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2 字数:3747
察觉到姜凌的眼神,李振良冲她扬了扬记录本,指着不干胶贴纸笑着说:“翁美玲,我女儿的偶像,你喜欢?”
姜凌摆了摆手:“没。”
李振良是个话痨,一说起自家女儿来滔滔不绝:“我姑娘才七岁,就晓得追星了,买了一堆翁美玲的贴纸,逮哪贴哪,嘿嘿。”
他又口袋里掏出钱包,指着内夹里的照片,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可爱吧?像不像我?”
姜凌的目光落在那张小小的彩色照片上。小姑娘穿着条白色泡泡裙,头上戴着个小珠冠,红通通、胖嘟嘟的小脸,大眼睛亮晶晶的,像个精致漂亮的小公主。
美玲,真是个好名字。
姜凌记得,沈小梅曾经在食堂抓住一个犯人往死里揍,她的理由很奇葩——
“为什么叫美玲?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玲字?我一听到铃铛响就头痛,我打死你这个贱人!”姜凌至今记得她瞳孔中闪烁的疯狂光芒,像两簇在黑夜里燃烧的磷火。
报案的中年妇女坐在椅中,嘴里依旧说个不停:“我这可是凤凰牌,铃铛是铜的,镀了铬,贵得很。真是杀千刀的!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偷单车铃铛的小贼抓起来,让他给我赔钱!”
接警的刘浩然尽职尽责地做着报案记录,周伟拿出相机,对着铃铛被盗的部位拍照存档。
李振良温和地安慰着报案人:“王翠敏同志,您的报案我们已经受理,接下来一定好好调查。不过你也知道,自行车铃铛属于车辆配件,体积小、价值低,取证不容易。你放心,我们所长说了,群众事,无大小,我们一定会认真走访调查,争取早日破案。”
报案的王翠敏见警察态度这么好,心情也好了许多:“行吧,我还得回家做饭了,先走了。你们要是有什么消息,一定要通知我啊。”
刘浩然整理着报案记录,周伟笑着说:“您好走,放心,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
等到王翠敏离开派出所,刘浩然叹了一口气,拿钢笔点着报案记录道:“从去年开始,这已经是第12起类似报案了。”
周伟也跟着叹气:“是啊,你说谁会偷自行车铃铛?”
李振良提议:“查一查修车的摊贩?说不定就是他们偷的。”
刘浩然摇头:“我们走访过失窃附近的修车摊,没发现异常。虽说换个铁铃铛只要二块五,但好歹也是钱嘛。”
周伟比较细心:“不是铁的。我记得这12起失窃案里,全都是凤凰牌原装铜铃铛,价格要比普通铁铃铛高不少。”
刘浩然也想起来了:“哦,对,全是铜的,一个得15块。这人也是有眼光,专挑贵的下手。”
李振良再一次发言:“有没有可能是小孩子手欠,觉得铃铛好看,闲着没事捣蛋?”
周伟抬了抬手:“有可能。你想啊,如果是专业的小偷,有那功夫下铃铛,不如直接偷车,不仅动静小,倒手还能卖百把块钱,性价比更高。”
刘浩然也跟着说:“是啊,我们也觉得是小孩子捣乱,偷着玩。”
李振良问:“那你们有没有查过卖破烂的?说不定有孩子偷了铃铛就当破铜烂铁卖了换糖吃。”
周伟摇头:“查过附近几个大的收破烂门店,没问到。如果是私下里交易,一来走街穿巷收破烂的人多,二来他们敢收新铃铛肯定不敢说出来,问也没用。”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破案感觉很难啊。
李振良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就算是小孩子,也得找到好好教育一下。这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早点教育也能让他莫误入歧途嘛。”
姜凌暗自思索。
沈小梅2003入狱时年方21,现在1993年,她正好11岁,可不就是小孩子?偷铃铛的人,是不是她?
姜凌闭上眼睛,努力回忆她的犯罪档案中记载的个人情况。
出生日期:1987年(推定,户籍档案缺失)
文化程度:文盲(能辨认简单汉字)
籍贯:未知,湘西口音
家庭背景:幼年被遗弃,1998年被名为“小月”(或者小悦、小岳)的流浪女收留。
体貌特征:右耳缺失、左肩烫伤疤、右手残疾只剩三指、身高152cm、体重42kg。
姜凌记得,当年她在档案后附加了一行批注:“该犯对铃铛的执念远超普通盗窃,建议核查湘省1980-1993年失踪儿童档案,重点关注右耳残缺女童。”
档案里并未记录沈小梅在晏市生活过,她自称四处流浪,直至遇到小月,方才在省城有了固定住所。
不知道现在11岁的她,是否在晏市生活。
如果是她,为什么会四处流浪?
如果能够找到她,或许能挽救一个因盗窃罪反复进监狱的女孩。
在姜凌思索的时间,刘浩然与周伟已经站了起来:“既然有人报案,我们还是去案发地看一看吧。”
姜凌将未完工的宣传手册交给魏长锋:“老魏,帮我收着,我也跟着去看一看。”
魏长锋接过绘本,眼风扫向李振良。
李振良秒懂,右脚后跟与左脚侧面一碰,当即立正敬礼:“是!我和小姜一组,保证完成任务。”
魏长锋拿着宣传手册在李振良脑门上砸了一下,笑骂道:“你给我老实点,别耍宝。”
刘浩然捂着嘴偷笑,与周伟一起往外走。他两人平时总是一起出外勤,焦不离赞,赞不离焦的,像兄弟俩似的。
李振良示意姜凌跟上。
两人同组出外勤已经有了三个月,渐渐形成默契,姜凌“嗯”了一声,与李振良并肩而行。
骑上单位配发的自行车,四个人一起往案发地南街菜市场而去。
冬日暖阳自建筑缝隙穿过,照在四人身上。
案件很小,大家都认为是小孩子捣鬼,内心都没什么沉重感,一路说说笑笑。
“偷的都是凤凰牌自行车原装铃铛,奇怪。”
“估计是因为贵吧?铜的比铁的贵不少,就算卖破烂也值钱些。”
“如果是小孩子,说不定是因为声音好听?凤凰原厂铃铛是铜制双音腔结构,发出的铃声比普通铃铛更清脆悠长。”
“真不知道是哪个调皮鬼,非要偷铃铛,我要是抓到了他,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他。”
说到“教育”二字,周伟问李振良:“喂,大良,你也是当爸的。如果……我是说如果啊,如果你家妍妍犯了这样的错,你会怎么教育她?”
李振良瞪了他一眼:“我家妍妍乖得很,才不会小偷小摸。哼!如果妍妍敢犯这样的错,我肯定把她屁股打烂。”
想到照片上那个肉乎乎的小可爱,姜凌心里软软的,忍不住劝了一句:“你女儿才七岁,还是要讲道理,不要打她。”
她上一世没有结婚生子,一直觉得是个遗憾。
天知道她多想有个女儿,软乎乎、可可爱,抱在手里冲她笑,无条件地信任她,无条件地依赖她。如果她有女儿,一定舍不得伤女儿一分一毫。
第14章 犯罪心理画像
第一次听到姜凌如此温柔的话语,李振良愣了愣,随即笑着说:“没想到小姜对孩子这么有耐心。”
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如果你将来当了妈妈,一定会是个好妈妈。毕竟姜凌还是个没结婚的姑娘呢,讲这样的话有点过。
想到姜凌的身世,李振良使劲一踩自行车,按了按铃铛。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响了起来。
铃声里传来李振良的声音:“下次周末值班我带妍妍过来。”
“好。”姜凌不由得莞尔。
她虽没有孩子,但逗逗别人家的乖娃娃也是件开心的事。
很快,四人便来到了王翠敏报案时说的红星菜场。
王翠敏是纺织厂工人,丈夫是机械厂技术员,平时住在机械厂家属区内,上班时自行车停在纺织厂更衣室旁边的车棚里,下班回家后停在机械厂家属区的车棚里,上下班途中她会到红星菜场买菜,车就停在菜场门口。
铃铛,是在菜场丢的。
青天白日的,也不知道是谁手脚这么快。
红星菜场是城东最大的菜场,附近缝纫机厂、机械厂、鼓风机厂的职工都会来这里买菜,人流量很大,菜场门口的自行车停得到处都是。
因为地方不够,这里没有建专门的车棚,也没专人保管。
刘浩然长着一张天生讨喜的圆脸,他和周伟一起调查时通常都是他说话,周伟做记录。自行车铃铛被窃案一直是他俩在负责,因此这次实地走访由刘浩然带头,询问着在菜场买菜、卖菜的人。
一个菜贩子说:“好像刚才是有人喊,说自行车铃铛不见了。我当时忙着做生意,也没出去看。”
路人摆摆手:“不知道,我刚过来。铃铛偷了就偷了呗,到修车摊换一个就行了,报什么案啊。”
菜场门口卖杂志报纸的老人倒是目睹了王翠敏叫嚷被偷时的场景,指了指菜场旁边的小树林:“车就停在那里,人来人往的,也不知道是谁偷了铃铛。”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