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作者:栖云舟      更新:2025-09-10 09:30      字数:3768
  
  蔡相眯着眸子试探地问道:“你究竟想要什么?”
  蔡宣季费尽心思替他解决了宋合武,难不成只是为了在此表演叔侄情深?他可不信。
  “我要坐上相奉的位置,”蔡宣季眉目平敛道,“总是缺人的,不如让自家人来坐。”
  蔡相大笑三声,“我倒没看错你,你想要的我可以给你,你坐不坐得稳,就得看你自己了。”
  蔡宣季想到了如今在老夫人身边的胞妹,只得恭敬道:“相爷尽管吩咐便是。”
  “去给老夫人请安罢。”蔡相摆摆手,又专心看起了字画,仿佛方才种种皆是旁人所为,他只是个
  醉心诗书字画的闲臣。
  蔡宣季拖着身子从起坐间退了出来,转身去了后院。
  蔡老夫人正半卧在榻上,身下枕着两个芦花枕头,闭目养神地捻着佛珠串。
  蔡宣季进去叫了声“老夫人”便退到一边静静地候着。
  虹玉跪在老夫人身边捶腿,见自家兄长来了,忍不住欢欣地多看了蔡宣季两眼。
  老夫人身边的嬷嬷见状轻轻咳了一声。
  蔡老夫人缓缓睁开眼睛,瞥了蔡宣季一眼,不悦道:“来了也不知说一声,痴痴地站在那还教别人以为我苛待你。”
  蔡宣季笑着赔了不是,心中冷眼观着老夫人身边的嬷嬷使唤着虹玉,恨不得将这两个老虔婆打入十八层地狱。
  虹玉本该和宝绮一般做个无忧无虑的官家小姐,也有兄长替她筹谋个好人家,平安顺遂地过完一生,何至于在此被人当丫鬟使唤。
  这全怪他受蔡相和老夫人猜忌,虹玉才会被充作人质在此处。
  蔡宣季不经意间提起虹玉的婚事,却被蔡老夫人一口回绝:“我私心里要再留虹玉两年,等你伯父给她找个好人家,必不会亏待了她。”
  虹玉只好无奈地谢过老夫人,直言她待他们兄妹俩太好无以回报。
  蔡老夫人不欲与蔡宣季多见,直言自己要歇息,让虹玉送他出去。
  兄妹俩好容易有了机会叙话,却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虹玉安慰道:“阿兄,我一切都好,不必替我担忧,相府总比家里好,至少吃喝不愁,也体面。”
  蔡宣季僵硬地咧嘴一笑,不知该如何面对虹玉,只往她手里塞了几张银票:“深宅大院难免有些狗眼看人低之人,多多打点着些。”
  言毕,他几乎逃难似地从蔡相府逃了出来。
  又说宝绮及笄宴后仿佛一时间想通了,跟着曾氏回了韩家,与曾氏也渐渐亲厚起来,晨昏定省一日也不缺的。
  曾氏一开始也有些惊讶,不过在身边嬷嬷开解下也与宝绮全了面上的母女情。
  家中男人最爱见这副妻贤子孝的场景,总归宝绮迟早要嫁出去的,演也演不了许久。
  嫣然却忽然升起了一阵危机感,原本中立甚至偏向自己的小姑子近来却和继母打得火热,让她隐隐有些不安。
  她向从衙门回来的韩景彦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按说这以后是长子当家,宝绮这般捧着母亲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
  韩景彦尽量柔和道:“家和万事兴,同处一屋檐下,亲热些总比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好。”
  嫣然还欲说些什么,便被要回书房看书的韩景彦打断了。
  “官人今日在哪歇下?”嫣然小心翼翼地问道。
  韩景彦温和道:“今日事有些多,便在书房歇下了。”
  嫣然只好叮嘱了两句便随他去了。她心中焦急,韩景彦待自己并不算差,一月也会来个四五次,可肚子怎的就是没动静呢?
  曾氏肚子里保不准什么时候又冒出个孩子来,她可不想以后家产被分成好几瓣。
  没过多久,众人便知宝绮为何忽然转了性。宝绮与嫣然一同去曾氏屋子里请安时,说起宝绮的婚事,宝绮提道:“我愿在家侍奉双亲,带发修行,终身不嫁。”
  曾氏和嫣然一愣,随即异口同声地拒绝了这个无理的要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哪有姑娘家赖在娘家一辈子的呢?”
  宝绮忙道:“前朝有女子在家建道观带发修行,不嫁者大有人在,可见嫁人并非唯一的出路。”
  嫣然反对道:“无夫无子,往后老了该由谁奉养呢?”
  总不能叫她兄长和她侄儿养她一辈子罢!
  “阿娘给我留了嫁妆。”宝绮深深望了一眼嫣然,淡淡道。她心中一阵酸涩,昔日说嫁进韩家后,小姐妹们便可一处时常帮衬的闺中密友此刻居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曾氏见说到先头夫人,脸色并不大好,但也没说什么,只道:“你若不喜欢那蔡郎君,叫你父亲和兄长再去寻觅个好儿郎就是了。”
  “我是看不上蔡宣季,但也未见的看得上旁的人。”宝绮冷静道。
  三人不欢而散,韩景彦回来后听闻此事陷入了一阵沉思。嫣然催促道:“你快说说她,哪有女子终身不嫁的呢?”
  韩景彦摩挲着下巴,半晌才道:“启旸却非良配,不说他府中的妾室,但说他近来与子圭二人……想来其中必有隐情。”
  能让昔日同窗好友闹到如此地步的,怕只有盐案一事了。
  嫣然问道:“那…那官人站哪边呢?”
  “只装作并不知晓此事就是了,他二人若愿与我相交,我自还是如从前那般。”韩景彦摇摇头说道。他向来不爱与人撕破脸皮,也不欲过多参与党争。
  嫣然又道:“我记着崔主簿也未成婚,不如官人保了这桩媒?”
  韩景彦无奈道:“娘子就别乱点鸳鸯谱了。”
  他对宝绮成婚一事持开放态度,若是在家修行也无不可,凭着崔氏留给她的大笔嫁妆,也能自给自足地过一辈子。只有那些家中父兄想以姐妹女儿攀高枝或是与人搭上关系的,才挑也不挑,着急忙慌地把人嫁出去。
  第124章
  又说侯莫陈利应下了梁照儿与沈度的央求后,便开始满京城乱窜,透露自己的行踪,目的便是引得官府注意。
  他一下到东市买些刀具,一下又去西市买些砒霜之类的毒药。尽管没人肯卖他,但他身着奇装异服,成功地让所有人都对他印象深刻。
  梁照儿听闻后会心一笑,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得将水搅浑,越对他们有利。
  东市的铁行是某一党的产业,西市药铺的背后又是另外一党,侯莫陈利两边都去了,无法让有心人栽赃到其中某一边头上去。
  这猖狂的行动路线很快引起了府尹的注意,几乎还不等蔡宣季栽到沈度头上来,官兵就已锁定了侯莫陈利这个西域来的外邦人。
  买凶杀人,为避免被查出,选个外来黑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眼见官兵越追越近,趁着月黑风高之际,玉松和沈度将侯莫陈利送至长亭外。
  侯莫陈利挎着一大包金银细软与两人告别。
  沈度见状忍不住道:“你带着这么大一包西行,怕是容易遭匪徒洗劫,怎的不换成方便携带的交子?”
  侯莫陈利无奈道:“吐蕃人除了与中原人做生意的,其余人并不用交子,我只好全换成这些细软。不过这里头上层是假,下层是真,就是为了防着匪徒,再加小心些想来应该并无大碍。”
  玉松打断两人叙话,朝四下一望,沉声道:“该走了,侯莫留的线索明显,只怕那些官兵很快便要追来了。”
  侯莫陈利点点头,将面蒙上,抱拳道:“中原人常说山水有相逢,还望以后与诸位有缘再会。”
  虽然侯莫陈利只与沈度与玉松两人在扬州和汴京有过几面之交,但侯莫陈利却与两人格外脾气相投。他一向不爱中原人有话不好好说,总是左兜一圈、右兜一圈,绕得人头晕,恰好沈度与玉松又都是直来直往的性子。
  最要紧的是,他们都是一旦认准便全身心托付之人,并肩作战时毫无保留地将后背交给彼此,这种快意恩仇的感觉叫他很是喜欢。
  沈度亦拱手道:“天地之大,总有相遇的机会。说不准哪日我们将生意做到西域去了,届时还得靠你引路。”
  三人不多矫情,干脆利落地在长亭分别后,沈度和玉松又分头各自回了宅子。
  开封府的人举着火把匆匆赶来后只见人去楼空,气得捶胸顿足,好几日的时间竟被一个外邦人耍的团团转,实在太过丢脸。
  “回衙门!”只听得领头的不满地低喝一声,领着捕头们仓皇而退。
  次日下朝后,府尹气冲冲地找上蔡宣季,怒道:“蔡大人莫不是伙同那贼人故意耍本官,引得我手
  底下的人东跑西跑,却连个人影都没瞧见!”
  蔡宣季弄清来龙去脉后,咬了咬后槽牙道:“贼人狡猾,那日镖局前去救主的护卫言明当时在场者有三人,那胡人不过其一,还有两人仍在城中。”
  府尹冷哼一声说:“城中百姓数万人,蔡大人说得轻巧,又该如何排查?”
  蔡宣季淡淡笑道:“那护卫听见余下两人口音似江南一带,想必是才从外地来的京城,只管去排查近半月内新到京城的人家且有受箭伤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