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3 字数:3724
故人相见,寒暄几句之后切入正题。
姜凌在京都经常与梁九善见面,也没和他客气:“九善。这个案子很奇怪,像闹鬼一样,钱在银行系统里不翼而飞,查记录都显示正常。目前技术组已经认定是利用了银行系统内部的漏洞,但这个漏洞在哪里,对方是怎么操作的,我们一无所知。”
李振良在一旁补充:“就像有个看不见的幽灵,大摇大摆地走进银行的后台,不用偷存折,不用问密码,甚至不用本人签名,就能在柜台机器上操作,把钱转走或者让人取走。银行自己的记录还显示这操作是合法合规的。我们查来查去,终端号有,时间点有,可到现场,要么人不在,要么机器当时根本不该被操作!技术组老李他们快被后台日志搞疯了。”
梁九善一直安静地倾听着,眼睛却越来越亮。
听到大家说到“操作记录正常但找不到操作者”、“在维护时段终端被登录”时,他猛地坐直了身体:“凌姐,这百分之百是利用了银行系统内部认证和权限的漏洞!”
姜凌精神一振,示意他详细说。
梁九善语速加快:“早期的银行内部系统,尤其是柜台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认证,往往做得非常粗糙,我研究过一些案例和资料!”
他打开电脑包,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他用笔在本子上飞快画着流程图,一边画一边解释:“一个柜员要操作终端,需要输入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对吧?这个登录过程,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之间要进行身份认证。问题就出在这里!”
“第一,口令可能极其简单或默认。很多早期系统,为了省事或者管理员懒惰,初始密码可能就是‘123456’、‘password’甚至用户名本身,而且长时间不强制修改。”
“第二,认证协议脆弱。有些老系统用的认证方式,传输的口令甚至是明文的,或者加密方式非常容易被破解。”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权限管理混乱,可能存在一些通用的、权限很高的维护账号,口令大家都知道或者默认的。甚至,某些终端在特定状态下,可能留有后门或者默认的调试账号,根本不需要柜员本人的认证信息就能登录。”
一口气说完现行银行系统问题之后,他看着姜凌,语气笃定:“凌姐,你说的那个‘幽灵’,根本不需要去偷哪个具体柜员的工牌和密码,他只需要想办法非法获取到一个有操作权限的账号和口令,甚至直接利用某个终端未锁屏或维护模式的后门,就能远程或者本地模拟自己是那个‘合法’用户,发送转账或取现指令。”
姜凌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并不妨碍她抓住关键词:“你的意思,案犯只需要拿到登录权限,就能在任何地方操作?”
梁九善点了点头:“对!后台服务器只认账号口令或者特定的登录状态,它才不管坐在终端前的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所以日志里当然显示‘合法操作’,因为指令确实是用合法凭证发出来的。”
刘浩然瞪大了眼睛:“这个权限,就是钥匙。他偷了钥匙,所以能够打开银行系统的大门。”
梁九善看向他,笑容灿烂明亮:“浩然哥,你这比喻挺形象。他复制的不是物理钥匙,是能通过系统认证的‘电子钥匙’。”
李振良、刘浩然、周伟听得目瞪口呆,虽然有些术语不太懂,但核心意思明白了——不是鬼,是贼,是一个懂技术的贼,偷了银行的“电子钥匙”!
姜凌只觉得豁然开朗。
梁九善指出的“权限漏洞”,完美地解释了李斌遇到的所有困境:为什么日志正常而操作员不知情?为什么维护时段终端会被登录?为什么签名模糊无效?
因为操作者根本就不在现场,而是用了非柜员的高权限账号操作,系统根本不强制签名流程!
她猛地站起来,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用力拍了拍梁九善的肩膀:“九善!你立大功了!这把‘电子钥匙’,就是破局的关键!”
她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拔出个内线号码。
“钟局,有人窃取了银行系统的‘电子钥匙’,咱们要立刻调整侦查方向:重点排查所有能接触到银行内部系统账号,尤其是高权限、通用维护账号的人员,彻查近期是否有口令泄露、异常登录,让银行信息部配合,对所有终端的登录认证日志进行深度分析,特别是那些操作发生时的登录源和认证方式。”
梁九善在她身旁低声说了句:“还要排查所有外包维护公司人员。”
姜凌冲他比了个“OK”的手势,对着话筒说:“钟局,我找了个外援过来,京都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马上过来向您汇报。”
梁九善专注地看着姜凌的一举一动,一颗心跳得欢腾无比。
曾经的姜凌,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的人生。
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帮到姜凌了。
第121章 证据
久未见面, 李振良他们三个都对梁九善充满好奇,围着他追问近况。
“京都大学是不是很大?吃得习惯不?”
“你们专业课多不多?学习起来吃不吃力?”
“怎么就想到开公司了?公司名字叫啥?主要做点什么?赚不赚钱?”
面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警察,20岁的梁九善依旧是年少时那机灵、跳脱的模样, 笑容灿烂、神采飞扬,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校挺大的, 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都是最好的,就是吃得不太习惯,食堂饭菜口味寡淡,不辣,没劲儿。”
“专业课挺多的, 不过学习不算吃力,计算机挺有意思的, 我喜欢。凌姐说了,未来会是信息时代,我必须好好学,这样将来才能帮到你们。”
“开公司, 就是好玩。一开始我们几个帮人写代码、搞数据库,慢慢在小圈子里有点小名气, 不少人找过来让我们帮忙, 干脆就开公司搞这个,这样可以多收点钱。”
说到“可以多收点钱”, 梁九善冲他们眨了眨眼,眼睛里闪动着慧黠的光芒。小打小闹接私单, 哪有开公司走公账来钱快?这一点不用姜凌教,梁九善也懂得其中的利弊道理。
李振良他们三人都笑了起来。
“你这小子!从小就机灵。”
“真没想到啊,当年你还为钱大荣的事情气得跳脚,恨不得跟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呢, 现在竟然当上大老板了!”
“你现在有出息了,真好啊。”
梁九善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抬手摸了摸后脑勺,咧嘴一笑。他这一笑,嘴角弧度拉得很大,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眼睛里闪动着灿烂明媚的光芒,很有感染力。
从钟局那里汇报回来的姜凌,一推开办公室门,就正对着这张笑脸。
看着这么年青帅气的一张脸,笑得如此欢乐,一直在为案件焦虑的姜凌心情也随之轻松飞扬起来:“什么事,这么开心?”
梁九善一双眼亮晶晶的:“凌姐,在聊我读书的事情呢。你汇报得怎么样?钟局怎么说?”
姜凌微笑道:“钟局很高兴案件有了进展,现在我们需要你的支持。”
梁九善忙道:“好,只要你……你们需要,我肯定支持!”
虽说公司还有一大堆事,但梁九善一到暑假就回了晏市,因为姜凌研究生毕业回来继续工作。
反正他现在的公司业务都与电脑有关,只要随身带着一台笔记本、再找个网络接口,就可以解决大多数公司事务问题。
姜凌就喜欢梁九善这利索、不粘糊的劲。
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读初三,虽然一放学就跑到派出所写作业,缠着她问东问西,但一旦姜凌投入工作,他立马就乖乖地退到一边做自己的事。需要他的时候,只要姜凌一句话,他二话不说就会过来帮忙。
他熟知湘省方言,不仅帮被拐儿童小勇找回父母,还帮市局锁定杀害缉毒警凶手的地域,甚至不用姜凌开口,他能主动蹲守工地、装神棍忽悠小宇的爷爷奶奶放弃抚养权。
读研期间,自从梁九善考到京都之后,两人也经常见面。姜凌不擅长数学建模分析,梁九善就帮她做数据分析。她的毕业论文以及提交给钟局的那份报告中,关于罪犯预警系统的设想,背后都有梁九善的贡献。
姜凌觉得,这个弟弟挺有用。
当年拉了他一把,免了他的牢狱之灾,没想到自己倒成了受惠者。
想到这里,姜凌拍了拍梁九善的肩膀:“钟局已经批准了我的申请,你以技术专家的身份加入专案组。放心,要是破案,会有奖金。”
梁九善笑着点头:“好,那我一定要把这份奖金拿到手。”
时间紧,姜凌很快就进入到工作状态,站在白板前,开始重新梳理心理画像思路。
画像小组成员也收敛起笑容,严肃地端坐在会议桌旁。
梁九善坐下,小心地将他那个鼓鼓囊囊的电脑包放在桌面,清澈的目光追随着姜凌的每一个动作,专注而沉静。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