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7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484
积蓄力量,除了抓获俘虏就是招揽人才了。
二东家之行,至关重要。
梨花没反驳他的话,而是说,“我二伯走南闯北经验丰富,云州之行不会出岔子的,但你们想出去瞧瞧的话不是不行...”
她指向西边方向,“梁州众部落盘踞,总有几个不想陷入混战里的,你们想法子见一见他们的首领...”
“然后呢?”闻五问。
梨花说,“卖些鱼腥草和艾草给他们。”
举族迁徙不是件容易事,先卖那些部落个好,他日遇到难事便会先来投奔她。
闻五抹了把脸上的汗,取下腰间装水的水囊,仰头咕哝咕哝喝了几口,爽朗道,“什么时候出发?”
梨花看向不远处的筲箕,温声道,“药丸晒干了就走。”
艾草和鱼腥草是最常见的草药,村里村外都种着有,因此卖些给梁州也没什么。
但药丸就不同了。
闻五说,“药丸也卖吗?”
“不卖,你们带路上以备不时之需。”
柴啪啪啪烧起来,梨花用木棍挑了挑,顿时溅起无数火星子,看得闻五心头一跳,几步上前就要挤开她,梨花伸手挡住,“趁这几天去山里转转,多猎些野物回来给大家改善伙食,否则等你们一走,大家又要许久不进山了...”
闻五左右看了看,“隋婶呢?”
“给伤患送粮去了。”梨花顺手将木棍扔进火堆,睁着被染红的双眸说,“梁州势力盘根错节,我让铁牛叔和你们一起去。”
赵铁牛回山里了,不知哪日会过来,闻五问,“十九娘可与他说了?”
“没呢。”见灶里的柴火烧得旺,梨花往后挪了下凳子,捡起地上的扇子为自己扇风,“晚点我欲跟阿耶回去趟,你也一起吧。”
闻五也很久没回去过了,想到山里人的热情,他点了点头,“好。”
“那傍晚咱就走。”
制药丸要的米浆多,梨花整整熬了半天的米浆,皮肤被火烤得红红的,额前的头发就没干爽过。
午休过后,她去田间看庄
稼的情况。
日头毒辣,庄稼焉哒哒的卷叶儿,鸭子躲在树荫下轻琢着水里的草。
蝉鸣聒噪,却也寂静。
梨花戴个茅草编织的帽子,驾轻就熟的穿过田埂走向河边。
那儿赵大匠正握着把生锈的锯子锯木头,汤九高坐在堆砌的木头上,手里的扇子摇得像山鸡被逮时那对扑腾的翅膀,呼呼呼的。
“前天沉的舟没捞起来呢又开始折腾,不累吗?”
“有脸说呢,要不是你乱动,那只舟会沉吗?”
“我不乱动连我也一起沉了!”汤九撬起二郎腿,幽幽道,“竹筏竹筏沉了,木舟木舟沉了,赵老大,你老实说,你以前不是匠人吧!”
“放你娘的狗屁!”赵大匠歪头,侧脸甩出几滴汗来,怒瞪着汤九道,“要不是你唧唧歪歪,老子的竹筏会沉?”
汤九呵笑一声,手里的扇子慢了下来,“我都说了等我画好图纸再说,你偏不听...”
赵大匠冷笑,“就你那磨磨唧唧的速度,图纸画出来估计都年底去了。”
西南的冬天不似北边大雪纷飞,却也能冻死个人,他才不想迎着寒风在河边形单影只的干活呢。
看汤九悠闲地摇扇,愈发没个好气,“还不快来帮我。”
“你说我一读书人,双手不写诗作画竟拿来锯木头...”汤九长叹,无奈的把扇子别在后背,跳下地走了过去。
余光瞥到边上有个人影,定睛一瞧,懒散的背顿时绷直了,“十九娘怎么来了?”
“闻五说造船没进展,我来瞧瞧...”
赵大匠大汗淋漓,见梨花仔细盯着地上的木头,紧张得汗落如雨,“都...都是些木头。”
梨花不懂造船的工艺,只问,“竹筏怎么沉了?”
赵大匠摇头,“没...没沉,散架了而已。”
罗大和闻五他们教过怎么做竹筏,他也去竹溪县看过那几只竹筏,原以为依葫芦画瓢就行了,结果竹子没用力捆紧,推进水里片刻竹子就散开四处飘。
幸好汤九在岸上,要不然他就被淹死了。
想到这,他感激的看了汤九一眼。
汤九状似没看到,又拿出扇子慢慢摇,“十九娘,你神通广大,能否为我们弄本造船类的书来?”
他曾与同窗们坐船出游,大致画得出船的形状,但要他锯木头造船,实在难为他了。
梨花把扇子给赵大匠,自己盘腿坐在滚烫的地上,摘了草帽扇风,“梁州有河或江吗?”
汤九眼前一亮,跟着坐下,“有。”
“有书你们能造出船吗?”
汤九语塞,换赵大匠声若洪钟的说,“能。”
“那我叫人留意一下。”梨花又问汤九,“你知道这条河吗?”
饥荒前她目不识丁,对山川河流走向完全不知,只能来问汤九。
自从水路逃生后,她就想琢磨着开一条水路去其他州打探消息,然水路陌生,在这之前必须弄清楚水路通往哪儿。
汤九闻风而知雅意,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尽头说,“这应该是条支流,往南的话会与竹溪县的江交汇,我不是戎州人,不了解戎州地志,我知道的是两水交汇的地方盛产鱼虾,当地的百姓多是靠捕鱼为生...”
梨花想了片刻,“戎州没有这样县城小镇。”
有的话,说书先生肯定会滔滔不绝的夸个不停,如西域的酒,契丹的胡饼都描述得叫人直流口水,何况是戎州地界的了。
她又问,“那竹溪县的江呢?”
“往南流入云州,再往西进建州...”汤九道,“至于在云州与哪些江交汇我就不知道了。”
赵大匠想讽刺他怕不是个假的读书人,报复汤九质疑他不是匠人的话,然而看梨花沉思不语,他便识趣的没有多言,只鄙夷的斜汤九。
汤九拢起眉,半晌问出声,“十九娘想开水路?”
梨花眺向泛着光的河面,问他,“你觉得如何?”
“好是好,就怕途中沉了。”汤九常于同窗坐船赏花,早年间就学会了凫水,不怕落水,梨花不同,水路的时间长了可能会晕船,落水更是必死无疑。
以赵广安的性子,绝不会同意梨花开水路的。
他说,“三东家知晓这事吗?”
“还没和他说。”
之前赵广安送孩子回来,正好遇到江面涨水,竹筏差点翻了,吓得他好几晚做噩梦睡不着,知道她要开水路的话,赵广安肯定不答应。
是故她决定先瞒着赵广安。
汤九看出她的意思,没多言,只好奇一事,“十九娘为什么想开水路?”
“局势变幻莫测,咱想偏安一隅,总得了解外面的情况,走山路的目标太大,一经发现就得分开跑,走水路就没这个担忧。”她道,“益州的嗜血者怕水。”
益州山里的见闻赵铁牛回来就嚷嚷开了,但不曾提到益州嗜血者怕水。
汤九面露认真,“罗大郎他们怕水吗?”
“不知。”
赵大匠疑惑,“他们没说?”
冲十九娘和罗家兄弟的交情,他以为兄弟两会主动说起呢。
梨花笑了笑,红扑扑的脸上眸光闪闪,“他们为何要说?”
赵大匠被问住了。虽说罗家兄弟投靠了梨花,可不是什么都得事无巨细的同梨花说的,他想了想,说道,“能避开益州嗜血者这水路就值!”
少些危险是一些。
“不仅如此...”汤九站起,摇扇的手停下来,慢慢收紧,“据史料记载,东晋时,官船能载上千余人,水路一开,我们就能躲于水面不受战事侵扰...”
这样一来,谁都伤不到他们。
第250章
汤九双眼放光,“能御敌能遮雨,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避难所了!”
赵大匠想得没有那么长远,但看他神情激动,不由得高声附和,“对,有了船,咱还能远走海外!”
市面上的舶来品流光溢彩工艺非凡,可见那儿极其繁华,若真能前往,以众人的勤快,还怕没安生日子过?
他昂起头,高高眺向河面,双眼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四周蝉鸣好似静止了,荒草葳蕤的河边,只有他和汤九澎湃的呼吸声。
梨花注视他们片刻,心跟着飘向那富庶遥远的海外,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既然这样,我再找些人来帮忙。”
四爷爷卸下族长之位后便沉迷木工,请他来造船的话,也许能造出来。
想着,她摇扇往回走,与两人道,“造船所需木头无数,你们暂且搁置手里的活,专心伐木,造船的事等我拿到图纸再说。”
汤九仍有些恍惚。
他与同窗们数次乘船出行,但逃难时竟忘记能走水路了,如若不然,哪至于颠沛流离仍无归处...
“还想呢!”回过神的赵大匠捶他左肩,“地儿再好也得咱有本事到才行,还不赶紧拿了刀随我去砍树!”
汤九肩膀吃痛,理智瞬时清醒,再看梨花渐渐走远,心情更为复杂了。
当时他带家人走水路逃难的话,是不是就遇不到十九娘了?
赵大匠从装刀具的筐里挑了两把乌黑锃亮的,一把递给汤九,“拿着。”
汤九叹息一声,盯着手里的砍刀看了又看,“干什么去?”
“砍树啊...”赵大匠踢开挡路的箩筐,往松树林的方向走,“亏你还是秀才呢,十九娘的话是一点没记住啊...”
汤九跟在他后面,穿过两块田埂后,气喘吁吁道,“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