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愫遇      更新:2025-09-09 09:18      字数:3332
  但再合适的鞋, 鞋帮子也不会太过柔软,脚踝皮肤在鞋帮子上反复挤压摩擦,也会感觉到痛。
  江小北跟太姨奶奶住了一段时间,知道太姨奶奶在想事、发呆、紧张的时候有捏衣角的习惯。
  所以,她捏衣角的习惯是从捏辫子开始的?
  可是,您能不能换个地方捏,别捏辫子。
  江小北抬了抬腿,脚拔不出来。
  正有些郁闷,一团软软的东西塞进鞋里。
  他的脚被压向鞋帮子的时候,脚踝便压在了那团软绵绵的东西上,不再感觉到疼痛。
  江小北怔了一下。
  转头,看见另一条辫子里的沈易之正从脚上缩手回来。
  江小北伸手摸下去,塞在他鞋子里那团软绵绵的东西是一块白色的手帕。
  江小北有些意外,现在的人什么都求方便,出门擦下手什么的,都用一次性的纸巾,已经很少有人戴手帕。
  沈易之是那种看起来就非常精致的人,这样的人带手帕在身上,他能理解。
  不过……
  江小北想起儿时的沈易之。
  沈易之从小就干净得一尘不染。
  不是大人要求小朋友爱干净的那种干净。
  而是他会有意识地避开和脏扯上关系的任何事物。
  以前他来看太姨奶奶,看见村子里在地上打滚的小孩,他脸上不会露出嫌弃的表情,但他的人不是绕着走,就是远远避开,唯恐离近了被人拍上一巴掌泥手印。
  沈家老爷子说沈易之天生洁癖。
  奶娃娃的时候,他自个吃奶都会很小心,不让奶沫子溢出来,玩具上有灰,绝不会碰,衣服上的污渍没洗干净,不肯穿。
  别人弄脏了他衣服,得立刻给他换,不换就一直嚎,嚎得撕心裂肺,让人只想赶紧给他换干净求个耳根清净。
  江小北没想到这么穷讲究的一个人,会把自己的手帕塞到他鞋子里。
  即便这块手帕应该会被丢掉,但沈易之的做法,仍然不在江小北对这人的了解范围内。
  不过,沈易之会选择与尸体打交道的法医专业,同样不是江小北能想得通的。
  江小北想不通,只当是沈易之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发生畸变……
  两个人的脚绞在一起,被捏来捏去,他穿运动鞋都痛,沈易之穿着皮鞋,应该情况更糟糕。
  沈易之不可能带两块手帕在身上,把手帕给了他,那他自己呢?
  江小北看向沈易之的脚踝。
  沈易之鞋子里也塞了一团东西,那团东西花红柳绿的,搁在沈易之身上,有点辣眼睛。
  于是,江小北仔细辨认了一下,看大小应该也是块手帕,但和他鞋子里的素白手帕不同,那块手帕是葱绿色的,从能看见的图案形状,大约能分辩出上面绣的是两只戏水的鸳鸯。
  沈易之平时身上带着葱绿色绣红花的鸳鸯手帕?
  这是什么品味?
  江小北震惊了,抬头看向对面某人。
  某人正偏着头看他,见江小北看过来,冲他微微一笑:“不用谢。”
  谢确实是应该谢的,但江小北心情复杂得没顾上。
  这货怕不是有什么“特别”嗜好。
  恰好这时,阮钰回头看了眼吊在后面的赵凯,江小北视线一偏,看见旁边一个人正挑着担子兜售小杂货,筐上摆着十来块丝帕。
  有素白色的,也有葱绿色绣着鸳鸯的……
  江小北:“……”
  付钱了吗?
  沈易之手指一弹,两张票子飞了出去,落在箩筐上。
  小贩拿起那两张票子,往四周看了看,没看见是谁掉的钱,然后发现少了两张手帕,再看看手里的钱,把钱收了。
  看样子沈易之给的钱,只多不少。
  江小北问:“你哪来的钱?”
  沈易之说:“我家老爷子存的,我来吃杀猪菜的时候,顺了几张出来。”
  江小北:“……”
  民国时期的纸币,说换就换,今天是钱,明天可能就是一把废纸,沈家还能找出这样的存货,实在难得。
  江小北又再想起沈易之的那条动态。
  “你知道要进障?”
  “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要带着这钱来吃杀猪菜?”江小北没提动态的事。
  “想着孝敬纸新娘的,谁知道纸新娘还没见着,就进障了……刚好派上用场。”
  “……”江小北信他才有鬼:“你怎么不拿两块白的?”
  虽然他很感激沈易之没把那条花手帕塞他鞋里,但对沈易之给自己塞了条花手帕的做法,还是很难理解。
  “太远,能够到的就这两块。”
  “……”
  行吧,这理由,江小北能接受。
  眼前浓雾涌来,眼前景象消失。
  等视线恢复,已经不在梨园外面。
  他们仍然是阮钰的两条长辫子。
  阮家姐妹在一间小破屋里,屋里没有点灯,只有窗外月光照进来的月光,旧木桌上放着两个蓝花布包袱。
  这是阮家姐妹出逃的日子。
  阮钰在屋子里焦急地走来走去,两只手不自觉地扭着发辫。
  江小北和沈易之的脚又被绞在了一块,不过鞋子里塞着沈易之“买”来的手帕,不觉得痛。
  阮玲安安静静地坐在桌边。
  阮钰转了几圈,停在阮玲面前:“姐,他怎么还没来,不会不来了吧?”
  阮玲说:“他不是没信用的人。”
  阮钰:“我也知道他不是那种说话不算话的人,可是戏都唱了一半了……”
  梅姨这两天“病”得起不了床,即便请了戏班子来村里唱戏,阮钰也得留在家里照顾梅姨。
  她和梅姨没在那些人的眼皮底下,那些人就不会放心。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以关心梅姨身体为借口,来看她在不在,有没有搞事,或者有没有想不老实想搞事。
  以前交通也不发达,生活也不富裕,村子里请戏班子上门,是很稀罕的事,谁都不舍得错过。
  那些人惦记着看戏,即便来“看”梅姨,也是随便看一眼就走。
  跑了几趟,没看见她搞事,就干脆不来了。
  但等戏唱完了,没热闹看了,他们的心思就会回到她们身上。
  上次在梨园商量细节的时候,宁大少爷说,他会让人定制道具箱,那箱子下面有夹层。
  按计划,宁家大少爷会在戏唱完以前,把她们藏到的道具箱的夹层里,然后跟班戏子一起离开。
  就算到时村里人发现不见了人,拦住戏班子搜,也搜不出她们。
  巴儿村的人,再怎么闹,也不可能长时间扣着戏班子。
  如果真的扣了,他们安排在村外盯着的人,会立刻去报警。
  警察厅那边,他们派人打点好,如果真有事,会来得很快,巴儿村的人再横,也不敢跟警察厅的人横。
  为了不走漏风声,这个计划不会告诉任何人,哪怕是戏班子的人也不会说。
  等他进了村子,再告诉班主,让班主帮忙掩护。
  可是今天戏班子的人来了,却不见宁家大少爷。
  阮钰悄悄去找过班主,班主说出发前,宁大少爷派人给他捎了信,说家里临时有点事,晚一步到。
  戏班子装道具的箱子很多,她也不知道这些箱子里有没有宁大少爷说的那种箱子。
  她试着探了一下班主的口风,知道这些箱子都是戏班常用的,而宁少爷的东西,一般都是宁家自己的车装出来。
  所以,宁大少爷说的带夹层的箱子,应该是宁少爷自己带过来。
  现在宁大少爷人没到,箱子自然也没到。
  没有那带夹层的箱子,她们出不了巴儿村。
  这里原本是她家的房子。
  爸妈没了的时候,她们还小,梅姨领养了她们,她们就搬去了梅姨家。
  房子长时间没人住会塌,村长便以代她们照看房子为由,把房子占了。
  村长占了她家房子,也不住人,就拿来放堆放杂物,坏了也不怎么修补,十几年下来破得四处漏风。
  不过,正是因为这房子“成了”村长家的房子,再加上破,平时不会有人来,比起其它地方这里反而更安全。
  但安全也只是暂时,等村民发现她们姐妹不见了,躲在这里早晚也会被找到。
  外面的戏唱到最精彩的地方。
  她们平时极是喜欢的一段戏文,现在入耳,就像是揪着心肝的催命符。
  阮玲暗叹了口气,担忧地往窗外望了望。
  她们确实等不起。
  第42章
  明晚就是献祭的日子, 今晚不走,阮玲就走不了了。
  另外,除了阮玲逃不出去, 还有一件事, 让她们十分焦急。
  梅姨不肯走……
  梅姨说她年纪大了, 禁不起折腾。
  但她们明白, 梅姨是想留下帮她们拖着那些人。
  能拖一会儿, 她们逃出去的机率就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