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作者:
见微知春 更新:2025-09-08 10:09 字数:3681
理由是, 学堂里的赵学正教的不错, 那里的人多,大家讨论一下更容易悟道。
谢怀安见他如此说,只有随他, 但心中却有些不甘, 院试毕竟不同于县试和府试,考试范围虽然差不多, 但题目却是难了许多的。
“你必须给我拿个院试案首回来!”谢怀安见他“犟”, 故意撂下狠话刺他一下。
他满以为谢彦会因为他“有些”蛮横的话气的跳脚,结果人家只是轻轻瞟了他一眼, 云淡风轻地道:“能不能拿案首是我的事情, 跟你有什么关系?”
谢彦说完便站了起来往外走,给了他一个背影……
见谢彦对自己的话毫无反应, 谢怀安随手拿了东西就想砸过去, 看着他比去岁高了许多挺|拔的背影,忍了又忍, 最终咬牙切齿地放下了手中的东西。
其实早在年前,谢彦便把四书全部理解并且储存到了大脑的云空间,随时都可以调阅。
年后他便开始专心研究经史和诗赋了。
白天读过的经史晚上会以梦的形式在脑海中像播放电视剧一般直观地播放。完全理解后,那些经史便会自动储存到大脑云空间,便于随时翻阅。
诗赋也是这般,完全理解后存档于大脑云空间。
但仅限于理解,想要做出自己的诗赋,还真得好好下一番苦功夫。
他已经把经史理解的差不多了,空闲的时候便开始图文并茂地画一些小人书,配上一些说明的文字,让经史更浅显易懂。
画完后的“图解经史”,在县学流传开了,逐渐有了第二代、第三代手抄本……
那些嫉恨他的人见他这么“无私”,对他的印象改善了。
嫉妒还是嫉妒的,只是恨少了许多。
日月如梭,转眼便到了院试的时间。
考场依旧设在宿天府原来府试地方,不同的是,主考官由知府变成了屈学政。
跟县试以及府试一样,院试也需要认保和结保。
这些赵学正在县里的时候便已经帮他们安排的妥妥帖帖。
几月前为府试租的那套房子一直租着,为的便是院试还需要居住。
金氏、吴氏带着谢彦以及下人又来到了租屋。
院试的那天,天还没亮,院试大门外便挤满了隶属于宿天府管的各县学子。
谢彦在谢家人的护送下来到院试大门外,找到了尚县令带领的一队后,“淹没”在人群中等待着大门开启。
第三声号炮后,院试大门开启,衙役举着“照准牌”,以县为单位,引导童生进入大门,并在第二道门前继续排队等候。【注1】
此时,外搜检官到场,对每个学子进行搜身。若是这些外搜检官能从学子身上搜出金银、夹带或者参考书,他们会获得奖赏,所以格外地费心。【注2】
每场考试都有想要作弊的人,这次院试还真有几个不怕死的,外搜检官从他们身上搜到了不应该带的东西后,立即论罪。
谢彦顺利地通过了搜检的仪门后,进入了考场。
接着进入考场的人每二十人分成一组,站在知府面前,再次由内搜检官进行搜身。【注3】
经过外搜检官的搜身后,内搜检官几乎搜不出什么了。
层层的搜查,让院试看起来比县试和府试更为正式和严格。
接下来便是确认身份。
考生们一个个来到屈学政面前,由站在旁边的禀保确认身份,向办事员提交结单后,换取答题用纸。
考生拿到答题纸后,需要立即坐到指定的位置上。
谢彦被分到了“西宇字第二座”。
“西”表示方位,在考场的西侧;“宇”是按照千字文的排列顺序,“第二座”则是座位号。
县试和府试都会在答卷上写自己的名字。
院试则不同,只在答卷上写座位号,不写自己的名字。
谢彦答卷上写的是:“西宇字第二座”。
但是答卷上有个盖三个印章的浮票,那个上面需要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考生在浮票上写好姓名和座位号后,揭下浮票自己保管,只提交写有座位号的答卷,以后成绩发布了,合格者提交浮票来证明是合格者本人。【注4】
考生纷纷入席后,天也亮了。
接着便是考试。
考试的题目跟县试府试差不多,关于四书的题目,他直接从大脑云空间中调阅发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的诗词也大有长进,虽做不出诗圣诗仙的味道,应付这种呆板的考试却是绰绰有余了。
正场结束后,他拿了第一。
接着便是两场覆试。
覆试的目的是确认此前参加考试的是学子本人,题目并不难。
院试结束后的几天,开始合格者名单的发布。
宿天府知府身着庄严的朝服,带着仪从走出衙门,一路乐章到达文庙。鸣放三声号炮后,知府在纸上写下合格者的姓名,展示在明伦堂上。【注5】
结果谢彦拿到了院试案首!
何宝生也通过了院试,只不过名次靠后了好多,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柴成的名次也很靠后,但毕竟是通过了院试,凸出的青蛙眼不停地眨着,脸颊上泛着幸福的笑意。
几天之后,屈学政在知府衙门召集合格者,教官全部身着朝服参加,通过院试的学子第一次穿上标示生员资格的正装——蓝底黑边的蓝衫以及雀顶顶戴。
他们逐一拜见学政,学政赐予他们金花的帽饰。
一一拜见完之后,新生员跪谢学政恩典……【注6】
回到县学后,他们跟着尚县令以及各教官来到县文庙拜谒孔子排位……
谢彦连中小三元,让谢怀安的面子倍增,一拨一拨地请客吃饭宣扬自家嫡子的聪慧,这次专门请了宿天府的有名戏子来到云林县城唱一个月的戏……
最终的效果是,云林县上到八十岁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垂髫小儿,没有人不知道谢家有个小三元的神童嫡子!
院试及第者被分配到府县学中,姓名记入学册,获得生员资格。按照规定,生员需在所属府县学教官的指导下研习学问,但实际上生员不必到校上课,只在家中自学。
所以如今的谢彦算是“失学在家”了。
如今他已然成为了云林县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是备受瞩目的。
这让他想到了现代的明星人物,走到哪里都不方便。
谢怀安几次想让他参加一些“卖弄诗文”的社交活动,在谢彦看来,那些活动是在沽名钓誉,便拒绝了。
谢怀安只好自己参加那些活动,每天生活在一群人的吹捧之中,让他容光焕发。
一个多月后,谢怀安终于消停了。
他开始为谢彦考虑两年之后的乡试……
云林县除了极少数为官致仕后的老进士,根本就没有能教生员的进士!
谢怀安觉得只有让进士去教谢彦,才不至于埋没了天才的好苗子。
他想到了京城的南宫瑾……
他修书一封寄给了南宫瑾,让他在京城为谢彦找一个好老师。
还没等到南宫瑾的回信,谢彦便接到了一道圣旨——让他去京城国子监陪世子们读书!
乍一看是好事,谢怀安冷静下来后觉得“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他看来,那些世子们养尊处优,定然是个个骄纵,不好伺候。
再说了,如今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很一般、觉得自己考不上举人和进士的生员才想要进太学,学几年后,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授予县以及县以下的官职。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但对于“天才谢彦”来说,最好的途径便是“举人进士一路考上去”,然后入翰林,进内阁……
在谢怀安的“解释”下,全家人都知道了“国子监不是个好去处”。
府上所有关心谢彦的人都非常着急。
谢怀安和金氏更是急的不知所措地团团转。
“有什么好急的?圣上下旨能不去么?”谢彦道,“难道还能抗旨不尊?”
的确是这个道理,急也没用!
但有几个人能用平常心去对待无法选择的选择呢?
几天之后,谢家收到了南宫瑾的回信。
南宫瑾在信中说,圣上知道谢彦是他的外甥后,非常高兴,亲自下旨让谢彦去国子监陪世子们读书……
谢怀安看了信之后,把信搓成了一团恨恨地扔到了门外。
“南宫瑾你这个老匹夫!原来是你在背后捣鬼!”
谢怀安气的咬牙切齿,胸口不停地浮动,在他看来,是南宫瑾把谢彦推荐给了圣上,去陪世子们读书的!
第46章
谢彦走出门, 拾起了被搓揉成一团的信件,慢慢展开看了起来。
他眉眼微蹙,信中南宫瑾的确是有“把谢彦推荐给圣上陪世子读书”的意思, 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圣上本有此意”。
说到底, 是屈学政的那份表扬奏折“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