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76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103
傍晚到现在他滴水未沾,渴得不行了。
李解睨他一眼,朝屋里喊隋氏,“隋婶,给汤九郎倒一碗水。”
大热天,谁用杯子喝水啊?
汤九注意到他的措辞,展颜一笑,“说习惯了。”
睡前烧的水还未放凉,汤九郎端着碗吹两下就喝起来,完了训李解,“你既知缘由,怎不与外人解释?世道险恶,女子想活命太难,十九娘身为女子,杀王娘子一事多少会落人话柄,你是十九娘的人,该为她名声打算才是。”
一番话都不卡壳的,训得李解哑口无言。
梨花满不在乎的摆手,“我不让他说的,汤九郎先说说公法之事吧。”
“旧朝皇帝不体恤百姓,但他祖宗却是千古明君,合寙公法可效仿旧朝律法,再根据村里实际情况酌情修改,如何?”
梨花点头,“那旧朝律法是?”
“.....”大口大口喝热水的汤九一听,差些喷出来。
身边没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就罢了,旧朝律法也不知?
他放下碗,面色微肃,“就村里而言,村民私下不能斗殴,不能偷盗公中的财物,不能偷懒躲避肩头的责任,违者杀无赦...”
刑罚越重,人们越不敢犯。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张帕子,边拭嘴角的水渍边说,“若有战,无令不得退,退者剥皮抽筋,亲戚连坐...”
有罚就有赏,汤九道,“遇战事,凭人头领赏,赏什么,赏多少十九娘可自行定,至于伤亡补偿,亡者家里可得赏赐,受伤的就算了...”
李解调侃,“那汤小娘子的补偿可还要?”
“十九娘已发了话,哪有收回去的道理。”李解笑眯眯的靠着椅背,“能否劳烦隋娘子给我把扇子?”
家里还有几把蒲扇,想着他刚喝了热水,隋氏挑了把最大的蒲扇给他。
汤九接过手,左右摇起来,“十九娘觉得如何?”
“行,你找赵大匠做张木板,将公法写下后放在显眼处供村民们讨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合寙安宁,公法志在必得。
送走汤九,她准备回屋睡了,却见收碗的隋氏忽然激动地跑了出去,“汤九郎,扇子没还我呢。”
“我借来用用。”汤九的声音从黑暗飘来。
跑到门口的隋氏气得跺脚,“弄坏了你赔!”
见梨花还在院里站着,抱怨道,“别看汤九读过书,可爱占人便宜了,十九娘去益州后,他见天过来打秋风...”
梨花不曾听闻还有这事,“他家这么穷?”
李解摇头,“他想给收我为学生,跟着他继续读书。”
这是好事,但看李解神色,梨花了然,“你没应?”
“没有 ,因为我觉得他想踩着我往上爬...”
“......”
不至于吧?
就这么大点地,汤九还想搞争权夺势那套不成?她问,“为何这么说?”
“他先是装弱博你同情,然后又卖穷,想方设法将董大他们送过来,知道我读过书,又费尽心思跟我套近乎,我若认他做先生,一辈子都要被他压一头,他不是拿我当垫脚石是什么?”
“......”
逻辑通顺,竟让梨花找不着话反驳,只道,“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偏偏他没有书!”
好吧,汤九或许真的有所图谋,梨花不由得道,“那你觉得他说的公法怎么样?”
李解直言不讳,“符合他想讨好你的性子。”
梨花拿回他手里的蒲扇往屋里走,“既是公法,总得问一问村民们,看他们还有没有在意的...”
可能主事时还小,除了生死攸关的大事梨花自己拍板,其他事都会找人商量。
集思广益不是坏事。
进屋前,她去看了下赵广安,见他仍睡着就没叫他。
翌日,她开门出去,隋氏说赵广安一宿未睡,天亮那会打井水洗了个脸,然后又回屋去了。
梨花朝赵广安屋子喊,“阿耶,吃早饭了。”
“马上。”赵广安拉开门,整个人像药罐里泡过似的,浑身透着苦药味儿,他对梨花说,“米糊糊容易馊,咱将搓圆的药丸晒干怎么样?”
他给梨花举例,“像晒菽乳饼那样。”
菽乳软嫩易馊,可放在太阳下晒干水分就能存放许久。
青葵县出来,全族就是靠晒干的菽乳饼裹腹的。
昨晚打盹被饿醒了,翻箱倒柜找吃食,最后在枕头底下摸到块菽乳饼,晒干的菽乳饼硬得跟石头似的,搁个三五月都不会坏。
那一瞬,他脑子灵光一闪,就有了晒药丸的想法。
看他眼里熬出了血丝,梨花自然支持,“可以啊,成功的话,往后就不用推一大车药材出门了。”
“那我把药丸拿到院里晒着...”他高兴地退回屋,喊隋氏,“家里有闲置的簸箕吗?放院里,我要用。”
“有的有的...”隋氏回,“这就给你拿去。”
四碗药丸,赵广安边往簸箕倒边给梨花区分是哪几种,梨花听着,顺道说起公法的内容来。
赵广安摊开药丸,哈欠连天的说,“交战无令不得退这条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
打不赢还不许人跑吗?
梨花明白他的言外之意,认真道,“打不赢自然有人下令跑。”
“下令的人死了呢?”赵广安瓮声瓮气的问。
梨花噎住,“这点倒是没想到。”
赵广安一脸我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那这条去掉?”
“容我想想。”
树下摆饭的隋氏忍不住插嘴,“发号施令的人都死了,大家伙肯定得跑啊,十九娘可以提前制定好路线,让逃跑的人到那儿汇合,休养生息后再战。”
这样就不用问责谁了。
梨花觉得有理,“就按隋婶说得办。”
赵广安瞪隋氏,反驳道,“如果有那懦弱的为避战杀了下令的怎么办?”
“杀自己人的肯定不能留啊。”
“他杀人时没人看见怎么办?”
没证据就棘手了,隋氏摇摇头,答不上来了。
梨花洗了手落座,沉思道,“待会问问罗大,他或许有应对的法子。”
罗大操练村民去了,梨花出门时遇到他回来,将饭前的讨论说与他听。
他笑起来,“十九娘可想打仗?”
梨花回,“不想。”
“既如此,三东家的担忧不会发生。”
国主不好战,那打仗要么是有必胜的把握,要么是敌军压境,众人走投无路只能迎战。
无论哪种情况,大家的武器都不会对准自己人。
第249章
人心复杂,但有时格外简单。
梨花救了大家的命,只要她活着,大家就会永远效忠她。
就说那日围杀嗜血者,明知可能不敌对方而受伤,可梨花下令后,大家不由分说的拿起武器往草堆里涌。
不惊慌,不抱怨,不退缩,坚定的站在各自的位置,视死如归。
就这豁出命的架势,做鬼都不会背弃梨花的。
见父女两仍一知半解,罗大迈着阔步走了,边走边高声说,“离了十九娘,谁会把我们当人呢?”
生逢乱世,飘零无依,是梨花给了他们家啊?
旭日东升,金光铺满天际,走到古井的罗大忍不住眺向故土方向,染笑的嘴角蓦地压了下来,问井边打水的村民,“二东家走了多久了?”
攥着绳子往上拉水桶的村民愣了愣,正要回答,却见罗大兀自摇着头走了。
待他拎水桶回家时遇到练完拳回来的闻五和罗四,不由得问道,“云州是不是出事了?刚刚你兄长问起二当家来着...”
罗四和闻五面面相觑,大步往梨花家走,“我问问。”
知道罗四是云州的,村民朝两人背影喊,“有事记得和我们说啊...”
都是乱世里的可怜人,如果能帮他们和家人团聚,他们绝不推诿。
梨花抱了柴火熬米浆,刚点燃柴,闻五和罗四就匆匆跑进。
老槐树随风摇曳,夏蝉长鸣不已。
闻五先问,“云州来消息了?”
梨花把柴丢进石头堆砌的灶里,摇头道,“没。”
闻五皱了皱眉,“可要派些人手去接应二东家他们?”
梨花朝灶里吹了吹,抓起一把干枯的藤蔓塞进去,抬头奇怪的望着两人。
闻五道,“既云州后,益州也开始培养嗜血者,我们势微,如果能多笼络些人手,也有和益州抗衡的力量。”
这个道理,是他最近领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