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21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895
  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老太太。
  老太太最讨厌大家瞧不起小儿子,嗓门顿时大了,“他怎么就败家了?要不是他细心教导三娘,咱们指不定在哪个犄角旮旯为家人哭丧呢,你不说他的好,竟惦记他花钱是不是?”
  “他花钱怎么了?我和他阿耶辛辛苦苦挣钱不就给他们花的吗?呸,亏你叫我一声三嫂我以为你改好了,没想到在这儿等我呢。”
  “......”老吴氏面红耳赤,“养个败家子不承认是不是?那在青葵县买牛时你怎么拿不出钱来?不就是给广安拿去求什么符水了?”
  老太太要强好面子,自打家里条件好起来后,手里没有缺过银钱,在青葵县的那天,算是老太太最窘迫的时候了。
  当然,老太太坚决不会承认的,踮起脚,指着老吴氏道,“三娘生病,难道不救治吗?扪心自问,好好的孩子你能眼睁睁看着她去死?”
  何况三娘还是老三最疼的闺女,爱屋及乌,老太太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她唾弃老吴氏,“总说老三败家,你要是我,没准更偏心他。”
  只差没明晃晃的说老吴氏没钱了。
  老吴氏气噎,手里的孝花一丢,揪住老太太的帽子,“我怎么了?我可没把儿子养成败家子。”
  她一动手,老太太也恼了,扯掉老吴氏的头发就开始抓她头发。
  老吴氏吃疼,五官都扭曲了,手下也发了狠。
  院里的人见了,赶紧上前劝架,赵广安冲在最前边,“我的娘呐,堂叔尸骨未寒,你们咋在灵堂打起来了,把堂叔气活了怎么办哟?”
  话音刚落,一阵大风呼啸而来,灵堂上的牌位动了动,妯娌两面面相觑,立刻哆嗦起来。
  赵广安喊,“松手啊。”
  老太太扬起脸,眼神不甘,“你先松。”
  老吴氏哼哼,“要松一起松。”
  她又不傻,以老太太小肚鸡肠的性子,她要松了手,老太太肯定会使劲多抓一下的。
  赵广安双手按住两人的手,深吸口气,“来,我数一二三,你们一起松手。”
  “一,二,三...”
  他数得不快,’三‘字刚落下,就听两声’哎哟‘的叫喊。
  老吴氏的呲牙,“我就知道你是这种人,想要我松手,门都没有。”
  老太太也狰狞着脸使劲,“好意思说我,要不是你不松手,我会这样?”
  两人继续打起来,偏她们各自抓着对方的头发,劝架的人想把两人拉开都不行。
  眼看两人已经疼得开始冒眼泪了,屋里传来厚重的怒斥,“干什么呢?”
  许久未在人前说话的老村长黑着脸,冷然的瞪着她们,“不嫌丢脸是不是?”
  看到老村长,老太太的劲儿来了,“老四,你来得正好,都说长嫂如母,虽然我嫁过来没两年就分家了,没指望你们两口子敬重我这个嫂子,但你媳妇先动手就不对了啊,你三兄死得早,我一个寡妇也不是怕人的。”
  老吴氏也委屈,“要不是你太过分我会动手?村里谁不知道广安被你养歪了,你自己不承认就算了,还引以为傲,我打你怎么了?我是族长媳妇,不纠正这种歪风,孩子们都成广安那样怎么办?”
  作为当事人,赵广安悻悻然,“四婶,我就真的那么不堪入目?”
  老吴氏嗤笑,“你自己说呢?”
  “......”赵广安从小就有自知之明,想了想,认下这个脏水,又问,“那现在呢?”
  老吴氏张了张嘴,当着老太太的面,自然不可能夸他,于是仍是那句,“你自己说呢?”
  赵广安反思起来。
  他虽然没有像其他堂兄们天天下地干活,却也没偷懒,几头牛都是他照顾着,去山下搜寻物品也是他在做,称不上一等一的好,应该没有拖后腿吧。
  他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我觉得我自己挺好的呀。”
  劝架的人点头,见老吴氏凌厉的眼神扫过来,又讪讪的补充,“以前是有些不像话,好在都已经改了。”
  得到帮腔,老吴氏挺直了腰板,“听到了吧,大家都这么说。”
  “都这么说怎么了?难道大家就是对的?他们要是对的,怎么没攒下家产来?”
  “......”莫名遭到冷嘲热讽的族里人面露尴尬。
  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他们要是对的,怎么就没像赵广安那样发财呢?赵广安是败家子不假,但谁不想过那种日子?想清楚这点,他们又劝老吴氏,“四婶,三婶说得不无道理。”
  这下该老太太挺直腰板了,“甭管外头人怎么说,而是要用眼睛看,你们都说老三被我养歪了,他歪在哪儿了?”
  梨花在隔壁帮忙,听到动静跑出来,头疼不已,“阿奶,这是二堂爷家。”
  二堂爷刚死,应该不想看到两人在他院里吵架吧。
  老太太得理不饶人,“要不是在你二堂爷家,我今个儿非打你四奶奶不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说话还跟小孩子一起冲,咋滴,以为我年纪大就要让着她啊...”
  梨花上前拉老太太的手,“阿奶,让二堂爷安安静静的走吧。”
  “关你二堂爷什么事?他走得还不安静吗?”
  一个人死在卧房都没人知,到底还要多安静?
  赵青山他们几兄弟跪在灵堂,不得已走出来,“三婶,有什么事等我阿耶入土再说吧。”
  他们哭肿了眼,老太太于心不忍,“罢了,看在青山的面子上,今个儿我就不和你计较了,下次再要这样,别怪我拎刀砍人。”
  “当我怕你不成?”
  老太太松手的瞬间,老吴氏也松开了手,然而嘴还是硬的。
  老秦氏她们出来闹剧已经结束了,她和山英婆直摇头,“几十年了,怎么还这样呢?”
  这话不知说给谁听的,妯娌两齐齐偏头,“关你们什么事?”
  山英婆做错过事,在族里谨小慎微,平时族里怎么安排她就怎么做,任劳任怨的,唯独牵涉到孩子的事会偏听偏信,就说选村长一事,不知那几家和她说了什么,她支持赵广昌做村长。
  因为这个,老太太一直不喜欢她。
  会咬人的狗不叫,老太太这般形容她的。
  此刻不耐烦,少不得想旧事重提,梨花察觉到了,及时扯她衣服,“阿奶,你要是累了就进屋休息一会儿吧。”
  “屋子都布置成灵堂了,哪儿有休息的地。”
  老太太不怎么凶梨花,但有点控制不住,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烦躁什么,反正就是心里不舒坦,梨花不见气,而是耐心地伸出手,“那我扶你回家休息。”
  看她这样忍气吞声,老太太心里又难受起来。
  外头又下雪了,雪花比昨晚的大,很快就湿了两人身上的草衣和帽子,老太太心下愧疚,“阿奶不是故意凶你的,你四奶奶太气人了,说不过就动手,也不知道哪儿学来的。”
  “二堂爷走得突然,四奶奶恐怕也是担心四爷爷了,阿奶你别往心里去啊。”
  “她担心你四爷爷就守着你四爷爷啊,在我面前嚣张个什么劲儿。”老太太心下怨恨,望了眼沸沸扬扬的雪花,雾色一笼,有种置身云间的感觉,偏脸上的刺骨的凉,她情绪突然低落起来,“也不知阿奶死时是雪天还是晴天。”
  “阿奶定能长命百岁的。”
  “世上哪有什么长命百岁哟。”这话搁以前,老太太会觉得吉利,而现在,她不太爱听,跟梨花道,“阿奶哪天要是去了,你们别哭,阿奶活这几十年,风光过,值了,没什么值得哭的。”
  想到赵青山他们几兄弟哭得死去活来的模样,老太太不愿意梨花也这样,“三娘,阿奶说真的。”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老太太觉得自己能在灾荒活到现在,没什么遗憾了。
  也不是没有遗憾。
  她还想去京城看看。
  看看到底哪些人不把普通老百姓的命当成命,到底何等繁荣才能罔
  顾一州百姓的生死。
  这话她没和梨花说。
  梨花太孝顺了,她一提,梨花定会想方设法的带她去京城,就眼下这局面,刚到益州就没命了。
  她叹了口气,又想起丈夫来。
  丈夫死的那天是个晴天,因病了多日,大夫说活不了多久,却没料到三个月不到丈夫就去了。
  “三娘,想知道你阿翁长什么样子吗?”
  梨花配合的点头,“想啊,族里人说阿耶长得高大俊朗,比好多人都要好看呢。”
  “哎。”老太太兀自叹气,“我好像有点忘记了。”
  她的记忆里,只剩丈夫生病后消瘦得不成人样的脸,年轻时,她熬夜编布鞋等丈夫归家的心情也散了许多,丈夫的模样都模糊了。
  “你阿翁如果在,你四奶奶定不敢这样跟我大呼小叫的。”
  “四奶奶动手是她不对,改天我让她给你赔罪。”
  “算了吧。”老太太讽刺的勾了下嘴角,“她就那性子,这次赔罪,下次还那样,何必呢。”
  几十年妯娌,谁不了解谁啊?
  梨花道,“那下次也让她赔罪,赔罪的次数多了,她自然而然就改了。”
  老太太一怔,拍自己脑袋,随后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梨花,“我怎么没想到呢?三娘,就听你的,下次她再骂我,我先动手打她。”
  想到老吴氏扯自己头发的狠劲,她咬牙切齿道,“看我不把她的头发全扯掉。”
  在院里那会,两人松手,空气飘落了好多头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不知两人为何会做。
  当着老太太的面,梨花没有质疑老太太的行径,重重点头,“对,到时我机灵点,扑过去把她抱住,这样她就不能还手啦。”
  老太太被她逗笑了,“那可不行,你四奶奶也有孙女,她们扑过来的话阿奶可吃不消。”
  梨花道,“那有什么?不是还有阿耶吗?阿耶是您儿子,总是要站在你这一边的,他一动手,堂姐们就不敢动了。”
  赵广安在孩子们面前很有威严,一开始还有不听话的孩子背后说他坏话,被他几番整治后,现在乖得很,别说还手,恐怕连还嘴都不敢。
  老太太想了想,“到时你四奶奶又该败坏你阿耶的名声了。”
  她算看明白了,老三名声不好就是老吴氏说出去的。
  老三败家怎么了?她有钱,乐意给他败。
  “名声算什么呀,只要阿奶您心里痛快就成。”
  老太太笑得开怀,“也是,阿奶都是要死的人了,任性一回怎么了?和你阿耶说,再有下次,就这么干,。”
  “好呢。”
  老人是很好哄的,到家时,老太太已经眉开眼笑了。
  心情一好,感觉不到累了,“走,咱过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