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作者: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3947
  
  正统帝跟全公公问话道。
  正统帝请的外援,不是朝堂上的朝臣。或者说如今想寻了皇室之外的支援,难,难上加难。
  倒不是没人肖想了从龙之功。
  而是彼辈胆子大的,在早前宋国舅倒台时,那已经登台演出过了。
  那会能冒头,尽数的露了一回。
  至于如今还有胆大之辈,那能量也不够。或者说没法子入了帝王眼。
  搁帝王眼前露一脸都做不到,那自然入得帝王耳。
  这等小人,便是想行大势,权不够,能耐不够。只能窝囊着。
  倒是外援嘛,正统帝寻得到。那便是嫁到晋朝的姑母。
  晋朝的李太后可是正统帝的姑母。对于晋朝,正统帝这一位大赵朝的帝王心生期望。
  谁让晋朝在大赵的眼中,武德挺充沛的。
  往前,大赵与大晋的战场争斗,从来是大晋赢得多。
  当年,也是大赵献了公主和亲嘛。
  旧事犹在,正统帝自然是对大晋朝抱了希望。
  若是外援而来,能解围的话,正统帝不介意干一回内奸的那一点事情。
  毕竟瞧着权臣轮翻的上场,瞧着皇室的权威越来越弱。
  正统帝心怕啊,他怕哪一日被权臣逼着禅让。
  怨不得正统帝这般想,自古以来,真是做了几朝傀儡的帝王,那下场真的不太好。
  北疆,草原。
  赵济世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战果。这些很重要。
  对于权臣而言,特别是他这样的靠着兵强马壮上位的权臣而言,胜利不止是功勋,更是威势,更是能让人恭顺的权柄基础。
  胜利者从来不缺了追随者。
  因为人们从来追捧的就是胜利者。胜利者,无论对错,不被指责。
  一旦被指责,那一定是失败了。世道如此,赢家通吃。
  又一日。
  赵济世接到了最新的秘报,同时,还有燕京都的家书。
  两相一阅读,赵济世的眉头一跳。
  小天子的跳脱,那些天马行空的举动,倒在赵济世意料之中。
  天子想拿回权柄,这很正常。只是彼此双方立场不同。
  赵济世不会同意罢了。
  因为宋国舅的前车之鉴,还有五望这等世家大族的前车鉴。
  赵济世亲眼瞧了输了之辈,尔后,死全家的下场。
  赵济世肯定不能让自己落的彼辈的收场。权柄,自然是拿在手,不能相让。
  皇室势微,或者说这不是赵济世干的。他只是享受了前人的成果。
  如今嘛,前人都把应该干的,不应该干的,全给赵济世打过样。
  赵济世不傻,他学一学,那简直就是有范本可寻。
  在这等情况下,如果还输了,赵济世觉得自己的就成猪脑子。
  或者说赵济世不想当猪脑子,更不想死全家,没了血脉香火祭祀。
  在心头,赵济世自然有他的狠辣手法。
  “倒是一群老狐狸。”赵济世对于七姓等等燕京都的那些高官们的坐等观望,他心有不满。
  本来打算钓几条大鱼。哪料想,彼辈不上当,倒是耐性太好。
  倒是小天子正统帝上当了。或者说小天子这一位的耐心不够。
  “晋朝吗?”赵济世的目光望向了西面。
  “倒是期待。”赵济世是想跟晋朝碰一碰。
  这些年里,赵济世的苦心经营,他很想知道。
  如今的大赵朝可能战而胜之,胜了晋朝。一旦在赵济世的领导下胜了。
  那么,赵济世这一位摄政唐王的威势会更进一步。
  皇室之中,某些人的野望也会被打断。同样的,朝堂上的一些潜流,那一定会安静下来。
  因为拳头才是真理,真理就是比得谁强。
  强者为尊,强者的话才是真理。
  这里的强者,便是实力。赵济世就想以力证道。
  至于北征之前,对于晋朝可能的掺合,赵济世有预案的。
  谁让李家的公主和亲了晋朝呢。这等事情,赵济世可不敢漏算了盘外招的。
  在输了的现实面前,只要能抓紧到筹码。输家是不可能投子认输。
  特别是皇家,像是小天子正统帝更不可能认输的。
  帝王嘛,总归是唯我独尊的。
  夏日,炎炎气候。
  燕京都,进了师傅的府上求学问。赵济世又遇上了孔九姑娘。
  这不是头一遭。
  孔九姑娘与赵济世同岁,年九岁。小姑娘是一个美人胚子。
  孔九姑娘不止是美人胚子,她还是一颗孔府的明珠。
  皎皎如玉,仿若九天的玄女下凡一般。惹人怜爱的同时,又是礼度有嘉,让人相处同沐春风一般的温柔惬意。
  这般的孔九姑娘让一般的少年郎君遇上,自然是会觉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让赵绥遇上,赵绥只觉得巧合,太巧合。
  那便不是巧合。
  赵绥的心中比较了挛堤明珠与孔九姑娘。
  在赵绥心底,明珠是未来的媳妇,自然是又怜又敬又爱。
  孔九姑娘嘛,不过是师傅府上的师妹,尊敬即可,远离即可。
  赵绥可不想让人误会什么。避让三分,才是赵绥的态度。
  赵绥做得明明白白。于是几场的相遇,就像是好戏让瞎子碰上,白瞎了。
  这一日,赵绥告辞离开师傅的府第。
  孔府上,孔家主在书房里单独的见了一回小闺女。
  这一个嫡女的闺女,孔家主很是爱重的。
  可如今嘛,在家族的前程面前,孔家主还是献祭了女儿。
  当然,孔九姑娘自个也是乐意的。
  只结局嘛,目前让孔家父女二人不满意罢了。
  “女儿让父亲失望了。”孔九姑娘坦然的说了目前的结果。
  “世子聪慧早熟,不爱男女之情。不过小事尔。”
  孔家主的目光落在小闺女的身上,又道:“只你二人瞧着无缘,倒是可惜。也罢,我乃世子的师傅,已结一份善缘,倒不强求什么。”
  “往常,也是顺其自然,缘不够,不过天意罢了。”
  孔家主只能这般安慰一回自己。
  孔九姑娘的眼眸子里也是失望的。或者说见识过唐王府的威势。
  在心头,对于唐王府的未来有期许。
  聪慧如孔九姑娘自然想搏一把。只是她投了筹码,对方不乐意接下罢了。
  能怎么办?
  孔九姑娘在心头,也不过失望一回。
  “父亲真的看好唐王府,觉得唐王乃大英雄,前程至尊无量吗?”孔九姑娘心头有一些不甘心,便是忍不住问一回。
  “糊涂,这岂是你能问的话?”
  孔家主很生气。
  “回后宅去,好好跟你母亲学一学规矩。我瞧着,你往数的规矩尽是白废了。”孔家主很生气。
  有些事情能干,可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不是样样话都能对人言。有些话说出口,那容易招祸端。
  “女儿错了。”孔九姑娘赶紧认错。
  “罢了,回后宅去。”孔家主摆摆手。孔九姑娘瞧着父亲生气的模样,只能再度见礼,尔后,再认错,才是告退离开,回了孔府后宅去。
  只孔家主在心头打定主意,私下还得跟夫人提一提,让夫人紧一紧小女儿的规矩。
  女儿家,有些话不能讲,那就一定闭紧了嘴巴。
  真是多事儿,还是容易招事儿的女子,从来不讨喜。
  至少孔家主这般认为的。
  远在几千里之外,大晋朝,镐京都。
  宫廷之中,皇家之内,李太后收到了亲侄儿的书信。
  这是宗亲差了亲信送来的秘信。
  到了李太后的手中,李太后也是惊讶一桩。
  对于燕京都的风云变幻,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李太后也是关注着。
  只是关注归关注,李太后真是做不了什么。哪怕娘家乱成一锅粥,出嫁的女儿,还是远嫁异国为太后。
  李太后想帮衬什么?只能想一想。
  离太远了,有些时候距离就是最大的阻碍。
  李太后在知道尘埃落定时,在知道那一位唐王成了大赢家时。
  李太后是惊讶的。
  甭管是唐王赵济世,还是唐王妃万珍珠,这一对夫妻李太后都是熟悉的。
  谁让赵济世当年是李太后和亲时的护卫统领。
  二人接触过一些时日。
  对于赵济世,李太后觉得有一二分的了解。
  至于唐王妃万氏,这一位晋朝的浑江公主嘛。
  李太后更是知道一二,特别是浑江公主的生父万忠良。
  这里面的一些门道,李太后一琢磨都有三分心思。
  如今收到侄儿正统帝的秘信,李太后心绪意难平。
  在晋朝,成了天下女子的标杆。李太后觉得这些年里,她不怎么开心的。
  因为这同乐帝嘛,那对于李太后恭敬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