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者:
栖云舟 更新:2025-09-10 09:29 字数:3713
梁照儿将毯子铺在河边,又从小竹箱里拿出来不少为野餐带的零嘴,有蜜饯果脯啦、糕点啦、还有她平常最爱吃的油炸素丸子。
这素丸子可堪称一宝,不仅能当零嘴吃,也可以用来煮汤烩菜。做法也很简单,只需将萝卜擦成丝,芫荽、大葱和姜片等切成末,粉丝用温水泡软后备用。再加入适量的五香粉、精盐和鸡蛋以及面粉搅拌均匀,团成丸子热油冷过炸两次即可。
梁照儿还用碾子磨了花椒,和盐混在一起做成椒盐碟蘸着吃,别提多咸鲜了。
几人七嘴八舌地讲起话来,一边讲着还不忘捞几颗素丸子来吃。不一会儿那盘素丸子便见了底,最后一颗被燕环和沈度争了起来。
“我今日赶车了,该我吃。”沈度说道。
燕环手疾眼快,抢先一步将丸子抓起,“好男不跟女斗,你堂堂一个大男子汉,还不快让给我?”
沈度挑眉,“这丸子又不分公母。”
说罢,他一个身形闪到燕环身后便将那丸子夺了过来。
关大娘无奈道:“回去再炸就是了,也不费甚么功夫。”
李瘸子端着酒袋子摇头道:“东西就得抢着吃才好吃。”
燕环见好不容易到手的丸子又被人拿了去,气得连连跺脚,她看向玉松,希望他帮忙抢回来。
有时候还得以暴制暴。
玉松眼皮都未掀开,手一抬便从袖子中飞出两枚铜板将那肉丸切成三份。
望着落到手中三分之一的丸子,沈度嚷道:“不公平,你怎么还上暗器了!”
玉松环着胸并未应答,随手抓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翻身上树卧着假寐。他淡淡道:“吵死了。”
穗穗抬头看向树上的男人,只见他半张脸隐匿在树荫中,偶有叶间斑驳的光斑落在脸上,他便应景皱皱鼻子。
她虽然看不太懂玉松,但却觉得他是个面冷心热的人。
梁照儿拍了拍沈度的肩膀安抚道:“等回去了炸一缸子给你吃,吃不完不许睡觉。”
沈度:“……其实也不用吃这么多。”
他幽怨的表情极大程度上取悦了梁照儿,故而她伸手摸了摸沈度的头。
毛绒绒的,和大黄的毛差不多。
一阵微风吹过,河面皱起几圈涟漪。玉梳抚了抚脸上被吹乱的碎发,起身道:“咱们去摘枇杷吧。”
众人十分默契地分成两组,上树摘枇杷的,树下接枇杷的。沈度和燕环和玉松身姿矫健,便在上头用杆子捅枇杷下来;梁照儿、李瘸子和玉梳则在下头抻开白布接枇杷。
燕环的爹虽然不是个东西,但在陪伴孩子一事上还算尽心尽力,她爹时常带着她下河摸小鱼小虾或是上树掏鸟蛋打牙祭。
燕环越摘越兴奋,一棵树上的枇杷被她东一杆子西一杆子弄下来不少。
只是苦了站在下头的李瘸子,他拖着一只瘸腿压根跟不上燕环的速度
他气喘吁吁地嚷道:“嗳,你这人莫不是在公报私仇,这底下站这个瘸子你不知道啊!”
穗穗见李瘸子这般,便提出要跟他换个位置,让他与沈度一同搭伙摘枇杷。
李瘸子心里甜滋滋地应下了,要不还是生姑娘好呢,还是姑娘最为与自己贴心贴肺。
不料树上的沈度也学着燕环作起了怪,仍故意引得李瘸子在下头左跑右跑的。李瘸子没接到掉下来的枇杷,其中一颗正正好好地砸在了他脑门上。
李瘸子:“……”
关大娘连忙劝阻:“你们这群孩子,可不敢浪费粮食。”
说着她将地上的枇杷全部捡起来放进李瘸子的布兜里,又问:“您没事罢?”
李瘸子:“……没事。”
第48章
春夏交接之际,江南的天气变化莫测,时而热得如同三伏天一般,时而忽然又吹来几阵妖风,仿佛入了冬。再加上柳絮之类的东西在空中纷飞,引得百姓们纷纷咳嗽。
上次在城外摘得枇杷也算派上了用场,做成枇杷膏最为清热解咳。不过本朝的枇杷膏倒不如后世的药膏那么浓,整体而言还是和香饮差不多。
枇杷膏的做法也很简单,将枇杷去核,配肉桂、麝香增香,再用乳糖调和酸度,熬煮成浓稠的膏状。梁照儿将枇杷膏用漏斗装进罐子里,若有人点枇杷膏水的时候再挖一勺出来用热茶汤冲开即可。
想着做都做了,梁照儿便将荔枝膏、紫苏膏之类的都一气做了几大罐子。
光做了香饮,没些配料倒显得有些平淡乏味。故而梁照儿又用红糖和木薯粉做了红糖圆子,又将红绿两色豆子加糖熬成豆沙。
玉梳又重新写了好些木牌挂在门前,有枇杷膏、荔枝膏、紫苏膏、豆蔻香薷饮和蜜沙冰。挂完后玉梳又将之前写过的冰雪冷元子和三色熟水的木牌都重新描了一遍。
牌子刚挂完,便有热得满头大汗的游客从船上背着包袱下来,只见三四个人一脑门子扎进如意馆里便道:“来一份蜜沙冰,还有三份枇杷膏水。”
听口音他们是从蜀地来的,约莫是蜀锦商人,走水路送布匹绣品上京师的。几人谈笑间又说起了曾在蜀地见到熊罴的事,梁照儿在一旁听的起劲。
蜀道虽难,可景色更是奇伟瑰怪,也不知何时能去那瞧瞧。
不过说起蜀地,那边的火锅、钵钵鸡一类的食物还真叫一个有滋有味,不过却很是辛辣,引入到江南这边势必做些调整。
梁照儿一边筹谋着日后的计划,一边接过穗穗端过来的糖水送上蜀锦商人的餐桌。盘子里盛着不少小料,梁照儿解释道:“这些都是配料,诸位官人们可以择自己喜欢的加到饮子或甜食里头。”
几人一瞧面前的小料有杏片、梅子姜、山楂干和其它好几种果子,觉得十分有趣,又问:“这些不用额外付钱吗?”
梁照儿笑着说:“不用,本就含在里头了,各位且吃着,有事尽管喊我。”
日头渐渐升上来,下了几日雨猛的这么一晴,颇有几分大火收汁的意味。涌进如意馆中吃冷饮甜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时间门口竟排起了队。
梁照儿见状连忙让沈度和燕环到外头去支起了凉棚,免得让食客受晒。那凉棚是用芦苇和竹席制成的,再用绳索固定在支架上,站在下头还算凉快。
有不少客人不乐意等的,或是嫌里头翻桌慢的,梁照儿还是如从前般提供竹筒供他们打包带走。为了宣扬如意馆的名头,她还用彩纸让玉梳和沈度写了各式各样的店名用浆糊贴在竹筒表面。
食客们端着印有“如意馆”三个大字的竹筒走在路上也算是行走的广告牌了。
一时间扬州城里不少人都知道了卸盐巷开了家新食肆,物美价廉,吃食也新鲜,纷纷跑来一观究竟。
不过这样顺遂的日子没持续几天,周边其他食肆便回过劲来,立刻仿照着如意馆的模样将各类糖水上市,也去定制了不少刻有食肆名字的竹筒竹碗。
唯一在此事中占到便宜的便是做木匠活的铺子。羊巷的李木匠还纳闷怎得忽然乌泱泱的一群人都来找他做竹碗竹筒的,再一打听才知道是梁照儿的功劳。
于是他爽快地答应梁照儿等她下次再来做东西给她抹零打折。
看着自家独一无二的打包盒被抄袭成了满大街都有的地摊货,燕环气得够呛,恨不得冲上去将这些食肆老板的脸全部抓瞎。
玉梳来得早,又见过风浪,早就见怪不怪,“你就别练你那手爪功了,人家要学你哪里拦得住。抓瞎了一个,后头还跟着十个,难不成叫他们排成一排给你抓不是?”
梁照儿悠悠道:“也没什么不好,你瞧瞧这竹筒的样式,比以前精致了不少,价格还被打下来了。”
他们原先还是贴的彩纸,如今竹筒上的文字已经进化成了镌刻在上头的,还用不同的颜料描红,颜值倍增。
梁照儿相信假以时日便能演化出各种雕刻的图案或是双层镂空的竹筒来。
不过若是如意馆的糖
水就这样被淹没在无数仿品中,也就称不上风靡扬州城了。
真正让这些如意馆风靡扬州城的还是梁照儿的脑子。
沈度着实有些佩服梁照儿,他好奇为何这女子脑袋里有这么多新奇的点子:又是茉莉牛乳茶、桂花藕粉圆子,和槐花水饭之类的不停地上新。
当然最受食客们欢迎的还是如意芝麻糊。巴掌大的竹碗里装着一半芝麻糊一半酥油,两种颜色的糖水卧成太极八卦图的模样,一热一凉,颇有冰火两重天的意味。里头放着由马蹄果和糯米圆子渍成的小料,清香甜腻,配着顺滑的芝麻糊和酥油再好不过了。
偏生梁照儿还生了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会说吃了这个能体会阴阳交割之美;一会说生发美容,无论对娘子还是郎君都大有裨益。
不管哪个朝代的人都喜欢自己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故而这些食客被梁照儿哄得极为开心,一碗碗地买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