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9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344
见石进弱不禁风的扶树而站,脊背挺得更加笔直。
今夜轮到老木匠的大徒弟巡逻,他收起喝完水的竹筒,眼角睇着石进道,“山里的雨少说半个月,石老爷既有要事,还是早点下山吧。”
老木匠潜心钻研木工,不怎么过问村里的事儿。
但他是知道的,石进私下联络村民,许以利益哄骗村民跟他走。
此去梁州数百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他不赞成村民下山,所以想让石进尽早离去。
石进掩面咳了咳,说话温温和和的,“兄台说得对,我这趟就是来跟十九娘辞行的。”
白大郎皱眉,“你要走了?”
“是啊。”
石进微微拱手,朝坡上捡树根的梨花走去。
刚来那日,看这块土坡突兀,以为赵家特意堆的,不成想是坟堆。
赵家逃荒至此,肯定跟尸骨打过交道,更甚者杀过人,但面不改色把尸骨堆在进出的地方还是让他心里不适。
雨势细密,手里的灯笼忽明忽暗,他站在坡前,朝坡上的梨花道,“十九娘,这些日子承蒙你们照顾...”
梨花穿着蓑衣,小脸掩在帽檐下,动作不停,“你要家去了?”
“耽搁这么久,该走了。”
梨花抬起头,黑漆漆的眼掠过石进平静无澜的脸,“那我让堂伯送你们下山。”
没有半句挽留。
石进摩挲着系灯笼的竹竿,心下微沉,“山里事多,就不劳烦你们了。”
据说她们在山下还有地,担心岭南人攻来,他们好久不曾下山精悠庄稼,哪儿会冒险送他们?
有赵家人拖着装满树根的背篓下来,石进往边上挪了挪,难以启齿道,“不知能否让闻五他们送我们一程?”
梨花眯起眼,“闻五?”
“我随身携带的过所丢了,碰到益州兵盘查的话恐不会让行,闻五他们熟知益州的关卡,我想让他们帮忙避开那些盘查。”
梨花直起身,看向如墨般涌来的夜色,为难道,“闻五他们不在呢。”
“他们哪儿去了?”
他让手底下的人去打听,结果什么也打听不出来。
要么村民故意不说,要么村民自己也不知道。
以村民想买马的热切劲儿,应该不会故意隐瞒,村民答不上来,大抵真的不知。
梨花不意外石进会问闻五的动向,这两天,老太太为了马扮成乞丐接近石全套了些话,虽然尽是假话,但老太太看出点其他东西。
石家没钱,人手也不够。
随行的仆人会武功,搁在这乱世也微不足道。
她想了想记忆里的那些事,赵广昌急于改换门庭,将手中银钱全给了石进,之后卖人的钱也分文没留,石进拿着这笔钱买了不少人,加上族里男儿,石进一伙才壮大到几百人的...
撇开赵广昌的帮助,石进哪儿有钱有势?
纵然身份或许显赫,能否活着回到梁州都不好说。
思及此,她脆声脆气的回,“去戎州了,戎州城被烧毁,但锄头砍刀锤子等铁器还在,我让他们弄些回来...”
树村的村民听了,大为感动,“那我们岂不能分到锄头?”
“对啊,有锄头,开荒种地容易得多。”梨花看向石进,“石老爷想让闻五送的话怕是不行了。”
对于益州兵的动向,石进有过诸多猜测,唯独没猜到他们去戎州城了。
“他们何时回来?”
“不好说,戎州城荒草丛生,铁器恐怕早就生锈,我让他们捡到铁器打磨后再回来。”
梨花没有撒谎,李解走前,她就是这么交代的。
两军交战,武器至关重要,既挑着箩筐去的,就把箩筐装满了再回来。
石进陷入了沉思。
石全替他撑着伞,看村民们捡完树根回了住处,轻轻提醒,“主子,他们走了。”
梨花回到洞里,脱下湿漉漉的蓑衣斗笠去洗手,见主仆两还站在那儿,温声道,“听说益州节度使恩怨分明,你既和他是旧识,实话告知,益州官兵不会阻拦的。”
石进回过神,笑容晦暗难辨,“只能如此了。”
主仆两一走,老太太立刻猫着腰走出来,“就这么放他们走?”
那么好的马,不能买到手太遗憾了。
梨花挑了下眉,“不然呢?”
直接抢吗?
如果山里只有他们一家,抢就抢了,但山里还有淳朴的村民,她吩咐大家抢劫石家的话,肯定会引得村民和赵家离心。
她不想那样做。
老太太心生惋惜,“四匹马啊,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
她又发牢骚了,“你说他们都这么穷了怎么不卖马啊?”
“这么穷?”梨花疑惑地望去。
老太太一怔,想到梨花还不知道,眉飞色舞的说起来,“你二伯不是说他们在荆州买了几十石粮食吗?白天我偷偷看过了,好些麻袋里的粮食都是糠呢。”
梨花睁大眼,“阿奶你在哪儿看到的?”
石进老谋深算,不可能暴露这么重要的事。
老太太心知自己窥到了石家的秘密,沾沾自喜道,“石全不是爱听村民们聊天吗?下午的时候,我专门拉上几个老太太去他的住处找他,粮食堆在他帐篷里,许是蚊虫多,袋子被咬破了,撒了些粮出来,我眼神不好,以为是黍米,你秦奶奶告诉我说糠,不怪我没看清,黍米和糠都是黄色的...”
梨花急忙去找老秦氏。
老秦氏刚将分到手的果酱储进罐子里,转身看祖孙两目不转睛盯着自己,心虚道,“我...我这两天牙痛,吃不了酸的。”
梨花没看清她做了什么,只道,“石家装粮食的袋子里装的糠?”
老秦氏看她没有追问自己藏果酱的事儿,松了口气,“是啊,袋子破洞,糠都撒出来了。”
“石家人看到了吗?”
老秦氏瞟一眼老太太,斟酌道,“没有吧,石全爱显摆,我们进去后就给我们银子。”
老太太不屑,“一块银锭,以为谁家拿不出来似的。”
那些不是重点,梨花继续问,“石家有多少那样的袋子?”
老秦氏摇头,“没数,不过看着挺多的,我看石家不像穷的,那些糠估计买来起火用的,山里潮湿,石老爷又生了病,一路都得生火...”
糠在穷人家是充饥的食物,在富人家就是喂猪起火的玩意。
老太太家里就烧过糠,全村人都知道。
“三娘怎么好奇这个?”
“随口问问。”梨花自不会和老秦氏说实话。
赵广昌自诩能力出众,见过石进后,私下还见了好些人,其中就有明四。
梨花岔开话题,“明四郎的伤好些了吗?”
明四说那晚搬石头伤到脚了,话里话外暗示赵家给点好处,老方氏还找过赵大壮讨粮,理由是明四受伤,地里的活儿找不着人干,赵家得赔偿她们的损失。
赵大壮把人骂了顿,并未理会。
这么多天过去,明家应该老实了吧?
说起女婿老秦氏就叹气,“好啥呀,整天躺在床上,吃喝都要人伺候,也就四娘脾气好事事都顺着她,换成旁人,估计早闹和离了。”
“她娘不骂?”
“骂什么?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疼还来不及,哪儿舍得责骂?”
老秦氏不是没想过劝女儿和离,但每次一说和离,老方氏就哭哭啼啼的,问她是不是想要明家断子绝孙,次数多了她也烦,索性不说了 。
四娘逆来顺受惯了,和离再嫁,难保不会再碰到明四那样的人。
就这样吧。
老秦氏说,“看四娘怀孕他会不会好点吧。”
明四好吃懒做,没有男子气概,遇事只会躲亲娘身后,梨花可不指望他会变好,“四娘怀孕了?”
“没呢。”老秦氏暗暗发愁,“不知是不是去年小产伤了身子...”
这也是她不逼迫四娘和离的原因,万一四娘不能再生,和离后谁肯娶她啊?
“要是那样,咱得找明家人算账才行。”梨花道。
老秦氏蹙眉,女婿虽不及族里侄子勤快,却也比往年好得多,梨花真要上门讨说法,不是让夫妻俩反目成仇吗?她焦急的握住梨花湿漉漉的手,“不用不用,她们好着呢。”
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亲,女儿女婿这样挺好的。
梨花锐利地盯着她,“我是族长,无论族里谁受委屈我都不会视而不见,明四郎收敛就罢了,若还像往常人前唯唯诺诺人后谩骂四娘,我必不饶他。”
“他不敢的。”
明四郎只是懒,像夏家打媳妇那种事他是没胆子的。
老秦氏后悔在梨花面前抱怨了,找补道,“四娘忙里忙外,他知道拖累了四娘很是过意不去呢。”
梨花撇嘴,“但愿。”
说话间,外面有人喊梨花。
梨花应了句,转身出去了。
雨下大了,树上的火把换成了竹灯笼,风很大,灯笼的光几近熄灭。
白大郎疾步上前,“出事了。”
梨花知道他今夜巡逻,立刻想到北边来了人,正要喊赵大壮,白大郎慌张道,“石家人不是准备下山了吗?有村民想和石家人一起。”
梨花怔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