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作者:
栖云舟 更新:2025-09-10 09:29 字数:3737
反正价格不贵,只要三文钱,一个胡饼的价格。
如意馆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自然惹得不少人妒忌。对街的一家叫金玉阁的食肆便将如意馆状告到了街道司那去。
梁照儿正纳闷街道司是个什么单位,燕环这位老扬州人便替她解了惑:“街道司么,就是做些修路、通水渠一类的活呀。还管着官道秩序,有马车来了就疏散人群,地上脏东西多了就派人来扫扫。”
这个街道司听起来像城管大队和环卫部门的结合体。
梁照儿纳闷:“金玉阁的老板把我们告到街道司去做甚?”
羊安顺和张虎带来信说:“金玉阁的老板娘许红衣说你们给食客提供竹筒竹碗,客人们吃完了扔到金玉阁门口,妨碍她做生意了。”
梁照儿一阵扶额,虽然许红衣有借题发挥之嫌,不过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在这个连塑料都没被制造出来的时代,他们也算赶了个潮流,制造出一堆“绿色污染”。
张虎又说:“金玉阁的人还说你们搭的凉棚位置太宽占了道,马车不好通行。”
这就有些无理取闹了,官道宽得能同时容下三辆马车并驾齐驱,这区区半尺不到的凉棚能占多少道?
不过要求撤销凉棚的提议已经被排队买东西的食客们强烈抗议了,毕竟谁也不想在太阳底下晒着。梁照儿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如今只有废弃率过高的竹碗和竹筒的问题亟待解决。
不过这倒难不倒梁照儿,她脑子一转便想出来个招。其实只需要告知客人,竹筒和竹碗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若是用自备的竹筒或竹碗便可少付一文钱。用这法子也不会亏本,在李木匠那订做一个竹筒差不多也要这个价。
穗穗一脸敬佩地望向梁照儿,她觉着自家师姐当真是天底下最完美的人。饭做的好吃不说,脑子还这么好用。
她觉得自己也得做些什么才是,便亲自缝了一些杯垫和杯套,又雕了好些陶碗献宝似地给梁照儿看。
梁照儿一脸惊异地看向穗穗,夸赞道:“没想到咱们这倒出了位画郎。”
穗穗刻的花鸟鱼虫极为精美,梁照儿当机决定将她做的这些东西当周边卖了,或是和套餐随同赠给客人。
一时间不少附庸风雅之人都以手持如意馆所出的竹筒杯套为潮流。
梁照儿接过玉梳递给她的账本仔细看了起来,若照这个赚钱的进度,只怕扩建如意馆的工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她都想好了,将后头有些荒废的小园子也利用起来,再往上扩建一层,多设几个包间。
一货郎从外头进来,从怀里掏了个信笺出来给梁照儿,只道:“掌柜的,有你的信。”
梁照儿抬手接过,又问:“怎么今日不是商队的人送来?”
那货郎回说:“商队急着去金陵,便托我给带来。”
百姓间通信多半委托商人啦、僧人啦这些往来各地的人相传,梁照儿就托了个常往来于江南和汴京的商队帮忙传她与韩景彦和蔡宣季的书信。不过由于只是顺带的,每每信件到手距离寄出时都过了大半个月了。
眼见又有人来送信,沈度擦桌子的手都变得僵硬了几分。
梁照儿率先展开韩景彦的信件,上头写着他已通过殿试,被赐了进士出身,官家封了个开封府判官给他做。
开封府判官原称少尹,虽只是个正八品的小官,可奈不住是天子脚下,又掌管司法审判一类的事物,也算意义重大。更要紧的是,本朝不少名臣都是从开封府判官做起的,由此可见官家对韩景彦的看重。
梁照儿轻笑了笑,不过像韩景彦这般人物,得到重用该是理所应当的事。
沈度看见这笑容脸更是黑的跟锅底一样,太刺眼了。
再翻开蔡宣季的,上头天马行空地写了一大堆话,最后才提及自己的事。他被官家点了钱塘县尉,估计夏天来临之际便能回江南,届时两人隔得近又可时常相见了。
第49章
到了端午,天渐渐热了起来,娘子们都换上了凉爽的薄衫。梁照儿也赶时髦去锦绣坊置办了一身如今城中时兴的苏绣罗裙,荷包日渐宽裕了不少,头上也能簪花带钗了。
她正忙着在前头引预定了包厢和楼上雅间的客人进相应的房间。说起端午必不可少的就是龙舟赛了,恰巧如意馆就临着江边,位置好极了,前半个月梁照儿就开始放出预订包厢和雅间的名额,没几天就被抢光了。
预定的顾客中娘子竟比郎君还多,说是因为二楼有专辟的雅间,不容易被旁人打搅,清静且安全。
未到晌午卸盐巷便热闹起来了,外头卖五彩绳、艾叶的小贩扎堆,各种香叶的气味交杂在一起闻得叫人有些头晕。
吕梁很快从外头钻了进来,自打他上次在公堂上帮梁照儿讲了话,两人之间便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吕梁家世代是仵作,故而身边亲戚朋友对此颇有忌讳,也很少有人跟他同桌共食。
梁照儿到不在乎这个。
她对吕梁总是笑盈盈的,又念着他的恩情,时常邀他尝试新品,感动得吕梁直言要追随她一辈子。
吕梁问:“今日端午节,我可得好好尝尝如意馆的粽子,想必娘子又做了好些别处吃不到的新花样。”
梁照儿笑着一样拿了一个放在盘里,有当下时兴的蜜饯粽,里头一般加蜜饯枣、栗子、柿干、银杏和赤豆等;此外也有大受欢迎的杨梅粽和冰浸砂糖裹的冰镇粽子。
这些都是土著兼美食老饕韩景彦告诉她的,一比一按了法子做出来,如意馆众人皆试了的,绝对好味。
本朝也有咸粽,多半以肉粽为主。不过粽子里头的肉难得处理好,倒不如甜粽受欢迎,在江南地区尤甚。
梁照儿也做了些咸粽,内馅除了卤过的肥瘦相间的梅花肉外,还有之前玉梳送过的高邮咸鸭蛋。那咸鸭蛋一切开,内里的黄便欲流下来似的,包进粽子里再好吃不过了。
又有一位熟客探头过来问:“就这几样吗?”
眼见大家都等着,梁照儿也不卖关子:“还有新制的龙井茶粽。”
这龙井茶粽用的茶叶乃是谷雨前才从杭州一带采下来的嫩茬。茶叶经过杀青、回潮、辉锅等步骤炒制,才得了这雨前龙井。寻常包粽子的江米是由清水浸泡的,而龙井茶粽的江米则是用龙井茶浸泡一夜而得。粽叶更是洗净后由茶汤烹煮,直至粽叶颜色便深,将茶汤吸收大半。
内馅则是用反复过筛的豆沙,只加了少许糖,并不让其喧宾夺主。
梁照儿又如法炮制了武夷岩茶粽、易武普洱茶粽和云南滇红茶棕,若是有人想送礼的,可以将四只茶棕凑成礼盒包装好带走。
日头慢慢毒辣了起来,不少游人从外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进如意馆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香饮糖水解暑。茶粽清新的口感比寻常粽子更受客人们青睐,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已经卖出去
了百余只。
“开始了,龙舟赛终于开始了!”
听得人群中一声大喊,众人的视线皆朝外头投去。
长江万里晴,千帆带风轻。大江边挤满了观看龙舟赛的游人,身后是卖各色饮子和小吃的摊贩。八架龙舟已经齐整地停在远处,靠近渡口边静静靠着一艘画舫,上头正坐着阳知州和一旁陪侍的其他官员。
天气有些热,娘子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扇子挡在头上遮阳。有那些个懂行擅长玩乐的,自带了帏帽纱帐出门,虽不怕太阳晒,可也难免口渴。
梁照儿瞅准时机对穗穗和燕环说:“你们赶紧拿些店里的香饮出去,沿路只管免费送些,趁机宣传下食肆。”
正好如意馆里还未坐满,将客人引进来不怕他们不消费。梁照儿又补充说:“别忘了告诉客人,食肆里头风轮、冰盆一应俱全的,再凉爽不过了。且从如意馆里就能看到外头,何苦跟乌泱泱一群人挤不是?”
穗穗和燕环也觉言之有理,二人带上能遮阳的帏帽便出去了。
不少游客被穗穗和燕环说动了心思,又亲口尝了如意馆的饮子,觉着实在不错,便跟着她二人去了如意馆。一时间一楼的散座竟全都坐满了,只能拼桌。食客们倒很大方,并不在意这些小节,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闲话。
郎君们都在一处讨论今日八队龙舟哪一队能取胜。娘子们分成两派,已经成婚的多半在聊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没成婚的则围在一起小声交换着少女间的心事。
听得外头几声高喝,江上顿时一副百舸争流的画面。龙舟头前专门站着一个打鼓的鼓舞士气,在富有节奏韵律的鼓点声中,几船精壮的汉子奋力划着。
路过如意馆面前的流段时,惹来不少欢呼。
不少小娘子们在二楼半是羞涩,半是跃跃欲试地朝底下看划龙舟的男人,纷纷讨论着哪位郎君看起来更英武非凡。
正当梁照儿忙得手脚不点地时,有一个面戴纱巾的娘子由侍女扶着鬼鬼祟祟地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