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35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930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梨花说,“堂伯可想过你自己,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堂兄他们会愧疚一辈子,为人子女,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堂姑要找,你的身子也要顾。”
赵青山一愣,“那几个臭小子懂什么。”
几个孩子皆已成家,哪儿会惦记他这个老东西,有心反驳梨花两句,脑海里不知怎么浮起赵广安的脸来,赵广安那人缺点一大堆,但极其孝顺。
梨花是赵广安带大的,自然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所以梨花哪儿晓得他的烦心事啊。
许是太无聊了,他竟跟晚辈拉起了家常,“你会嫌你阿耶偏心别人不疼你吗?”
他家几个小子就经常骂他偏心,以致鸡毛蒜皮的事就算得清清楚楚的。
梨花不可思议的歪头,“我阿耶最疼的就是我啊。”
“......”
小姑娘打小就是被偏心的一方,只有别人嫉妒她,哪有她嫉妒别人的?惊觉问错了人,他略微尴尬的抓了下后脑勺,又问,“你阿耶和你大伯他们经常吵架吗?”
“我阿耶倒是想,但吵不赢啊,我阿伯是兄长,说着说着就会打他,他害怕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和他吵?”
“......”
这广安,挺有自知之明啊。
“你阿耶为何这么怕你大伯?”明明三婶最疼的就是他,只要他嚎上两嗓子,三婶就会帮他出气的啊。
梨花也问过赵广安这个问题,赵广安的回答是,“他打人可疼了。”
赵青山听得好笑,“你阿耶要是不斗鸡输钱,你大伯哪儿会打他?”
十里八村就没有不骂赵广安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幸好输的钱不多,要是学那些赌鬼,倾家荡产卖儿卖女的都有。
想到梨花小时候的模样,赵青山忍不住摸她的头,“你啊,含着福气出生的 。”
她让赵广安戒了赌。
梨花骄傲的挪了挪屁股,“我阿奶也这么说的。”
她生来就有阿耶宠着,时下流行的吃食,流行的衣服款式她都有,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刻意讨好谁,别提多轻松自在了,她和赵青山说,“堂伯你也是有福之人。”
赵青山笑了笑,“可不是吗?”
若没福气早死了。
叔侄两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芳娘子和古阿婶回来看到锁开了,以为家里进了贼,张嘴就要喊隔壁的士兵,端着药出来的隋氏见两人站在门口,及时出声,“是芳娘子和古嫂子吗,十九娘在屋里等你们。”
古阿婶推门一瞧,见梨花坐在窗户后,喜不自胜道,“十九娘何时来的?”
“有一会儿了。”
古阿婶有好多话想说,进门嘴就没停过。
荆州难民进城后乱咬人,严重的还吃生肉,连衙门里的人都咬,官府见势不妙,将所有难民都关起来,谁知他们自相残杀,杀完后还剖尸,给官府的人吓得魂飞魄散。
更可怕的是,普通牢房对他们不管用,他们会啃牢房的门,啃不动就用蛮力撞。
牢房的狱卒全死了。
狱卒的家人要衙门处死他们,衙门拖着不行动,任由那些难民报复狱卒的家人。
“十九娘,城里要乱了。”古阿婶悲痛的说,“程副将是武将,不管衙门里的事儿,以致许多人都遭了难民的毒手,有些还活着的,也要被送去跟难民住一起了。”
同情那些人的遭遇,古阿婶落下泪来,“眼下的益州,比当初的戎州更叫人绝望。”
被困戎州城时,她们找不着人求助,而这儿,有戍守城门的将士,有主持大局的官吏,百姓仍活在水生火热里,“这世道,当真不给我们女子活路啊。”
梨花安抚她的情绪,“你和芳姨没受伤吧?”
“多亏了张百户,他安排人在这条街巡逻,我们锁好房门不出去就没事。”
明明离梨花上次来也就几天时间,古阿婶却恍惚过了半年之久,“十九娘,那些难民凶残成性,这次出城就别来了,真有事,我会送信到东高村的。”
第222章
“城里怕是不能待了。”梨花探头望了眼外面,往日沉静的小脸异常严肃,“我来时遇着张百户,他求我给城里百姓一个容身之所,我应了,现在想想,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说话间,她伸手关上窗户,声音跟着低了下去,“朝廷要求百姓和难民混住,而程副将私放百姓出城,这事若让衙门察觉,必会认定是程副将授意...”
古往今来,文官和武将多有不睦,如果将此事禀奏朝廷,程副将肯定要被问罪的。
更重要的是,从衙门纵容他们在城里为非作歹且不惩治这点来看,衙门在讨好难民,既是这样又怎会同意百姓离城?
她问古阿婶,“百姓可自行离去这事你可知晓?”
古阿婶拭去脸上的泪,语音哽咽,“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官府有令,染病者若想出城,只能往南...”
北郊是大片农田山地,官府害怕百姓祸祸庄稼,禁止他们北上。
芳娘子沉浸在梨花那句’城里不能待‘的话里,她和张百户私下约定终生,这时要分开,以后是否还能相见都不好说了,看梨花拧起两道眉,她呆滞的拉住梨花的衣袖,“十九娘为什么这么说?”
知道她关心张百户,梨花坦言,“去年益州城遭难仍有百姓住着不走是因程副将主管城里大小事务,修缮房屋,清理街道,开荒种地,桩桩件件有条不紊,而现在的官府换了人做主,他们巴结难民,罔顾百姓死活,和程副将背道而驰,所以迟早会起争斗...”
一旦守护一城的文官武将内讧,城里能安生吗?
更别说城里还住着群丧心病狂的难民了。
她说,“待会我们一起走。”
芳娘子瞳孔震了震,古阿婶看她脸色惨白,心里亦不是滋味,和梨花道,“都走了谁打探消息?”
局势瞬息万变,可能出城后就进不来了。
“这事以后再想法子。”梨花说,“城中百姓痛恨难民,接下来肯定会乱一阵子,到时张百户肯定忙得晕头转向的,万一巡逻的懈怠,你和芳姨就危险了。”
而且军中人手不足,是否会日日巡逻都不好说呢。
想到这几天过得提心吊胆的,古阿婶不纠结了,偏头劝芳娘子,“你要舍不下,就让张百户随咱一起走吧。”
“就怕他不肯。”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芳娘子了解张百户的性子,想和她过日子是真的,想戍守益州也是真的,儿女私情和家国大义面前,他不会选自己的。
古阿婶倒是通透,“无论他肯不肯,你总要一试。”
这样即使最后不圆满也认了。
“我问问他吧。”
梨花推开窗看了眼,进城时天空泛着白光,似有太阳要破云而出,可如今乌云当空,好像要下雨似的。
她道,“现在就去。”
芳娘子身形打颤,嘴唇也白了,“咱还是走?”
“越早越好。”梨花扫一眼屋里,“古婶子,你陪芳姨走一趟,我和隋婶留下收拾行李。”
古阿婶拉着芳娘子就出了门,梨花唤隋氏,“桌椅瓢盆就不要了,只拿衣服粮食...”
话音落下,外面突然响起嘶喊哭闹,赵青山阔步出去,须臾,脸色凝重的跑进来,“有百姓围了衙门闹事...”
梨花眼皮一跳,生出不好的预感,“快叫古婶子她们回来。”
为了镇压闹事者,衙门肯定会让难民出面的,误伤到古阿婶她们就坏了。
赵青山进城没有带铁枪,闻言,跑去隔壁屋拎了把锄头就往外跑,边跑边和梨花说,“情况紧急的话咱先出城,行李有多少算多少。”
古阿婶她们进城已久,行李不是一时半会能收完的。
“好。”梨花动作快,已拴好装粮的袋子往背篓里放了,听到这话,麻溜的去衣柜翻了块布,粮袋往上面一杵,转身去拿古阿婶做好的干粮...
隋氏上前帮忙,不多时,两人就打包好了两个包袱。
外头的声音越来越大,而赵青山一直没回来,伴着高涨的厮打声响彻天际,院子外面忽然钻出几个鬼鬼祟祟的人。
隋氏坐在门槛上等人,见几个相貌丑陋的人探头探脑,害怕得嗓子都哑了,“十九娘,难民来了,咱咋办呀?”
梨花将没法带走的粮食放进箩筐,准备给隔壁人送去,得知难民来了,当即不收拾了,直接扯着嗓门喊隔壁的人过来搬粮食。
隔壁士兵满脸疑惑的过来,“你们要搬走?”
除此想不到其他理由会把粮食送给他们。
“对啊...”梨花余光斜着徘徊不走的难民,高声道,“就我表姑她们留在城里太危险了。”
士兵知道芳娘子和张百户的关系,平日没少关照她们,就眼下的局势来看,外面或许真要安全些。
替梨花轰走几个虎视眈眈的难民,低声道,“城中百姓和难民水火不容,在官府没有稳住局势前都不要回来。”
梨花点头,趁机询问,“大概要多久?”
“不好说。”士兵进屋挑箩筐,筐里除了粮食,还有些布匹衣物,士兵心下感激,不由得多说了几句,“每个地方都有三教九流汇聚的腌臜地,衙门人手充足的话,建这样的地方只要月余即可,但难民不受控,想把他们老实的拘在一起不容易,估计没个半年不行。”
半年后是何光景谁也不知道,梨花又问,“会不会全城人都染上瘟疫?”
士兵沉默了。
出门后,一个士兵回头看了眼梨花,眼神讳莫如深,“若是那样也是咱的命。”
从军的那天起,他们的命注定就不是他们的,士兵朝梨花扯嘴角笑了下,笑容几分苦涩几分释然,“也好,那样你们就能肆意出入城中了。”
他会护益州百姓不受外人欺辱。
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梨花懂他没有说出口的话,郑重地点头,“会的。”
知道嗜血者嗜血的真相后,她就想过有天实在不敌岭南人该怎么办?她会义无反顾的变成嗜血者,誓死保卫家人的安全。
见他们进了隔壁院门,她喊隋氏,“背上包袱,咱们出去找古婶子她们。”
包袱有点沉,隋氏怕梨花累着,左右手拎在手里,梨花要帮她分担她也不让,而是冲梨花咧嘴一笑,“十九娘,我有瘟疫,我谁都不怕的。”
说着,张嘴嗷呜一声,故作凶狠的说,“谁来我就咬谁。”
方才被士兵撵走的难民并未走远,而是掩耳盗铃的捂着头蹲在街边。
察觉梨花她们走近,松手露出阴森骇然的脸吓唬两人,“嘿...”
隋氏一激灵,下意识的缩脖子往梨花身侧躲,转而觉得不对劲,呲着牙怒吼,“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