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41      字数:3349
  黛玉想代表滇南信女辩经,自然不便顶着茜香国林帝的头衔,吩咐晴雯喊她姑娘,只与母亲、弟弟作一般居士清净打扮。
  林溆将她们领到一处竹林精舍前,就止步了。
  “我是男子不便入内,先去藏经阁阅藏,等你们出来。”
  竹林掩映中有三楹精舍,只用碎石子铺就一段曲折小径,路旁有一石竭,题了“止观”二字。
  三人走上前轻推柴扉,就看到禅房之内,有一庄严端秀的尼师在禅床上结跏趺坐,已然入定,四女在底下蒲团上喃喃默经。
  秋风瑟瑟,吹得檐下铎铃阵阵,如钟磬之声。观慧尼师闻音出定,展眸看向来人,双手合十道:“光阴捻指,长旅如寄,檀越远道而来,久违了。”
  大家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唤了她一声:“四姑娘。”又一齐改口道,“观慧大师。”
  惜春起座下来,请他们在罗汉床上坐了,命近侍自己的沙弥尼给她们上茶。又让四个默经的姑娘也一并过来见客。
  这四人便是来争竞优婆夷辩经人选的,贾敏请问众信女居士何号。一名不梦居士,一名不情居士,一名不愁居士,一名不恨居士。
  众信女又问黛玉何号,黛玉不假思索地道:“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索性自云草木居士。”
  惜春会心一笑,道:“原说无遮大会,何须善男信女辩经?只僧尼二众辩难就好。那边僧俗偏不肯依,说四众弟子缺一不可,倒像‘考度牒’似的难人。
  恰巧我这里来了四副好刚口,又都是精熟经本的信女。我几次考校,都分不出四人的优劣来,正为这个为难呢。”
  贾敏上下打量着惜春,见她一身白袍缁衣,尽显飘逸之态。清秀绝俗,韵格雅致,那双明澈的眼眸,恰似琉璃之珠,纯净无瑕。
  怪不得人说学佛可以调柔人心,比之幼年时冷口冷心的无情模样,此时的惜春和颜笑语,倒是多了一些随和宽柔,说的话也不再有尖刻孤介之感。
  大家闲谈过几句后,惜春就将黛玉来滇南的目的,向四位信女说了,又道:“既然滇南王引荐了草木居士来,那便请五位依经本,设疑难之题,互相问难。”
  不梦居士率先道:“我四人恰各有一难未解,若草木居士能够答得上来,咱们就拱手让贤了。”
  其余三人也点头应是,紧接着不梦居士提问道:“人入梦境,恁地自性醒觉?”
  话音刚落,不情居士也问:“为情缠锁,心珠怎得脱缚?”
  不愁居士笑道:“何以消愁?”
  接着,不恨居士也笑:“云何无嗔?”
  黛玉看向不梦居士道:“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①”又面对不情居士说,“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宁;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②”
  “至于如何消愁解恨,那就更简单了。”黛玉看向不愁与不恨二人,道:“从谛现观,可永断一切愁忧炽燃。③‘云何无嗔,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④”
  四位居士面面相觑,一齐笑了起来,向黛玉异口同声道:“师兄果然勤策进修诸善法,我等自愧弗如,难荷辩经重任,还望师兄不负众望,为我汉传大乘一脉正名。”
  其实黛玉早认出了这四人,她们是太虚幻境的仙姑。不梦居士即是痴梦仙姑,不情居士即是钟情大士,不愁居士即是引愁金女,不恨居士即是度恨菩提。
  见四位仙姑就要告辞离去,黛玉心知她们下凡来此,必是有要事相谈,亲送她们出竹林精舍,留母亲与四妹妹叙旧。
  走到一处幽静无人的静思亭上,黛玉问她们:“四位仙姑特下凡尘,所为何事?”
  四人面面相觑,之后齐齐屈膝下拜,“恭贺绛珠仙子位列仙班!”
  黛玉一愣,疑惑地眨了眨眼。
  痴梦仙姑道:“绛珠仙子谪居凡界已逾双十之载,济世救民,普度众生,光明徧彻诸天,仙格已成,随时可脱红尘之境,羽化高登三十三天。”
  话说间,黛玉周身金光万道,虹霞绮丽,祥云围绕着她飞舞缭绕,迫使她双足离地,腾空而起,徜徉在天际。
  引愁金女飞至她身旁道:“妹妹,重归仙界的感觉如何?”
  黛玉只觉自己身轻如燕,心境清明,胸怀畅达,可眼观千里之外,耳明鸟语之音,来去自由,招云唤雨,全无一点阻滞之意。
  可是一想到自己与禛钰的婚约,霎时慌了,连忙摇头道:“不,我还要与禛钰成亲,不能做神仙,你们快放我回去。”
  度恨菩提忙拉着她的手道:“绛珠别急,你与鸿蒙在凡尘还有百年情缘未了,此时羽化登仙只是功到自然成而已。”
  听她这么说,黛玉才放下心来,众仙子又恭祝绛珠与鸿蒙再续前缘。
  黛玉玉容之上,涌起一阵红粉羞意,轻咬着唇不说话,实在禁不住大家调笑之言,忙举袖捂脸逃往下界。
  钟情大士追上来道:“我姊妹今次相会,一为向仙子转凡入圣道喜,二为仙子在无遮大会上护法,三为接引可卿仙子并神瑛侍者回离恨天。”
  “护法?护什么法?”黛玉拨云转光,回头蹙眉道。
  痴梦仙姑道:“来日无遮大会上,来的西番僧俗四部,不过是附佛外道,指佛穿衣赖佛吃饭也就罢了,还会对任何反对他们的人虐害残杀。
  绛珠的智辩会将他们打回原形,为避免他们恼羞成怒,大打出手,你此行微服私游没有扈从,我姊妹四人便化身亲卫,护你周全。”说着她广袖一招,一朵云团当下展露出西番僧人在羌塘高原的所做所为。
  黛玉看了气愤不已,心知惩恶扬善缺一不可,看来将女人社推广到羌塘之前,她还有多为高原百姓做些实事才行。略一思量,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又对众仙子道:“那就多谢姐姐们的护持了,绛珠感激不尽。”
  一行人又回到静思亭中,四仙姑已换上了威风凛凛的软甲劲装,抱拳单膝跪向黛玉。
  “属下林夕、秋心、阿青、阿艮拜见吾皇!”她们四人的名字,都是从道号中取一个字拆分得来的。
  黛玉定了定神,虚手将她们扶了起来,眼眸中跳出一点微光,心道她们可来得真及时。
  为了避免虎贲卫中再有少年郎像英吉那样,对自己心怀情愫,她对任何护卫都不假辞色,非公事不开口,便是想关心他们,也是多借永龄之手,向他们转达褒奖,并给予物资扶助。
  此时有了这四个知根知底的女扈从,能让她安心不少。
  九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出家日,因缘殊胜。经过掣签决定,此次西南僧俗四部无遮大会,将在指月寺举行。
  滇南王林溆觉得自己抽到了下下签,指月寺之名来源于楞严,取’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之意。原是用此譬喻,让修行者不要执着于文字名相。
  汉地禅宗也借此发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义。指月寺原来是禅宗在西南最大道场,可惜上回滇南辩经落败,指月寺被送给西番僧人做道场了。
  通过一番改建,如今的指月寺已经模样大变。
  黛玉随滇南王一道入内,看到数百名绛红袈裟的西番僧人,环绕大经堂经轮回廊,周而复始地转动转经筒,对着各色佛像、护法神像,行五体投体的磕拜,口中用西番语念诵着义理丰富、神秘玄奥的经咒。
  赶来参加无遮大会的信众,大多是滇南各族的百姓,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远人。
  他们手摇经轮,口念真言,再配合一步一大拜的虔心,仿佛将自己的身、心、语、意,全部奉献给了信仰。
  五鼓鸣钟之时,大雄宝殿内,幡幢纹彩随风飘扬,法鼓钟磬高低有致,香烟袅袅,万灯煌煌,番僧、汉僧分左右两班站列。
  两列排头的人便是扎巴桑杰和汉僧神瑛。
  内阁首辅林海在此间身份最为尊贵,在殿外另立了神案,代天子上了头香,也不拜佛,宣布无遮大会开始后,就退坐在一旁,袖手不管,毕竟中原武英帝是信道的,身为臣子也不必向外教屈膝。
  前面十日的活动,西番僧人将依照仪轨,供养诸佛、大梵天王、欲界诸天;之后是拿钱粮布施供养僧伽;再供养外道及贫困孤独者。
  殿外至山门脚下,蔓延数十里的信众,则如蚁聚一般,不断地向指月寺汇集。
  黛玉唯恐盲从的百姓死于踩踏,让滇南王尽量调集军队来维护寺庙内外的秩序。
  林溆笑道:“师兄不必担心,武英帝早派了五千人布防在各个通道处,维护治安,我的人也便装在信众中,随时监管。”
  布施大会结束之时,西番僧人宣扬扎巴桑杰已将自己五十年来积蓄的金银财宝尽施于众,甚至他身上所佩戴的纯金法器,天珠、袈裟、七宝饰物,也全布施出去,改换了件粪扫衣出来。
  僧众纷纷对扎西桑杰的慷慨赞叹不已,那些西番来的土司、贵族都纷纷拿出巨额的钱物,又从得到宝物的百姓那里,将扎巴桑杰布施出去的法器、天珠、七宝饰物等尽数赎回,还献给扎巴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