人的善,进山后,赵家和树村的人让她们感受到人的暖,她们坚定道,“好。”
  第二天,明显更冷了,门一开,冷风直往骨头里钻。
  梨花急忙关门,但冷风还是钻了进去,靠门近的人动了动,“是不是下雨了?”
  卧房的窗户朝着前院,睡觉时关上了,屋里黑漆漆的,看不清外面的情形,梨花打了个冷战,“没下雨,降温了,我得回家一趟了。”
  “回去吧,柴火囤得差不多了,水池也快挖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跟着李解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