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56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978
“天黑得早,下午不会饿的。”梨花又舀了两勺,赵三壮紧张得屏住了呼吸。
良久才想起正事,严肃道,“你还小,别事事都想往前冲,你要有个闪失,你阿奶哪儿受得了?”
以前他只知道堂弟是三婶的命根子,不知何时起,梨花也成了三婶的命,怕她不当回事,赵三壮苦口婆心,“还有你阿耶,他好不容易痛改前非,你有个三长两短,他恐怕会一蹶不振。”
去年梨花生病,赵广安天天顶着日头四处问医,花钱跟流水似的,幸好把梨花治好了,若没治好,估计都没心情开粮仓,不开粮仓就不知道没有粮了,哪儿会想到逃荒?
“我知道的。”
长辈眼里,她始终是个小姑娘,而且她不也爱逞强,有困难她不会硬上的。
赵三壮吃了一口米饭,软硬适中不说,特别香,明显不是地里挖出来的米蒸的。
所谓吃人的嘴软,他又道,“你是赵家未来的族长,你的命要比我们重要。”
梨花:“还有这个说法?”
“对啊,你脑子聪明,你活着,族里的其他人才能活。”
这话是大兄说的,那日,隐山村的村长知道去益州城的村民被抓,连夜带着村民逃命,好像从没想过救人,令人寒心至极,不知怎地,那晚他问大兄是村长会怎么做。
大兄就说,“看被抓的是谁,是三娘的话,无论用什么法子都要救出来,因为只有她活着大家才能活。”
当时听到这话,他觉得大兄将梨花看得太重,直到老爷子讲起他中风口不能言的事,他才琢磨过来。
梨花敏锐果断,分得清亲疏远近,拎得清是非黑白,乱世里,只有她能带族里人避免灾祸。
赵三壮郑重其事道,“三娘,你的命关乎赵家全族,可不能轻易死掉啊。”
他爹的身子骨似乎大不如从前了,就在前天,咳嗽时突然咳出了两颗牙,据他娘说,他爹现在只剩下两颗大牙还没松动。
等那两颗牙也掉了,恐怕就活不了多久了。
这事他爹谁也没说,他问梨花,“三娘,你有没有发现你四爷爷的身体变差了?”
老实说,梨花看老村长只是精气神不如从前,其他没什么,尤其老村长表现得云淡风轻,不像快死的,她问,“四爷爷怎么了?”
“哎...”赵三壮感慨的看向山谷,怅然道,“好像快不行了。”
老爷子还想瞒着,可他又不是瞎子,怎么会看不到老爷子的变化。
别的不说,就说老爷子天天和他们出谷就透着诡异。
他腿脚不好,进谷后,整天窝在家哪儿也不去,建围墙时,他突然想让大兄背他出来,估计害怕自己像二堂叔死在家里也不知..
这么多年,老爷子何时这么怯弱过?赵三壮心里难受,“没有饥荒就好了。”
老爷子的病是逃荒路上太过操劳造成的,不闹荒的话,全家就还在村里,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砍柴开荒,偶尔去里正家串串门,不至于弄成这副样子。
梨花放下勺,语气凝重,“很严重吗?”
大堂伯背着四爷爷经过山地时,四爷爷看着地里的庄稼就会笑,还会教大堂伯要勤浇水勤施肥,和以前没差啊。
赵三壮不想她担心,敛下情绪道,”
反正不如以前了。”
梨花起身,“我去看看四爷爷。”
“别去。”赵三壮阻拦,“他不想我们担心,你突然表现得太殷勤会让他不高兴的,咱们就像往常那般待他就好。”
他娘说了,他爹想平静的走,他们照做就行。
梨花皱眉,“已经这么严重了?”
“能熬过寒冬就算好了,你二堂爷死的时候,我们都怕他撑不住...”赵三壮回想起那几天就一阵后怕,“那些天,他睡不着,咳嗽得老严重,我们给他煮了草药也没用,你四奶奶说他是心病。”
赵家当年逃荒去的近溪村,几兄弟娶妻生子后,日子越来越好,可好了没几年,兄弟一个一个离世,老爷子看上去只是有些难过,实则痛苦得多,二堂叔一走,老爷子在世上的兄弟就全没了,心里孤独无处说,以致生了心病。
他还没年老到失兄的年龄,不懂大兄嘴里的那种孤独,“三娘,你说明明有我们陪着他,怎么还会孤独呢?”
“四爷爷很孤独?”
“大兄是这么说的。”赵三壮没怀疑过赵大壮,“大兄和他相处的时间最久,肯定了解他的想法。”
梨花想了想,“二堂爷的过世对四爷爷来说太沉重了吧。”
可能不止是孤独,还有对二堂爷的愧疚。
明明已经躲过了饥荒,如果有人关注二堂爷的身体就该看出他不太对劲了,可惜无论是儿子还是兄弟侄子都没发现,导致二堂爷死在家里没个陪伴的人。
想到什么,梨花看着赵三壮。
赵三壮侧目,不明所以,“怎么了?”
“回去后你和四爷爷说说,哪天他不好了,我们一起送他,这样他就不会孤独了。”
赵三壮目光一柔,“你有这个心就好了,我要敢去,你四爷爷怕是要扇我两个耳光的。”
老人最忌讳的就是说死,万一他爹没事,岂不成了他咒他?
梨花说,“不会的,你试试吧。”
晚上,回家后,赵大壮背老爷回屋休息,赵三壮迟疑再三,还是跟了进去。
老爷子最近清醒的时候少,注意到屋里多了人,睁开眼睛看了过来,赵三壮躬身走到床前,吞吞吐吐的说,“三娘想送您最后一程。”
老爷子瞪大眼,看儿子垂首不语,眼睫慢慢垂了下去,“她怎么知道的?”
赵三壮抑制不住鼻酸,眼泪也涌了上来,“族里人都知道。”
大家嘴上不说而已。
毕竟,一个人好不好,言行举止还是能看出许多的。
赵三壮自己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大概就是他娘再也不跟四婶吵架的时候,妯娌两吵了一辈子,这次一起管灶房的活儿,突然心平气和的说起话来。
一开始都说有老爷子在场的缘故。
但以前两人没少当着老爷子的面吵。
赵大壮将老爷子放在床上,拉被子给他盖好,接着赵三壮的话往下说,“爹,我知道你看得淡,不想给大家添乱,但三娘素来就有孝心,又是你看中的族长人选,其他人不来,她总要来的。”
说着,大腿挨了一脚。
老爷子的腿伸出被子踹他,“我哪儿就到死的时候了?”
听听,骂人的声音都没以前大了。
赵大壮心下叹气,嘴上顺着老爷子道,“爹你身子康健,我们知道的。”
老爷子阖上眼,翻过身去。
赵大壮心里酸酸胀胀的,给弟弟使眼色,两人默契的退了出去。
赵三壮揉了揉眼里的泪花,捂着嘴,压抑着声儿道,“大兄,你看到了吧,若是以前,早就扯开嗓门骂我们了,哪儿会好脾气的扭过身就算了啊。”
“爹想怎么做咱就依他吧。”
老村长快死了不知是从谁嘴里传出来的,白天怕传到老村长耳朵里没人聊,夜里回家关了门就不好说了。
而梨花怎么知道老村长时日无多的呢?还得从赵广昌的反常说起。
赵广昌学赵广安围着老太太转悠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梨花观察了他好几天,赵广昌在人前始终滴水不露。
但无利不起早,为了找到赵广昌性情转变的原因,一天夜里,她偷偷溜到大房外听夫妻俩的墙角。
这才知道赵广昌卧薪尝胆的原因。
老村长活不长了,他舍不得放弃族长之位,还想费尽心思钻营一回,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老太太头上。
老太太救济过族里很多人,老村长不在了,她对谁当族长是有话语权的,赵广昌想得通透,挤掉赵广安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老太太就会全力以赴的支持他。
殊不知他的决心太大,导致老太太从开始看到他吓了一跳到面不改色,再到看都懒得看。
今晚,感觉老太太睡着了,梨花又悄悄溜到了大房的门外听了会儿墙角才回屋。
不曾想床上一阵翻来覆去的声响,老太太似乎还醒着。
“阿奶?”
屋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老太太听到梨花的声儿,轻轻问道,“你去哪儿了?”
“如厕去了。”
宁儿和李莹睡在另一头,梨花蹑手蹑脚的爬上床钻进被窝,伸手替老太太拉了下被子,“阿奶怎么还没睡?”
“还不是你大伯母。”老太太早就想跟梨花发发牢骚了,谁知白天太忙,回家倒床就睡了,许是刚刚梨花出门没有把门关严实,冷风灌进来把她冷醒了。
之后再也睡不着了。
梨花抱住老太太,头枕在她的身上,懒洋洋问道,“大伯母怎么了?”
“她肚子大了,想借此偷懒,白天找你四奶奶说要来灶台帮忙,我没同意,你堂嫂也怀着身孕,人家挖泥从不懈怠,她凭什么偷懒?”
村里妇人怀孕后不会窝在家养胎,有些穷苦人家的妇人生了孩子的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
她家条件好,元氏进门后没干过粗活,更别说怀孕了。
梨花问,“大伯母肚子疼吗?”
“谁知道?”老太太不关心元氏,哪怕她可能怀的是男孩。
说来也怪,老太太以前很看重这些的,否则最疼的也不会是老三和长孙。
去年以前,她疼梨花,但始终越不过长孙去,梨花生病那会,要不是老三闹死闹活,她都不会花钱医治。
自古以来,没有谁得了疯病还能好的,佟婆子也是这么和她说的,当时,她想劝老三算了,左右姑娘大了要嫁人,她们先瞒着王家那边,过几年梨花嫁到王家让王家花钱治。
但看儿子的阵仗不治好三娘不罢休,她不想和儿子起了隔阂,所以那些话她一直放在心上谁也没说,许是苍天有眼,几经波折,梨花的病治好了。
她这才注意这个孙女,遇事冷静,还有颗难得的孝心,逃荒出来,事事都想着自己,久而久之,她想不偏心都难。
老大曾说梨花给她灌了迷魂汤,说实话,她也曾怀疑过,但自从做那些梦后就不那么想了。
梦里饿殍遍野,偶尔有活着的人也痛不欲生,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总在梦的最后看到梨花孤零零的躺在血渍斑斑的草堆上,一群汉子坐在边上啃咬她的手。
在家多水灵活泼的人,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一想到孙女被那样对待,她的心就一揪一揪的疼。
尤其造成那种局面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到底多狠心的人才会把这么乖巧的小姑娘往火坑里推,梦的最后,她恨不得杀了那两人。
想到那些梦,老太太的神色冷淡下来,“我说了,她要是不能顺利产下孩子就滚出赵家,不信她这样还敢作妖。”
元氏刚怀孕时她就料到元氏不会安分,索性放了狠话。
“大伯母又不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