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
闻笛解酒 更新:2025-09-09 09:42 字数:3319
柳婆婆用没拿着刀的另一只手摸了摸他的头,“正好先前卖花还剩了些钱,奶奶明天买鱼给你吃好不好?”
红玉却道:“前几日刚下过雨,正是鱼群活跃之际,不如我们去钓鱼吧?”
“钓鱼!钓鱼!钓鱼!”小宝已经起哄起来。
“好好好,钓鱼,就钓鱼。”柳婆婆看了看红玉,有些怀念道:“我丈夫年轻时就喜欢钓鱼,每逢雷雨之际总是能在溪边钓上满满一桶鱼来。这种野生的小鱼鳞硬刺多,味道却是鲜美无比,随便一炖,便是我们一家人的美味佳肴。我不会钓鱼,自从我丈夫去世之后,就再也没吃过那种鱼了。现在想想,可真是怀念啊……”
红玉听得心里微微发软,安慰柳婆婆:“我给您钓鱼吃,您放心,我钓鱼技术好。”
听到她这么说,柳婆婆开心地笑出了眼角皱纹。
三人说说笑笑,已经将所有果子都切好花刀,接下来只需将这些水果放进锅中,加冰糖、水、柠檬汁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熬制。待汤汁收浓、水果回缩后,连汤带水一起捞出,浸泡一天一夜,滤去糖液进行晾晒干燥之后,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卖了。
酸甜浓郁的水果香味飘出来,小宝吸了吸鼻子,道:“一闻到这个味道,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红玉笑道:“‘望梅止渴’,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是,我没听过这个成语……”小宝挠了挠头,有些懊恼道:“看来还得好好学习才是。”
红玉却道:“你从来没听过这个成语,却无师自通地理解了它的意思,这不是恰好说明你很聪明吗?不要灰心,要有信心呀小宝。”
听到红玉的鼓励之言,小宝瞬间有了信心,握紧拳头,“我一定会努力的!”
山楂因为自身独特的味道不能和各种水果一起同煮,否则会串味,需要进行单独制作。
把用白糖腌渍过的山楂上锅蒸制到软烂为止,趁热搅拌成山楂泥,过筛后放入糖和柠檬汁调味。
红玉解释:“放柠檬汁是为了防止山楂变色,毕竟我们是要把它拿来卖的,皮相也要过得去才行——所谓‘色香味’俱全,缺一不可。当然,如果是婆婆你和小宝自己吃的话,那放不放柠檬汁都无所谓了。”
柳婆婆和小宝认真地点了点头。
把山楂泥抹平成圆片,太阳底下晒一天,做好的成品就是山楂片了。吩咐小宝拿着山楂片去晾的时候,红玉又不可避免地怀念起学校的烤箱来了。要是这里有烤箱的话,直接“叮”二十分钟完事,哪里还需要这么麻烦!
小宝盯着那晶莹剔透色泽红润的山楂泥看了许久,到底是忍住没有偷吃,乖乖地拿去太阳底下晒了。
果丹皮的做法和山楂片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唯一区别就在晾晒这一环节,换句话说,晒得不那么干燥的山楂泥,就是果丹皮了。
听了她的介绍,柳婆婆疑惑道:“既然差别如此细微,为何还要叫两个不同的名字?”
“这个嘛……”红玉诚实道:“我也不知道。”
“……”
此时,摆摊大计已经进行到第二个步骤:做糕点。
相较于蜜饯果脯,糕点做起来更麻烦一些,需要准备好馅料和外皮。馅料的做法参考蜜饯,将水果用刀剁成果蓉放进锅中,加冰糖、水、柠檬汁,小火慢慢熬煮。
这次红玉没有再将所有水果一锅烩,而是按照口味单独下锅,樱桃味就是樱桃味的,荔枝味就是荔枝味的,只有剩下不足一锅的水果才一起煮了,这样做出来的糕点——就叫百果糕!
那饼皮的做法同麻薯一样,糯米粉少些,淀粉多些就是了,以便定型。做好的馅料塞进皮子里,红玉还没开始动手包,柳婆婆就抢了过来。
她温和地笑着,“我拿手的东西不多,包点心算一个。”
小宝在旁边接话道:“对,奶奶包的点心可好看了!”
“是吗?”红玉来了兴致,“婆婆快教教我。”
只见柳婆婆双手拿着那包进馅料的点心,手指灵巧地一捏一挤,再在上面掐出几个月牙形的图案,一只栩栩如生的蜜桃馅金鱼就诞生了。
原本红玉还以为小宝的话有几分夸张成分,现在看了实物,忍不住惊呼:“好漂亮,简直像真的一样,不,比真的还好看!”
那小金鱼憨态可掬,活灵活现,仿佛正在水中游动,柳婆婆盯着手中的成品看了几眼,道:“要是再用黑芝麻把眼睛添上就更完美了。只是家里的黑芝麻,那日都拿去做蛋黄酥了。”
红玉道:“无妨,过几天再买就是了。”
柳婆婆又捏了几只别的小动物,有松鼠、兔子、牡丹鹦鹉……红玉突然问道:“婆婆,能不能捏只小狐狸?”
柳婆婆道:“这有什么难的。”说话间,手指一翻一闪,一只灵动的小狐狸跃然手上。
红玉接过那只芒果馅的小狐狸,觉得开心极了。
这时提前熬着的肉汤也差不多好了,把洋芋片、海带结、脆笋等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慢慢煮着,等到熟了之后便关火腌制一个时辰。
凉拌菜的做法最为简单,柳婆婆看完整个流程便道:“会了,会了,这个最简单!就是调酱汁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用肉汁才够味。”
闻言,红玉开玩笑道:“恭喜婆婆,你出师了。”
等到蜜饯果子、糕点和凉拌菜完全准备好后,已经是第二天了,红玉和柳婆婆简单装饰装盘一番,拿着东西便赶去集市开卖。
到了集市,还是原先的摊位,王大娘道:“柳姐,怎么不卖花啦?”
“不卖啦。”柳婆婆道,“这丫头让我卖别的东西呢。”这丫头指的自然是红玉了。
王大娘狐疑地看了一眼糖水铺子的吃食,担心道:“好看是好看,只是看着那么精致,会不会很贵啊?咱们这平头老百姓的,能买得起这么金贵的东西吗?”
柳婆婆还没说话,红玉已经接话道:“大娘,您放心,绝对能卖出去的。”
说完,她拿出了提前放在包裹里的价位表。
王大娘有些老花眼,看不清事物,待眯起眼睛看清那价目表时,登时睁大了两眼——
“这也太便宜了吧!”
第44章 藤椒鱼片
那价目表以一块木牌为底板, 上面用一笔行云流水的簪花小楷写了各种蜜饯、花糕等的价位,即便是像王大娘这种几乎不识字之人,也觉得字迹漂亮, 赏心悦目。
更关键的是,上面标着的价格跟她想象当中比起来, 至少要便宜一半!
对于王大娘的反应, 红玉并不意外。
响水乡村民的日常生活, 简直就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平常基本不会花大钱买什么东西。但大钱花不了,小钱还是花得的。薄利多销, 就是用在此处。
糕点和凉拌菜这种小吃, 成本都不会太高, 因此红玉建议柳婆婆只定一个比成本稍微高上一点点的价格,这样既赚到了钱,又不会让客人掏钱时压力太大。
至于王大娘为什么觉得贵, 完全是因为这些小吃看上去都太精致了——这点还要归功于柳婆婆的手艺, 以及红玉在包装摆盘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王大娘看了看那明显低于预期的价格,不禁有些心动, 当即对红玉道:“这价格也忒合适了, 那我先买点吧,让你们开个张。”
柳婆婆道:“怎么能让你花钱呢?这样, 你挑几个带走, 不要你的钱。”
王大娘扬扬手,“你从前在我这里买料子也是付了钱的, 我要是白拿你的东西, 那叫什么事!”说罢,她不由分说地掏出银钱往红玉手里一放, “给我来一份山楂片,还有那个……这叫什么汤?”
她不认识“酸梅”两个字。
红玉道:“大娘,这是酸梅汤,里面放了洛神花、乌梅、桑葚、山楂,用糖桂花代替了糖,这样喝起来不会太过腻口——您是要甜口的还是酸口的?”
王大娘嘿嘿一笑:“酸口的吧,我就爱吃酸的。”
红玉笑着把一壶酸梅汤递给了王大娘。
王大娘也不拘着什么礼节,仰头灌了一大口,“爽!在街上卖东西最是燥热,来上这么一壶酸梅汤别提有多爽了。”她又对柳婆婆道:“柳姐,你这孙女真是心细,还知道把这汤饮分出不同口味,真是造福我这种爱吃酸的人了。”
“你不知道,我从前买的那些糕点啊,都甜得很,一点都不合我的口味!”
柳婆婆笑着答道:“爱吃你就多吃点!”
红玉听后微微一笑。这灵感不过是来自后来奶茶店里的三分糖五分糖罢了,没想到居然大受好评。其实,小小的一处改动,就可以方便不知多少人,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还没有这种意识。
王大娘天生嗓门大,喊了这么一通喝后感言之后,简直像免费的宣传喇叭一样,吸引来不少好奇的顾客。
几个戴着花钿的小姑娘走过来,对竹篮里摆放的造型别致的花糕很感兴趣,道:“有水果馅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