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不是宿敌吗 第51节
作者:
素光同 更新:2025-09-10 11:20 字数:4331
连续两天的数学竞赛,每天四个半小时, 整整九小时的高强度解题过程早已 耗尽她的精力。
她任由自己放空了两天, 没有学习,也 没有胡思乱想 。直到第三天醒来,才从群里得知,她的数学竞赛竟然 也 得了铜奖。
当天下 午,返程高铁上,楚天青靠在窗边, 打开 小桌板, 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
车窗外是不断后退的风景, 眼前 却是一道全新的题目。
楚天青提笔,在纸上 写下 ,已 知条件:现 在她获得了数学、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的两块铜奖, 预计可以获得三万元竞赛奖学金,再加上 学校的额外补助项目,本月底之前,她能拿到五万元。
月考在即, 她有把握再次考取年级第一,可获得四千元月考奖学金,以及四千元贫困生突出表现 奖学金。
再加上 她之前 赚到的奖金, 她的资产总额将会超过七万元。
七万?
楚天青猛地拍了一下 桌子, 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她一度因为自己没能拿下 金奖而懊悔不已 。
如果顺利获得金奖,再进入国家集训队,省立一中会向她发放十万元国家集训奖学金。
但是, 这也 意味着,她必须在集训队里训练整整一个月,还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这将是一场激烈而漫长的战争,整整半年的时间里,她不会有任何时间去思考别 的问题。
楚天青在纸上 继续写:“失去,国家集训队名额。得到,寒假一个月休息时间。”
一个月,整整一个月,她可以用来干什么?
她忽然 意识到,或许不止一个月。
她已 经把高考内容吃透了,学有余力。她的世界,不再只 有竞赛一条线,而是可以延展出更广阔的分支。
那七万元,怎么处置呢?
笔尖轻轻划过纸面 ,楚天青的脑海里浮现 出这一周以来的经历。
考试结束了,她的压力也 减轻了百分之七十,可以完全冷静下 来。
楚天青拿出手机,查了一下 学校周边的几个小区,环境不错,租金每月三千,距离大学城和爸爸的工地也 不算远,她能承担得起。
第一步,要搬家。
给全家换一个生活环境,人住得好,才能把病养好。
第二步,要改善饮食。
不再让妈妈因为省钱,每天只 吃一点点。她可以自己从超市下 单,直接配送到家。
楚天青还得和父母好好谈一谈,说清楚这一次竞赛为什么没有拿到金牌。她知道他们会难过,但她也 知道他们爱她。只 要她和他们认真沟通,他们一定会明白。
想 到这里,她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她在纸上 写下 最后一行字:“如何赚钱?”
既然 她的时间宽裕了,又有了启动资金七万元,她决定自己琢磨赚钱的办法,而不是依赖于 竞赛奖金。
她一定能赚到钱,更长远的、稳定的赚钱办法。
虽然 她心里还有些焦虑,但她知道,焦虑的源头是恐惧。
还有很多事情,尚未发生,既然 如此 ,那就不要再想 了,不要再提前 为未知而恐惧了。
高铁抵达了省城车站,楚天青拎着行李下 车了。她有不少队友什么奖都没拿到,脸上 也 了流露出几分落寞,但情绪还算稳定。
“往前 走吧。” 她低声对自己说。
楚天青穿过站台,跟着人潮走向出站口。
只 要她不断地往前 走,总有一天,她会走到自己想 去的地方。
当天回到寝室时,正值周六,整层楼都格外安静,寝室里只 有楚天青一个人。
楚天青拿出手机,拨通了妈妈的号码。
这一次,电话接通了。
妈妈的嗓音依旧沙哑,说她和外婆已 经回到家中,正在慢慢休养。
听着妈妈的声音,楚天青能猜到,妈妈的身体仍未痊愈。
那些体检报告单的结果,楚天青记得很清楚。但是,她也 答应了自己,不要再为尚未发生的事情而焦虑,她要转移注意力,开 始解决问题。
楚天青握着手机,轻声道:“妈妈,我 拿了两个铜奖,奖金加起来有五万块。我 打算给你们换个房子。”
她说得很平静,不是在征求母亲的意见,而是在陈述一个早已 决定好的事实 。
不等妈妈回应,她又继续说:“我 已 经把账算清楚了,妈妈。我 希望你能相信我 。再过四个月,我 就十八岁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妈妈似乎还在犹豫:“宝宝……你这些钱,挣得也 不容易……”
“妈妈,我 还会赚更多的钱,” 楚天青爬上 床,抱紧了那只 小鲨鱼,“我 突然 发现 ,其实 我 有很多时间。我 的记忆力还是很好,脑力也 还好,我 可以自己赚钱。”
妈妈叮嘱道:“那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啊。”
楚天青忽然 意识到,只 要自己态度坚定,妈妈其实 不会拒绝她的强烈请求。于 是她又说:“妈妈,我 想 跟外婆说几句。”
很快,手机那头传来了外婆的声音:“哎哟,天青啊,我 这不正躺你妈旁边歇着嘛。前 阵子我 在小吃摊上 忙得跟陀螺似的,好些天没合眼了。最近可算闲下 来了,这几天补觉,身上 也 轻快点了。”
果然 不该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焦虑。之前楚天青非常担心外婆和妈妈,现 在想 来,既然 事情还没发生,那就一定不要提前担心。
楚天青轻声问了一句:“你们都知道我 这次只 拿了铜奖吧?”
外婆像是根本没当回事,语气依旧轻松:“嗨,我 年轻那会儿,上 山砍柴,碰上 一场大雨,砍刀一下滑沟里去了,柴也 泡没了,我 当时坐那儿哭半天。可你猜怎么着?雨停了,我 下 去找刀,捡着几根野生黄精,回头卖了一百多块钱,那时候钱多值钱啊,我 给你妈、你小姨买了一堆吃的穿的。”
外婆还说:“有些事,刚发生那会儿,你不知道它 是好是坏,再等一阵儿回头看,也 许它是来领你换条路的。”
换条路?
挂断电话后,楚天青心绪翻涌,记起了段启言的那句话“很多入选国家集训队的竞赛高手,最后都去做金融了”。
既然 竞赛的尽头是金融,那她为什么不提前 入行呢?
楚天青并不避讳赚钱。竞赛本就是她攒下 第一桶金的手段,接下 来的目标,更加直接。她决定开 始研究股票。
过去因为备战比赛,训练繁重,她没有余力去关注市场走势。而现 在,她终于 有了启动资金,也 有了一点空闲时间。
不过距离她成年还有四个月,等到成年之后,她才能开 设股票账户。而且,她也 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前 两个月的密集竞赛训练让她有些累了。
楚天青倒在床上 ,翻看着段启言交给她的一本资料手册,是省立一中的学生可以申请的所有补助项目合集。
翻着翻着,她忽然 看见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条目:“少年科学家希望基金。”
由省级科研机构设立,面 向高中生开 放,支持拥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开 展早期课题研究,单人资助最高金额为五万元,申报截止日期是,下 个月的月底。
她看着那一行字,不由得怔住了。
这个世界并未将她拒之门外。竞赛才刚刚落幕,通往科研的那一扇大门,已 经向她打开 了一道缝。
相比于 竞赛,她更喜欢科研。
不只 是“更喜欢”,而是“特别 喜欢”。
楚天青立即拿起手机,给王老师发了一条消息:“王老师,您好,我 刚才在学校的项目手册里看到了‘少年科学家希望基金’相关的信息,想 请问一下 这个项目,我 们学校现 在还有推荐名额吗?”
消息才刚发出去,对话框就弹出“对方正在输入中”的提示。
一分钟后,王老师回复:“你是想 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吧?正好,我 们市里这边的报名截止是十二月底,现 在才十一月,时间还很宽裕。你在省里获奖,能拿三千奖金,你要是进了全国大赛,后续还有科研单位愿意和你合作 ,奖金就更不是问题了,五万起步,评奖结果对升学也 有帮助。”
说完,王老师还把省立一中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教师微信名片推给了楚天青。
楚天青添加了对方好友。
这是一位刚满三十岁的年轻女老师,名叫闻之玲,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引进的青年骨干,闻之玲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与安全。
整个周末,楚天青都在与闻老师交流自己的想 法。
她向老师坦白,自己曾在图书馆看了许多与心理学有关的书,也 自学过计算机算法。
当初她本来还想 参加信息竞赛,但是因为时间安排与数学、物理竞赛冲突,她就放弃了信息。
周日晚上 ,在闻老师的建议下 ,楚天青确定了自己的科技创新课题《基于 改进情感语义模型的青少年心理状态早筛算法设计与应用》。
这个课题,与她自己的知识积累高度相关,也 回应了她内心一直牵挂的问题。比起枯燥的理论研究,它 更有可能帮助他人,也 是她更喜欢的。
更让楚天青惊喜的是,闻老师说,楚天青可以像信息竞赛生一样,使用学校的信息教研室与实 验计算平台。
闻老师还发来一条语音:“你最好还是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你要自己写代码,还要写论文……”
楚天青依然 打字回复:“对我 来说,还是太 贵了一点。”
闻老师的第二条语音带着笑意:“老师这里有一台旧的笔记本电脑,是四年前 买的,还能用。如果你不介意,就先拿去试试?”
楚天青激动不已 。她缓了几秒钟,才回答:“谢谢老师……真的非常谢谢您。”
消息才刚发出去没多久,闻老师就拎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从教师宿舍楼出发,走到了楚天青的寝室门前 ,把电脑和配套的电脑包一并递给她。
“谢谢老师!”楚天青连忙双手接过,“等我 比赛一结束,我 一定马上 还给您。”
闻老师笑着摆手:“用着吧,我 们学校这些年里,能认真做科技创新的学生也 不多。王老师早就跟我 说过你了,说你特别 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做事专注又不骄傲,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楚天青由衷地笑了。她抱着笔记本,像是抱住了一个沉甸甸的希望,脚步轻飘飘地往寝室里走。
她简直不敢相信,这可是笔记本电脑啊!
多么昂贵的,高端的东西,现 在也 落到她的怀里了。
闻老师走后,楚天青迫不及待地拉开 拉链,拿出电脑。
熟悉的联想 标志亮起,这是一台运行着windows 10系统的老款笔记本。
屏幕略微发亮,机身边缘有些磨痕,但系统运行得很流畅。她指尖在键盘上 轻轻触碰,来回滑动。
当然 ,她也 知道,闻老师如此 器重她,不仅是因为闻老师人好,更是因为王老师的大力推荐。
王老师大概又把她夸上 了天,说不定连“年级第一、竞赛全能、科研潜力股”这些话都说出去了。
楚天青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到床上 ,链接上 了学校的wifi。
她先下 载了闻老师发来的参考资料,又忍不住在网上 检索了大量关于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论文。
翻着翻着,她忽然 在某篇引用量极高的论文中,看到一个熟悉的作 者名字,林知夏。
林知夏?
楚天青记得这个名字。她曾经在省立一中的校史馆见过,林知夏是一位毕业多年的学姐,研究方向正是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
楚天青一口气读完了林知夏的四篇论文,越看越兴奋。她的心弦被 拨动了,却也 没想 过联系林知夏。
楚天青又点开 林知夏在北大的研究组,又看了几篇论文。她仔细研究了一会儿,林知夏组里的一个学生在arxiv网站上 预发表的一篇论文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她忍不住写了一封邮件,发到了那个学生的邮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