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
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39 字数:3374
“做摄政王妃还不好?若真不愿意,不但你父亲出不来,你这辈子也嫁不得别人了,那可真是傻丫头了。”
黛玉冷笑道:“老太太待我情真,一心为我好,我心里有话也不瞒您。别说摄政王要我作续弦,就算他篡位当了皇帝,拿半壁江山来聘我作皇后,我也不答应。”
贾母听了不由吃了一惊,皱眉道:“快别说这话!你父亲都下了大狱,云丫头的前车之鉴都摆在眼前,玉儿怎还如此糊涂不知事!”
“我虽年轻,但绝不糊涂,玉儿只与父亲一条心,不事伪帝,不拜贼王。老太太也不用劝了,若父亲知道摄政王逼嫁于我,他宁死留我三年孝,也断不会答应的。而我也是哪怕一根绳子吊死,也不能从命。”
听着黛玉斩钉截铁的话,让贾母痛心疾首,又无奈何,只得颤颤歪歪地回贾府去了。
摄政王的长府官回宫,向主子回禀了林小姐拒婚的事。
水溶听了勃然大怒,咬牙道:“他父女俩想以死留个清名,我偏不教他们如意。”
他即刻着人以贾贵妃的名义下诏,让表妹黛玉入宫陪伴。
“等她清白不在,又受用我许多好处,我就不信她有骨气真的一死了之。”
第102章
薛娘子赈恤诰乡君, 林黛玉游说滇南王
眼见入冬,粤海战事僵持不下,太子虽说征调战船、渔船, 组织兵力,加强了沿海卫所的布防, 然而佛朗机人的战舰形体雄伟, 火炮命中率高, 射程极远,中原水师的艨艟战船不能与之抗衡。加之有海西国、真真国的海盗带船来增援,导致首战败阵。
偏偏这时候海啸来了, 滔天巨浪冲上海岸, 卷走了数万百姓的生命, 村庄房屋也尽数被淹,对战双方船舰沉没大半,水兵溺死失踪者不计其数。因灾止战, 佛郎机人暂退。
太子勘察灾情后上报朝廷, 一边要求当地减免赋税,一边强制要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发动当地缙绅、富户捐款献粮。又亲带领士卒, 屡次下海搜救渔民。
金陵皇家寺庙中,甄太妃与薛宝钗得知圣寿帝复位, 贾氏已经封了皇贵妃, 忙遣人去问摄政王,圣寿帝何日册封她为皇后。宝钗也捎带问了一句, 摄政王何时带她进宫。
水溶正为林黛玉拒婚而羞恼, 哪有心思应付这两个阴婆,但是食言而肥终归不好, 只得派人把他们接回京城。
世上虽有光头武媚娘,但无光头武皇后,水溶借口让甄太妃先把头发蓄到能梳髻的程度,以此拖延册封皇后的事。
甄太妃素来爱美,也不愿光头出现在人前,只得耐着性子,一面躲在甄家旧宅吃何首乌,一面派人寻找甄家流落在外的甄宝玉、甄三姑娘等人。
而宝钗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将夏金桂所剩无几的资产,重新握到自己手里,再向水溶求名分。
身为金尊玉贵权倾天下的摄政王,水溶自然不屑去捡一只破鞋,听说薛氏手里还有些从夏家抢来的钱。便让她公开捐资赈恤粤海灾民,换一个乡君的封诰,另行聘嫁。
虽说乡君没有食邑,年俸仅四十两,但是这是朝廷下的封诰,薛宝钗也算是官家人了。
然而宝钗并不满足于此,又让北静王给她母亲立了一块贞节牌坊,让安荣郡王府再次收留她们母女二人,才肯同意摄政王抛出的交换条件。
水溶答应后,宝钗便拿出夏金桂的十万白银,大张旗鼓地捐给朝廷,用以赈恤粤海灾民,博了一个慈善乡君的美名。
黛玉得到消息,不由冷嗤。十万两白银必是被摄政王捞去犒劳京营兵勇了,顺便塞一个“吞没赈灾款”的罪名给太子。
当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的难民,知道朝廷有赈灾银子下来,却迟迟收不到,必然会认为是太子截流了这笔钱,进而愤愤不平、怨声载道,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民变。
太子为国征战在外,摄政王趁机夺权,不但不给予太子援助,还用这些小伎俩给他泼脏水招仇恨。
好个歹毒阴险的摄政王!
黛玉当即将拿出二十万两来,让鹤童带领三百北戎人,利用户部签发的路引,以北方粮商的身份,带着粮食乘船远赴粤海,一为赈济灾民,二为驰援太子。
鹤童走后不久,四更天时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叩响了林家的大门。
从前黛玉与夏太监打过两回照面,知道他与东宫交好,若为传谕行事不会这么隐蔽。
夏守忠焦心道:“林姑娘,摄政王打算明日借贾贵妃之名,请你进宫去。小的受过林尚书恩庇,为报大德,提前来给你报个信儿,若不想入宫伺候摄政王,您还是赶紧逃了吧。”
“逃什么,有什么好逃的。摄政王以为扯虎皮拉大旗就能颠倒乾坤,未免太异想天开了。皇宫纵是龙潭虎穴,为清君侧,我也去得!”
黛玉并不意外水溶会打这主意,晴雯久久没有传消息来,可见情况有变,救治宣隆帝的计划未能顺利推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入宫,纵横捭阖,襄助晴雯。
“这会子可不是闹着玩的。”夏守忠没曾想林姑娘这样性倔刚强,无奈地说:“姑娘不知如今宫里是个什么情形,宣隆帝被困在龙景殿中,外有重兵把守,内有五百道众遮蔽,陛下在里头生死不知。所有太医都被软禁在龙景殿的偏殿中,却无一人被传召治疗陛下。
就连华光公主想要探视,都被拒之门外。北静王发了话,若华光公主执意要见,就将她远嫁滇南和亲。
上皇那边也是神秘得很,听说只有一个断了腿的神婆相伴,其余人都不准靠近。摄政王无论去哪儿都有京营五百甲士相随,姑娘就算吃了熊心豹胆,想当荆轲聂政只怕也不中用啊。”
黛玉笑道:“他这样提心吊胆,恰恰说明了他怕死得很,根本不敢流血斗争,上皇复辟成功是个极大的意外。这样的孬种,遇到冲击只会软弱妥协。一旦被人撕开豁口,立刻就会被枭雄分进合击,群起而攻之。夏公公若有心助我,不妨帮我个小忙……”
夏守忠见她神情笃定,气概潇洒,根本不似一般闺阁女儿,内心不由钦敬起来,肃容道:“姑娘的话我明白了,后宫由我督管,应当不成问题。”
送走夏太监后,天就亮了。黛玉派人将封夫人母女接到林府安身,请她们帮忙主持庶务,也让府中部曲保护她们的安全。再请她们联系柳湘莲,去理国公府上做说客。
黛玉自己则乔装成安荣郡王府上的少爷贾瑛,去了东郊米巷的鸿胪寺,找滇南王沐昭宁沟通。
滇南段氏始于唐宋时期的大理国,世代崇佛,国君时有禅位为僧的。
后来宣隆帝登基,在贾敏的建议下屯兵西南,攘地千里一统河山,段氏皇族世系,至此而绝。如今的滇南王改换了沐姓家臣了,是宣隆帝培植了两代的西南经办人。
原本过了罗天大醮,新晋滇南王满孝,他获得了朝廷封号,就该回蕃地去的,却带着五百亲兵滞留京城,直到宫变后,才向摄政王放出请求中原公主和亲的消息,其目的就很耐人寻味了。
黛玉猜想,当日在清虚观,与表哥一同上香的滇南王沐昭宁、理国公曾孙柳新二人,才是太子真正留驻京师,力挽狂澜的后手。
“林姑娘好,上回在清虚观我见过你,禛钰说你是她表妹,还告诫我不要对你出手。”沐昭宁见到“贾瑛”的第一眼,就认出她来了。还拿出滇南特有的玫瑰花饼,招待黛玉。
“我从小在京中当质子,去岁才回滇奔丧。这么些年我当和尚,他做道士,每每辩经论道,事相始终。神谈鬼款了这么多年,从不谈女人。你是他提及的第一个女人,只因我多看了你一眼,他就醋上了。我笑他情深多恼,小气巴拉。他就笑我不过羽翼偶摧,就按剑生悲,不够爷们儿。”
沐昭宁说这些闲话,看似打趣黛玉,却透露出三层意思。
他与禛钰是从小投契的心腹友人,感情深厚,但是在利益攸关的事情上,他们也绝不会向彼此妥协。
沐昭宁的底线是,不要伤毁他的扈从亲兵。但凡变法更化之类,会涉及到流血牺牲的,他是不会去做的。
恰好黛玉也不希望他损兵折将,便笑道:“让沐王爷见笑了,我今次乔装而来,是有桩事相求。还请你看在我表哥的份上,不要拒绝。”
“林姑娘但讲无妨。”沐昭宁一手作请,一手往嘴里塞玫瑰花饼。
黛玉道:“我希望沐王爷明日带我进宫,拜见宣隆帝。”
沐昭宁以手支颐,一边嚼饼,一边叹道:“我问过几次,见不到的。”
“见得到!”黛玉扣指在桌面上一敲,对他说:“只要王爷仰仗宣隆帝之名,摆出割据一方、意欲拓土的架势就可以了。”
沐昭宁闻言,嘴里的玫瑰花饼就掉了下来,酥皮渣落了满身,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这玩笑开大了,我还想活着回家继承王位呢。”
“又不要你真动兵卒,只需打着被华光公主诚孝打动的由头,提出若不让华光公主见一见宣隆帝,就以摄政王阻拦父女共叙天伦,有悖以孝治国的旗号,拒绝受从其诏命即可。”黛玉继续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