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39      字数:3324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值得你冒死回来告诉我,你趁早回宫,好生侍奉陛下。”
  听着林姑娘出奇平静的语气,晴雯也是始料未及。
  原以为依林姑娘从前多情善感的性子,少不得要哭上几回,骂一骂太子。没曾想她竟如此淡然,神情中一丝难过意味都没有。
  也是,表少爷,啊呸,臭太子虽说对林姑娘不错,可姑娘矜持守礼,对太子并未有太深厚的感情,眼下知道受骗了,满不在乎才是对的。
  都是她大惊小怪了,晴雯如此想来,没再耽搁,赶紧告辞回宫去了。
  黛玉独自坐在房中,思量着太子的事,心里正没个遣怀,忽见湘云揾泪进来。
  “林姐姐,我想与宝玉解除婚约,你帮我看看,这退婚书写得对不对?”
  黛玉接过她写的文书来看,字里行间都沁了泪渍。看到末尾一句“史氏心甘意愿退亲,贾家并无勒逼套哄等情,为免生枝节,立退字为照”不觉可悲可叹。
  湘云泣道:“我名声尽毁,不甘为妾,不愿待在贾家了。”
  黛玉不由联想到了自己,说来按太子原定的复仇计划,她被骗心骗身,也该长恨长泪了。
  可她毕竟借太子之势,习学了帝王权术,开阔了眼界心胸,不但有数技傍身,还有丰厚资产,部曲千余。即便一辈子不嫁男人,也会活得很好。
  什么贞洁名声,流言蜚语,那些无关生死的事,都是芥豆之微,还撼不动她分毫。
  想当年,临朝称制的武则天,见到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面对犀利的诟骂,她还感慨宰相失职,错失了人才,这就是帝王心胸了。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振奋精神,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106章
  杀贼王宝玉转乾坤, 胜番夷太子传讣讯
  黛玉对湘云说道:“自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肇始文明。而今的婚律看似鼓励男女结两姓之好,说到底只是男女共同经营家族经济, 携手抵御人生无常的一种办法。而男子们偏要扯起纲常人伦大旗,美化对女子自由的限制以及经济支配权的侵夺。
  说到底, 还是咱们女儿家在父权当道的时代, 力有不逮, 且缺少抗争的手段和智慧,才丧失了对自己命运的主宰权。”
  这一席深中肯綮的话,让湘云震撼不已, 她素来胆大, 也不曾听过这样有悖常理的话, 可细细思之,又未尝不是如此。
  比如富贵人家的男子能交际贸易、为官做宰,妻子就只能壅蔽小小的四角天空里, 除了为丈夫儿女交际应酬, 一生出不得几回垂花门。
  还有那不中用的男子,心安理得地依靠女子嫁妆养活。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即便下地劳作, 针绩纺线, 哪怕是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了,也只能冠以“补贴家用”的名头。
  而况女子产育子女被视为理所必当, 没有生育则形同有过, 操持家务却不能视为对家计民生的贡献,想想还真是不公平。
  黛玉将退婚书交还给湘云, 继续说道:“你的婚姻大事当由你自己做主, 不容旁人置喙,我不会建议你退不退婚, 只希望你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湘云听了,十分感慨,先前委决不下的心,也渐渐平复了,神安气定地说:“我已经决意退婚了。我而今孑然一身,又背负了骂名,对贾府而言是拖累。
  可转念想,贾府投靠谋国篡权的摄政王,于我而言何尝不是又一次家破人亡的危机。不如就此撂开手,彼此便宜。”
  听了她这番话,黛玉才认同地点了点头,世家大族的婚姻不过是利益的勾和,男女双方是否情投意合,根本不足为虑,重要的是两姓人家能否从联姻中,获得长远的利益。
  湘云能放下儿女情长,站在家国大义上考虑未来,在一无所有的时候痛快放手,就是一次成长。
  “我也想同邢姑娘一样,做女夫子。”
  “从前我也觉得你特别适合做蒙师,因为你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爱玩爱笑,待人亲和,爽朗活泼。”黛玉话锋一转,双手负后在湘云面前踱步,“如今我想明白了,与其让你继续像孩子一样,活在纯真世界里,不如直面风霜刀剑,去做女中诸葛、巾帼英雄。”
  一番话再度激起了湘云的英豪气概,她默默点头道:“那林姐姐要我如何做?”
  黛玉微抬下颌,傲然一笑:“你既要做女中诸葛,你就奉我为主,做我林家家臣,供我驱使。我虽不如刘玄德爱哭,大略还能做你的好大哥。”
  “那不成!”湘云噘嘴反驳,而后闭着眼摇头晃脑地说:“玄德三顾茅庐才得卧龙,我要高卧不起,等林大哥三访才行。”
  “呸!这猴儿惯不得,就顺着竿子爬上来了!”黛玉扭头,哼了一声。
  “殊不知卧龙先生,神通广大,多智近妖,还有一诨号叫’孙行者‘,最是伶牙利爪。”湘云大笑着伸手向她乱挠。
  黛玉素来触痒不禁,左右闪躲,笑得喘不过气来,口里乱叫:“孔明先生!大圣妹妹!你再闹,主公就要痒死了。”
  翌日,湘云独自去了贾府,与宝玉正式解除了婚约,王夫人很是趁愿,贾母见如何也劝止不住,只得拿出体己补偿湘云,湘云一文不取。只说以后依傍林姐姐过活,贾母才稍稍安心。
  湘云人虽娇憨,到底是侯门千金出身,聪慧善学,很快就能上手庶务经济。自从有了她的陪伴辅佐,黛玉管理部曲,处理家务更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每有闲暇之际,夜起相思之时,有了湘云这个话口袋、诗疯子,黛玉还得打叠精神应付她的聒噪。于是乎,对某人伪装成表哥,诳惑她的气闷愤怒,也随着时间推移渐渐释怀了。
  毕竟,她也未吃什么亏,就算曾委身于禛钰,彼时也是快悦尽欢,事后并不后悔。
  而她颠来倒去盘算思量,还是自己赚了太多便宜,以至于想恨那个臭男人也恨不起来。
  相反因为粤海战事持续胶着,鹤童也久不归,眼见年关将近,让她的担心牵挂与日俱增。
  朝堂上,龙椅之畔的摄政王,已被群臣逐步架空的权力。
  但为了稳住与水溶同盟的鞑靼人,以林海为首的内阁,维系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并未驱逐水溶下台。实际默认了上皇复辟的法理依据,一切等宣隆帝“病愈”,对摄政王三司会审再说。
  展眼又是一年除夕,华光公主携继后置办年事,摄政王无由在宫中守岁,只得回了从前旧宅。
  长府官置办了大戏,又招来几位美姬与之相伴,水溶嫌烦厌吵,挥手叫去。自己对着一桌美味珍馐,在灯下怅然独酌,凄清得很。
  到了下半夜,近卫来报:“安荣郡王府的贾翰林来了。”
  水溶心里有一丝诧异,昨儿给安荣、安宁两府送了字联、荷包,两位郡王都避而不见,只打发婆娘小子出来搪塞,这会子贾瑛不在家守岁,怎么跑我这儿来了?莫非因为被人退了亲,心里不痛快?
  “请他进来。”
  见宝玉沉着脸,袖手迈进门来,水溶起身相迎,拱手道:“世兄怎么这会子来了?可是遇见了什么难事?”
  宝玉一言不发,当水溶伸手拉他的时候,从袖中拔刀猛刺其胸,透入心窝,鲜血四溅。
  旁边的长府官、侍从,见摄政王先还嗫嚅着唇要说些什么,很快倒在桌上,仍睁眼指着宝玉,末后手指落下来,便哐当一声滚到地上不动了。
  众人抢上来时,摄政王已经没气了。
  长府官又急又慌,大骂宝玉:“没王法的混账东西!”又高声喊护卫进来,“快来人抓刺客!摄政王遇刺了!”
  一群护卫齐刷刷抽刀出来,要砍宝玉。
  宝玉不躲不避,一道银芒闪过,一个癞头和尚从外面跑来,喊道:“好徒儿,吾来救你!”
  说着,拉了宝玉,夺门而出,师徒两个瞬间杳然无踪。
  当下长府官去各处报丧,又叫京营节度使谢鲸派人将安荣、安宁二郡王府围住,捉拿凶犯贾瑛。
  谢鲸得知贾瑛竟杀了摄政王,很是意外,眼下他这个内应也不必装了,反将长府官及摄政王亲兵捉住,羁押看管起来。
  又带人围困安昌郡王府,哪知王子腾匆忙换了个老婆子的衣裙,跟着倒夜香的车子,一路混出去了。看在从前交好的份上,谢鲸对贾家东西两府网开一面,让他们趁隙自谋生路。
  摄政王遇刺及宣隆帝康复、戴权逃窜的消息,几乎同时送到了黛玉手里。
  “万万想不到宝玉这个鼠胆子,竟真的杀了贼王!”湘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双手合十道:“我只保佑他安生躲在外头,等明儿宣隆帝还政了,将功赎罪,饶贾府众人死罪。”
  黛玉摇头一叹,宝玉此举也只能救他一人罢了。
  大年初一,林府及长林园都换了门神、桃符,内外焕然一新。
  而比邻长林园的安荣、安宁郡王府那是一点儿也不安宁,乱烘烘人来人往,阖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贾母及有诰封者,也不敢入宫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