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57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833
  “仗着肚子大就想骑到我头上撒野,真是反了天了,真要把我惹急了,我非让你大伯休了她不可。”说到这,老太太弯了弯嘴角,“你大伯以前或许舍不得,但他现在对我言听计从,肯定会听我的。”
  难说,梨花心想。
  赵广昌和元氏的情谊深厚,不是老太太三言两语就能拆散的,而且梨花从来没想过拆散他们。
  与其让他们去祸害别人,绑在一起过日子不是挺好的?
  她和老太太说,“大伯母的肚子一天天大了,有些重活不干就不干吧,不为别的,看在没有出世的弟弟妹妹的份上也不能太严苛了。”
  “哎。”老太太心里不是滋味,孙女就是太心软,所以总被大房的人欺负。
  想到这,她又觉得赵广昌那人假惺惺的,明知她讨厌元氏,也不知道私下说说元氏。
  “三娘,你是要当族长的,心肠太软可不行,看你四爷爷,去年舍不得得罪人,到头来自己吃了多少苦头。”
  提到老村长,梨花问老太太,“堂叔说四爷爷怕是不行了,阿奶你看呢?”
  老太太皱眉,“哪儿不行了?我看他身子骨硬朗着呢。”
  “哦?”
  “他要不行了,你堂叔他们肯定会在家陪他,既然没有 ,必然没有坏到那种程度,而且我看你四奶奶的精神好得很,你四爷爷如果不好,她还有心思煮饭?”
  之间好像没有必然的关联,梨花又问,“四爷爷是不是咳嗽得很厉害?”
  “年纪大了,痰多,可不得使劲咳吗。”老太太不知道梨花怎么说起这件事,“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二堂爷过世前就爱去地里看庄稼,四爷爷和他的情形差不多。”
  老太太出门早,没看到小叔子路过山地时的表情,解释道,“兄弟两的性子不一样,你四爷爷是村长,走到哪儿都忍不住多看两眼,否则他和你四奶奶也不会攒下那些田地了。”
  小叔子年轻时就是种地的好手,平日听说谁家的庄稼好,多远都会去看一看,然后跟人请教,老太太不觉得有什么。
  梨花说,“四爷爷不像去年精神了。”
  “毕竟又老了一岁呢。”
  老太太说的不无道理,梨花没了话说。
  祖孙两闲聊时,大房的赵广昌也在跟元氏说这事,“今天我故意找机会跟四叔说话,他连眼睛都没睁开,哪怕我提出想出去单过他也没个反应,换作以前,他即使不能说话,眼睛也会鼓得大大的。”
  元氏睡在他臂弯里,语气难掩喜色,“四叔真的要死了?”
  这话赵广昌从上个月就在说了,可一个月过去,老村长仍然不好不坏的。
  元氏觉得恐怕自己死了老村长还好好的活着。
  “我骗你作甚。”赵广昌抚摸着元氏的肚子,“你再忍忍,等四叔过世,我就借咱这个孩子是天降福瑞要求做族长,族里人肯定不会反对的。”
  这招还是从其他人身上学到的。
  附近的村民不乏有孩子当家的情况,赶集时遇到,他不禁多问了一句,他们的说法是孩子聪明有福气,听孩子的不会错。
  电光火石间,他想到了梨花,族里人之所以听梨花的话,不就是梨花去年借四叔的名义带大家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吗?
  族里人既然信这个,他就给大家这个。
  梨花聪慧不假,有福气不假,可哪儿比得上荒年降世的孩子?
  他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丰收年,不仅这样,他还是族里在荒年里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梨花哪儿比得上他贵重?
  他不知道梨花已经知道了他的打算,在元氏头顶落下一吻,轻声’嘱咐,“你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孩子,我能不能当上族长就靠他了。”
  “可是娘不让我给她们打下手,我的肚子越来越大,干重活的话摔着怎么办?”
  “这事我和娘说,她现在虽然不喜欢我,但没像从前骂我了,想当初,三弟不就靠这招哄得娘眉开眼笑呢?三弟能,我也能。”
  “娘真的会喜欢我们吗?”
  “老人家都是心软的,你看明家婶子,明二媳妇改嫁时她跑到人家门前又哭又闹,还诅咒人家不得好死,现在,明二媳妇说两句好话她就什么都忘了。”
  明二媳妇是被老方氏逼得改嫁的,本以为两家会老死不相往来,可前不久,明二媳妇的孩子染了风寒,老方氏担心得上门嘘寒问暖,一来二去,两家人现在倒是亲近起来。
  元氏想到这个,计上心来,“要不让四郎装病试试?”
  明二媳妇就是靠这招拉近跟老方氏的关系的。
  赵广昌沉吟片刻,摇头,“怕是不行,娘不像明家婶子好糊弄,一旦被她发现四郎是装的,肯定会怪在咱们头上,那时我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那点感情就泡汤了。”
  “那怎么办?”
  “先这样吧,我和四郎说了,明天起,他和我一起去老太太面前敬孝。”
  “太早了,四郎哪儿起得来?”
  “我抱他去。”
  老人都喜欢子孙绕膝的热闹,赵广安最近沉迷打猎,神龙见头不见尾的,根本不怎么陪老太太,梨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像以前寸步不离的守着给老太太灌迷魂汤了,所以现在是他最好的机会。
  元氏想睡了,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娇软道,“听你的。”
  于是,第二天老太太出门,原本已经做到面无表情的她在看到赵广昌抱着赵漾后,眉头皱了皱,“这么早,把孩子抱来干什么?”
  不好好睡觉,白天干活就没精神,赵漾负责挖野菜,他不好好挖,族里人的伙食就要减少,真想掰开赵广昌的脑子瞧瞧里面装的什么。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四郎说好久没跟娘你说说话,今天想陪着你出去。”他拍拍儿子的背,端着温柔的声音喊,“四郎,你阿奶准备出门了,你要去吗?”
  赵漾睡得迷迷糊糊的,但没忘记阿耶的交代,小脑袋点了点头,朝老太太伸出手,“阿奶,抱。”
  老太太皱眉,“我抱你摔着了怎么办?”
  说着,略带埋怨的看向赵广昌,赵广昌微微一笑,“阿奶要提灯笼,阿耶抱你吧。”
  只要不让她抱,老太太才不管他想做什么,简单的洗漱好后,提着灯笼就出了门。
  早饭在大灶房煮来吃,老太太出门后,赵广昌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不时跟瞌睡的赵漾说话,“四郎,你不是担心阿奶累着了吗?要不要下地给阿奶提灯笼。”
  不待他怀里的赵漾有所反应,老太太先拒绝,“算了,我自己提着。”
  小孩子走路不稳,万一将灯笼摔灭了,她也会跟着摔跤。
  老太太从来不在这种事上掉以轻心。
  赵广昌又跟儿子说,“到了灶房要帮阿奶烧火知道吗?”
  赵漾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自然赵广昌说什么就是什么。
  到了灶房,老吴氏已经来了,见赵广昌抱着孩子过来,眼睛询问老太太,“你家老大又作什么妖?”
  赵广昌最近像魔怔似的,几十岁的人还软绵绵的喊娘,老伴儿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老实回,摆明了有鬼。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太太从来只偏心三房,赵广昌为自己谋划点什么也好。
  众人眼里,老太太身无分文,没什么好图谋的,真要说的话,恐怕也就那口棺材最贵重了。
  可元家人去世赵广昌都没跟老太太提出借棺材的事,现在难不成想把元家人挖出来放棺材里?
  老吴氏瞅着赵广昌不注意的时候,小声问道,“我看你家老大越来越反常的,真的不是傻了吗?”
  “我试过了,没傻。”
  怎么试的老吴氏没问,又道,“你可得把你那口棺材看紧了,最近大家要忙的事情,没空砍树打棺材的。”
  别到时候跑到她家借。老吴氏这般说,就怕嫂子没点城府遭侄子骗了。
  老太太迟疑,“老大对我好是想要我的棺材?”
  “不然呢?你还有钱给他不成?”
  还真有,她去年从赵广昌手里拿回来的五百两没用完,加上年前在地里挖出来的财宝,加起来不少呢。
  不过她不怕赵广昌图谋
  她的钱财,比起整天猜他的动机,知道他冲着钱来的反倒松了口气。
  她舀水洗手,小声道,“我的东西都让三娘给我保管着,他没机会。”
  而且她又不傻,总不能听他哭两声就掏心掏肺的把银钱全给他吧?
  比起这些,老太太更关心小叔子的身子,“老四怎么了?我看三娘担心得很,老四真要不好你可得提前说,他为了族里操劳了那么多年,总得让孩子们看上他最后一眼。”
  “想多了,他好着呢。”
  老吴氏也摸不清楚老伴儿的想法,私下话挺多的,一旦有人就病怏怏的,怪得很。
  罢了,左右活到这个岁数,死了一口棺材埋了就是,自二堂兄去世夫妻俩就聊过这个话题,哭哭啼啼的太闹腾,像二堂兄安静离世就好。
  虽然孩子们会为不能陪在床前而愧疚,但她们自己喜欢最重要。
  当然,她不清楚老伴儿是好还是坏,只默契的让几个孩子少去打扰他。
  老太太看她一眼,想看她是不是嘴硬,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索性由着她去了。
  野菜昨晚就洗出来沥着水,老吴氏烧火,老太太淘洗粗粮,两人配合默契,赵广昌在旁边看得稀奇,探老吴氏的话,“我是不是哪儿惹四叔不高兴了,昨天和他说话,他看也不看我一眼。”
  老吴氏不喜欢这个大侄子,往灶膛里添了两根木棍,抬头看他,“你哪儿值得他看了?”
  “......”
  倒是他自取其辱了,赵广昌扯出个僵硬的笑,然后走到老太太身边,委屈巴巴的喊,“娘…”
  老太太一阵恶寒,“走开,别挡着!”
  第107章
  赵广昌识趣的站去边上,然后弄醒儿子,让他帮老吴氏烧火。
  山英婆和老秦氏姗姗来迟,骤然看到灶间多了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老太太,眼睛里像掉了渣子似的一直眨个不停。
  老太太懒得解释,水沸腾后把沥干水的野菜倒进去,盖上竹盖转身揉面去了。
  三壮说梨花吃不饱,她就想摊些饼给梨花兜着。
  面是用地里挖出来的小麦自己碾的,有点粗,但她过了两遍筛,应该嚼不出麦糠来。
  见她用盐水揉面,山英婆和老秦氏震惊不已,“三嫂子给谁弄吃的?”
  难道赵广昌的法子奏效,老太太开始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