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作者:
栖云舟 更新:2025-09-10 09:30 字数:3849
几人商议完后,沈度和玉松一齐回了如意楼。玉松去接穗穗,沈度赶着回家干活。
原本围在一处说话的女人们都散了,沈度见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穗穗见玉松来了像幼鸟归巢似地扑到他身上,嘟囔道:“好半天了,怎么才来?”
玉松揉了揉她的头,低头温声道:“忙完了就来了。”
他冲梁照儿点了点头,寒暄了几句后便牵着穗穗回去了。
梁照儿抱着孩子对沈度道:“这些日子我想去刘老夫人那走动看看,上次寿宴她还算满意,直言让我得空也多送些糕点吃食去。刘知州久在汴京为官,想来刘老夫人也颇有见闻。”
沈度问道:“说不准这老夫人只是客套两句。”
梁照儿无所谓道:“管她客套不客套,咱们去了把礼数做足了,不能成事就当结个善缘,能成事不就是意外之喜了?”
第103章
凡成大事的人,大多执行力出奇的强,说干就干,绝不拖沓含糊。就如梁照儿,立刻择了各色糕点攒了个套盒,又捎上从连珠茶园里得的一盒上品雨前龙井和近来江南一带时兴的妆奁之物便去了知州府。
刘家除了在京城书院里读书的大哥儿,其余几个孩子皆跟着刘知州来了扬州。
梁照儿得知后,又替刘家几个孩子准备了些江南一带孩童们常顽的拨浪鼓、纸鸢和大阿福泥偶一类的玩具。
有些时候送礼并不一定要挑贵的,送到人心坎里的才是好的。
年纪大的就送保养身体的,年纪小的就送吃的玩的,中间的就比较麻烦了,得因人而异。
刘家几个小的接了礼都欢喜的不得了。不过刘家家教严,几个小孩虽喜爱那大阿福,却也不敢当场就抱着玩,仍规规矩矩地坐在位置上听大人说话。
梁照儿见状立刻夸赞说:“老夫人家的子孙果真规矩守礼,一看就是出身书香门第,这通身的气派教养绝非寻常人家能比的。”
刘老夫人见她伶俐聪明又不妒富愧贫,内心也喜欢的紧,微笑着谢过梁照儿的夸奖后又问:“我家几个顽皮猴,不过外人在时才收敛一二,倒叫梁掌柜见笑了。梁掌柜瞧着年岁不大,不知可有子女了?”
梁照儿:“有了,是个姐儿,年岁还小,才学会走路就没带出来。”
刘老夫人“哦”了声,又说:“也好,先开花后结果,你还年轻,能生养。”
梁照儿也不反驳,只说:“我身子还虚着,过些时候再考虑罢。”
坐在刘老夫人身旁的年青媳妇姓吴的吴大娘子矜功自伐道:“女人家麽,能生养是最要紧的。”
梁照儿往两旁一瞧,这位吴大娘子于生育一事上倒真如她所言是个佼佼者,只她便育有二子一女,再加上两房妾室所出,刘家的子嗣倒真不少。
“瞧我这脑子,倒把正事忘记了。”梁照儿懊恼地拍了拍脑袋,又从一旁挑出两件东西送给吴大娘子。
吴大娘子忽然出声约莫也是想刷刷存在感,作为今日专程来提供情绪价值的梁照儿自然也得跟上趟。
梁照儿递去一个白银条纱的香袋:“这里头是杭州粉和茉莉花肥皂,都是如今江南时兴的上好货,再好不过了。”
吴大娘子拉开那香袋一闻,一股清新的茉莉花香便扑鼻而来,闻着叫人凝神静气。
“这杭州粉是甚么?”吴大娘子问道。
梁照儿解释说:“这杭州粉就是擦脸的乳霜,只不过里头加了莲花汁子和珍珠粉,不仅能舒缓肌肤还能美白。”
吴大娘子闻言轻呼一声,抚着面皮道:“这……这杭州粉果真能舒缓皮肤?”
她的肤色有些暗淡,在汴京还好,不算特别黑的,可一到江南来便有些相形见绌了。吴大娘子瞧见江南女子肤色白皙又身量纤细,心中不免也有些羡慕。
梁照儿点了点头,“能呀,我观大娘子的皮肤泛红,用这个能褪些,再搭配上三花茶日常喝着,渐渐地就能好了。”
刘老
夫人好奇道:“这三花茶又是何物?”
梁照儿:“是由三钱金银花、两钱菊花和一钱玫瑰花三种花配成的茶。金银花和菊花清热祛火,玫瑰花理气解郁,兼顾清热与调和,味道也好,很受扬州城里头娘子们青睐呢。”
吴大娘子闻言便问能去哪买些,梁照儿又顺势推荐了建隆寺种、如意楼卖的三花茶,直言若是吴大娘子喜欢,往后自己差店里的伙计送来就是。
她又讲了不少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引得从北边来的刘家几人听得入迷。
“那邵伯湖当真这般有这等仙景?”刘老夫人问。
梁照儿含笑道:“挑个好天气去,当真有的。”
吴大娘子收了东西也对梁照儿稍稍亲近了些,“只可惜后院女子不好常出门,就叫二哥儿三哥儿他们去走走也就是了。”
刘老夫人点点头:“梁娘子常来讲讲外头的事,也好叫我们听了乐一乐。”
梁照儿连连应是,又讲了好些凑趣的俏皮话,不仅哄得刘老夫人眉开眼笑,就连原本有些端着的吴大娘子也卸下包袱笑了几声。
她倒不介意被人当作逗乐的丑角,毕竟自己也没什么好提供给这些上位者,能哄人一乐也算有本事。
刘老夫人身边的甘妈妈给孩子们分了些糕点,众人尝了后皆赞不绝口。
“像我这样年纪大的不爱吃糕点,甜腻的牙疼,如意楼这糕点倒很好,清新软糯。”刘老夫人尝了一块荷花糕后中肯地点评道。
梁照儿趁机说出今日来的目的:“若老夫人喜欢只管告诉我,我好提前安排着人送来,过些时日有可能就要离了扬州了。”
刘老夫人果然接着问道:“梁掌柜这是要哪去?”
梁照儿顺坡下驴:“汴京去,想着把店也开到那去,不过这些时日倒有些犯愁了。”
“愁甚么?”刘老夫人问道。
梁照儿叹了口气说:“我打出生起就没往北边去过,对北边的事也不了解,还在托相熟的人寻铺子租赁呢。”
刘老夫人望向身旁的甘妈妈:“我记着,谁家在京城里有个空的铺面来着……好像是他舅舅家?”
甘妈妈俯身回说:“老夫人好记性。说是原本的缫丝行养的蚕全死了,后来又盘出去给了个胡商卖些西域来的小玩意,不过也没开多些时候又闭店不干了。”
刘老夫人见状不好意思道:“看来这铺子风水不好,你们做生意的若是忌讳这些……”
梁照儿连忙道:“我倒不信这些,老夫人有所不知,原先如意楼那块地也是没人肯租赁的,如今也红红火火地经营着,可见还是事在人为。”
她将之前自己是如何智斗任老爷和孙五哥两人的事情徐徐道来,期间说到关键处刘老夫人和吴大娘也都揪起了心肠。
刘老夫人满脸焦急地问:“后来你可买下这块地了,那配了阴婚的姑娘又是不是走丢的那女孩儿?”
梁照儿笑着说:“若未买下,此刻我又如何能站在老夫人面前叙话呢?那姑娘没被配成,教任老爷的妻子周氏拦下来在庄子上安顿好了,不过她倒不是走丢的那女孩。”
吴大娘子也来了兴致:“从前世道乱些,常听闻有拍花子拐带孩子的,能找回来的不过寥寥。”
梁照儿也道:“是啊,不过这女孩运气算好的,这之后没过多久被找回来了,前年还成了婚。”
“也算苦尽甘来了。”对面两人总结道。
梁照儿又陪着闲聊了好一阵,见刘老夫人神致恹恹才借口告辞了。
金铃领着梁照儿倒了偏房,用戥子称了些碎银封了一折吃茶银子钱,又从酸枝木的大匣子里掏出几个过年留下来的押岁银锞子,海棠和如意样式的都有给她,直说这是刘老夫人给看的赏,叫她别嫌少,只管带回去给小姐儿收着玩。
见四下里无人,金铃又嘱咐:“若你在汴京城没寻摸到合适的铺子,就去马行巷找贾家的说是姑太太叫来的就成了。”
梁照儿感恩道:“多谢小大姐,我只送了些小玩意,却得了这么多赏,倒像一窝蝗虫饿着肚子来又卷了不少庄稼走。”
金铃被逗得“噗嗤”一声笑了,又说:“你这张巧嘴若能将我家老太太哄开心了,就算是拖家带口来也值当。不过可别怪我多嘴,你要是赁了马行巷那铺子可得做出些动静来,怎么说也是老太太引荐去的。”
梁照儿捧着金铃哄了几句,问道:“那马行巷是个什么地界?小大姐若是知道还请提点我两句罢。”
金铃自觉自己从前跟着主家曾在天子脚下待过,有几分傲然,把腰一扭坐下道:“汴京城有出了名的四巷,御街巷、潘楼巷、马行巷和高头巷。御巷麽,自不必说了,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两边为御廊,是顶顶繁华的地界,最要紧的是在宫墙边,寻常人难得在那里有间铺子。潘楼街也近着皇城,正临着一处岔路口,交通倒很便利,往南可至相国寺,不过那里多卖古董字画、衣服首饰一类的,少有食肆。马行巷的夜市最佳,比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连下足的地方都没有,两旁茶坊酒垆、勾栏瓦肆众多,最好做食肆生意了……至于那高头巷麽,东角楼十字街往南是姜行,东边接着景灵东宫,都是些纱行卖布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