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41      字数:3313
  见扶桑的事差不多了结,黛玉一心都在漠北的事上,也没注意这一遭。
  这天将夜之时,她拥衾倚枕,坐在床上看书,半点睡意也无,正欲招永龄来,问一问她想不想去漠北。
  恰听到舱门外,有几个女兵在与英吉说话,好像是有事要找她,求通融传禀。
  英吉严肃道:“你们若有要事禀告,当提报大司马,不可越级上控。”
  “不是要事,只是闲事,却与我们性命攸关。”
  黛玉听了这一句,忙整衣起身,打开舱门道:“你们有什么事?进来说吧。”
  几个副将互看一眼,彼此推搡鼓动着走进来,最后进来的人,忙将舱门掩了。
  他们齐齐跪地抱拳,对林帝说:“陛下,大司马要给我们加训十倍,让我们从西海沿子跳水,自己游回浅草湾。”
  黛玉也吓了一跳,这样的强度确实过火了些,不由问:“你们都打了胜仗,怎么还惹恼了她?让她下这样的狠手?”
  “陛下,不是我们惹恼了她!是图西格将军!”
  “事实上,图西格将军仅用四天就拿下了九州岛,却不想让大司马笑他太快,所以故意拖延了返程的时间。而且他获得的战利比我们的多了十倍。大司马心里有气,不肯认输,就拿我们来醒脾了。”
  “你没说到点子上,跟打胜仗取战利的事关系不大。我听了一耳朵,主要是图西格那方面不行,他有病,是个‘见花谢’。”
  黛玉眼中闪过一丝茫然,“见花谢是什么病?”
  “就是还没入巷就先洒了水,两口子床帷不谐,为这个日夜分争,闹得我们也不得安宁。”
  “可不是,单瞧图西格的眉眼,那也是英俊人才,谁知竟是没药信的炮仗,银样镴枪头。”
  听着她们七嘴八舌的话,黛玉总算明白了过来,先时两人对呛是为了什么。
  怪不得他俩成了一对儿,不但没有鹣鲽情浓,反而越发像冤家聚头了。那日走时忘了,要给他两个拿本“教参”,眼下晴雯又不在身边,看不了病。只要图西格不是真的不行,大抵只是心态问题。
  黛玉劝副将们道:“这不是什么解不了的事,朕来想办法。你们不要散布出去,闹得外人共知,就越发不好了。在舰船返航之前,我会让永龄改换加训的命令,你们不必担心,都各自回去休息吧。”
  副将们见林帝答应了调停,就齐齐告退了。
  又过了一日,虾夷岛正式归附源狐姬,扶桑幼帝的母族橘氏一脉,在藤原氏的追杀下绝嗣,京都皇室形同虚设。
  有摄关家之称的藤原氏,尊皇叔源狐姬为征夷大将军,正式统一了扶桑四岛。因源狐姬貌美若女,光彩照人,在民间又被人称之为“狐将军”。
  而凌驾在源狐姬之上的隐形帝王,就是茜香国的林帝。也可以说,从今往后,扶桑成了茜香国的附属国之一。
  四月伊始,征夷大将军源狐姬携侧室玉子,奉上国书,登舰朝觐林帝。
  妙玉虽则以侧室身份,待在源狐姬身边,却可以参与策划幕政,并且获得了已故先锋马尚两千名部曲的支配权,将他们安置为自己的警卫役人。
  而且林帝直接将征夷将军的继嗣问题做了明文规约。也就是说“藤原玉子”不管是什么头衔,她所生、所养的子女都是征夷将军的继承人。
  经过一轮初步的谈判,源狐姬同意为茜香国的海船货殖开港开埠,允许自由贸易,茜香国获得朝廷批准的商人,可以在关东荒地拥有居留地,并享有自治权,只受茜香国律法约束,而不必遵守扶桑律法。
  比起其他友邦相对平等的商贸条约,茜香国在扶桑取得的战利明显要多出许多,但也限定在了与普通百姓无相扰的范围内。
  源狐姬原本想请林帝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黛玉婉拒,邀请他夫妻二人在舰上游览半日。
  黛玉请来妙玉,悄悄说了永龄与图西格之事,请他夫妻两个当一回老师,分别带带两个蠢徒弟。
  永龄全然想不到妙玉竟是久经此道之人,听她连说带画详解了一番,才略有些恍然。
  只是一想到那不中用的家伙,永龄满面急怒,眼内出火,恨声道:“单我一个明白,他是个棒槌,又有何用。”
  “是个硬棒槌就说明他其实没毛病,只是从前未沾过女人,日子过得毛糙单纯,一见你就心意贪爱,动念之时无法自控。
  而你这时候,千万不要出言打击他,而应该劝哄安慰,柔声鼓励。否则他一见花谢,你就恼骂怒激其志。他再一自卑内疚,肝经郁勃,以至疏泄不利。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可就真病了。”
  听了这话,永龄眸中有几分惭意,脸上红得滴血,犹豫了半晌,才低声道:“可一味干疼,到底也没什么意思。我瞧紫鹃姐姐,她可是舒快极了。”
  “果真是个傻丫头。”妙玉笑着摇头,又怜她少小失了母亲,没有人跟她讲过这些事。
  “太子的亲信大多是世家子弟,裘良屋里有两个通房,谢鲸虽未上手,也是正经观摩过野戏的,韩奇那更是走马章台的纨绔,唯有你家那位正经是个雏儿。
  这种事无师自通者寥寥无几,寻常夫妻也要磨合个三五月,才能得几分趣味,你们才几次,就心急火燎,不满意就吃了炮仗似的反目成仇。
  这事得慢慢来,像打太极似的,你先放松身心,等开窍通关、丹脉涌流之后,再引导他顺你的意行事就好了。”
  永龄懂了大半,又憋着嗓子问了几个难以启齿的问题,总算是弄清楚了,客客气气地将妙玉给送了出来。
  另外一边,愣头青图西格在狐将军的“教导”下,从理论到器物,可真是大开眼界。
  最终,只记住并实践了两个字:吹灯。
  若不想轻易开闸,先要戒断眼目的刺激,仅此这一招助他一连三夜,战无不克,心想事成。
  永龄也是最近才体悟出捡到宝的感觉,还好自己听劝,没舍得扔。
  黛玉回到茜香国,得知西海诸邦送往茜香的留学生,都已经过晴雯的精细筛查。
  对于那些试图盗取茜香国舰艇机密的人,或者有强烈抵触心理的人,都给退了回去,剩下的只有九千五百人,分批安排进入了五岛的高等学塾上课。
  既然是留学生,接触和了解茜香国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也是很必要的。只是这些留学生的存在,让茜香国妇女们街谈巷议,每天都有妇女在王廷门口请愿,希望与这些留学生走婚。
  晴雯一方面要面对国内妇女的诉求,另一方面还要安抚留学生频被骚扰的投诉,自然两边为难。
  之后她想了个绝招,将那些明白自己的使命,而且乐于与本国妇女走婚的留学生,与茜香国内优秀的才女,组织了一场思辨会讲,实际是参考宋代陆氏兄弟与朱熹的鹅湖之会,以此作为联谊相亲的手段。
  当林帝归国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数百对新人举办了走婚宴。
  有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作为开端,剩下的以百工技艺、书法绘画、番语交流、棋牌竞技、蹴鞠马球等名目的各色赛事也陆续开展。
  这就导致了,茜香国的妇女若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和特长,还真不好意思与这些优秀的异国青年走婚。
  因此,茜香国的广大妇女都逐渐热衷于习学各种技艺本领,研究和制造新的器物和劳动工具,力求比别人更专、更精、更有特色。
  街巷中书肆林立,妇孺谈笑比鸿儒。工场内器械轰鸣,百工巧匠皆英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与喜悦。不出半个月,九千多名留学生已经全部实现了走婚。
  黛玉与晴雯一时欢喜一时愁,划掉御座上悬挂的“七十万”字牌,重新写上“六十九万”的字样。
  除掉五十万老妪、在室少女和少儿,茜香国还有六十九万育龄妇女没有走婚对象。其他三十多万成年男子则没有一个是单身。
  然而再继续向友邦征召留学生,无恩无禄的,只怕就不好使了。
  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漠北四十万精兵,全部纳为茜香国走婚的备选。
  四月中旬,太子禛钰正式将所有鞑靼人都驱逐出境,收复了中原,在百姓弹冠相庆的同时,拥护太子登基称帝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然而,被掳去瓦剌的宣隆帝还好好地活着。若朝廷百官想让太子登基,就得有人劝宣隆帝称太上皇,禅位给太子。
  众人明知宣隆帝之所以还能在瓦剌草棚里晒着太阳,是因为太子有恩于瓦剌首领,让兀良哈部的人,解救了瓦剌的可敦苏丽尔。
  群臣都争先恐后地向太子表忠心,愿意亲赴瓦剌,劝谏宣隆帝退位归朝。
  身为监国储君,这一次没有推辞登基之事,但也没有同意群臣的劝谏。
  而是直接去信给了瓦剌的首领,请他在瓦剌为宣隆帝布置一座行宫,让他在高阔广袤的草原尽享天年。
  瓦剌首领欣然会意,只在宣隆帝原来的猪圈外搭了个毡帐,充作“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