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8 字数:3755
这不,今日她用两斤梅花肉馅加藕做了八个红烧狮子头。用提前调好的料汁熬了一个多时辰,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林氏打开锅盖,一股扑鼻的肉香萦绕鼻间,看着色泽红润、鲜香软糯的狮子头,显然已经入味了。
她将狮子头摆在盘中,摆上青菜,再浇上汤汁,一道美味的红烧狮子头就做好了。看着眼前色香味十足的菜,林氏正满意自己的作品呢,那头从后厨门口就溜进来一个扎着朝天小辫的幼童。
他似闻着味般一溜烟儿跑到后厨,围着那厨台打转,两只眼睛滴溜溜的看着冒着热气的菜,馋的淌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他咽了一口唾沫,两只小手巴着厨台的边,抬头急急的道,“娘,我吃,我要吃,我现在就要吃狮子头。”
林氏眼角瞥到那扎着朝天辫的小童,面上的笑意更深了,真是随他爹,是个狗鼻子,闻着味儿就来了。
可他抬头望向她时,林氏面上一僵,手里的筷子被惊得没拿住了,啪嗒掉落在地。
见站在后厨门口的相公,她指着于行的小脸问道,“这是谁给他画的?”
“还能有谁?当然是你相公我了。除了我,谁有这妙笔。”
“确实是妙笔啊!画的跟个猴屁股似的。你们这是要出去跳大神?”
岳知语被林氏好一顿噎,讪讪的道,“昨晚上不跟你说了吗?那道士说非得是改了面相,才能把于行留住了,你看我改的,保管不管大仙小仙,大鬼小鬼都认不出来。”
“虽然~但是~这也太丑了,我好好的孩子,让你这一通画,不仅仙鬼敬而远之,就是外面那些小孩都会被吓哭了。”
正说着呢,只听身后传来吧唧吧唧的吃饭声,两人回身望去,就见于行把着厨台,踮着脚尖,将盘子拉到自己嘴边,就着盘子边就埋头吃起来。
他们注意到时,那最边上的狮子头已经被他啃了一半了。他吃得满嘴流油,小脸又被他爹画得通红,此刻吃得狼吞虎咽,林氏见此噗嗤笑了出来。
于行吃着吃着听到他娘在笑,吃的间隙回头还对着他娘笑了一下,这一笑更像极了个脱了毛的猴儿了,林氏直接被他逗得笑得前仰后合~~
待于行吃完了整整一个,他娘才牵起他的小手去洗脸。现在的脸可跟开了染坊一样,除了脸上的胭脂色,小嘴唇上都放着晶莹的油光,跟涂了唇脂一样。
待走到洗手盆边,于行抬眼就看到面前竖着的铜镜,把自己吓了一跳,他的脸这是怎么了?他左瞅瞅,右看看,小脸一脸惊异又好奇。老圭也没画过这么花哨的妆容,他爹可真有才。
他娘细心的用湿毛巾一遍遍给他擦拭,一边擦还一边抱怨,“你爹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易容~易出了个猴儿屁股。”
换了两遍水才堪堪洗出莹白的小脸来。
“易容?”他想起老圭前几天的交代,眼珠子一转,对他娘道,
“娘,这有何难,不过是在脸上画几笔嘛!我自己就会。”
林氏半是嗔怒的戳了一下的额头道,“你毛还没长齐呢,也不怕说大话让大风吹闪了舌头。”
“娘,你怎么还不信孩儿呢!你等着!”说着撒丫子就往他娘的主卧跑去。
没十息的功夫就窜回来了,可能是跑得太快了,小娃回来的时候哼哧哼哧的喘着粗气。林氏低头见他小手里还握着她的眉笔,心里腹诽:这爷俩~~这是要将自己的梳妆盒子一气儿造完的节奏哟~~
小娃喘匀了气儿才自信道,“娘,我这就画给你看。”说完就对着铜镜真画起来了。别说这架势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不像是个假把式。
就像于行说的那样,真的只是刷刷几笔,镜中的小孩摸样就变了许多,峰眉变平眉,大眼变成了长眼。林氏有点不可置信,一把把于行转过身来,可不是嘛!变了好多哟~~~
“你这跟谁学的?”她立刻警觉的问道。
“也不是学的,就是看老圭捏泥人,娘你不知道,老圭捏的泥人跟真的一样,我见他就是用笔在泥人脸上勾画几笔,就成了。我刚刚也依葫芦画瓢这样画的。”
“就看看就会了?”林氏目露惊讶。
看着于行点头如捣蒜,他儿子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哟,那老圭的手艺倒是让他儿子偷师了去。
站在一旁的岳知语也是惊讶的不行,他看于行画的那个叫简单,真的是寥寥几笔,再无一丝点缀,就大变样了,怎么到他这里就画成了个钟馗。他竟然还不如一个孩子。
不过他又安慰自己,没事,他儿子肯定不一般,毕竟道士都说他儿子于行命格贵重,那是一般人吗?所以输给儿子不丢人~
不管怎么说,因为于行小露了一手易容的本事,遮掩容貌的问题解决了,本事也过了明路,也算圆满。
也得亏于行遮掩的早,自从岳展衣锦还乡,家里的客人肉眼可见的多了,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媒婆子更是来了一波接一波。
这个也可以理解,只要眼睛不瞎的,都晓得这状元郎的前程不小,那家里有适龄女儿的,可不就被勾的心思活跃起来。
毕竟一进门就是从六品的官夫人呢,这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亲事,若是成了~想想都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如今岳展在这群人眼里可不就是一块美味的大肉。
林氏呢,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到现在的疲于应对,闺秀太多,都快挑花眼儿了~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呀!
另一边岳承霄省亲结束就要去蜀地走马上任了。但是妻子卢初静却不想随行。
其实打从相公就任的诏书下达,她知道是去蜀地当县令,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卢初静的认知里,蜀地是蛮夷之地,荒凉,地理环境又恶劣,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想而知道路何其难走,地形何其险峻。她还听人说那里瘴气丛生。说是去当官,跟流放也差不多了。
卢初静母亲卢夫人知道女婿高中同进士后,自是高兴不已。不过相公卢秉文面上却没有多喜悦,直言他觉得以女婿的本事,入二甲应该也不是难事。不管相公怎么想,她反而觉得甭管是同进士还是进士,先考中了再说。有个官身总比没有官身好。
可是一听金科状元就是相公之前介绍的被自己否了的青年之后,也是后悔不迭。可惜没有后悔药。
再听说女婿是要去蜀地当县令,以她对小女儿的了解,小女儿未必肯跟着去。她还得从旁看顾一二。待去到女婿家后见着女儿,一问果然让自己猜中了。
她看女小儿执迷不悟,心里着急的要命,她怎生了这么糊涂的女儿啊,怎么就有人亲手将相公推远了呢!
她苦口婆心道,“静儿,你是承霄妻子,你怎能不与他同去呢?就像当年你爹来济阳县当县令,我不是一样跟来了吗?还有你姐姐也随姐夫远在蕲州,夫妻本是一体,你怎能不陪着他?”
谁知那边小女儿听了反而觉得更有理了,“娘,你来的是哪里,是桐江府济阳县,好歹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姐姐虽远嫁蕲州,但是公公在蕲州当刺史,天高皇帝远,跟个土皇帝似的,她自然吃不了什么苦。
我相公去的那是哪里,那是穷山恶水的蜀地,做的又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你让我去?你还是不是我亲娘?”
第212章 只盼今朝 “正因我是你亲娘,……
“正因我是你亲娘, 我才要你同去。
从小你在京城卢家长大,没有在我们身边,自然与我跟你爹不亲厚, 所以你回来有时候做错了, 我怕生了隔阂,也没有严词训斥过你。但是现在我看你把日子过得这么拧巴,真的替你着急呀。
你表面上是整治规矩,说穿了不过是骨子里没瞧得起承霄。
虽然我知道你婚前就看不上他,嫌他出身低微,配不上你的身份。我以为婚后夫妻磨合磨合就好了, 谁曾想你更加变本加厉了。
你想嫁世家,可是静儿啊, 那世家就是好嫁的?承霄虽然出身白身, 但是知上进,比那些世家里的酒囊饭袋不知道强多少倍, 如今更是考中进士做了官, 对你又敬重,人要惜福,才能守住福分。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县令, 但是他年轻啊, 假以时日, 熬熬资历,未必没有好前程。
再说, 你若不陪他去, 岂不是便宜了那个通房,让那边把心也争了去?
趁着家里还没有庶子出生,你陪他去蜀地上任才是正理, 以我对承霄的了解,他也会看到你的付出,你们也能借这个机会重修旧好。静儿呀~莫要再糊涂了。”
卢夫人苦口婆心的劝了半天,劝得口干舌燥时,那边小女儿悠悠来了句,“娘,你让我跟跟个奴才央子争宠,岂不是自贱身份?
低嫁已经够迁就他了,如今若是再去去那穷山恶水的地方,我自己都能把自己呕死。”
乔夫人听到这句话,一瞬间有深深的无力感。她生的这个小女儿脑子里面全长了草吗?怎么就是说不通呢?
本已经心力交猝了,卢初静又投来幽怨的目光,“娘,那状元郎不就是爹之前提过要与我相看的人吗?你那时候为什么不多劝劝我,兴许那门亲事就成了呢?若是成了,我现在是从六品京官的夫人,何来这许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