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59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443
  “真去了。”
  第160章
  赵广安心情复杂,“想他曾经何等光鲜睿智,怎就眼拙跟了石老爷呢?”
  “谁知道呢。”赵广安啃鸡腿的间隙,梨花卷了竹席和被褥,顺道把昨晚抬进屋的粮食找蓑衣盖起来,回头说道,“阿耶,往后你馋了就过来寻我,我还有许多好吃的呢...”
  赵广安嚼着嘴里的肉,一脸满足,“你留着自己吃,阿耶想吃什么会想法子的。”
  他几下就吃完了,砸吧砸吧嘴,上前帮着挪筐,嘱咐梨花,“地龙翻身恐怖得很,你和村民们说说,别到时方寸大乱闹起来。”
  “好。”
  赵广安把骨头揣兜里,准备等馋了时舔舔上面的油珠子。
  梨花洞察到他的心思,送他回去时,又给了只鸡腿。
  赵广安不肯要。
  一只鸡就两只鸡腿,全给他了梨花吃什么,他说,“阿耶明个儿打了兔子立刻扒皮烤了,这个就你吃吧。”
  梨花眨眼睛,“我还有呢。”
  说着,把鸡腿强行塞给他,“小心别让人看到。”
  赵广安会意。
  闺女是大村长,太徇私的话会被人诟病的,他利索的揣进兜,“我这次出门恐怕十天半个月都不能回来,你别担心啊。”
  附近的动物跑没了,想打猎,得去更远的地方。
  梨花给他两个火折子,提醒,“多带些干粮。”
  建村以来,曾老丈教了她们怎么寻找水源,只要没有干旱,他们就渴不着。
  因此备足干粮就行。
  “最近是吃野菌的时节,阿耶不会饿着的。”赵广安摆摆手,拎着绑兔子的绳子走了。
  准备煮野菌的老太太喊,“老三,带身厚点的衣服,山里气候诡异,别冻着了。”
  “好吶。”
  等儿子走没了影,老太太把野菌倒进釜里,麻溜的点燃柴火,然后跟侄媳妇们说,“我看着,你们进屋收拾行李吧,若不习惯睡树荫下,就把竹席铺院里...”
  地龙翻身不是小事,几人迅速回屋搬东西。
  顾及泥鳅他们不在家,她们连泥鳅他们囤的栗子也搬了出来。
  四天后,大家伙正睡着,树叶突然哗哗作响,地面也左右摇晃,宛若在水波上飘荡。
  天还没亮,一听到响动,赵家人瞬间睁眼大喊,“地龙翻身了...”
  和上次相比,这次地面震动的时间更久,老太太抱着梨花,问她会不会头晕。
  村民们全醒了,抱着被子坐起,脑子还有点懵,“怎么晃得这么凶?”
  在荆州时,也有人感觉到地在震,但都以为是饿得头晕眼花的缘故,不曾放在心上,眼下算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们问梨花,“十九娘,这座山不会塌吧?”
  刚说完,不知哪儿传来山体坍塌的轰响,村民们顿时沉默下来。
  林子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梨花慢慢站起,高声道,“这儿的土厚,又有树木,不会塌的。”
  震醒后就睡不着了,梨花让赵二壮点燃火把,带几个人去四周看看。
  不多时,赵二壮嚷嚷,“附近没事,大家继续睡。”
  白天还要继续抬着木头去晒,不休息好,干活使不上劲怎么办?
  待晕眩感消散,村民们继续睡,倒是泥鳅望着摇摇欲坠的屋顶愁苦不已,“屋子不会垮吧...”
  “垮了就再建。”村民安慰他,“咱们这么多人,建屋子很快的。”
  这些天,赵二壮天天教他们怎么垒墙,怎么搭房梁柱子,极为详细,以致他们都能背下来了。
  泥鳅道,“可是先前的心血就白费了啊。”
  屋子是赵家人帮忙建的,从木头到屋顶的茅草,花了许多工夫,现在说没就没了,如何不让他们难受。
  “怎么会?柱子房梁还能用呢。”村民们对建屋子极有信心,“屋顶的草梳理梳理也能用,你若嫌弃,到时我拿我家的草跟你换。”
  泥鳅是望乡村的小村长,日后会负责村里的所有事儿,村民们还是乐得帮忙的。
  泥鳅没想那么多,“到时再说吧。”
  天亮后,又震动了好几次,不过没有第一次剧烈了,而且持续的时间也短。
  他们吃过饭干活去了后,老太太悄悄和梨花嘀咕,“这次好像比上次严重,不知益州城怎么样了,三娘,要不要让你叔伯去城里瞧瞧啊?”
  好不容易在城里弄了个宅子,不进城看看好像说不过去。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叔伯他们有事,我去一趟益州吧。”
  “会不会有危险?”老太太蹙眉,“官府的新政层出不穷,就怕突然下令封城,你进去出不来怎么办?”
  “天灾一来,受难的百姓们就会进城寻求官府帮助,所以不会关城门的。”梨花说,“阿奶,待会你给我蒸些馒头我带走。”
  馒头软,吃着不口干,梨花很喜欢。
  老太太道,“那我现在就去揉面。”
  赵广安带过来的兔子还是活的,原本要留到起屋子后吃的,眼下梨花要走,老太太准备杀一只炖汤,喊侄媳妇,“菊花,三娘要去益州城,你杀只兔子炖汤啊。”
  “好呢。”
  下山前,梨花去了趟峡谷,山体倒塌的动静大,到现在都没找着是哪儿的山。
  峡谷对面之前有过坍塌的情况,梨花就想着来看看。
  滑下来的山石被清理了部分,看痕迹,坍塌没有加重,她和赵申说,“暂时别让大家去对面,以免山石滑下来砸死人。”
  赵申应下,“我和她们说过了,放心吧,她们胆子小得很,不会靠近对面的。”
  矮妇捧着新织的布,心急如焚的想给梨花瞧。
  梨花说,“我还有事,过几天来的时候说。”
  从栗子林过来,有些地裂了缝,树木连根倒塌,益州城不知伤亡如何,不赶紧去,官府心血来潮又清点人口怎么办?
  矮妇颔首,态度毕恭毕敬的,“那十九娘先忙。”
  梨花自己去的,还没走近城门,就看高大威严的城墙裂了缝,石砖掉落,留下了好多缺口。
  城门掩着,只留了道狭小的缝隙,往后站在两侧的官兵不见人影。
  她看得蹙眉,靠近前,扯着嗓门喊了句,“有人吗?”
  话音一落,门缝里露出双深邃的眼。
  梨花试探道,“我是永乐村的,刚搭的草篷塌了,我...”
  门缝稍稍拉大,露出益州兵的玄色盔甲来,“快进来吧,城里房屋倒了大半,衙门组织人修缮房屋去了。”
  城门守备的人手不足,因此不敢像往常那样大敞着。
  否则岭南人趁虚而入,城里的百姓都得死。
  梨花钻进去,“我看看宅子是否完好就走。”
  “那你动作快点,因为上头的命令下来我们就会关城门的。”
  “好。”梨花拔腿就往宅子的方向跑。
  如官兵所说,房屋倒了许多,一路过去,废墟上全是哀嚎声,便是修缮房屋的官兵们都露着悲戚之色。
  宅子隔壁住的就是益州兵,远远的,梨花就看到他们弯着腰捡院墙倒塌后的石砖。
  院墙倒塌,里面的东西清晰可见。
  梨花跑过去,指着自家塌得只剩两间屋的宅子道,“这宅子还能住人吗?”
  益州兵看到她,稍微敛了神色,“不好住了吧,衙门在城东搭了帐篷,你和你兄长没地去的话可以去那边。”
  梨花踩着石砖往里走,刚走两步,脚下又是一晃,清理石砖的益州兵惊呼,“小女郎,快回来。”
  梨花屈膝蹲地上,心里直纳闷,“怎么就成这样了?”
  天灾难料,益州兵哪儿答得上来,他们现在担忧的是岭南人会不会攻来。
  百姓们刚去附近城郊安顿好,岭南人打进来,城里守不住怎么办?钦郡城这次伤亡惨重,益州王有意收拢兵力,程副将会不会继续待这儿都不好说。
  程副将要是走了,肯定会有士兵随他而去。
  这样一来,戍守益州城的人就更少了。
  他和梨花说,“你亲人不是逃难去钦郡城了吗?你和你兄长要不去钦郡城吧。”
  梨花隐隐觉得有事儿发生,眼睫闪了闪,装出副迷惑的样子,“为什么?”
  没影的事儿益州兵不好多说,只道,“南边已经荒芜了,就你们兄妹两住在那儿始终不安全,钦郡城是王都,繁华奢靡,你们去见见世面也好。”
  梨花心思微动,“你们也会去吗?”
  益州兵已经退到了益州城,要是全部迁去王都的话,不就把益州城拱手让人了吗?
  更重要的是,他们走了,那些奔着有士兵保护去乡下种地的百姓们怎么办?
  “我们不走。”益州兵说,“我们要守城呢。”
  抵挡岭南人北上是京都撤军的要求,他们要是反悔,京都就会攻打钦郡城,到时就没活路了。
  梨花盯着他的表情,见他不像撒谎,又问,“要打仗了吗?”
  士兵让百姓离开,不是打仗还能是什么原因?
  益州兵没有立即回答,眼下民心不稳,打仗的消息传开,肯定会出事的,而且是否打仗要看岭南人的意思,他们说了不算。
  看小姑娘目不转睛的望着自己,他缓缓道,“不知道,前不久,有批难民装扮的人进西山后就没了踪影...”
  程副将猜测他们已经在部署攻打益州的打算。
  最近都在琢磨怎么御敌,哪晓得竟发生了天灾,他安抚小姑娘,“你放心,岭南人真要来了,我们会拼死挡在前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