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者:望韶光      更新:2025-09-10 09:16      字数:3737
  
  霍伦夫人还没来得及接话,希尔维娅已经笑着递给他一张字条,那是她一早写好的:“在这里。”
  施季里茨笑着看了她一眼,没有对这种奇怪的默契发表什么评价,他收好那张字条,就带着霍伦夫人消失在了别墅外。一天之后,他们将会在巴黎的火车站分头下车。
  但希尔维娅自己遇到了麻烦,她没有收到第五代威廷根施坦因亲王夫妇——她的伯父伯母的回信,倒是从冯·德·舒伦堡伯爵那里得知,就在几天前,他们出发去了瑞士避难。
  “这是我的错。”希尔维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一月份回到德国之后,我竟然一次也没有联系过他们,他们应该以为我在瑞士。”
  “等到他们去瑞士,发现你在德国的时候,他们也没办法从瑞士联系你了。唉,亲爱的希尔维娅。”冯·德·舒伦堡看着她,“实话说,您为什么非要把霍伦夫人送回法国呢?”
  “因为德国不安全。”希尔维娅轻声道。
  冯·德·舒伦堡伯爵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说法,希尔维娅.....但您做的事情让我觉得有点不详。您到底有什么奇怪的安排和打算?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
  希尔维娅坦诚地看着他:“没有,只是我的一种预感。我想,在德国的乡间要比在柏林安全得多吧?”
  “是的。”冯·德·舒伦堡伯爵想了想,认为她是不愿意再在柏林和反希特勒组织的成员们掺和在一起,“如果您只是想在夏天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到乡下去避暑,我倒是有好几个不错的去处,比如本笃会圣希尔德加德修道院,我和他们的院长很熟。她们会很高兴你去教她们弹琴的。”
  冯·德·舒伦堡伯爵是一位贴心的长辈,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请院长收留希尔维娅。院长当然没有拒绝他——她们热情地邀请希尔维娅去莱茵河畔的吕德斯海姆做客。
  那是个安静祥和,盛产葡萄酒的小镇。坐落在河岸森林密布的缓缓山坡上,一眼望去满城都是重重叠叠的红色屋顶和绿树掩隐的街道。不过希尔维娅只是眺望了一眼,就去了山上的修道院里。
  冯·德·舒伦堡伯爵的司机送她到修道院门前,砖墙堆砌的双塔大门,让希尔维娅几乎以为自己置身于古老的中世纪故事里。
  院长嬷嬷是个面容苍白,严肃的女性,满脸的皱纹,从她修女的帽子中露出一点雪一样的银发,似乎是因为冯·德·舒伦堡伯爵打过招呼的缘故,她对希尔维娅特别友善:“殿下。”
  “嬷嬷。”希尔维娅向她行礼,“希望我没有打扰您和修女们的安宁。”
  “怎么会呢。”院长笑了笑,“我们很期待您来....我们的风琴师好几个月之前被征召上了战场。现在一点他的消息都没有。愿上帝保佑他。”
  在德国,这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希尔维娅只是点了点头,在一间单独的房间放下自己的行李,窗外除了盛开的月季花,就是奔腾的莱茵河。
  修道院中的氛围和社交界完全不同,柏林、波茨坦、法兰克福宫殿里的香味和酒味完全消失了,只剩下圣坛发出的芳香,圣水吐出的清芬,蜡烛射出的光辉。在这样的环境里,希尔维娅大部分时候在练琴,小部分时候就整理自己的论文。
  本笃会的教义颇为严格,它要求修士和修女们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不过这也产生了有趣的巧合,在德国各地已经陷入食物短缺的时候,在这里还有新鲜的瓜果、奶酪和果酱。
  修女们一开始不太喜欢希尔维娅,大概是她们敏锐地察觉到她并不是什么虔诚的教徒。不过,希尔维娅自然有她动人的地方:她写得一手好拉丁文文章和诗歌,她和修女们一起去厨房料理食物,她喜欢在修道院里的图书馆翻找圣歌的琴谱——当她第一次正式在钢琴上弹奏那些古老的旋律,院长嬷嬷流下了眼泪:“您的演奏很美妙....我少年时代在音乐课上听过那种旋律,但它已经丢失很久了,我很高兴您能演奏出来。”
  希尔维娅只是谦卑地笑了笑。
  慢慢地,修女们开始认为,希尔维娅是极少天然地具有天主教种种美德的女性,只是在仪式上没有那么虔诚而已。她们一致地认为,这是受到了新教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她个人的错误。更不要说,比起那些花天酒地、不知节制的贵妇人们,希尔维娅是个多么难得的女士啊。
  院长因而拜托她誊抄一部分珍贵的拉丁文古籍,以免战火波及到这里的时候把它们毁掉。当然,希尔维娅心里明白,这多少有想引她入“正途”的意思。她对抄写工作很上心——这是对这些珍贵古籍的尊重,把教义看得和自己学习的大部分科目一样。
  希尔维娅偶尔会漫步去山顶看那座巨大称帝国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修建的。纪念碑的最上方就是德意志的象征,女神日耳曼尼亚。纪念碑的底座上雕刻着帝国之鹰。而底座的左右则分别站着战争之神和和平之神。
  希尔维娅喜欢站在雕像下面,看着太阳沉入河谷,垂下漫天的红色余晖,而后再在火烧云落下之前赶回修道院——就这样,她过了十来天与世隔绝的日子,除了手上的论文之外,她察觉不到任何一丝纳粹和战争的气息。
  她很明确地意识到,在这样的地方待得太久,会让世界上的事情都生出一种模糊而不切实际的感觉,就好像那些事情都离她很远。而她也同样明确地知道,她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原因,是她在反希特勒组织遭受的彻底挫败,让她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这样的情绪一直缠绕着她,直到7月4日那一天,她去山上散步,发现有另外一位穿着国防军军装的男士站在纪念碑下,颇有感情地看着那些邦国的名字。她走过去,才发现这位看上去颇为英俊的上校,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手。
  似乎察觉到她的脚步声,这位上校转过了身,向她伸出手:“下午好,威廷根施坦因公主殿下,我是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第88章
  ==================
  自从被戈德勒博士评价为:“比施陶芬贝格更激进”之后,希尔维娅就对这位伯爵发生了兴趣。她很快就摸清了这位伯爵的生平,他的父亲是符腾堡末代国王的宫廷事务大臣,母亲是普鲁士陆军总参谋部创始人格奈森瑙元帅的外孙女。这位元帅不止一次地声称:“为了军队和祖国,国王也必须退居其次。”
  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本人是那场轰轰烈烈的青年运动的热烈参与者。青年运动的灵魂人物,诗人格斯特凡·格奥尔格去世的时候,点名让他主持自己的葬礼——这位被戈培尔仰慕的诗人为了不被抬进万字旗林立的纳粹墓地,在去世前几天出走瑞士。在北非战场受伤之后,他回到柏林,在国防部任职。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加入了反希特勒组织,成为了密谋分子。
  可是,这位和她素不相识的施陶芬贝格伯爵为什么要来找她呢?
  “我听人们提起过您的名字。”希尔维娅看着他,“您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施陶芬贝格笑了一下:“有人和我说起了您的故事,殿下。当然,他的本意是想让我寻求建议,但我因此对您很感兴趣。”
  “谁?”希尔维娅想不出谁会和施陶芬贝格伯爵提起她。
  “不重要。”施陶芬贝格显然不打算告诉她,“我对您很好奇,殿下,您所做出的可怕预言和假设在部分地应验着......您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让您来找我,是因为他们害怕了吗?”希尔维娅注视着他的面容,很快意识到她想错了,“不对,不是‘他们’,‘他们’还是认为我的话是疯狂中的呓语,是有人私下和您提起了我的事情.....”
  施陶芬贝格要说什么,希尔维娅已经飞快地开口抢了白:“您在国防部的军官中扮演着核心和领导人的角色?”
  施陶芬贝格瞪大了眼睛,很快才反应过来:“实话说,您的敏锐让我惊讶。”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为了避免耽误得太久,让人怀疑,我就长话短说吧。在军官团中,有三个主要的领导人物:第一个是军事情报局的奥斯特少将,他是卡纳里斯上将的私人助理,在军事情报局被撤销之前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现在他被盖世太保软禁在家中,已经失去了一切参与的机会。”
  希尔维娅知道奥斯特少将的案子,他是受到了多纳尼律师案件的牵连。
  “第二位是东线的中央集团军群首席参谋特雷斯科夫少将,他是我的朋友,也是密谋集团的灵魂人物。他构建起了整个反希特勒组织——可惜的是,他现在被战况困在了东线,也不可能回来。”
  苏联人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已经收复了白俄罗斯,他们的兵锋到达了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德军大量的指挥官和优秀战斗人员战死或被俘,一个经验丰富的参谋军官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主动离开前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