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29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4469
  山洞里暖和,断了腿的人怕被冻死,只能认命的躺在地上,等待死亡。
  像赵铁牛说的,死在外面,尸体可能会被野狼蚕食,死在洞里就不一样了,赵家进出需要经过山洞,没准哪天心情好,挖个坑把他们埋了呢?
  说来也怪,刚刚还剧烈蠕动逃跑的人忽然不动了。
  一开始打叶家的主意是笃定风雪大雾气重,赵家来不及帮忙,没想到叶家早有预谋,伙同了曾家和孙家抵抗,拖到了赵家人赶到。
  赵大壮穿着那身沾血的衣服跑到院里他们就知道完了。
  然后又不甘心,不停的为自己辩解,辩解不成,就成了咒怨,断腿后就没那些心气了,只剩满满的绝望,而现在,绝望没有了,只盼赵家心情好,赏他们一个坑,让他们不至于暴露荒野。
  不知为何,他们突然想起年前赵家办丧事的事儿。
  两百号人,人人皆穿着肃色服饰,戴了孝花,汉子们扛着棺材,妇人们三步一跪的送老人出殡的情形,那时就觉得羡慕,寿终正寝已是奢望,子孙又在身边,香蜡纸钱也不曾少,不像他们,死后连具完好的尸体都难保存。
  想到最后,忍不住埋怨起老天爷来。
  如果没有那场干旱,没有蝗灾,他们就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地步。
  “也不知外面怎么样了?老家还有人活着吗?”
  他们的嘴唇嗫喏起来,神思变得恍惚,赵铁牛看了几眼,心里毛毛的,跟赵青山说,“这些人不会魔怔了吧?”
  都说人死前会有回光返照之时,他爹死之前没有半点病弱之象,但细想那些话,未必不是交代后事的意思,赵青山看了眼地上的人,没有半分同情,“自作孽不可活。”
  他的心肠在逃荒的路上就慢慢硬了起来,想活得更久,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他拍赵铁牛的肩,“咱不能做他们这种人。”
  赵铁牛重重点头。
  那是没有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真到食不果腹,赵铁牛肯定是要去偷去抢的,不为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抢一口粮,当然,这话他没跟赵青山说,因为在他心里,只有梨花懂自己。
  当然,不到那时候,赵铁牛还是不想做坏人的。
  他们就是被坏人逼到有家不能回的地步,他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不过似乎想多了,族里有梨花主持,蒸蒸日上,不会走到那一步的。
  两人看地上的人慢慢阖上眼的时候,梨花已经到了张二娘她们的门前,围墙上覆着的雪斑驳,明显有人攀爬过的痕迹,她叩了叩门,喊人,“古阿婶....”
  院里过了会儿才有人开门,一开门,就见张二娘哭肿的眼,以及胸前硕大的素色布花。
  梨花蹙紧眉,往院里一看,“出什么事了?”
  张二娘侧身让她进门,“孙大娘,章六娘,晋嫂子,秦三娘...”
  她哭哭啼啼的报了好些人,“她们没了。”
  梨花的脸冷了下来,“山上李家干的?”
  “不全是...”
  有些人在戎州就染病了,进山后一直强撑着,天一冷便撑不住了,当然,也有在跟李家打斗中受伤太重没活下来了,想到她们死前的遗愿,张二娘的眼泪又涌了出来,“三娘,你说活着咱就如此艰难呢?”
  就因她们是女子,李家人就想当而然的打她们的主意,树村的人因为来帮了她们两次,那些人就放火烧树屋。
  梨花垂在两侧的手握紧了拳,“死了多少人?”
  张二娘低头抹泪,“三十四人。”
  其中有九人是旧病复发过世的,二十五人受伤而亡。
  “什么时候的事?”
  张二娘顿了下,不愿意说了。
  三娘总让有事找她,可她已经帮了她们许多,哪能拖她下水,所以上次李解出来她们并没说实话,李家人丧心病狂,见天的翻墙骚扰她们,她们自是不像在戎州时懦弱,可也讨不着好。
  见她迟疑,梨花又去问古阿婶。
  古阿婶坐在门口,炭火的烟扑了她一脸,隔着烟,她朦朦胧胧的望着三娘,嘴上挂着浅笑,“乱世里,死人是i必然的事,三娘莫为她们难受,她们走得很安详。”
  哪怕鼻青脸肿面目全非,她们到死都没有跟那帮男人妥协,甚至从来没有那般畅快过。
  古阿婶缓缓起身,上前握住三娘的手,“你教她们死前做了一回人。”
  梨花眼眶涩得厉害,“她们呢?”
  “烧了。”古阿婶眼里没有泪,表情和蔼,“这世道,尸体也是遭人惦记的,烧了反倒是好事,你晋嫂子同我说,死前没什么惦记的,唯独惦记你。”
  临死时,大家对报仇的执念好像淡了,说得最多的就是同李家人打斗的情形,以及悔恨当初在戎州没有硬气一回。
  当时的戎州人数比现在多,所有人都团结起来,不见得会输给那些穷凶极恶的人。
  古阿婶轻轻摩挲着梨花的手,声音比往常温柔几分,“对面村的人建了庙,我们将她们的牌位供奉在庙里,让菩萨保佑她们下辈子投一个好胎。”
  这辈子没指望了,只能指望下辈子。
  梨花吸了吸鼻子,转身要往外走,“我去山上看看。”
  古阿婶拉住她,“李家人已经不在山上了。”
  前天风太大,山上的房子全塌了,埋了人不说,听说他们想偷袭山谷,去的人至今没有消息,想到这,她惊恐起来,“三娘,李家,李家派了人进山谷。”
  “已经处理了。”梨花回道。
  “你们没事吧?”
  “没事。”
  “那就好,李家自诩富户,做的事跟岭南人没什么不同,山上那几家也是糊涂,好好的平静日子不过,非得弄得家破人亡的地步。”古阿婶不知道元家人投靠了李家,挑了几件李家做的坏事说,又叹息道,“附近有些村民也是蠢的,竟受这种人蛊惑...”
  梨花道,“他们现在还有多少人你们知道吗?”
  古阿婶冷笑,“之前说是一百多人,现在估计一半都没有了,毕竟,咱的人也不是白死的。”
  想着,不禁说起他们打斗的事情来,那些人有蛮力不假,但她们这些日子也不是白练的,杀了他们不少人,其中不乏有妇人,有老人,还有青年,古阿婶举起自己的手,“三娘,阿婶的手现在也沾过敌人的血了,往后有啥事,尽管来找阿婶,阿婶现在英武着呢。”
  梨花见她脸上始终挂着笑,心里不得劲,又问其他人,“你们没事吧?”
  离门口近的人回答道,“没事,受了点轻伤,养几天就好了,三娘,那些人没有住宿,肯定还在附近溜达,你们要是出去,一定不能落单。”
  山上的屋子倒塌后,那群人瑟瑟缩缩的跑下山,许是看院里安静,还想闯进来抢东西,她们可不是从前那个收入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抡起棍子就冲上去,冒着自己受伤的风险也不让那些人好过。
  梨花不敢想象她们怎么熬过来的,“我让李解寻他们的踪迹,人不多,咱就有法子灭了他们。”
  那种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留着的。
  在山里还好,就怕他们下山投靠岭南人,又或者把益州病兵领来,梨花觉得这事得尽快,正好见李解回来,说道,“那些人跑了,你和刘二叔朝不同的方向去追,不能让他们下山。”
  李解本想说山上的情况,见她已经知道,便拱手跑了。
  梨花去庙里给过世的人磕了三个头,这世道,祭拜死人也没其他心意了,唯独磕头虽实诚。
  庙里立着一尊泥菩萨,菩萨的身形不大,但眉眼极其柔和,不知是不是心性使然,一跨进门,整个人从身到心都安静下来。
  除了逝去的秦娘子她们,附近的村民也死了不少。
  基本没有饿死的,都是闲不住外出干活冻死的,以
  及跟李家人打斗受伤死的,梨花到庙里时,几个村的人闻讯而来,这些日子不堪其扰,他们决定反击,问梨花什么态度。
  梨花自然容不得周围有这种人,直言道,“我已经让人去找他们的踪迹了,到时,大家抄上家伙跟着就行。”
  她不是顾此失彼的,“人数不用太多,小心那些人声东击西。”
  几个村长叹息,“年前就不该姑息他们的。”
  犹记得李家刚找到这儿时,虽然没有掩饰心底的贪婪,到底还会做几分面子,而且他们是奔着赵家来的,没有将手伸进村里,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他们游说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对付赵家,村里人虽不认同,到底没有出手干涉,哪晓得这一放纵,就引来这么大个祸患。
  来的人很多,有人的丈夫在跟李家人的打斗中丧命,这时看梨花表现得云淡风轻,心里生怨,“要不是你们把他们引来,咱们何苦搞成现在这样?”
  妇人的声音不大,偏村长说完后大家陷入了沉默,因此显得这个声音格外清晰。
  梨花看向妇人,见她眼下一片青黑,双颊瘦得像晒干的死尸,没有厉声斥责,而是问了句,“我记得李家人刚找来这儿就喊我大伯的名字,哪怕人是我们不小心引来的,但他们没见过我,又怎么知道我们住在山谷里?”
  梨花早就想过这种事,无外乎附近的人说漏了嘴,她不是想找人算账,而是反对大家把苦难的源头盖在赵家头上。
  赵家来的动静不小,附近的村民们都知道,现在想想,这事的确透着诡异。
  见大家不说话,梨花缓和了声,“事已至此,追究那些已是无用,为今之计,不能让那群人下山投靠岭南人或益州兵才是。”
  是啊,现在可谓腹背受敌,再窝里斗,没准最后大家都讨不着好。
  “我们听三娘你的。”
  “那就先把村里的事儿安排好,一有消息我们就动手。”
  别说,像古阿婶猜的,那些人就在南边旁待着,他们想得简单,村里人打水时总有人少的时候,到时他们就有机会动手了,殊不知下雪后大家就煮雪水喝,从不去南边打水。
  他们没有得逞,反倒让李解发现了踪迹。
  李解怕打草惊蛇,看到人就回来禀报了,秉着一荣俱荣的想法,梨花回族里喊了人,出来时,小溪对面的几家人都安排了人来,曾大郎说,“我爹说一个村的事,不能老是让你们冲在前面保护我们,我们也该来出几分力。”
  不安分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下场,他们看得明白,往后的山谷是太平的,理应感谢赵家的作为。
  古阿婶也挑了三十几个人过来帮忙,这不是一个村的事,不能退缩。
  如此,他们赶到南边时,那群人见势不妙想跑已经晚了,何况他们身后就是陷阱,哪怕雪大,掉进坑里一时半会根本爬不进来,于是给了梨花他们机会。
  当然,其中不乏早先附近的村民,见大家动了真格,大声求饶。
  元氏娘家人也在其中,而且,通过元氏娘家人的说法,梨花才知道元氏爹前天跟李家人一起进山谷后没了消息。
  元家人一个劲的乞求梨花原谅,见梨花不为所动,又将只剩半口气的儿女抱出来,求梨花能救救他们,那时爹娘糊涂,以为离开山谷就有好日子过,谁知进了狼窝,李家就是一群畜生。
  元氏嫂子抱着孩子哭哑了声,梨花道,“亲戚一场的份上,我不会动手。”
  她朝李解眨眼,后者上前,直接将人揣进了年前挖的陷阱里,补充梨花的话道,“能不能活就看你们的造化。”
  这么冷的天怎么可能活得下去,一起出来的赵家人于心不忍,劝梨花,“给她一个痛快吧。”
  “她配吗?”梨花看向她怀里没有一块好肉的孩子。
  落在那帮人手里是什么下场她心里门清,元家婶子真要是个好的,就该抱着孩子偷偷跑了,而不是任由那些人糟蹋孩子,做爹娘不护着自己的孩子,只自私的想着自己,这种人不配活着。
  难得看她如此厌恶一个人,族里人没有多劝,回去的路上,不停的叹气,“元家人糊涂啊,好好的孩子...”
  元家共四个孩子,最后看到的只有元氏嫂子怀里的这个,能不让人唏嘘吗?
  “三娘,咱们今后怎么办?”
  “祸害已出,像往常那样过日子就好。”
  “那这事要跟你大伯母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