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又生      更新:2025-09-09 09:19      字数:3264
  “倒也不是不行。”林佩笑了笑道,“可惜的是你已经参与了广南宣政,功成一半就此抽身,岂不是把功劳都让给后辈。”
  “那也是后辈应得的。”于染道,“下官能当好引路人,知足矣。”
  话锋交错,人心博弈。
  林佩习惯先占高势,一始挂出画作,便是强调自己做事既有名也有份。
  于染也是有主见的,若不认同便不会参与其中,遂挑出一个年轻不知事的属下替自己挡箭。
  林佩深知这句话不能随意回复,文辉阁没有不透风的墙,上晌这屋子里说的话,下晌另间屋子就知道,再过几日便传得朝野皆知,于是他提起吏部考功,言下之意是——纵使跟陆洗做生意有钱可分,却算不上多大的政绩,只有跟着他内修政理,才有未来平步青云之资。
  至此,上下级之间达成微妙的默契。
  于染抽身而去,把场子留给余下几人。
  林佩看向万怀。
  这人是六部里最年轻的侍郎,殿试前三甲出身,入仕尚不足十年,耳朵边上总簪着毛笔,一和上司说话就拿本子记,容易脸红。
  “万侍郎,你不必紧张。”杜溪亭笑着说,“于尚书这是有心栽培你。”
  林佩坐在椅子上,欠了欠身,开始布置公事。
  “事预则立,容某先陈其纲。”林佩道,“税赋之更,一时的动荡乃是必然。欲镇浮言而安黎庶,惟恃两仪:一则自上而下均匀使力,如臂使指;二则方面俱到通盘酌议,立万世之制。”
  一令礼部主持建立缩减皇宫开支的方案。
  林佩道:“礼部需仔细核查京中衙门与皇宫下属机构职能重叠的部分,该开除的开除,该合并的合并,先进行一次精简,然后我请奏陛下,让十二监配合礼部删减各项冗余的开支。”
  方时镜道:“正合我意,三日内我便可写出草案,十五之后即执行。”
  林佩道:“很好,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和调整赋税无关,但它却是最有分量的,古人言‘无些子枝叶,有十分气量,端的丛林之榜样’,只有做成这件事,我们后面的路才好走。”
  方时镜点头称是。
  二令吏部于下月初完成官员的考功文选。
  林佩道:“按前朝的做法,调整赋税之前应找一个地方试行一年,晋北地处中原腹地,地形复杂多变,又有大河穿行其间,地位关键,我几经思考,决定就放在晋北。”
  杜溪亭道:“晋北布政使在任已满六年,理应轮换,我说两个符合条件的人选,一是升兵部右侍郎从简,二是平调前广南布政使李良夜。”
  林佩道:“这个位子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从简固然才华出众,可相比于李良夜,还是缺乏地方经验。”
  杜溪亭听到这个口吻,便知林佩应该事先找人谈过,立即给答复:“明白,就定李良夜。”
  三令户部编撰试行办法,待春闱结束即发往晋北。
  几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万怀。
  “林相,各位尚书大人,下官……”万怀的脸唰地又红了。
  温迎给盆里添了几块炭,温柔道:“万侍郎,我见你来的时候还带着题本呢,拿出来念就是。”
  万怀经此提醒,连忙从袖中拿出一道文书,低着头打开。
  林佩道:“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下官以为,本朝赋税最大的问题是名实不符。”万怀深吸一口气,举起题本读道,“以晋北石尧县为例,那附近明明有三千顷勋戚庄田,是下官回乡探亲途中亲眼所见,可是当地上报的鱼鳞册中却找不到相关记录,可见如今隐瞒田产逃避赋税的大有人在,朝廷只有先把鱼鳞册和黄册盘点清楚,把赋税的依据重新建立起来,才能做到赋税均平。”
  林佩点一点头:“你继续说。”
  他没料到的是,这位万侍郎虽然动不动就脸红,内心想法其实挺丰富,而且也敢于直言。
  万怀道:“下官以为,应让清吏司派官员到晋北地方去清丈土地,重新整理地方黄册和鱼鳞册,列出那些私并土地却不上报朝廷的人员名单,严加惩处以警示各地。”
  林佩端起茶杯,吹了口气。
  万怀道:“回林相,下官说完了。”
  林佩笑道:“挺好的,我问你一个问题。”
  万怀从耳朵旁边取下毛笔,蘸墨记录。
  林佩道:“列出名单,不仅让地主多交赋税,还要予以惩罚,这样的阵势是在针对人。”
  万怀道:“是,肯定是要得罪人的,下官不怕。”
  林佩道:“先不说胆量,我且问你,得罪人是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吗?”
  万怀一顿。
  林佩道:“得罪人不是目的,调整制度才是目的,所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直接动刀,要先给地方解读政令、调整转圜、保全自身的时间,靠这批人把制度推下去,再渐渐收口。”
  万凿拿着笔飞快地写字:“请林相示下。”
  林佩咥口茶水,接着主持场面。
  “你们听了,本次调整赋税共有三条政令,其一叫清丈,也就是万侍郎适才所说的清点丈量。”
  “其二叫均平赋役,户部现如今是把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调整之后,当全部简并为一体,把赋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官府雇人代役。如果赋役能实现统一,后来之人便难以巧以名目,丛弊为之一清。”
  “其三叫计田纳银,把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由地方官吏直接解缴入库,从此省却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代办征解,免除侵蚀分款之弊。”
  众人称是。
  万怀盯着本子上的字迹,神色如醍醐灌顶。
  林佩道:“你听明白了?”
  万怀擦了擦鬓边的汗水:“下官回去就起草公文。”
  林佩笑道:“真的明白了?”
  万怀道:“是。”
  温迎本想再提醒几句,被林佩用眼神制止,退到一旁。
  林佩看向左右:“吏部和刑部也专门拨几个人负责跟进晋北形势,建全考功之制和量刑之法,争取八月定稿。”
  尧恩道:“是,下官即刻往晋北提刑按察使司增派人手。”
  杜溪亭听到这里皱起眉毛:“知言,他刑部人多,可吏部的人不够啊,今年又是大考之年。”
  林佩道:“那你从刑部借调几个。”
  尧恩:“……”
  杜溪亭立刻转忧为喜,应承下来。
  几经商榷,林佩和各部官员议定了开春先行的几件大事。
  人走后,屋里安静下来。
  炭火在盆中哔啵作响。
  林佩走到行舟图前。
  他正欣赏着这幅古画,突然在画纸边缘看到了几处霉点。
  “温迎,弄盆皂角水来。”林佩叫人,“那天借画没注意,别是在我这儿长出的霉点,还是赶紧洗掉的好。”
  温迎跟来一看,连忙放下水盆:“哎呀看来真是,这不行这不行,大人,请画师来吧。”
  林佩不等说完,拿了张白纸铺在画的正面,一笔笔往上刷水。
  温迎道:“啊?”
  林佩这就上了手。
  白纸被刷平。
  笔尖透过白纸抹过画纸,一点点洗去霉斑,散出皂角的清香。
  那手法极其细腻,去旧陈新,丝毫不改古画原有的纹路和颜色。
  温迎见此,悬着的心逐渐落下。
  他不知林佩还有这门手艺。
  林佩举止从容,一边洗画,一边问道:“你怎么看万怀?”
  温迎盯着画,想了想道:“他并没有真正明白,只按书面去做,恐怕还是低估了阻力。”
  林佩道:“他敢说话,是想干事的人,但不止他一个,永熙十四年以后科举入仕的这批官员,现居五品到三品,大多都有这个问题,文章正韵是好手,却不知道推行政令的难处,缺乏实干之能,而今一年之期,一省之地,有李良夜把控着,料他闯了祸也不至于无法弥补,届时再加以训导,等磨平了心气,将来还是堪用的。”
  温迎闻言有些感动:“大人真是用心良苦。”
  霉斑去处后,温水一冲,翻过来正面向下揭去白纸,古画便焕然一新。
  “这多好。”林佩把沾染霉污的白纸丢进火盆,笑道,“何必叫画师来,弄得人尽皆知。”
  他用皂角洗画这事,看似神不知鬼不觉,最终还是传到了对门的那双耳朵里。
  晚些时候,夜色已浓。
  林佩吹灭灯盏,走出左侧屋,见陆洗坐在大堂等着自己。
  第32章 赋税(二)
  大堂有十几张对称摆放的红木书案。
  这种书案造型古朴, 雕刻内翻马蹄足,饰梅花镂牙板,极具简约之美。
  妞儿躺在其中一张书案上。
  昏黄光线下, 整团的猫活似个芝麻花生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