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作者:
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3940
这才是唐王赵济世在意的地方。
至于说北镇之地与浑江之地的豪门?赵济世可不会留了什么豪门。
有一丁儿的影子都不成。
北镇与浑江,那得成了唐王府的自留地。
在自家的地头上,自然只能有一个头领。
这才是真正的扎根,扎根之地,养着丁口,养着心腹。
那是唐王府的权势来源。
因为扎根越深,权势越稳。无根之木,不得长久。
至于大赵朝越往南?
赵济世这一位唐王的权柄越弱。如今还依附于大赵朝。
那也是没法子。
权臣要当,可权势要收拢。大赵朝的势与威,往后嘛,那自然是唐王府的将来。
“横扫草原吗?”万珍珠问道。
“彼辈胡人,只认威,不认仁。自然要清扫一番。”赵济世讲道。
或者说一上位当权臣,如今还有借口。大大的借口。
要知道浑江之地可是承顺帝发的话,让挛堤氏一族安家所在。
如今嘛,草原一乱,有人想掺合。
赵济世不介意的,那是清扫一番。打扫干净了,立了威。
他这唐王,更显威势。
“那,济世哥哥要亲征吗?”万珍珠问道。
这问题很重要。
“我当亲征。”关于兵权,赵济世看得很重。
他因兵权而上位。
这当然不能让后来者效仿了。
“可燕京都怎么办?”万珍珠问道。
“我为安康已经请了官职。他是唐王府世子,可代理监国之任。”
赵济世不演了,他就想瞧一瞧,他的儿子监国,又起如何风波?
有人敢闹,赵济世不介意杀人。杀的彼辈胆寒,剩下来的便是忠顺之辈。
第114章
“秋日好风景,郡主不能多留北镇,真是可惜。”
挛堤明珠听着耳边的少女话语,她沉默不语。
来了北镇,挛堤明珠心头想撑起自己的心气。
哪怕面上装了骄傲,可在心头,挛堤明珠心里惴惴不安。
住在北镇,这里的人瞧着待她热忱。可她不傻。
她得来的一切为何?
助了挛堤明珠逃来北镇的心腹赵嬷嬷有过暗示。
赵嬷嬷是未来夫家送
到她跟前侍候的心腹。
这是她的心腹吗?
挛堤明珠相信赵嬷嬷,可在心底,她还是有一点点的自知之明。
或许赵嬷嬷会心疼她,可赵嬷嬷的真正主子是唐王府的主子。
唐王和唐王妃是她未来的公爹与婆母。中原也罢,塞外也罢,爹娘为大。
挛堤明珠没了草原部落的撑腰,她心里害怕的。
女子的娘家不够强势,似她这般没了娘家的少女。
她的未来夫家会认了她这一位落魄女孩儿为媳吗?
就如眼前的北镇名门淑女。如今与她亲近。
待知她不得唐王府的欢心时,还会与她闲谈之间亲切有嘉,似闺蜜,似好友?
这一切在挛堤明珠的心头全要打一个大大的疑惑的。
“北镇很好,只我心头,还念着北边的旧怨与仇恨。若能早些见着唐王与王妃,我只求长辈给了复仇的机会。”
挛堤明珠一幅旧恨不忘的神情。
少女年少,可心底的一份仇,注定是抹不去。
因为那铭刻了她的亲人与血仇。
只是血仇犹在,前途未知。挛堤明珠心头凄慌,面上不敢表露半分。
她更怕,她的软弱会让人觉得她可欺。
北镇的风光,在秋日甚好。可挛堤明珠没心情欣赏这一些好风景。
大赵朝,燕京都。
做为唐王府的世子,安康,或者说大名赵绥的赵世子,他哪怕年八岁,只是半大的小子。
如今也是得替父分忧,在朝堂上当了官职上差。
虽然他这等官,只是恩荫。
可一旦跟唐王府沾上边,做为摄政王的嫡长子。
赵绥年纪虽小,却也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在许多人眼中,那恨不得放在无数倍的观察与揣摩。
少年成长的很快,在现实面前,总会被打磨着成长。
因为现实的需要。
唐王府,前院的书房内。
赵济世望着嫡长子赵绥,问道:“怕吗?”
“不怕。能替爹分忧,儿心欢喜。”赵绥回得斩钉切铁。
在半大少年的心中,他恨不能多替父分忧。
这等年纪,最恨不能证明自己。
赵绥哪怕装了喜怒不行于色,可他只是少年。
少年的意气丰发,赵绥一点不缺。
只打小的教养,或者说爹娘的一些摔打教育,还是颇见成效的。
至少在少年老成这一块,赵绥不缺着经验。
或许不是事事懂,可遇着事,慢一步,多思量。
这一点道理赵绥记在心上。
万事,只怕认真。
在赵绥瞧来,他能替父分忧,再是难,他也不怕。
“儿只高兴,我也能办一些大事。”赵绥挺直腰杆儿。
在赵绥眼中,他做官吗?
不,那官,在赵绥的眼中,更像是父亲的奖赏。
“你可知道,你还小,很多事做了,未必不是容易钻进别人的圈套里。”
赵济世望着嫡长子,他意有所指的讲道。
“有父亲安排的师傅辅佐,遇大事小事,万事递了爹跟前,让爹裁决。儿当一块印章罢了。”
赵绥虽然想自己当家作主,可他真不傻。他还在学习的阶段。
至于当泥塑的菩萨,让人供着嘛。这一点道理赵绥懂。
不过是一个名头顶上面。
这一点事情,赵绥觉得他会办妥当。至于说这样办事没效率啥的?
这不是赵绥应该操心的。
赵绥更应该的是学习。说是“监国”,哪怕是印章,那也是大赵朝最尊贵的印章。
“瞧你一番决心,为父心中安慰,甚是欣喜。”赵济世是高兴的态度。
得着亲爹的肯定,赵绥也高兴。
父子俱是高兴,二人对于未来是一样的高兴。
高兴之处,自然各有各的原由。
正统三年,秋日末,挛堤明珠被唐王府差遣去的侍卫护送至燕京都。
头一回入燕京都。
未进城,坐于马车内,掀起车窗帘子瞧着高高的城墙,一眼望不到城墙的际头。
挛堤明珠心情起伏。这儿会是她未来的家吗?
“嬷嬷,唐王是大英雄,王妃是天下间最慈悲的人。他们会喜欢我吗?”
挛堤明珠跟赵嬷嬷问话道。
“郡主,唐王与王妃会喜欢您的。”赵嬷嬷安慰道。
在赵嬷嬷的心底,她也是这般盼着的。毕竟她是唐王府安排去草原,早早派遣到挛堤郡主跟前侍候的教养嬷嬷。
从这上,赵嬷嬷就觉得唐王府待郡主有一份感情的。
至少这一份姻缘,那肯定是天注定的。
剪不断,注定是一对鸳盟。
又或者说,赵嬷嬷心头也害怕挛堤郡主成不了唐王与王妃的儿媳。
因为一旦有变故的话,赵嬷嬷的地位会很尴尬的。
秋末,天凉了。
唐王府内,万珍珠举办了一场聚会。这一场聚会的用意,也不外乎是交流一番女眷们之间的友情。
当然,更是安抚了唐王一系的人马。
女眷之间的来往,有些话更容易讲一讲。或者说从女眷的圈子里。
有些一些潜流暗涌,更容易敲打边鼓。
万珍珠应该做的事情,在这等女眷圈子里的事情,她从来不假人手。
也如此,万珍珠听着一些女眷圈子里的小话。
免不得夫君的结义兄弟们的妻子,这些弟妹们的苦水,万珍珠也得听一听。
富贵了,不易妻。在这一个世道里,世俗都得夸一句好男儿。
糟糠妻不下堂,这一条办到,就得让人夸。
为何?
因为富贵了,想死嫡妻,再迎新妇的人,也是少不了。
只万珍珠跟弟妹们的感情相处出来了。所以,在她这一位大嫂在,自然也是要替弟妹们撑一撑场面。
可这嫡妻安坐高堂。至于后宅之中,添几美人的小事。
万珍珠管不得。
他人府内事,没得旁人置言多语的道理。
如此,弟妹们里,也有人被美妾美姬之事闹得灰头土脸的。
万珍珠瞧着,只能心头感叹。
富贵迷人眼,一旦有人富贵了,可能“初心不变”,那就是一直爱了十来岁的少女。
那等初心,说着恶心。
可管不了。或者说没法子管。
哪怕是万珍珠如今的地位,她也难管。要知道唐王府如今的局势,还是盼着团结更多的人。
或者说拉拢好自己这一边的派系。再是团结一批人,孤立一批人,打倒小小的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