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38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358
  都走了,他日岭南长驱直入,北边的百姓也会遭难。
  “衙门里没一个好东西,你们既敢撺掇难民袭击卫所,难保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儿,你们不走,早晚会死在他们手里的。”
  整个益州城,除了县令是益州人,几位坊主全是外地人。
  其中一个还是戎州人,想当初益州对戎州人犯的事,不可能轻易放过他们的。
  男人心意已决,“时候不早了,你们尽早离去吧。”
  梨花看向城门边的人,其中两个频繁的挪步,似乎被赵广安说动了,她稍作沉吟,与男人道,“秦百户要不要问问他们?”
  像赵广安说的,他们不走,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嗜血者。
  像罗大郎他们那样,为了保护更多人,牺牲自己。
  男人顺着她的视线瞄了眼朝夕相伴的同僚,高声问道,“你们想走吗?”
  众人瞬间站直,异口同声,“吾等誓死追随程副将。”
  他们痛恨朝廷的旨意,痛恨县令视百姓为蝼蚁,然而想到呕心沥血的程副将,仍然爱这儿。
  男人朝梨花道,“十九娘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人各有志,还望成全。”
  梨花真诚的拱手作揖,“祝诸位得偿所愿。”
  “多谢。”
  梨花还有事麻烦男人,招来于三,“我庄子上的好些人都是益州的,眼下局势不稳,他们想回家把家人接出来,能否劳烦秦百户开城门?”
  男人说,“北郊设了好几个关卡,禁止外地人通行。”
  梨花道,“无事,他家住得不远。”
  于三是益州兵,遇到关卡也有法子过去,“只是随行的人有点多...”
  “无妨,只要不乱走就没事。”男人说 ,“到时我给你一张进出城的通行牌,遇到巡逻的盘查,你出示即可。”
  北郊农田多,为避免像去年那样荒废,朝廷派兵日夜巡逻,没有通行牌会被乱箭射死。
  “多谢。”
  事儿说完,接下来就是怎么安顿这些百姓了,因人数过多,来时梨花就决定连夜去戎州,待官兵们退回城门,她立刻叫人整队,伤患和正常人分开,不便于兴的坐车,其他人挑行李。
  男人爬上城墙,看到的就是乌泱泱的人挪步的情形。
  身侧官兵道,“十九娘来头不小。”
  这么多人,几下就清点好了,还让老小病患得到照顾,连他都做不到。
  “来头不小能在南边活下来?”男人对梨花的家境无甚兴趣,反倒在意另外件事,“你说她是哪儿人?”
  官兵愣了愣,摇头。
  男人双手搭在城墙上,眺望着远处漆黑的天幕,目光有些飘远,“你说,当初咱要是没有驱逐那些戎州人,让他们留下益州,那眼下的益州是什么样的?”
  当时没觉得自己错了,但看到城中百姓挑筐背篓出城的画面,不知怎么就浮现出戎州人的脸来。
  官兵不解,“荆州难民是疯狗,只要有他们在,哪儿的人都挡不住。”
  见他没懂,男人叹了声,“或许吧。”
  然而他心里知道会不一样。
  若收留那些戎州人,地动后的益州不会存在良田无人耕的景象,一旦不缺人种地,城门就不会向荆州难民敞开,城中百姓就不会被迫出走了。
  想事的间隙,城下已经整队完毕启程了。
  官兵见他有些出神,思忖道,“不驱逐戎州人,岭南就会攻打咱们,城中百姓仍没好日子过。”
  无论做何选择,都避免不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除非,旧朝廷肯派兵支援。
  然而可能吗?西南偏僻穷困,每年的军需得三催四讨已为旧朝廷不喜,若有机会扔掉他们,旧朝廷想也不想就会同意的,戎州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要不然,节度使为何要反?
  “头儿,你怎么了?”
  “没事。”男人道,“城门已关,咱回卫所看看吧。”
  他们视野里,梨花和李解闻五等人挨个询问伤患的情况,而赵广安则坐在车上熬药。
  闻五回谷推了辆铁板车下来,说是老村长让李家兄弟连夜造的,车上能煮饭熬药,专门为赶路人做的,因时间紧迫,铁板车表面有些凹凸,但熬药是真的方便。
  一辆车里放两口釜。
  药熬好后先给病情严重的人,伤口需要外敷,赵广从就领着人将碾磨药材。
  生病的人过意不去,和梨花道,“瘟疫不致死,十九娘不用管我们的。”
  启程到现在就用了半筐药材,不值得。
  “再不致死也得治。”梨花给他们介绍隋氏,“隋婶子也有瘟疫,大家看她和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车上的人齐刷刷看向隋氏,“看不出来啊。”
  隋氏给赵广安打下手,一会儿添柴,一会儿搅药汁,跟正常人无异。
  梨花说,“是啊,好好吃药,这种病能控制的。”
  大家之所以害怕,是因发病会丧失理智攻击人,成为其他人眼里的怪物,但染病初期就坚持吃药的话,应该不会成为见血就疯的嗜血者。
  有妇人问梨花,“她真的有病吗?”
  “有。”隋氏伸手给她看指甲,“染病后,指甲要比平日长得快。”
  别说,还真是染病的征兆。
  “你...”妇人的目光移向赵广安,“这位郎君也是?”
  要不然会害怕才是。
  赵广安抬头,“我没有。”
  “你不怕吗?”妇人纳闷。
  “她吃了药不会发病的,我堂兄也染了瘟疫,心里老开心了呢。”得知赵青山感染了瘟疫,赵广安难过,抱着他正要哭上两声,谁知赵青山扯着他后领笑眯眯的说,“往后你再跟人斗鸡我就咬你,嘿嘿。”
  顿时给他吓得啥情绪都没了。
  他说,“大家不要觉得染病的人就是怪物,他们要是怪物,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是什么?”
  众人若有所思。
  许久后,有人开口,“十九娘,我们去哪儿?”
  草木疯涨,往日宽敞的官道逼仄了许多,但方向是往南的,所有才有此问。
  梨花说,“戎州。”
  众人脸色微变,“那儿不是岭南人的地盘吗?”
  “戎州的岭南人年前就死完了。”赵广安说。
  众人震惊,“死完了?你们杀的?”
  赵广安自认没这个本事,故作高深的指了指天,“老天爷干的。”
  那就是天灾?众人好奇起来,“难怪他们要攻打荆州,是不是戎州待不下去,只能往东边扩充地盘啊?”
  “谁知道呢?”赵广安往下压了压冒泡的草药,让百姓将装水的器皿给他,他好盛药。
  众人又问,“戎州城不会被火烧没了吗?”
  “咱不去戎州,去南边的县城,那儿有现成的房屋,大家稍加修缮就能住人,附近还有农田,种庄稼也方便。”
  “会不会有难民?”众人担忧。
  赵广安将盛好的药递出去,回道,“咱们这么多人,还怕几个难民不成?”
  也是,他们已感染瘟疫,大不了跟难民拼了。
  这么一想,罩在众人心里多日的阴霾没了,反而期待起来,“郎君哪儿的人?”
  赵广安瞥眼闺女,没有立刻回答,隋氏坦坦荡荡的回答,“我是戎州人,戎州闹饥荒时,我随家人逃去了荆州,本以为身份低微至少能活,不料荆州与岭南勾结,安插岭南人做村长,以致我们饱受折磨,十九娘救下我们后,我们便发誓追随十九娘...”
  岭南人恶名昭著,隋氏在他们手里不知受了多少苦。
  一时间,满是心疼她的目光,也不问梨花哪儿的人了,而是问隋氏荆州的事儿。
  隋氏从逃难开始说,亲戚反目,好友结仇屡见不鲜,但到了荆州,再大的仇都在岭南人日复一日的折磨里不见了,大家开始重修于好,开始想着怎么逃出去。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到最后,皆低下了头。
  地动那会,她们何尝没看尽人情冷暖,荆州难民四处咬人,甚至还经历了邻里背叛,所以不敢想象要多大的痛苦才能和那些人冰释前嫌。
  第224章
  顾及走路的人会累,每走十里就会稍作休息。
  经过一堆四周挂满布的尸骨前,梨花向众人介绍,“这儿就是戎州城了。”
  昔日繁华的州城已长满杂草,残破低矮的墙也为苔藓覆盖,举目望去,尽是一片萧索。
  来过的人叹气,没来过的人唏嘘,“造孽啊。”
  往前几百米,路边多出晾晒的草,众人吃惊地朝远处望去,火把的光照不了太远,但一簇簇新绿的嫩苗整齐的铺满了一大片地。
  梨花说,“往前一大片都是我们种的庄稼了。”
  “全是你们种的?”
  “是啊,到了奎星县,你们也能种出庄稼的。”梨花给她们信心,“无论在哪儿,只要有地,咱总能活下去的,而且比在城里更自在。”
  隋氏附和,“是啊,城里人把人分三六九等,村里没那么多规矩,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行。”
  平日过得战战兢兢的,冷不丁听到这话,众人有些不信,问道,“种出来的粮食算谁的?”
  隋氏看向梨花,后者站起身,声音清脆而洪亮,“种出来的粮食是你们自己的。”
  “粮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