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5节
作者:你为什么忧伤      更新:2025-09-10 11:41      字数:5509
  秦河无奈地笑了笑道。
  “放心,如果一个月后,我没交学费,您可以让他们辍学,这四个孩子,我不但要让他们读小学初中,只要他们有能力继续读书,能考上高中大学,甚至博士,我都会尽一切能力供他们读书,我决不食言!这样我也对得起死去的父母和大哥!”
  秦河在心里还默默地加上一个人的名字。
  “林一清!”
  校长见到一脸激动的年轻人,不由也感动万分,顿时拍桌道。
  “好!只要你能一个月后交齐学费,那这孩子我收下了,等下我叫人给孩子先办手续,年轻人,我相信你!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信任!”
  秦河见校长答应,顿时感觉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前握住校长的手,表示感谢!
  秦河这边的事情算是办好的,现在唯一差的就是钱了,一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秦河想在一个月时间拿到稿费,那基本不存在的。
  因为他前面寄出的信,目前还刚刚到达杂志社收件室,因为过年的原因,杂志社这段时间也是放假的,编辑们这才刚刚上班,这段时间投稿的信件全压在一起,能不能被编辑看到,都还得看运气。
  小韩是读者杂志社一名编辑,作为一名在杂志社这个行当混了四五年的老油条,小韩对审稿这份工作没有特别的喜好,因为读者杂志这些年的火爆,每天都有天南地北的读者投稿,刚上岗那一会,小韩感觉这项工作就是折磨。
  因为天南地北的原因,很多投稿者素质参差不齐,很多自以为是,把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写成日记就寄了过来,结果一看,狗屁不通,还有一些投稿错别字连篇,看了半天都不懂什么意思的。
  最后在前辈们的帮助下,小韩才懂怎么做好一名杂志编辑,所有的投稿一目十行,一旦觉得不行,直接扔垃圾桶就行了,不用就管他后面写了十万字还是八千字。
  一旦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先放到一边,待全部简单挑选一遍后,最后留下的也就一小部分了,这种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倒上一杯茶,慢慢品味。
  待看完后,轻松选出需要的文章,这时候也快下班了,一天任务轻轻松松完成,就这样,小韩从煎熬变成享受自己这份工作,福利好,又轻松,小韩估计再熬两年,自己也能升级为老韩了!
  刚开年上班两天,小韩和以往一样,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抚了抚眼镜,飞快地拆开信件,只看了不到十秒钟,第一封投稿就被他扔到桌子下面的箱子里面了,当这里堆满了,就表示今天任务也差不多完成了。
  一封接着一封,十分钟不到,桌子下面已经慢慢堆了薄薄一层信封了,小韩,不急不躁喝了一口茶。
  这种情况小韩早已经习惯,作为每期发行数百万的杂志,面向的读者千千万万,每期来投稿的多如牛毛,但是真正从里面挑选出满意的作品并不容易,但是数量取胜,总有能看上眼的,就算自己看上的文章,也不一定会登刊,谁叫竞争大呢!
  待杯中的茶水快喝完了,小韩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桌子底下的箱子,已经堆了三分之一高了,而旁边的放着六封信件,小韩看了看时间,见已经十点半了,还有一个半小时下班,小韩又看了看空了的茶杯,觉得应该还倒一杯,今天运气不错,已经选出六封信件了,下午应该能很轻松完成任务,干脆摸鱼算了。
  小韩拆开手上这封厚厚的信封,他甚至连看都没看,就下意识想往下面箱子扔,因为这种超级厚的信封,大多都是一些老古董写的,又臭又长,根本不适合读者杂志风格。
  大多这种文章登刊的几率并不高,何况今天已经差不多完成任务了,小韩也没那么心情仔细看了,信封刚扔下。
  小韩突然下意识停顿一秒钟,又弯腰从箱子里捡起信封,重新打开,第一张纸,他刚刚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是当看到标题的时候,他顿时愣住了。
  第10章 10:我在美国的那些年
  “退伍后,我在美国赚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
  小韩看到这标题,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再一次抚了抚自己眼镜,一字一句地看,发现标题还真没错,特别那一百万几个字还故意写大一点点,让人第一眼就认出来了。
  小韩不知道的是,经历过后世标题党的熏陶,秦河在给读者,故事会,还有知音杂志投稿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的。
  秦河在写文章之前,仔细把自己记忆中几个有名的杂志内容都认真翻了翻,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那就是读者杂志的风格大多是三观正,贴近生活,正能量,最后还有一点,崇洋媚外!
  很多文章都是描写国外的美好生活,再拿国内的人和实物对比,来教育孩子,仿佛国外才是正确答案。
  而故事会杂志的风格大多是悲剧题材,猎奇,讽刺,特别2000年以前的故事会,基本都是这类风格,九几年的故事会风格讽刺味特别严重,讽刺现实,讽刺社会,讽刺官员,带科长、局长、科员、门卫的词特别多,现实味很重。
  至于知音杂志,这个时代的风格,那完全就打擦边球,稀奇古怪的明星秘闻,还有某知名人物和某某女星的故事,一句话概括就是感情纠纷的越严重,越狗血,知音杂志就越喜欢。
  至于这三个杂志秦河小时候最喜欢读的杂志应该是故事会了,毕竟里面的故事很多都拍案叫绝,后来慢慢进入和谐社会,很多文章收敛许多,渐渐也没那个味道了。
  如果说重生到这个时代,秦河最喜欢的杂志,那肯定是知音杂志,至于为什么?
  因为它给的稿费高!
  秦河在后世曾经看过一个节目,好像就有主持人调侃知音杂志,大概意思就是知音杂志当年为了稿子,开出天价稿费,在九十年代,就千字千元的价格了。
  这个价格在当时的杂志圈子里,那就是天价。
  现在是九七年,虽然秦河不知道这个世界知音杂志稿费如何,但是经历过这段时间,秦河发现这个平行世界,其实发展方向基本和自己那个时间没什么区别。
  无非就是少了一些人,但是同时也多了一些人,多的那些人,自动补全了少了那些名人的工作生活和名声。
  如同那句话一样,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就停止转动。
  这或许就是平行世界的自我修复功能。
  这三个杂志名气大,秦河这才给杂志投稿,主要目标也就这三个杂志。
  因为这三个杂志销量大,正规,应该不会出现拖欠稿费的事。
  所以针对这三个杂志社风格,秦河精心写了二三十篇文章,都是符合这三个杂志的风格文章。
  比如读者杂志,小韩编辑目前看到的这篇。小韩的确是被标题吸引住的,如果没有那个一百万的标题,这封投稿信肯定被拒了。
  小韩摸了摸信封的厚度,有些皱眉,但是想想今天时间应该不急,还是决定先看看这个投稿。
  小韩重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把信封打开,一叠厚厚的纸张出现在他手上。
  文章开头用真人叙事的方式,一个年轻人八十年代,刚从老山前线退役回家,因为家境很差,年轻人就决定去外闯一闯。
  一次因缘巧合下,这个年轻人来到了美国,靠着功夫,最终救了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老夫妇收留了他,因为老夫妇开了一家快破产的工厂,所以也给了年轻人一份工作,年轻人靠着诚实和努力,感动了某个合作商,最终让这家工厂起死回生,最终在老夫妇临终前,留下遗嘱,把家产留给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从此成了一个百万美元富豪。
  整篇文章充满诚实,努力,拼搏,还有感动,最后还有奇迹,结尾处的遗嘱让年轻人成了百万富豪,给人留下羡慕嫉妒恨的猜想。
  这是一篇妥妥的正能量和真善美,特别符合读者杂志的风格,而且这篇文章完全用真人叙事的语气一一道来,让人总感觉太真实了,这才是我认为的世界,只有诚实和努力才能感动老夫妇,才能感动美国人,最终让他成为百万富豪。
  如果这篇文章是二十多年后发表的,知乎用户会把这篇文章骂得狗血淋头,先从逻辑看,你一个普通年轻人,怎么去的美国?另外美国人信枪支不信功夫,还有在美国做生意靠诚实?你怕是神志不清吧!
  但是恰恰在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特别相信诚实才能感动美国人,特别相信只有在美国,人家才知道好人好报,所以得到老夫妇百万财产才是他们认为应该的故事结尾。
  小韩也是在感动中,准备再一次回味了这篇文章,但是突然他眼睛扫到信封里外,另外一份稿件时,眼神明显又愣了一下,因为这上面的标题是。
  “美国贫民窟里诞生的橄榄球冠军!”
  小韩抚了抚眼镜,又开始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不知不觉,小韩桌子上的茶水已经凉了,直到同事路过他的办公室,敲了敲门,他才反应过来,一看手表,已经中午下班时间到了。
  不知不觉竟然看了一个多小时,小韩不由摇了摇头,端起茶杯,刚喝一口,他就发现茶水已经凉透,无奈地站起身,伸了伸懒腰。
  他再一次低头看了看刚刚自己看的这封投稿信,不由感觉内心五味杂陈,这封信里面有五篇文章,每一篇都非常符合读者杂志的风格,甚至他都觉得这每一篇文章,都能入选今年最佳文章,因为每一篇文章里面表达出故事性和正能量,还有积极向上的风格,让他爱不释手。
  如果秦河知道编辑此时的心情,估计会发出猪一样的笑声,他投给读者杂志的文章,里面是七分假一分真,还有两分纯粹是靠后世知乎段子组成的“反”正能量故事编凑而成的文章。
  靠着知乎体的模式,让这些文章都显得特别真实,仿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如果小韩编辑仔细研究这些文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基本都是先苦后甜,而且主角性格一定要那种光明磊落,不能是那种带负能量属性。
  如此同时,知音杂志编辑也已经上班,负责审稿的编辑老崔今天心情很差,因为他再一次被上司骂得狗血淋头,上司骂他这几个月送的稿件都是狗屎,要刺激没刺激,要深度没深度,好不容易出了一篇爆款文,还被当事人告了。
  “我怎么知道投稿人是胡编乱造的,谁知道是不是真事,明星私生活本来就很乱好不好!”
  老崔喃喃自语地给自己开脱。
  知音杂志每一期封面都是一个美女明星,里面内容大多也是围着恩爱情反目之类的故事展开,特别明星私生活特别受读者欢迎。
  所以某一段时间,知音杂志疯狂地收集这类明星私生活的稿件,越劲爆约好,稿费也是高得惊人,千字千元,在这个月工资才几百的年代,随便胡编乱造几千字,够半年工资了。
  本来明星也需要曝光度,知音杂志每一期曝光一些明星之间的狗血,大家也是一笑而过,你需要流量,我也需要曝光度,大家互相默认。
  但是这段时间文章口味越来越重了,开始点名道姓说某某人的私生活混乱了,什么有私生子呀,什么搞多人运动sm之类的,这些乱七八糟的,那个明星受得了,所以这才遇到硬钢了。
  实际上,这也就是这个年代,很多东西门面上写都没人管,比如这个年代很多出版书籍上,各种器官描述多精彩,还有各种官员隐秘文章随处可见。
  后世谁敢写?
  谁敢?
  第11章 11:时不待我
  老崔摸了摸口袋,摸出一根烟,审稿抽烟已经成了他很多年的性格,烟茶成了这一行的标配。
  知音杂志之所以能一路销量爆红,原因无非抓住了群众的好奇心和偷窥心里。
  如何在众多稿件中选出这类稿件,这也算一个技术活,如果秦河投稿给读者杂志的稿件,投给知音杂志,那百分百会被拒稿,因为风格改变不符合。
  而知音杂志要的风格,秦河很清楚,所以也精心写了十几篇绝对让编辑们眼前一亮的文章。
  其实写起知音体的文章,秦河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只要回忆起知乎那些点赞几千几万的知乎故事,再把里面的角色换了,似真似假,真真假假,如果不去调查,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而且知乎那些点赞过万的狗血故事,可不是知音体可比的。
  虽然知音风格很明显,而且每期投稿的稿件也超级多,但是从里面选出合适的稿件,确实不容易,因为这个年代的人想象力还是不够。
  很多读者看了知音故事,都想把自己的那点鸡皮蒜毛的狗血故事写上投稿,这些故事虽然也是恩怨情仇,凶杀之类的故事,甚至还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但是大多投稿的都是直接把事情简单描述一遍就投稿了,结果编辑一看。
  标题是,我知道一件凶命案,内容是:某年某月,我小区发生一件凶x案,听说是情x,夫妻俩打架,丈夫错手x死老婆。
  简简单单几百字就把事情说完了,这种稿件,怎么可能入了编辑们的法眼?
  有经验的投稿作品应该是,标题就是:高学历博士偷情被抓,震怒之下怒杀十八岁娇妻!
  至于内容,自然是得把老公老婆各种心理反应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震惊,愤怒,悲伤。
  这样才能吸引吃瓜群众。
  老崔面无表情地抽着烟,一封封信看过去。
  今天本来心情不好,稿件内容更加是狗屎,很多如同小学生作文一样的稿件看得老崔牙疼。
  老崔烟盒里面的烟渐渐减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崔猛然坐直身子,终于眼前出现一封让他有些感兴趣的投稿了。
  这封厚厚稿件,第一篇文章就把他吸引住了。
  主人公是一个刑侦警察,亲身经历过的一件案子,里面的角色有老板,女明星,女富豪,有血案,还有出轨仇杀,所有的恩怨情仇,这篇文章里面竟然都包括。
  甚至文章结尾,还留了后续,留下悬疑,因为这件案子里面,杀人凶手最后自杀在监狱,留下一个名字。
  而这个名字是从文章开始就出现过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是以好人的形象出现的,自始至终,都和案件没有任何关系。
  而到了结尾,这个凶手留下他的名字,仿佛是一团迷雾让人欲罢不能,因为很多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仔细再看这篇文章,就会发现,这个好人虽然和案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案件中,很多关键人物都和这个好人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甚至还有一个线索都是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才引出来的。
  结尾的悬疑气氛让这篇普通的恩怨情仇增加了一丝回味,而刑侦警察的描述又增加了一丝真实。
  老崔把这篇文章看了两遍,始终感觉心里痒痒的,有种去查清楚到底什么是真相的错觉。
  老崔和小韩一样,最终又被另外一个故事吸引,因为这封投稿信里面,有三个单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