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2      字数:3688
  
  应松茂沉默不语,姜凌还当他在犹豫, 便开口道:“先吃饭,吃完饭再行动。”
  “是啊, 已经是饭点了, 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回去嘛。我们派出所食堂的菜虽然普通,但胡大厨手艺不错, 大家都爱吃。”
  魏长锋见姜凌帮腔,心情更愉快, 心想这丫头虽然平时话少,只谈工作不谈生活,但偶尔冒一两句话出来,还是蛮贴心的。
  应松茂点头应了声:“好。”
  听到这一声好, 刘浩然笑着从铁皮柜里拿饭盒:“小姜说得对啊,皇帝还不差饿兵咧,吃饱了饭再干,晚上加班!”
  一行人杀到食堂,胡大厨已经将饭菜摆上台面。
  四个不锈钢餐盘,一个蒸饭,一个土豆丝,一个梅菜扣肉,一个辣椒炒肉,旁边还有个不锈钢汤桶,里面是紫菜鸡蛋汤。
  四菜一汤,分量十足,饭香四溢。
  姜凌平时习惯坐角落,现在也不例外。她端着自己的铝制饭盒在最角落的座位坐下,独自用餐。
  李振良、刘浩然与周伟知道姜凌的性格,三人并没有凑过去,而是选择坐在姜凌旁边的方桌。
  魏长锋帮拿来两个餐盘,帮应松茂、赵景新打好饭菜,三人坐一个方桌,边吃边聊。
  说是聊天,其实魏长锋和赵景新说得比较多,应松茂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几个字。
  魏长锋也没拿应松茂当外人,悄悄问赵景新:“应队一直话这么少?”
  赵景新是应松茂的助手,也是他徒弟,听到魏长锋的话抿嘴一笑,脸上浮现出两个酒窝,看着很讨喜:“嗯,我师父不喜欢应酬,话少、精炼,要是让他上台发言,那真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听着都替他难受。”
  魏长锋指了指独自在角落吃饭的姜凌:“看到没?这点和我们派出所的小姜挺像,都不喜欢和人说话。”
  赵景新看了眼姜凌,再看一眼应松茂,眼中满是笑意:“还真是有点像。不过我看姜警官刚才侃侃而谈,这点比我师父强。”
  魏长锋摇了摇头:“不不不,小姜也就是谈工作的时候话多,平时从来不主动与同事交流。”
  想了想,魏长锋补了一句:“不过现在好点了,偶尔也会说几句闲话。”
  应松茂的耳朵竖了起来。
  他知道自己有点社交恐惧,遇到人多的场合会有点发怵。他在技术大队以清冷、严肃闻名,其实那不过是一种保护色,用以拉开与他人的距离。
  难得遇到同样的人,应松茂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
  听说姜凌刚毕业不久,花一样的年龄,应该正是快活乐观的时候,怎么会和他一样畏惧社交?
  魏长锋这人挺八卦,压低了声音:“小姜是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能够考上警校不容易,她不喜欢和人靠太近,总是独来独往。不过她很聪明,专业水平高,刑侦能力强,谈起犯罪心理学来头头是道,上次那个钱大荣的案子就是她主导的。”
  金乌路派出所食堂的饭菜挺好吃,应松茂却有些食不知味。
  姜凌竟然是名孤儿。
  应松茂先前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姜凌,却没想到她是独自长大。这一路走来,一定很艰难、很辛苦吧?
  应松茂决定,以后要是姜凌遇到什么事,他一定多支持、多帮衬。
  姜凌吃饭很快,不过七、八分钟之后便站了起来。
  姜凌一站起来,李振良他们三个也跟着手忙脚乱地站起,一边抓紧时间扒饭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话。
  “就吃完了?”
  “是不是现在出发?”
  “马上马上,等我几秒钟。”
  这个新成立的四人小组,俨然以姜凌马首是瞻。
  魏长锋冲姜凌挥了挥手:“抓紧时间去调查吧,争取早点把人找到。”
  应松茂放下筷子,对拿着饭盒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姜凌说:“有了结果就打电话给我,不管多晚。”
  姜凌的身形停顿了一下:“好。”
  说完这句好,姜凌头也不回地走出食堂,身后紧跟着李振良、刘浩然与周伟。
  赵景新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姜警官年纪比我还小呢,没想到这么威风。”
  应松茂斜了他一眼:“少说话。”什么叫威风?姜凌这是以能力服众。
  姜凌听力很好,自然知道魏长锋在背后说她的事情。若是前世,讨厌被关注的她可能会如芒刺在背,但重活一世,她的内心强大了许多,并不介意。
  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无人说?
  老魏愿意说她的故事,那就让他去吧。让技术大队的人知道自己不爱交际、不喜人靠近,将来打交道的时候省得再解释,是好事。
  夜色起,华灯初上。
  四个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在路灯下一会短、一会长。
  道路两旁的小店灯火明亮,小孩子在路边蹦蹦跳跳地玩耍,笑声清脆,如银铃般悦耳。
  李振良感叹了一句:“这才是小孩子嘛。”
  刘浩然摇了摇头:“唉,为了报复钱建设那样的人当小偷,可惜了。”
  周伟比较清醒:“喂,还没找到人呢,现在就开始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周伟的话成功让感性的李振良、刘浩然冷静下来。
  是啊,还不知道姜凌的心理画像到底准不准呢,谁知道是不是一个小姑娘目睹母亲偷情之后生出报复心理,每隔一个月就去偷一次铃铛?
  李振良思忖片刻,坚定地说:“我相信小姜。她上次说钱大荣有性犯罪倾向,一开始大家都不信,总觉得一个15岁的男孩子最多就是对性比较好奇,怎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可后来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再说话。如果这一次姜凌的话能得到印证,那他俩以后也什么都听姜凌的。
  到达毛巾厂时,天色渐晚。
  毛巾厂这几年效益不好,职工的精气神不太好,路灯下一群人挤在那里玩牌炸金花,时不时爆发出一阵怪叫声。
  姜凌他们并没有惊动这群好赌的人,径直将车停在厂门口一家副食店门口。
  这家店应该是工人们下班后常光顾的地方,商品实惠、便捷,天冷了还卖自制的姜糖水,用一个热水瓶装着,五毛钱一杯。
  “这次我请客。”姜凌买了四杯姜糖水。
  李振良有些小惊喜:“小姜现在越来越懂人情世故了啊。”
  姜凌微笑不语。
  上次刘浩然、李振良请吃糖,这次她请喝糖水,有来才有往嘛,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副食店门口支着一张小小折叠桌,桌边摆着几个红色塑料板凳,刘浩然接过店老板倒出来的姜糖水,放在小桌上。
  四个人坐下,热热的姜糖水下了肚,刚才被夜风吹凉的手脚都暖和了起来。
  周伟冲店老板招了招手:“老板,和你打听个事儿。”
  店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他坐在店里也无聊,最爱和左邻右舍聊些家长里短,听到周伟的话立刻笑眯眯地从店里走出来,自来熟地坐在桌边:“几位有些面生啊,来这里打听什么事儿?”
  周伟很懂得怎么让人打开话匣子:“来找个人,不知道老板你对这一块熟不熟。”
  店老板立刻来了兴趣,将板凳拖得靠近些:“我在这里开店六、七年了,毛巾厂的每一个职工都差不多认得,你想找谁只管问我。”
  周伟问:“我有个表姐,很长时间没联系了,只知道她在毛巾厂上班,带着个女孩,孩子差不多十一二岁吧。”
  店老板问:“你表姐叫什么名字?”
  周伟面露为难:“这个嘛……”
  一时半会他还没想好故事怎么编,于是用眼神示意刘浩然上。
  刘浩然脑子活,编故事很有一套:“我们也不知道表姐的名字,我大姨当年穷,养不活那么多孩子,只能把她送人,估计名字也改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大姨想她了,就让我们帮忙找找。”
  周伟被激发出了灵感,接着往下编:“我们打听了一路,好不容易有了点消息,就抓紧时间到你这里来了。也不知道这么些年过去,她还在不在毛巾厂工作。”
  店老板听了之后深表同情:“唉,可怜哟,小小年纪被亲妈送人。不过,毛巾厂女职工得有四百号人吧,你们连名字都没有,怎么找?”
  姜凌第一次在副食店里喝姜糖水,觉得挺新鲜,一口气喝完之后加入了询问行列:“三十多岁,长得很漂亮,单身带个女孩。孩子十一、二岁,很瘦,个子不高,经常独来独往,不爱说话。母女俩相依为命,住在家属楼里。”
  话说到这里,店老板开始认真思索:“很瘦的女娃娃……欸,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她有时候会来我店里买糖,瘦得让人心疼,那双手哟,像鸡爪子一样,也不知道大人是怎么养的。可怜。”
  还真有这么个人!
  周伟身体前倾,眼带迫切:“小女孩叫什么?”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