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28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703
  “李解教的,三壮叔没跟他学?”
  李解杀夏家大郎的招式毫不拖泥带水,以致女人看李解都觉得恐怖,殊不知他们羡慕不已,身为男儿,谁不憧憬自己拥有绝世武功杀遍天下无敌手呢?
  于是,梨花叫李解教他们杀人招式时,他学得老认真了。
  没想到梨花的功夫也是这么来的,他一脸碰到同门的骄傲,“学了,你没看我刚刚杀人没眨眼?”
  梨花当然看到了。
  他的手在抖,挥刀的速度不快但劲儿很大,哪怕位置偏了几分也把人杀死了。
  第217章
  但面对岭南人的话,刺偏半寸都可能死于对方之手。
  思及此,她敲自己的脑袋,“三壮叔,你的力气大,将来碰到岭南人猛砍他们的头...”
  赵三壮脸上溅了难民的血,双眼亮晶晶的,极为渗人,“我不用怕岭南人了?”
  岭南人凶残,山里人无不避如蛇蝎,而梨花却叫他提刀乱砍,必是认定他不会死,想到自己刚刚的表现,他心里一阵窃喜,“三娘也觉得我厉害?”
  说话时候,他雄赳赳气昂昂的挺着胸膛,宛若斗胜的公鸡。
  甚至边走边顿步挥刀,嘴里嘎嘎嘎的乱吼一通,完了得意洋洋的问梨花,“堂叔的招式怎么样?”
  “......”
  梨花让他攻击岭南人的脑袋是想避免岭南人断气前反杀了他,却不想让他误会了,她揉了揉眉心,头疼道,“打起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三壮叔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赵三壮以为梨花嫌他没有砍头的姿势,抬起手,朝空中乱砍,“这样呢?”
  “......”梨花不想说话,却还是耐着性子说,“再跟李解学学。”
  赵三壮这才收了刀,“行。”
  进山的路让山里人修得平坦,是故天亮前她们就到了树村。
  树村外的荆棘比去年茂盛,远远瞧着,没人会看到荆棘里的围墙村落,村民开门后就跟梨花说起山里来了荆州难民的事儿,“望乡村那边捉了好几个,原想关起来等你拿主意的,谁知他们不安分,村民就把他们给杀了。”
  望乡村的人对荆州人深恶痛绝,怎么会留活口?
  虽然泥鳅口口声声解释不想杀人,但结果不全杀了吗?
  梨花点头,示意知晓这件事了,“隐山村和富水村呢?”
  “没。”村民如实回道,“最近大人忙着耕种,孩子们要照顾鸡鸭,村里没人外出,因此没人碰到难民。”
  荆州跟岭南打起来了,难民逃难进山,撞到孩子的话必会捉了要挟村里人,村民不由得庆幸,“幸好咱时时看守围墙门,没让孩子们乱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眼瞅着日子好起来,谁家孩子要遭了难,村里又该难过了。
  “是啊...”梨花往里走,“下山种地的人回来了吗?”
  “回来了。”村民跟在梨花身后,详细说道,“戎州也进了难民,干活的人冒充岭南人对他们喊打喊杀,难民害怕,全往益州方向跑了,可咱到底不是岭南人,以防难民狗急跳墙,下山的人全回了。”
  “我阿耶呢?”
  村民顿了下,面露难色的说,“二十四郎惦记新栽的草药,见天的往外面跑,我和其他人劝过,奈何二十四郎主意大,根本不听咱的。”
  赵广安不仅自己出去,还带着谷里的男娃。
  一群人穿着盔甲背着弓弩,像去打仗似的,他道,“十九娘你回来了就好好劝劝你阿耶。”
  不出事就算了,若出事,赵家就后继无人了。
  梨花诧异赵广安竟不怕死,面上却未表现分毫,“必是那些草药极为稀罕,既然这样,劳烦你们多留神,我阿耶要是敲门就立刻开。”
  “我们晓得的。”
  赵广安识草药,教他们在屋前屋后种了好几种药材,驱虫的,止血的,解毒的,都是山里常用到的,这样即使没有大夫,生病也能找着药吃。
  对此,大家感激不已,哪儿会将赵广安拒之门外。
  梨**直回了山谷,朝阳初升,谷里全是忙碌的身影,放牛的,赶鸭的,挖地的,施肥的...
  阳光金灿灿的洒在田野,仿佛度了层金辉。
  地里的人朝梨花挥手,“三娘,咱的麦子结麦穗了。”
  麦子绿油油的,刚结的穗泛着青绿,还是瘪的不明显,但族里人脸上笑容灿烂,“今年会有好收成呢。”
  有几块地前年种的就是麦子,去年种麦子时,族里人接受今年收成会差许多的事实,哪晓得麦子长得并不差,看麦穗收成可能比去年好。
  怎么能不高兴?
  梨花不太懂农事,却也为好收成感到喜悦,“那到时咱蒸包子吃。”
  赵家的粮仓囤满了,赵家上下都知族里不缺粮食,但财不外露,在外人面前,他们从不炫耀,“包子太浪费了,摊几张饼尝个鲜就好。”
  曾家和孙家的人也在地里,知道赵家低调,忍不住调侃,“甭管吃包子还是吃饼,十九娘难得回来,快让灶房给她煮几个鸡蛋补补身子要紧。”
  最近天气暖和,鸡鸭猛猛下蛋,赵家光是蛋就是囤了上千个了。
  族里人反应过来,急忙扯着嗓门喊灶房的媳妇煮鸡蛋去。
  赵大壮在田里看秧苗的长势情况,得知梨花回来,淌着泥就过来了,“三娘,泥鳅来找过你两三回了,说让你回来过去一趟。”
  “我回家换身衣服就去。”
  这身衣衫简单轻便,但料子细软,饶是她盘了发髻也会被一眼看出是女子。
  她想换身粗布衣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男娃。
  出乎意料的是,翻遍柜子里的所有衣衫,竟全是绵布和绸布的新衣。
  刘二媳妇背着孩子在院里晾衣服,看她进屋许久不出,隐隐有些担心,“三娘子你受伤了?”
  “没。”梨花苦着脸,“刘二婶,我的衣服都在这儿了?”
  刘二媳妇不解的走到门边,见她盯着柜子上的衣服发愁,“怎么了?”
  梨花这两年正是窜个子的时候,除了老太太缝制的衣衫,族里也送了几身衣服过来,她们知道梨花身娇,特意挑的好料子,且颜色都是小娘子喜欢的艳色。
  梨花拿起最面上的衣服,“这衣服一看就是小娘子的。”
  “三娘子本来就是小娘子呀。”刘二媳妇疑惑,“三娘子不喜欢?”
  “不是。”
  料子好,穿着舒服,谁会不喜欢?她道,“罢了,我外面套件竹甲吧。”
  想到什么,刘二媳妇指柜子,“三娘子是不是嫌竹甲重,柜子里有藤甲,窦娘子送来的,三娘子穿那个吧。”
  藤甲是用某种藤蔓的结节穿孔编织而成,结节光滑而细密,比竹甲和盔甲轻,是隐山村给梨花的年礼,因梨花不在家,老太太收进柜子里了。
  刚刚找衣服梨花就看到刘二媳妇说的藤甲了,以为老太太无聊打发时间编的,不料是窦娘子送的。
  款式和衣服差不多,但极其轻便,她抖了抖藤甲,“能防武器不?”
  “防的。”刘二媳妇说,“三东家亲自试过的。”
  知道是给梨花的,赵广安让赵书墨穿着,他亲自拿刀砍了几下,赵书墨
  的形容是有点疼,但那是挥刀的力气所致,没有留下刀伤。
  刘二媳妇说,“是窦家大娘子编的。”
  隐山村尽是妇孺,竹甲和盔甲太重,穿着不利行动,于是就编了藤甲。
  见识过藤甲的效果后,她也准备给孩子编一件。
  眼下已经攒够藤蔓和结节了。
  梨花转了圈,很是满意。
  赵三壮去灶房那边准备粮食去了,梨花走出院子,见赵大壮匆匆忙往后边竹林跑,她问怎么回事,赵大壮背着身朝她摆手,“估计峡谷那边出事了,三娘,你先去望乡村,峡谷的事儿交给我就行。”
  望乡村离得远,且与他们的来往最少,他怕梨花去晚了出事,还说,“闻五他们在前边等你。”
  山里有多少难民他不清楚,为了梨花的安全,多派些人跟着准没错。
  不知谁报的信,赵大壮健步如飞,梨花也不再耽搁,抬脚就往外面跑。
  过石桥后,就见闻五他们全副武装的站在路边,脸色肃肃。
  “荆州已乱,十九娘让大东家沿途笼络难民,怎么还会有这么多难民到山里来?”
  昨晚他们守在后边石路尽头,防止难民进峡谷扰民,这会儿还是白天难民就来了,夜里恐怕不太平。
  梨花说,“见到我大伯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望乡村杀难民的事儿你们知道多少?”
  树村的人提及这事时,认为望乡村的人怀恨在心向荆州难民报复,但如果是那样,望乡村就不会让杀人的消息传出来,所以她猜里边出了什么事。
  闻五正要说话,石桥后传来赵三壮的声音,“三娘,你忙你的,我装了粮食就去东高村不等你了啊。”
  差点忘记还有这事,梨花喊,“多叫几个人陪你。”
  “好。”
  梨花跟闻五他们走了,路上,闻五告诉梨花,“泥鳅与我说了,有些难民得了失心疯,像老鼠似的啃门吃,完了钻出去偷笼子里的鸡,村里人恼羞成怒,这才把人给人杀了。”
  梨花震惊,“啃门,偷鸡?”
  闻五点头,“我问他那些难民死前容貌如何,他说脸上长红色的疮...”
  嗜血者的脸上也长疮,且会化脓。
  “他们怎么处理尸体的?”
  “担心尸毒蔓延,村民们将尸体烧了。”闻五想亲自去望乡村看看的,然而峡谷人手不足,他不得不留下来,“十九娘,你说难民会成嗜血者吗?”
  “不好说,东高村外面也聚集了大批难民,有些难民虽然容貌无异,但闻到血腥味就异常兴奋,频频偷看我和李解...”
  她和李解杀过人,匕首上的腥味重,那些难民定是闻到味儿了。
  “那怎么办?”闻五语气渐凝,“要全杀了吗?”
  一旦激怒难民,他们抱团攻村就麻烦了。
  梨花说,“趁他们还有理智前送去戎州交给罗四,闻五,这事交给你们能办好吗?”
  已经成了一条船上的人,闻五知道利害,“先生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