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作者: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4004
  
  至于里面是不是二哥的撺掇,秦王知道。
  二哥暗戳戳的添了油,四弟同样浇了火。
  只能皇家的兄友弟恭,秦王只瞧着父皇和晋王二叔那是真的。
  至于他们兄弟四,那没可能。
  因为大哥身有疾,下面的弟弟们又不服气啊。
  皇权至尊,皇权至高,皇权至上。
  谁不想走了那一步,就差一步,天渊之别。
  秦王不服气。
  夺嫡之争,输了,便是输了。
  秦王被亲爹流放了。
  去南边,去苏禄就藩。秦王不想,可他不想去,也不成。
  这是天子旨意。
  离开燕京都的那一天,几个兄弟来送了秦王。
  不,应该说如今的苏禄王。
  秦王的封号,那也改了。
  如今的苏禄王是败犬,他瞧着几个兄弟。他的冷笑掩不住,也不知道是在嘲笑自己,还是在嘲讽他人。
  “我这一走,往后怕回不来。皇祖母和父皇、母后,还请兄长与弟弟替我尽一份孝心。”
  话罢,也不管兄弟们如何想。苏禄王跪下,向着皇宫的方向磕了头。
  太子瞧着兄弟的做派,他道:“三弟,你的孝心,长辈们皆知的。”
  这话说的,苏禄王更想嘲讽。
  只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又罢了。
  燕京都一离开,再归来?没有归来的时候了。苏禄王太清楚了。
  只苏禄王的心底,对于就藩一事,还有一点希望。
  万一,能在藩地有一些做为呢?
  等着出海了,在海上的日子,苏禄王才知道。
  吃海上的一口子饭太不容易了。
  那海上的风浪,那大的,真的太吓人。在天地的伟力面前,人太渺小了。
  等着一日又一日,半年后,终于到了南边的海岛时。
  来了藩地,苏禄王死心了。
  “这狗屁世道……”苏禄王骂了粗话。他真心遭不住。
  这海岛上开始的日子,那真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可能怎么办?
  妻儿随着苏禄王就藩王了,往后,他这一支注定生活于此。
  想回中原?
  没可能了。
  番外赵民
  赵民是一个挺有能耐的人。因为他连中六元,可谓是高宗一朝的名人。
  六元状元。
  可这些不重要。
  赵民真正在意的,便是他如何这般顺顺利利。
  因为赵民永远也是忘记不了,他中了状元时,皇帝见过他,太后见过他,那是感慨的话语。
  特别是太后替他和定下婚约的师妹赐婚。
  这一辈子,赵民跟师妹恩爱一辈子。
  或许在世人眼中,赵民是一位爱慕妻子,爱了家庭的人。
  可在心中,美人谁不爱?
  只赵民不敢。
  因为万太后的只言片语,让赵民知道,他极了高祖的模样。
  如此,皇家待他,才会不同。
  凭赵民的能耐,一路青云。真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
  不过是他的身上,寄托了皇家的一点子念想。
  如此,赵民要脸。
  这一张脸不止为他自己,更是不能让皇家给的脸丢地上。
  高祖一辈子重诺,赵民当然得一样的重诺。
  当年许诺了与师妹定亲。
  那么,哪怕恩师与师母早去。师妹的背后没有靠山,于赵民没半分助力了。
  可赵民还是重情重义,他娶师妹,爱幕师妹。
  这一辈子,赵民活成了一个守诺之人。
  哪怕,他曾经也是爱慕过美人。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恍如一梦,不曾去寻。
  番外刘月奴
  “恭喜老夫人,贺喜老夫人。”刘月奴听着
  旁人的恭喜。
  刘月奴也高兴。
  刘月奴的一辈子挺有传奇色彩。
  她的爹娘是奴仆出身,她的将来,本来可能也是一个奴仆。
  便是生了儿孙,也会如此。
  可那一年,被贵人选中,她要赠了一位贵人。
  也便是那一年,刘月奴的命运被更改。
  因为刘月奴有几分像极了当今的太后娘娘。
  如此,刘月奴与家人被挑走。
  后来的刘月奴跟万太后庄子上的管事成婚了。
  太后慈悲,给了民籍。同时,庄子上也乐于教导孩子们读书习武。
  便是读不出名堂,做了帐房等,也是好的。毕竟识字的人,总归出路更多。
  只刘月奴的儿子很争气。读书,那是真读出来了名堂。
  于是刘月奴便是享了儿孙福。
  待儿孙一步一步在官场上出人投地。刘月奴得了朝廷的诰命。
  诰命,这是刘月奴曾经想,那都不敢想的一切。
  如今嘛,刘月奴只会感恩。
  感恩了许多人。感恩了娘,给了她一张好容颜。
  同时,也是感恩了祖宗的庇护,让儿孙们都是能读书,会读书的好种子。
  当然,更是开心了祖坟冒青烟,儿孙争气。
  活了一辈子,在刘月奴这般的年岁时,她已经看淡了很多。
  可老了老了,还能享了大福气。刘月奴已经没什么不满意的。
  刘月奴只想着,便是死了,她也是闭眼的。
  去了地下,见了祖宗,那也是有话讲的。
  “娘。”刘月奴听着小儿子唤。这时候的刘月奴笑道:“今个大喜,满府上下,人人皆赏。”
  “我儿,你让你媳妇替为娘好好待客。”刘月奴老了,她认识的客人很少。
  儿媳比她有本事,至少在刘月奴的心中如此。
  这时候的刘月奴更想让儿媳出面,那替她招呼了客人。
  小儿子和儿媳当然是同意的。
  哪怕大哥是家中的顶梁柱。可小儿子一家,那也想借助了大哥的光芒,如此,也是替自家的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好处。
  同时,也不会让大哥一家太为难的。毕竟亲娘在,母在,不分家的。
  这一家子骨肉,当然不会计较了太多。
  这一场热闹,刘月奴生生的受了。特别是一旦凑到了刘月奴跟前的人。那谁捧着刘月奴这一位诰命夫人,那说的都是是好听话。
  刘月奴呢?
  这一场热闹后,她去小佛堂念了经。受了繁华,可在心中,刘月奴更信了佛,信了命。
  这不,不止在自家的小佛堂念了经。刘月奴还去了寺里上香,还愿。
  给亲娘代了长明灯。刘月奴还愿时,她还是低声念叨。
  “娘,您没能亲眼见了儿如今的富贵。儿说与你听。”刘月奴低声讲道。
  “娘,当年,你劝了儿,让儿争了大富贵。那会儿,儿怕了。”
  刘月奴想着过往。
  当年,她居然敢跟万太后争了男人。再想想,刘月奴想,好在当年太后娘娘慈悲,不计较了这些。
  若不然的话,自家会是什么下场?刘月奴是不敢想像的。
  刘月奴不敢想,如今呢,刘月奴只想着自家的好日子长长久久。
  “娘,太后娘娘是儿这一辈子的大贵人。儿只盼太后娘娘长命百岁。”这是刘月奴的真心想法。
  当年,刘月奴初到庄子上,那日子是害怕过的。
  可后来见着太后娘娘似乎真忘记她们一家子了。
  刘月奴才是不再害怕。到如今,儿子都做大官了。
  刘月奴知道了,太后娘娘真慈悲。她这等苦命的,当年做不得主的,真不在太后娘娘的拉清单名单里。
  “娘,儿有今天的富贵,一定是娘和祖宗们在天子庇佑。”刘月奴的脸上全是开心的神色。
  “儿一定给祖宗们和娘多烧了香火钱。”
  刘月奴双手合十。
  “娘,请您一定保佑了您的外孙,让他们一辈子也平平安安,富贵长长久久。”
  刘月奴如今的身份大不同。这一回来烧香,那自然给了重重的香油钱。
  在寺里,一旦遇着刘月奴这般的诰命夫人,还是大手笔的香客。
  那自然是恨不能捧着,捧得高高的。
  在寺里,刘月奴得了心安。
  刘月奴的心中,这一回是踏实安定。因为请了神佛,这算是得了神佛的庇佑。
  可更主要还是得了富贵,刘月奴想活得更久。
  若能长久的享受了富贵,谁又不想长寿呢。
  刘月奴当然也想的。
  番外无数年后
  一代皇朝不过几百年,又是几百年后。
  大唐在中原的旗帜不存。可在海外,还是有许多的大唐皇家苗裔。
  谁让大唐自有传统。只要夺嫡失败的,全数就藩到海外去。
  四百年下来,大唐的海外,就藩的藩王数量太多。
  一百来位的藩王,这在海外一纠结,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势力。
  新朝新立,可跟海外嘛,那也不是一刀两断。
  海外的大唐诸藩王,那想不想回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