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96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012
  老吴氏气噎,电光火石间,她目光炯炯的盯着老太太,“石家人怎么找上你了?”
  “我长得和善好说话呗。”
  “呸,不要脸!”老吴氏忍不住骂人。
  老太太还击,“不然你说他为什么找我?这么多老太太,他谁都不找就找我,不是我好说话是什么?”
  老吴氏暂时想不出原因,但她绝不承认这点。
  眼瞅着两人又要吵起来,老秦氏急忙打圆场,“这事可有跟三娘说过?要不问问三娘怎么想?”
  老太太得意的昂起头,“这么大的事我自然会跟她说,倒是你...”
  她下巴指着老吴氏,“你嫉妒我就直说,犯不着骂粗话。”
  “......”
  梨花进洞时,两人各忙各的,谁也不理谁,梨花看出不对劲,笑盈盈的挤过去,“咱还有多少麦子啊?”
  石舂是跟富水村借的,去年富水村的人也下山搜村了,这个石舂就是从村里搬上来的。
  老秦氏偷偷给梨花使眼色,示意妯娌两闹了不愉快。
  梨花轻轻点头,“阿奶?”
  老太太哼哼,“麦子是你堂伯他们挑出来的,有多少我也不知。”
  “四奶奶知道吗?”
  “舂好的约有两箩筐。”老吴氏不喜老太太的嚣张,却也没迁怒梨花,“大灶房那儿有八筐麦子,舂出来不知有多少,对了,石家人找你
  阿奶了,你让她跟你说说怎么回事。”
  老太太变脸极快。
  跟老吴氏说话脸上阴云密布,梨花一来,立刻喜笑颜开。
  “石家不是有马吗?阿奶想买一匹回来养,就跟你秦奶奶借了身乞丐的衣服去问价,想着对方看我穷不好意思漫天要价,哪晓得对方狮子大开口,竟要我万金。”
  “虽说物价飙升,但这也太贵了点,我问他能不能便宜点,那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不知道的以为我欠了他钱没还呢。”
  马比牛跑得快,饥荒以前,百姓家里是不准养马的。
  哪怕她家是地主,她这辈子也没坐过马车。
  老二说马车跑得快,且没牛车颠簸,当看到石家人的马她就惦记着了。
  为此,她跟树村的人聊天,石家人一插话她立刻就回应了。
  要不是为了买马,她会搭理石家人?
  不识好歹的玩意。
  想到石家拿铜钱砸她的嘴脸,老太太一肚子委屈,“我像缺钱的吗?几个铜钱就想打发我?不知道我给鸡套的也是银项圈啊。”
  老太太喋喋不休的,梨花哭笑不得。
  石家显赫,从未向谁低过头,就老太太这飞扬跋扈的样子,石家人怕是气得够呛。
  她若有所思,“阿奶想买马?”
  “你不想?”老太太反问。
  她做的梦里,梨花睡在血迹斑驳的草垛上,常常望着岭南人的马失神。
  如果有马,她就能逃出去。
  尽管那会儿的梨花虚弱得说不出话,但老太太知道梨花就是那么想的。
  梨花笑了下,“想啊,可惜人家不卖咱也没辙。”
  “明个儿阿奶再去问问。”老太太深吸口气,和老吴氏那点不快烟消云散,整个人精神抖擞的。
  梨花道,“好啊。”
  聊完这事,老太太说起赵广昌不安分的事,“一天跑十几次茅坑,外人看到以为咱在饭菜里下毒了呢。”
  实则,逃荒以来,不认识的野菜她们不吃的。
  本就为了逃命,可不想被一顿野菜送走了。
  “他掀不起什么风浪,阿奶莫管他。”
  族里不是赵大壮当家,他再想讨好石家又能怎么样了?
  梨花将赵广昌的小动作看在眼里,面上却没当成一回事。
  树根晾干了能做柴烧,村民们将树根倒在石洞前,梨花挨个丢到坡上晾着,活不累,却也没个清闲。
  石进没有再接近她,这两日风很大,光线暗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山里的雨一下就好多天,石进的咳嗽没好,等下雨降温,病死在山里怎么办?
  忌惮石进那些仆人,村民找梨花说道,问她能不能劝石家人离开。
  去年,青葵县李家人闹得不安生,村民们不想再出现类似的事了。
  梨花拖着背篓捡泥坡上晾晒的树根,头也不抬道,“石老爷生病和咱有什么关系?石家人敢闹,咱就跟他们拼了。”
  村民忧心忡忡,“那些人是练家子。”
  李解和益州兵未归,一旦动手,他们恐怕不是石家人的对手。
  梨花直起腰眺向北边。
  天色将黑,又有树木掩映,石家的帐篷好像消失似的。
  她擦了擦手上的泥,抬脚往前走,“那也不怕,咱们人多,扑过去压也能把那些人压死。”
  “输了呢?”
  “不会输。”
  她太过笃定,村民不禁怀疑李解是不是要回来了,正欲问,北边小路突然响起一阵喧闹。
  十几个村民簇拥着挑着担子的赵三壮回来。
  “十九娘,桶里装的什么?香得人直流口水呢。”
  木桶上盖着盖子,他们看不到里头的东西,但浓郁的甜香味儿太馋人了,让他口水咽了又咽。
  看到赵三壮,梨花脸上一喜,扯着清亮的嗓门回,“果酱。”
  已经有人猜到是果酱了,赵三壮出去那天,炊具带了不少。
  以为给益州兵煮饭去了,不料熬果酱去了,村民们眼巴巴的望着桶,顿时也不着急了。
  十九娘大方,必不会独吞的。
  果不其然,没多久,赵大壮就让他们拿个盆装酱。
  每个村都有份。
  大半盆酱,红得发黑,细闻还有股糊味,一到手,村民就大嗓门的吆喝,“吃果酱,吃果酱咯。”
  可能日子太苦了,大家的口味越来越怪。
  苦茶,酸果,麻叶,甜酱,味儿越重,大家越喜欢。
  村民们欢天喜地的跑来,有的捧着碗,有的拿着竹筒,老实排队等村长分。
  虽是一小勺,村民们已极为满足,往装果酱的碗里添满水,边搅拌边问,“十九娘,孩子们有吗?”
  “有。”赵大壮回,“我让人装了一盆回去,每个孩子都有。”
  赵家做事周到,孩子在谷里被照顾得很好,所以他们才能放心的干活。
  “十九娘,树村的地挖出来后能否去我们村干两天?”富水村的村民问。
  赵家锄具锋利齐全,无论是挖地还是砌路都很快,他们很喜欢有劲一起使的感觉。
  梨花笑道,“好啊,去你们村后又去隐山村,把地捯饬出来,明年就轻松点了。”
  闻言,两个村的人兴奋起来。
  第128章
  山里常年笼罩着云雾,但耕出来的地尤为肥沃。
  葵种撒进地里,一茬又一茬的冒出来,根本吃不完,若捯饬出来种庄稼,头两年的收成肯定不会差。
  像赵家,年前种的小麦,收成比休耕一年的地种出来的还要多。
  人们喝着酸甜的水,忍不住憧憬丰收的情景来。
  老木匠的大徒弟高声道,“十九娘,咱们就仰仗你了啊。”
  他们和赵家虽是两个村,但遇着事全听赵家的,益州兵冲进山的那日,村里人怕死,叫赵家打头阵,事后说起,村民们大多后悔不已。
  赵家冲在最前面,容易受伤不假,却也容易缴械盔甲武器。
  他望了眼擦黑的天,不知哪儿来的勇气,“十九娘,往后再有外敌,你尽管吩咐,我们愿意同赵家共进退的!”
  去年寒冬那般难熬,若不是跟赵家学了烧炭,不知会冻死多少人,更别说赵家还分了他们粮,解决了他们寒冬的饥饿问题。
  对于这些,村民们一直感激着呢。
  他一说,立即有无数人附和。
  赵家有武器,重情义,跟着他们就觉得踏实。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小雨。
  火把还未燃上,林子里黑黢黢的。
  小路有人提着灯笼款步而来,梨花稍作沉吟,笑着回道,“那我日后就一视同仁了啊,无人来犯,咱就各过各的,敌人一来,咱就拧成一股绳,哪怕死也要咬掉对方几块肉下来。”
  “对。”村民们振臂高呼。
  他们俘虏过益州兵,斩杀过岭南人,并非毫无还击之力的。
  日子蒸蒸日上,村民们离去时,脸颊红扑扑的,宛若喝了烈性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