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16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426
  赵铁牛低头看一眼发髻凌乱衣衫不整的人,回道,“在挨打呢。”
  “......”
  第90章
  李家在青葵县的声望高,不太和普通人家来往,那日也是赵广昌阿谀奉承李满泉才正眼瞧他一眼。
  那时不知戎州会乱,念其他拖家带口不易,在戎州又没亲戚,当他提及高价买粮时,便宅心仁厚的卖给他上百斤粮。
  就因这事,被难民们盯上了,粮食损了大半不说,银钱也在打斗中丢了。
  好不容易抵达戎州,没来得及跟女婿告状,粮食莫名奇妙被充了公,女婿也在半夜卷铺盖跑了。
  再后来,祥和繁荣的戎州骤生乱象,若非他及时带家人跑出城,恐怕早死在岭南人的刀下了。
  可还是晚了,北上的隧道被益州兵架起了栅栏,禁止同行,仓皇间,只能往山里跑。
  山里的树木被蝗虫啃食得所剩无几,他们便嚼树皮,吃树根,地上的蚂蚁,虫子,只要能填肚子,他们通通不放过,实在饿狠了,’易子而食‘的念头也会冒出来...
  止住思绪,李满泉哑着声儿与奴仆道,“问问怎么进谷...”
  他对赵广昌有恩,此番前来就是让他报答一二的。
  奴仆声若洪钟的问了句,山谷里的人回,“入口的石壁门坏了,外头的人进不来,你们打哪儿来呀...”
  问话的是赵铁牛,诚然李家不说,梨花也已猜到了。
  她和李解他们在山里没有惊扰的人恐怕就是他们,当时她总感觉身后有双眼睛盯着,但因雾色太厚,又不知底细,她就没想引出人问个究竟。
  不成想对方跟上来了。
  梨花思忖时,山上的人道,“岭南叛变,戎州被他们攻占前,东家带我们进了山,这些日子我们住在山里的。”
  逃进山的人不少,可岭南人杀红了眼,直接追到山里来,他们也是东躲西藏好几天才把岭南人甩掉了。
  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在他们居住的不远处,好几个土坑,里面堆的全是死在岭南人手里的人。
  碍于场面太血腥,李家奴仆略过了这段,“我们没有恶意。”
  实在是天冷了,想找个暖和的地方过冬而已。
  赵铁牛皱起眉,人心险恶,他怎么会相信这种话?问梨花,“怎么办?”
  梨花扫向鼻青脸肿的赵广昌,“大伯,你说呢?”
  在老家时,只要不涉及阿耶的事,基本都是赵广昌说了算,外人眼里,他就是一家之主。
  既然这样,梨花就把问题抛给他。
  赵广昌垂着脑袋,眼皮微微耷着,整个人分外沮丧,“问我干什么?”
  ’么‘字刚说完,肩膀就挨了一下,耳边是老太太愤怒的斥责,“你惹出来的事不问你问谁?”
  她没有半点包庇之意,面色坦然又刚正,“他们定是穷途末路了,你躲在谷里不怕,附近还有几个村子呢,这帮人如果作乱,村民们怨到咱头上怎么办?”
  再就是梨花从戎州救回来的那群女子,她们好不容易虎口逃生,又要她们经历一回那样悲惨的事儿不成?
  这一路,见惯了人情冷暖欺软怕硬,她不认为自己是好人,可想到那么多无辜人被赵广昌牵连就不好受,她捶打儿子,“去元家,将那些粮拿回来...”
  元氏是妇人,就站在人堆里,听到这话,脸色白了白,“娘...”
  周围鸦雀无声,显得她的声音格外大。
  老太太瞅她,“咋滴,老大买的粮还不准许拿回来了?”
  元氏嗫喏的抿了抿唇,任何时候,瞒着亲娘给岳家买粮都要遭人诟病的,太平盛世告到衙门的话,她爹娘需归还粮食不说,她还得挨板子。
  她小心的朝娘家方向望了眼,不作声。
  老太太催长子,“还不快去。”
  另一边,赵铁牛跟李家人寒暄起来。
  南边亮起火光后,住北边的李家也亮起了火把,担心官兵围剿,他让儿子知会附近的人,因此聚拢了许多村民。
  双方隔着山谷,沉默的对视着。
  知道李家人也是被逼近山里的,他们卸下了大半警惕,再听李家人想在附近安家,热心的给他们指了块地。
  一时,氛围热络起来。
  而赵家人则是唏嘘。
  李家离开青葵县时,请了县里的镖局护送,加上镖局的家人,一行人零零总总好几百。
  几月光景,竟只有九十人不到。
  赵铁牛问梨花,“咱们要帮他们起屋子吗?”
  麻烦是赵广昌招来的,看在同族的份上,没道理不帮。
  赵广昌灰溜溜的去元家了,元氏踉踉跄跄的跟着,夫妻俩的背影没在灰暗的夜雾里,梨花收回视线,沉静道,“不帮,他们不缺人,咱去了反倒多事。”
  说实话,赵铁牛也不太想去。
  他要烧炭,要挖地撒种,要打家具,要施肥,从早到晚没个清闲的时候,不想为外人做事。
  得了准话,他朝南北看了看,伸懒腰道,“那我们现在回家?”
  梨花点点头,目光移向赵大壮,“堂伯,你们忙你们的去吧。”
  既是虚惊一场,就没必要在这儿杵着了。
  的确如此,天是黑了,可还有很多事要忙呢,大家说说话就各自散了,梨花瞥一眼身侧的李解,也扶着老太太回去休息。
  进门后,却看宁儿缩在桌子底下,满眼惊恐的望着院里,眼泪哗哗流个不停。
  老太太心头一软,“宁儿莫哭,坏人被阿奶打跑了,再也不敢来了。”
  黄娘子亦反应过来,忙屈膝拉她,柔声哄道,“宁儿不哭啊,我带你回屋睡觉。”
  她轻轻抓住宁儿的手,轻声软语的把人哄进了屋,老太太莫名眼热,“天杀的岭南人,瞧把宁儿吓成什么样子了哟...”
  想到还有官府放任的结果,又开始骂朝廷,“都是贪官污吏害的,老天爷,你看看啊,咱老百姓过的啥日子啊。”
  天灾已够惨了,还避不开人祸。
  她落下两滴泪,叮嘱起梨花来,“三娘,你是姑娘家,出门在外可要留个心眼啊。”
  每次看到宁儿被吓得魂飞魄散的模样她就忍不住担心梨花。
  宁儿的遭遇要是落到梨花身上,她想都不敢想。
  “我知道的,有刘二叔和李解,他们会保护我的。”梨花宽慰老太太的心,“我要活着好好孝顺您老人家呢。”
  送老太太回屋后梨花提着竹灯笼出了门。
  族里人都已经回去了,只留小路上的几道残影,而山上的人南北对望交流着。
  可能是同姓李的缘故,北边李家人对李满泉他们很是热情,答应带他们去落脚的地,还答应帮他们盖屋子。
  黑暗里,李解走了出来,“三娘有事交代?”
  相处久了,梨花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什么事。
  李满泉虽是青葵县的富户,但乱世走一遭,谁知道他们的性情为人?
  果然,梨花道,“那些人是何秉性暂且不知,谨慎起见,你去盯着,若有异样,咱也好早做打算。”
  不仅这样,她还让刘二出谷给张二娘她们送信,让她们警醒些。
  李解和刘二走后,她沿着小路去了南边,远远的就听到元家屋里传来哭声。
  粮食就是命,赵广昌真要拿走粮,铁定遭元家记恨上,可如果不拿,老太太那边无法交差,梨花不想掺和进那些事里,身形一侧,进了黄月家。
  赵铁牛喊大家抄家伙时,出了族里人,来得最快的就是王家东西和黄月的弟弟们。
  几岁大的男孩,裹着宽大的草衣,抱着削尖的竹子,风驰电掣的跑过来,生怕赶不上似的。
  梨花看在眼里,自然要过来看看。
  院里的火炉冒着热气,竹篾编制的凳子上,几个孩子伸着手烤火,看到梨花,笑嘻嘻的起身给她挪凳子,“三娘子快来坐。”
  梨花灭了灯笼,挨着他们蹲下,“吃晚饭了吗?”
  “吃了的,三娘子没吃?”
  “吃过了。”
  他们的竹子放在脚边的,梨花拿起看了看,“谁削的?”
  “周婶子,她老家种竹子的,家里的凳子都是她编的。”
  周婶子是梨花从益州兵手里救回来的,梨花朝屋里看一眼,“她的病好了?”
  “没,但她闲不住,偷偷找活干。”
  她们出了皮肉伤,还伤了骨头,恐怕好几个月才能恢复。
  说话的是磊子,看梨花对竹子感兴趣,他拿过手握紧,朝外戳了戳,“周婶子说这样能伤人,我们试过了,不穿竹甲被戳到的话很痛。”
  这些日子,他们天天跟着周广安练习跑步,脸看着清瘦了些,但精气神不错。。
  梨花点头,“周婶子说得对,刺眼睛的话,眼珠会被刺爆。”
  磊子像听到了什么武功秘籍,眼睛炯炯发亮,“真的吗?”
  “嗯。”
  屋里黑漆漆的,梨花问起黄月,磊子指着屋后道,“她去竹林里挖笋子去了。”
  “这季节有笋子了吗?”
  磊子眼睛亮晶晶的,“有的。”
  笋子还没冒出来,但周婶子教了找笋子的办法,黄月就想去试试,磊子说,“等阿姐挖到笋子给三娘你送去一些。”
  “不用,你们人多,留着自己吃吧。”
  梨花陪他们说了会话,王家兄弟来了,他们挑着水桶,进门时,桶里的水晃了晃。
  似是诧异梨花会在这儿,两人身形顿了下,“我们来送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