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6      字数:3430
  糜晃将全军分为十队,一二三队多为孩童少年,邵勋便是一队队主;四五六七队多为老人,吴前为四队队主,今年五十整;八九十队为精壮,这杨宝就是八队队正。
  “杨宝欠收拾,邵郎君多揍他几顿,就老实了。”吴前咧着缺了牙的大嘴,嘿嘿笑道。
  “军中禁私斗。”邵勋回了一句。
  “邵队主这么说就见外了。”吴前不满道:“上月大槐树下,你一打二,把杨宝、秦三都揍趴下了,杨宝还好,秦三跪地求饶了吧?”
  邵勋愕然,没想到事情传得那么快。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他们这幢人,在征发之前都是农兵,以他现在的武艺底子,干挺杨宝、秦三二人简单得很。另者,军法固然严禁私斗,但说实话,这种事哪天少了?一群大男人经年累月凑在一起,不打架才是怪事呢。
  “郎君揍得好,揍得妙啊。”吴前笑道:“将来提拔军官,郎君希望就更大了,到时候可别忘了多多照拂老朽。”
  “没影的事,念叨作甚?”邵勋摇了摇头,道。
  “哎,话可不能这么说。”吴前说道:“低级军将,没有世家子愿意来当的。也不需要你懂什么兵法谋略,就一条,敢打敢拼,武艺出众。咱们这些歪瓜裂枣,盘算来盘算去,就那么几个人有希望,郎君你多揍杨宝他们几顿,在军中闯出名气,将来设督伯,上官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你。”
  邵勋不置可否。
  其实,谁不想升官呢?这是一个阶层分明的世界,每高一级,享用的资源就多一点。更别说这会是乱世了,底层小兵就是炮灰的命运。低级军官虽说也是炮灰,但如果继续往上爬呢?爬到幢主的天花板,生命保障就多了很多。
  “不过——”吴前看了看周围,悄悄凑了过来,低声道:“听闻杨宝是刘司马的亲族,可能会使阴招,邵郎君还是多留一份心眼为好。”
  “刘洽?”邵勋皱了皱眉头,不解道。
  “就是刘洽。”吴前重重地点了点头,道。
  “军户怎么可能与外人结亲?是不是弄错了?”邵勋疑惑道。
  世兵世兵,世代为兵,即所谓兵家子也。
  他们只能内部婚配,不可与外界结亲。
  其实也不独世兵了,整个社会多多少少都有这种现状,即所谓“身分内婚制”,意思是只与自己身份对等的人结婚。
  军户的待遇很差,平时种地,绝大部分收入要贡献给朝廷,战时还要打仗,生死难料。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当世兵,世兵家的女儿也想外嫁,让自己的后代摆脱军户身份。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因为一时管制较松,大量军户家庭出身的女子外嫁,与普通民家子结婚。朝廷闻知后,下令整顿,将这些女子从她们丈夫身边夺走,配给世兵光棍为妻,造成了西晋史上最大的官方牛头人行为。
  律令之严苛,可见一斑。
  “总有例外的嘛。”吴前笑了笑,只是那笑容看起来有些苦涩,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
  大晋朝“种姓制度”,好啊,妙啊。
  如果不把这狗屁玩意砸烂,自己岂不是也只能与军户家庭女子成婚?
  他回忆了下以前见到过的那些军户女子,心中更是无语。
  “你这身板、武艺、见识,不当督伯可惜了。”吴前嘟囔了一句,快步走了。
  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
  在潘园安顿下来后,众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清理行动。
  房屋粗粗修缮了一番。
  杂草被清除干净。
  农田被整饬出来。
  水碓被修复。
  幢主糜晃甚至让人赶来了一大批牲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永宁二年(302)十月,晴。
  旷野之中,数百人弯着腰,手挥大镰,奋力收割草料。
  邵勋直起腰来,擦了擦汗。
  在这个年月,军士是要干活的。甚至于,世兵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在料理农活。
  耽误训练?那就耽误好了。
  训练多了,吃得就多,开销就大。
  至于战斗力不行,那更无所谓了。大家都这样,比烂就行了。
  去岁诛逆贼司马伦,洛阳左近十三岁以上男子悉数征发,这些征来的兵有战斗力吗?显然是没多少的,还不是一样上阵打仗?
  真正不用干活的,其实就洛阳禁卫军的一部分人。他们是募兵,大部分时间在锤炼杀人的技艺,无需在田间地头劳作。
  尤其是几个骑督辖下的具装甲骑,啧啧,那叫一个威武。一人三匹马,人马俱披重铠,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普通世兵抵得上人家一根腿毛吗?
  “需要贵人提携啊。”邵勋默默叹了口气。
  没有贵人赏识,这日子是真的难熬。
  嗟叹一番后,正待继续干活,眼角余光瞥见了一抹血迹。
  “且住。”邵勋按住了一名少年的肩膀,仔细看了看后,从腰间解下牛皮水囊,让他坐下。
  少年有些不知所措,颤颤巍巍地坐到地上。
  邵勋拿水清洗了一下。
  少年的脚踝不慎被镰刀割伤,鲜血淋漓,看着很是吓人。
  清洗完伤口,邵勋从身上扯下一段布,仔细包扎完毕后,说道:“去那边树下休息。”
  “队主……”少年嗫嚅道。
  他今年只有十岁,离乡万里,心中彷徨不已。受了伤只能自己默默舔舐伤口,想家的时候,还会一个人偷偷哭泣。
  终究还是孩子啊。
  “无妨。”邵勋温言道:“在我的队里,大伙本就应互相帮扶。”
  说完,他喊来了另外两名少年,道:“将毛二搀扶过去,你等今日就照料他。”
  “队主,还要割草呢……”有少年说道。
  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们队还有四十七人,一人匀一点,很容易就完成了,去吧,听令。”
  “诺。”二人领命,搀着毛二离开。
  三人渐渐远去,毛二时不时回头看一眼。
  邵勋笑了笑,大声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谁都不希望自己被抛弃。一起割草,一起杀敌,一起吃肉,谁都不能落下。”
  说完,他弯下腰,奋力挥舞镰刀。
  众人听了,有些懵懂。
  他们年纪还小,普遍不太能理解话语中的意思,但在队主示范之下,都下意识加快了动作。
  邵勋哈哈大笑,镰刀上下飞舞,快如疾风。
  光靠这一件事情,是无法改变一群人的观念的。好在他还有时间,在长期的相处中,可以通过一件又一件事情加深印象,最终捏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团体。
  辛苦的劳动持续到傍晚时分才结束。
  邵勋让人把一束束草料堆到路旁,自己则拄着刀鞘,眺望西边的红霞。
  捆扎草料的是潘园的庄客,邵勋认识几个,笑着打了招呼。
  不过这些人都很木讷,唯有一老者愿意与他寒暄几句。
  “长者身子骨还算硬朗。”邵勋笑道。
  “不硬朗可不成啊。”老者叹了口气,一边熟练地堆放草料,一边说道:“没力气种地摘菜,不得饿死?”
  邵勋沉默,旋又问道:“年年打仗,种地还不能糊口,种得有甚意思?”
  “总要种地的。”老者说道:“粟米、小麦、胡瓜、蒲桃,年年忙活。我的家就在这里,谁来了都要种地的人。哪怕一年比一年种得少,也总要种地的……”
  “总要种地的”这句话,在邵勋脑海中反复盘旋。
  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短短一句话,既悲凉绝望,又似乎充满着不屈不挠的旺盛生机。
  这个天下,这个民族,或许就是在这句“总要种地的”坚韧话语之下,才能克服重重磨难,一次次浴火重生吧。
  可惜有人不珍惜,乱世又将大至,胡人、流民、乱军屠刀之下,又会变成一副什么模样?
  但——确实,总要种地的。
  ******
  天色将晚,宅园之内,糜晃带着人清点草料。
  农庄本有不少庄客部曲,潘家失势后,一部分逃亡,一部分在过去两年的战争中战死,剩下的不过寥寥三四十家罢了,如今都在庄园所属的田地内耕作。
  糜晃管不了这些庄客,因为王妃已经遣亲信管理了,他能管的只有这一幢兵——如今还剩四百七十余。
  老的老,小的小,不好搞啊。
  糜晃知道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无奈司空囊中更乏人才,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月余下来,心力交瘁,干脆不怎么管了,让各队队主自己看着办。
  他只在考核的时候才出现。
  潘园内养了一批牲畜,马上就要过冬了,需得准备草料,这是王妃吩咐下来的,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他离开了清谈会场,乘坐牛车过来督促、清点。
  但只清点了一半,他就没甚兴趣了,一边随意看着,一边与客人闲聊。
  “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糜晃打了个哈欠,挤掉了两滴眼泪,道:“只一会就乏了。”
  “谁让你走得这么早?”客人裴盾笑道:“曹尚书难得拿出珍藏,分予众人。服完药散之后,还有美婢歌舞助兴,啧啧,结果你竟然跑了。”
  “军务在身啊……”糜晃叹了口气:“再者,我担心服完药后放浪形骸,那就不美了。”
  裴盾哈哈大笑,道:“君真乃实诚人。”
  糜晃赧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