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作者: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3927
  
  外戚夺权,谋朝篡位。
  这八字,那很沉的。宋太后曾经不会想,如今嘛,有些会想了。
  谁让宋国舅一直在挖天家的根基。
  谁让宋太后是当朝太后,她的儿子是皇帝啊。
  娘家再亲,那也不能威胁了儿子的皇位。
  第112章
  正统帝在位,对于宋氏一族是好事。至少在宋太后眼中,她于娘家,尽是恩惠。
  大赵朝,燕京都,内城,唐国公府。
  万珍珠近日参加了几场聚会,也听着些许的风声。
  于是回府后,她更在意了府里的护卫问题。
  不为旁的,只因着下面人递上来的消息里,也是有一些的端倪。
  “瞧着风起,只不知,又有几人跌足,又有几人登高。”万珍珠呢喃一回。
  “嬷嬷,差人把京郊外的庄子打扫一番。府上一家子人准备去庄子上小住几日。”
  万珍珠吩咐一回。
  “唯。”万嬷嬷应下话。
  关于去庄子上小住。这事情万珍珠跟枕边人赵济世写家书谈过。
  对此,赵济世尽数赞同了。
  说是京郊外的庄子,可离着燕京都还是颇有距离。
  不止如此,那庄子修的还是颇安全。
  说是庄子的,更像坞堡。
  一切嘛,归根结论就为了一个安全。
  万珍珠准备去庄子上小住,自然也是给诸弟妹们递了消息。
  不外乎邀请弟妹们也去庄子上散散心。对此,沈氏等诸位弟妹并不拒绝。
  只出行之日,不尽相同罢了。
  燕京都的唐国公府,那自然按着规制建造。
  唐国公府的氛围跟庄子上是不同的。
  到了庄子上,本应读书习武的赵绥,小儿郎一时间也是爱上了庄子上的时光。
  在庄子上,教学先生没随来。
  赵绥是跟庄子上的童子们一起进学。一时间,多了一群年岁相当的同学。
  赵绥可高兴了。
  午饭后。
  牛二囡跟女儿逗一逗小孙子安福。同时,牛二囡还提了大孙子的事情。
  “瞧瞧,孩子还喜欢跟同年的玩伴一起玩。安康来庄子上,一来,他可欢喜了。”
  牛二囡对于大孙子的心情如何?
  不需要旁的,只瞧两眼,她就知是真欢喜,还是不开心。
  “小孩儿的玩心也重。”万珍珠笑道:“好在,我们家的安康倒是一个好学的。”
  对于长子,万珍珠没有一处不满意的。至于是不是亲娘的滤镜,万珍珠没觉得是滤镜。
  将心比心,在自家大儿子这年岁,万珍珠还是一个纯小孩时。
  那会儿万珍珠可是巴不得天天玩耍。
  学习?
  那是什么玩意儿,那能吃吗?
  庄子上的赵绥可不知道姥姥和亲娘表扬了他。
  在庄子上,赵绥的玩伴多。
  这些玩伴与他年岁相当,他真的欢喜着。
  与同伴们一起读书,彼此进步。与同伴们一起习武,彼此锻炼。
  哪怕比划一二,赵绥也开心。许是那一种热闹,属于同伴之间的玩闹,让赵绥觉得庄子上的天更蓝了。
  在庄子上的赵绥是乐不思蜀。
  当然,开心归开心,需要给亲爹写家书时。赵绥还是一五一十的在家书里跟亲爹分享一二他的开心事。
  三十六营。
  赵济世来这当左帅,凭着这些年的经营,如今在三十六营是站得稳稳的。
  也如此,关于承天府的一些动向,赵济世盯得更紧。
  “这小子……”赵济世轻轻摇头,脸上尽是笑意。
  许是承天府还有一些大小事,那可能让赵济世烦恼。
  可人活着嘛,总归是问题堆问题。
  人活着,就没有千依百顺的道理。
  可一瞧着家书,瞧着家人们的述叨与关心时。
  赵济世又是心安。
  心安时,又有大志。总想着给儿孙挣得万般多的家业。
  “哈哈哈……”赵济世开心的笑一回。
  家书能让赵济世真正的开心。
  可家人之外的事情,赵济世却是知晓的,千人千面,万事万法。
  赵济世做不能随性人,还得在红尘里的锻炼。
  “来人。”这会儿的赵济世唤来心腹。
  这时候的赵济世决心已下,他得给一些人写信。
  这些信,不重要。
  重要的是赵济世的态度得摆出来,立场嘛,那得先站着。
  明明说是起风了。可风,似乎又吹一吹,又过了。
  正统三年,又是一年春。
  这一年,赵绥会吃八岁的生辰饭。这一年的赵绥是真正的半大小子。
  八岁,在这一个世道得知事了。
  春,明明好时光。赵绥才从京郊外的自家庄子归来。
  不外旁的。只亲爹娘把他丢庄子上,也跟庄子上的同学们一样的亲自农耕。
  一归府。
  赵绥先去姥姥那儿,先去给姥姥请安。
  在姥姥处,也见着弟弟赵纶。
  “哥哥。”赵纶会唤人,瞧着,一张小嘴唤亲哥时,唤得甜甜蜜蜜。
  “弟弟。”赵绥笑道:“给,哥哥的礼物。”
  赵绥递上了自己给弟弟带回来的礼物。各种草编的小动物。
  不止有赵绥的心意,也有庄子上的同学们的心意。
  见着哥哥的礼物,赵纶可开心了。
  这会儿赵绥牵着弟弟的手,他先给姥姥问安。
  “姥姥,可想了孙儿?”赵绥笑问道。
  “你个猴儿,不过去庄子上住几日。这不,又见着了。”牛二囡笑了。
  “不见时,倒真想。”
  听着姥姥的话,赵绥问道:“莫不成见了,姥姥又不念了孙儿?”
  “你啊,小猴儿一个,沾了毛贼精的。”牛二囡伸手虚点一下大孙子。
  一家人家说说笑笑,牛二囡的心情可好了。
  这会儿的赵绥逗一逗弟弟,陪着姥姥说说话。
  直到丫鬟来禀话,说主母归来。
  赵绥一听亲娘归来,忙准备去迎一迎亲娘。
  瞧着大孙子的热乎劲儿,牛二囡不阻拦。
  这会儿的牛二囡留了小孙儿在跟前。只吩咐一回,天晚时,让赵绥母子来院子里用饭。
  赵绥尽应了。
  赵绥去了正院,给亲娘问安。
  万珍珠见着大儿子,也是问一问儿子在庄子上的生活如何?
  “往昔吃了粮食,只道粮食无趣味。还是肉食更香。真亲自农耕,在田间做活几日,方知粒粒粮食,尽是来之不易。”
  这是赵绥的真心话。
  人教人,不一定会。
  只自己亲自实践了,事教人,一定会。
  赵绥读书里,只知农人苦。可苦在哪儿?
  等着自己亲自农耕,又知道农耕的农人哪怕是四海无闲田,犹可能在灾年被饿死。
  哪怕不是灾年,遇着人祸,一样可能被饿死。
  至于卖儿卖女卖妻什么的?
  那也是黎庶的苦事罢了。
  只能说在唐国公府时,入眼所见,尽是繁华。
  等着去自家庄子时,也觉得一切不过盛世太平。
  等着与同学们一道游学一番后,见识了承天府外,那更穷的山村是何等景象后。
  赵绥小小年纪,那也是大受震撼。
  只能说见识了生活的苦,如今的赵绥才知道自己的日子是蜜罐子里一般的甜。
  于是想护了自家的一切,不想落一个虎父犬子的称号。
  赵绥更想努力。
  赵绥哪怕年少,他也想替亲爹多忧的。
  至于亲娘嘛,赵绥更想当将让亲娘安享富贵。
  那什么操劳之事,凭何的,那都不应该是爹娘要过的日子。
  享福嘛,那才是人生的好标准。
  春,赵纶的生辰刚过。
  唐国公府的二公子过生辰,不过小儿,自然没有大操大办。
  不过是当日一家人吃一回团圆饭。当然了,做为主角的赵纶得了爹娘的生辰礼。
  不止如此,姥姥和哥哥也给赵纶准备了生辰礼。
  可让赵纶这一个生辰,又是一番收获。
  这一晚,赵济世歇了自家府上。
  难得回府一趟,夫妻团聚。
  赵济世在夫妻独处时,还是说了一番心头话。
  “宰相大人那里,倒让我为难一回。”赵济世感慨一二。
  “如此,也要让珍珠妹妹为难了。”赵济世又念了几个名字。
  万珍珠一听后,轻轻颔首。
  “不是难事。”夫妻之间,从来没什么为难事。
  特别是一心一意的夫妻。毕竟为了儿孙们,夫妻也得多番思量。
  “奈何,你我夫妻,这站的立场难啊。”赵济世感慨一回。
  “再难,总会过去。”万珍珠握着丈夫的手,她肯切的讲道。
  “是啊,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