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6节
作者:
你为什么忧伤 更新:2025-09-10 11:41 字数:4926
或许是看在知音稿费多的原因,秦河写知音的投稿,文章长度稍微长了一点,但是里面的细节更加心动真实,比起知音编辑润笔后的故事,绝对高一个档次。
其实秦河之所以留一个悬疑,是因为原本知乎上的故事太长了,他没办法,只能取其精华,再加上知音需要的明星,老板,什么人物,自己圆一个故事,当然,都是化名,鬼知道现实中有没有这个人名。
至于最后凶手在监狱自杀留下的一个名字,鬼知道什么意思。
反正秦河感觉那个好人不舒服,就故意留他的名字了,谁管那么多!
能在知乎点赞过万的答案,必须有让人吸引的内容,何况还是那种猎奇的问答。
老崔整个上午,都没再继续看其他投稿,仔细把这三篇文章看了好几遍,每一个故事都让他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知乎体和知音体第一次的结合,让这个九十年代的杂志编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
至于故事会的投稿,秦河给风格,也基本是符合这个年代故事会杂志风格的文章,至于会不会和读者知音杂志一样被编辑一眼看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他们每个杂志,秦河都投了十篇文章,他相信,总有慧眼的编辑拾到他这颗珍珠。
为了尽快拿到稿费,秦河还在每封信里留下了地址姓名,还有身份证号码,一切汇款的联系方式,另外还写了一个小故事表达他的确尽快需要这笔稿费。为了尽快要到稿费,秦河虚构了一个故事,就是自己从小就天赋秉异,自学成才,特别爱听故事,这些年走过天南地北,是一个浪子,而这次回到家乡,发现父亲因为得了重病,而自己身上这些年也没存下钱,急需一笔钱拿来给父母治病,所以把自己这些年听到的经历写成故事投稿,时间就是生命!
秦河编的这些故事,如果在后世,很容易就查清楚,但是这个年代,先不说调查很麻烦,而且也没杂志社花那个功夫去调查,文章写得好,给人家稿费是很正常的,人家只是家庭原因要钱要得急而已。
秦河之所以要稿费要得这么急,首先就是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问题,再一个,自己时间很急呀,按照这个年代的尿性,这个月登刊的文章,或许就是前面几个月选出来的投稿,作者三五个月后拿到稿费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半年一年也不奇怪。
而且自己就三年不到的时间,开局就断腿,家里还有四个娃,自己没钱没腿,根本没办法出去,这种情况,只能希望杂志稿费早点到。
有了稿费,先解决几个孩子的后顾之忧,再思考写一本能让林一清完成大作家遗愿的作品,时间不等人。
至于写什么作品,经过这些天的分析和研究,秦河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时间紧迫,时不待我!
第12章 12:书店思考
为了完成林一清的遗愿,秦河思虑许久,决定计划写的书的名字是。
“三体”系列!
如果说秦河这三十年人生中,有什么书籍看完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三体系列算其中之一。
秦河看三体系列,第一次是看到一本旧杂志,随便翻了一下,看了一个开头,当时并不感兴趣,就放弃了,但是隐隐约约记住了三体这个名字。
再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是看到某个新闻上,说这本书得到奖了,秦河当时书荒,也就在网上找到这本书,看了开头一点,感觉很一般呀,并没有让自己感觉特别的地方。
就这样,再一次放弃,直到一年后,秦河回家过年,当时家里正建新房子,秦河也在帮忙,在乡下没什么娱乐活动,加上那段时间苦恼。
秦河无意间再一次打开那本书,在一个夜晚,秦河渐渐把那个本书读进去了。
就这样,秦河整整一个月都在思考地球的未来,人类这么渺小,为什么还那么喜欢作死呢?
实际上,这本书真正走上神坛地位还是大刘获得雨果奖后,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双双加持,让一向喜欢崇洋媚外的国人在网络上把这本作品推上神坛。
秦河想写这本书的原因,首先是这本书的确让他记忆深刻,里面布局和世界观让秦河记忆深刻,另一个就是这本书的名气了,这本书最后也让大刘走上神坛了,成立中国科幻第一人。
按道理这本书带来的名声应该足以完成林一清的遗愿了。
另外还有一点,这本书字数不算特别长,三体系列加起来都才不到九十万字,这个年代应该也有电脑了,秦河在思考是用电脑打字还是用手写,如果杂志投稿有反应,到时买一部电脑打字,那秦河决定还是用电脑打字吧。
如果有了电脑,有了记忆深刻技能,靠无脑抄,秦河估摸着十天不到就可以完成九十万字。
但是让秦河苦恼的还有一点,自己时日无多呀,三体这本书是2006年才开始连载的,现在才1997年,差了接近十年的时间,这种科幻书真会有人喜欢吗?
当然,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秦河担心的是到时自己把这本书写出来,并且出版了,得到的结果却是。
过了十几年后,这本书才爆红,那这个任务质量肯定不会让系统满意,也不会让林一清死不瞑目呀!
秦河离开校长办公室后,就被校长安排老师给燕子办了手续,让她重新入了学,
秦河问了林一峰,附近有没有书店,得知学校外面就有一个私人书店,而且里面偷偷摸摸卖了很多学校禁止的书籍。
这正合秦河的心意!
秦河让两人先去教室和同学熟悉一下,自己拄着拐杖去了校外的书店。
这家书店还挺大,最外面的地方摆放着一些学习用品,最外面一层书架上,基本都是学习书籍,待走进房间后,才发现,里面还有五六个书架。
待走近一看,清一色的课外书籍,其中武侠小说最多,还有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反正也基本都是小说类型的。
这和秦河记忆中的初中时光没什么两样,自己读初中的时候,也特喜欢看武侠小说,但是网络小说很快就以绝对的优势压倒武侠小说。
到了二十多年后,武侠小说已经成了小众文学了,哎。
网络小说和武侠小说相对,最大的区别就是代入感和爽感。
武侠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主角遇奇遇,或者遇到高手传上一甲子功力,学到绝世武功最后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而网络小说往往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描述的,世界观也不再限于武侠世界了,这就比武侠世界有趣多了,再加上网络小说大多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这种以现代苦逼主角的视角,更加让人有代入感。
除了武侠小说外,这个书店,自然还有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杂志,大多都是读者文摘,故事会,鬼故事之类的,偶尔看到一本科幻世界的杂志。
秦河在书店逛了半小时,摇了摇头,走出书店。
其实这种中学旁边的书店,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和秦河记忆中的自己的经历过的年代差不多。
实际上,这种书店,根本不卖主流小说,因为那些书,中学生根本不喜欢,实际上整个九十年代,秦河记忆中最深刻的主流小说。
应该是黄金年代,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之类的小说,当然,还少不了平凡的世界,到了九十年代末,主流小说渐渐开始不再是现实类了。
一九九八年,一部还珠格格电视剧,把整个内地主流价值观都开始带偏了,渐渐,言情小说开始当道,韩寒和郭敬明新一代作家开始接班,最后慢慢是网络小说接上,武侠小说和现实类的小说,渐渐没落。
秦河站在书店门口,思虑许久,也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
“三体”系列,他肯定得写,虽然不知道这书会不会在这个年代引起轰动,但是靠着这本书的版权,足以让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甚至未来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除了三体系列外,秦河还决定多写一到两本小说。
目前才一九九七年,就算抄后世的小说,也必须能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接受。
秦河不是没想过直接抄写斗破这类曾经打破n多记录的小说,但是那种退婚流到这个时代,真会被人接受吗?
秦河不敢百分百确定。
但是秦河很快脑海中出现另外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作者靠这本书连续登上作家富豪榜好几年,光版税收入就数千万。
而且这本书老少皆宜,不管在二零零六年,还是二零一六年,都销量不错,受众极广。
秦河相信,就算这个年代,这本书依然会爆红。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
“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可以说是真正打破普通人对历史类书籍的认识,在他之前,也曾经有很多牛逼的历史类小说。
比如万历十五年,还有二月河系列的“帝王系列”,这些书都曾经在某些圈子里是非常牛逼的存在。
但是,这些书,看的大多都是某个群体,对历史毕竟感兴趣的人群。
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一出,才真正让普通人也认识到,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描述,历史也这么有趣。
第13章 13:羞辱
逛完书店,秦河重新回到学校,看着校园里,一群嬉笑打闹的孩子,秦河感觉自己和这些孩子们已经产生一种距离感。
很多个夜晚,自己都做梦,梦到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坐在教室里,语文老师喋喋不休讲着什么,自己趴在课桌上偷看武侠小说。
那种没被发现的小窃喜,偶尔望着前桌一个女同学的背影,一丝懵懵懂懂的情愫在自己心里发芽。
曾经何时,自己都希望早点长大,早点工作,这样自己就能有零花钱了,有买不完的零食,或许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慢慢长大才发现,长大后,零食是吃不完了,因为根本不爱吃了,口袋里的确有零花钱了,可除了零花钱,买车买房,连零头都不够。
小孩子的世界,其实也有忧,有虑,但是他们的忧虑,对成年人来说,更多像是羡慕,可惜成年人的忧虑,小孩子永远都不会懂。
今天刚开学,并没有上课,而是老师点名和领取教科书,连安排座位都没安排。
待燕子他们几人一起出来后,秦河带他们去学校隔壁街吃了一碗米粉,早上因为记着搭人家的拖拉机,连早餐都没吃。
燕子几人有些拘谨地坐在小饭店座位上,他们从小到大,都很少去外面吃饭,零花钱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东西。
有书读,能每天吃饱饭,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
除了两个小的学费外,秦河身上还有一百来块,反正现在还能欠着学费,这些钱,秦河也不准备先交给学校了。
点了五碗米粉,当老板端上来后,几双眼睛直勾勾瞪着碗里,秦河有些心酸地端到每人身边。
“开吃!”
秦河拿起筷子,招呼一声,大家双眼顿时离不开碗里的米粉了,一碗简单的酸辣米粉,让秦河感觉到由衷的满足。
重生到这个世界以来,每天都是红薯加米粥,青菜到不缺,家里地窖里,除了红薯就是大白菜,但是除了这些,连一丝肉味都没沾到。
秦河看了看自己那瘦成竹竿的手臂,再看看面前几个同样又瘦又黄的几个孩子,不由再一次感慨自己的失败。
一碗米粉自然不能吃饱,但是几个小孩都很自觉地没有出声,默默地把碗里的汤喝干净,秦河也是如此。秦河很想喊一句,“吃饱了吗?”
有心想喊再来一碗,但是想了想还是停住了,现在前途未卜,也不知道自己寄过去的杂志到底能不能被杂志社看上,万一自己写的那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那自己也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想着投稿的事,再看到桌子那边林一峰那张黝黑瘦弱的小脸,对着碗里最后那点汤水舔着,一副幸福的模样,让秦河感觉有着急迫想赚到钱的冲动。
吃完粉,几人准备回家,刚刚在米粉店看了时间,现在是早上九点四十,和回村拖拉机师傅约好十点学校见面,秦河几人连忙回到学校旁边,准备等下坐拖拉机一起回村。
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拖拉机始终没出现,明显超过十点了,学校的学生也陆陆续续开始和家长一起回家。
待站了快一小时后,秦河终于感觉有点不对劲了,招呼林一峰去学校看看,拖拉机师傅的孩子还在不在学校,如果不在,问一下他们同学,那孩子是几点钟走的。
过了不到五分钟,林一峰就急急忙忙跑了出来。
“哥,胡富超那小子九点多一点就走了,被他爸接走了!”
秦河脸上铁青,没有说话。
林家和村里关系说不上好,但是也不算坏,毕竟林家来胡家村都二十多年了,林家父母也会做人,基本不和村里人争吵,分最差的山和田,父母都没有和村里吵过。
但是在农村,你作为一个外来人,还是一个老好人,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地位的。
燕子几人开学,秦河因为腿的原因,走不了远路,所以才特意问清村里开拖拉机的师傅,师傅同意过后,秦河才决定来镇上学校看看。
早上到了镇上,秦河也觉得不好意思,当时下车的时候,就去对面小卖部买了两包烟给了师傅,烟虽然是最便宜的烟,是农村人常抽的便宜烟,但是这份人情,秦河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