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作者:望韶光      更新:2025-09-10 09:17      字数:3779
  
  希尔维娅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募捐的渠道,再被她自己一个个地划掉——在战争时代人们已经习惯物资限量供应和紧巴巴的生活,想从这些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们手中拿到捐款是不可能的:
  “我需要钱。”她自言自语。但还没有想到什么新法子,那一天的报纸就被送到了她的桌上:
  报上的首页被英国首相丘吉尔占据,他受邀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有这样的句子:“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美、法三国现场观察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希尔维娅正在拿着报纸叹气,那位在接待宴会上发言的同事就冲进了她的办公室:“你有没有看到——”他看到希尔维娅手中的报纸,叹了口气,“这些政治家想要干什么,发动下一场战争吗?”
  “或许丘吉尔想。”希尔维娅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她的语气还是不由得变得冰冷起来,在过去近三个月中所做的所有工作,进行的所有协调和访问,在此刻都有付之东流的风险。在欧洲各国旅行时看到的糟糕情况,脑海里的改善蓝图,全被都被这番讲话打碎了:
  “但他不可能发动下一场战争。他想要保住英帝国的荣光,这个目的只有通过世界的混乱才能达到。可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是傻子——他们或许会在宣传扇大做文章,但在桌面底下,他们会保持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
  “新鲜的说法。”同事点了点头,“你的‘亦敌亦友’指的是什么?”
  “拆解英法的殖民地。”希尔维娅简单地说,她忽而眯起眼睛,似乎想到什么东西,但那样的想法在她的脑海里只是出现了一下,就很快消失了。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想着自己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计划和协议还有用武之地,只不过,得大改。”
  1946年在忙碌中落下篇章,在1947年的新年刚过一个月之后,希尔维娅迎来了克里斯汀·迪奥的时装发布会。
  二月十二日,当那些身着迪奥套装的模特们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在座的女士们立刻觉得自己的军夹克和短裙子过时了。她们为那平缓的肩部线条,高耸的胸部线条,纤细的腰肢和大摆裙倾倒,认为女性典雅的美丽被迪奥带回了时装界。一位美国的时尚主编干脆称之为:“新风貌(New look)。”
  在服装秀后,希尔维娅却遇到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贝纳多特伯爵穿着别致的礼服出现在招待晚宴上:“啊,亲爱的公主殿下。”
  第223章
  ===================
  “您总是让我惊喜,伯爵。”希尔维娅欣喜地看着他。
  贝纳多特伯爵在战后出任瑞典国家红十字会主席,希尔维娅和他在工作上的往来很多,电话、电报、邮件......但面对面的见面,还是第一次。她认真地打量了伯爵,发现他和战争中并无什么不同,只是气色好多了。
  在这个剧烈变动的世界里,希尔维娅越来越渴望和这些富有经验的长辈们会面。她想要和宾客们告别,好找个地方和伯爵谈话。但贝纳多特伯爵只是向她伸出手臂:“带我在这儿兜兜吧,亲爱的希尔维娅,我想了解一下......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新风貌’?”
  希尔维娅笑了起来,贝纳多特伯爵的幽默感总让人们感到愉快。她知道,伯爵这个举动是有意以他的名气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于是她挽着伯爵的胳膊,在人群中走来走去。
  几乎每个人都为自己被引荐给这位在国际舞台上享有极高声誉的老者高兴,人们恭敬地向他鞠躬,报纸记者的闪光灯一下接着一下,接着,就有人问起:“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我来这里帮助亲爱的威廷根施坦因公主殿下,我们俩在二战时期的合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贝纳多特伯爵对他们说,“我想看看这一次会不会产生一样的好效果——在‘新风貌’领域。”
  希尔维娅为他的话有点脸红,但记者们显然非常喜欢这个答案,他们为贝纳多特伯爵的答案鼓掌。等到记者们走开,他才若无其事地理一理礼服:“亲爱的希尔维娅,我认为你总得习惯聚光灯的。”
  “为什么?”希尔维娅好奇地望着他。
  贝纳多特伯爵叹了口气,他拍了拍希尔维娅的肩:“因为你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我亲爱的。在巴别塔倒塌之后,人类就致力于互相斗争了。调停、和平和治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聚光灯和曝光可以帮助我们......不仅帮助我们完成工作,还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希尔维娅点了点头,而贝纳多特伯爵笑了笑,揉了一下她的头发:“不过,我不是来和你说这个的,希尔维娅。我来请求你的帮助。”
  “什么帮助?”希尔维娅好奇地看着他,她实在不知道贝纳多特伯爵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
  贝纳多特伯爵耸了一下肩:“他们给了我一张参加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大婚的请帖,在这样的场合下,一个人去是不得体的。我想,由你作为我的女伴出席,好不好?”
  “这将是我的荣幸,伯爵。”希尔维娅很快答应下来,“让我想想......我该穿什么礼服去呢?”
  “我确信克里斯汀·迪奥先生会愿意为你设计一套的,是不是?我们亲爱的希尔维娅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唯一的问题是,提醒他别用那么多布料,别忘了,战后的大部分世界还处于布料管制时期,人们习惯节衣缩食。”
  克里斯汀·迪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欣喜——为参加皇家婚礼的贵族设计服饰历来是设计师的一种特权。他立刻答应了希尔维娅的要求。
  希尔维娅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就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只是当克里斯汀·迪奥问起她,需要在宴会和晚宴上佩戴什么样的珠宝时,她才抽出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但她没有考虑很久:
  “在白天我戴那枚蓝宝石项链,是的,卡地亚的那枚。晚上我戴那条有钻石流苏的珍珠项链。”
  在出发之前,她把那枚蓝宝石的项链拿在手中,打开项链,第一层依旧是海因里希·威廷根施坦因亲王少校的面容,而底层已经空无一物——她确信自己不需要再带着毒药以备不时之需了。
  那个深秋夜晚,她从一个秘密的文件夹里抽出了一张照片,在她所爱之人的面容旁,有玫瑰花的阴影。在复印整理之后,她把它塞进了项链的底层。
  战争后的英国尚在恢复之中,但在两年的修养之后,战争的影子已经逐渐消退。贝纳多特伯爵和希尔维娅在11月18日到达伦敦,到处都是兴奋的市民议论着即将到来的大婚。
  “他们说,这一次婚礼会在世界各地直播——据说是菲利普公爵的主意。”贝纳多特伯爵和希尔维娅提起。
  “战后的世界需要振奋人心的消息。”希尔维娅笑道,“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出现在很多人面前了?”
  “别紧张,希尔维娅。”贝纳多特伯爵提起了另外的话题,“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你应该和菲利普公爵沾亲带故吧?他是德国公主的儿子。”
  “欧洲贵族大部分都沾亲带故。”希尔维娅想了想,“好像公爵的大姐嫁给了我们家的一个远亲。可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有三个姐姐嫁给了纳粹党人,伊丽莎白公主为什么选了他作丈夫呢?”
  “就我得到的情报而言,”贝纳多特伯爵笑道,“是为了爱情。”他看着窗外:“天气不太好。”
  他的预测是对的,在11月19日的晚上,英国飘起了小雨。等到11月20日的清晨到来时,广场上欢快的人群已经等了一个通宵。七点,雨停了。女人们开始抖去斗篷上的泥水,抹上唇膏,露出自己花枝招展的帽子。而男士们则一边收拾路边的简易睡床,一边看着白金汉宫的方向。
  当载着新娘和新郎的金色马车驶出白金汉宫,前往即将举行婚礼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时,成千上万的民众已经在寒雨中等待了整整19个小时。人群中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声。
  国王挽着公主的手出现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时,国王看起来异常威武,而新娘就如同梦幻般美丽。在婚礼结束后,他们在白金汉宫内和新人相遇,那两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菲利普亲王特地握了握希尔维娅的手:“看到您来很高兴,威廷根施坦因公主殿下。”
  希尔维娅看着他脸上的神情,就知道和纳粹结婚的姐姐们不能出现在他的婚礼上,对他而言确实有些影响。她不禁想起自己的婚礼——在最美丽的梦境里,她会梦见自己的婚礼,不过不是在德国,参加婚礼的人也不是希姆莱,而是她的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