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75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3553
  此人立刻反应了过来,大声道:“杀了一人。”
  “感觉如何?”邵勋问道。
  “好像……不难。”此人艰难地回答。
  众人都笑了,这是什么话!
  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杀人的时候紧张吗?”
  此人竟然真的仔细回忆了一下,半晌后才说道:“忘了。”
  众人再度哄笑。
  邵勋又拉过他身旁一人,问道:“第一次上厮杀,怕吗?”
  这人犹豫了半天,最后才道:“一开始想尿尿,心里想挺枪刺杀,但喘不过气来,手脚还不听使唤,怎么都刺不出去。”
  “后来呢?”
  “后来有个贼人脚底一滑,撞在我枪头上,死了。我突然间就能喘气了,后来又杀一人。”
  这次没人笑他。
  他能杀两人,你行吗?
  谁都是从新兵走过来的,他的表现其实很不错了。毕竟,没几个人像邵司马那么变——那么天生勇猛。
  邵勋随后又重点询问了第七队的十余名学生兵军官,了解他们的状态后,才放下了心来。
  第七队十六名伍长以上军官全是学生兵,士兵则全是相对愚昧,不通人情世故的集市苦力,这是自己掌握程度最深的部队。
  这次战斗结束之后,或许可以尝试组建第二乃至第三支了。
  第七十六章 信号
  粗略的战斗结果很快就统计出来了。
  此番趁敌不备,突下杀手,取得了辉煌的大胜,计斩首一千二百余级,俘八百余人,其余贼众溃散——他们的下场好不到哪去,洛阳周边还好,再往远走一点,坞堡帅、庄园主们会把他们统统抓走,成为庄园奴隶群体中的一员,能够回到河北的不多。
  糜晃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甫一见到邵勋就大笑:“我料此战必胜,但没想到胜得如此干脆利落。邵君左突右冲,杀伤甚众,功居第一。”
  邵勋谦虚地笑了笑,道:“以有心算无备罢了。贼众又不是什么精兵,有此结果,寻常事也。”
  “可没小郎君说得那么简单。”糜晃感慨了一声,道:“我方才询问了众突将,得知小郎君身先士卒,所向辟易,杀得敌军狼狈而走。若换一个人来,或许也能赢,但绝不可能赢得这般干脆利落。有功便是有功,我定会向司空禀报。”
  邵勋又笑了笑,没说什么。
  禀报有何用?撑死了钱帛赏赐罢了,这个时候也腾不出官位给他。更何况他太年轻,升官太快,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叽叽歪歪——他又不是司马氏宗王或世家大族子弟,二十多岁就可统领大军。
  糜晃说到这里的时候,何伦、王秉联袂而至。
  王秉还没说什么,但何伦是真的服了,只听他道:“二百选锋破入营中,将三千贼众搅得天翻地覆。待我领大军赶至,就只有收拾残局了。这一仗,打得让人服气。”
  何伦是上军将军,他都说话了,王秉也只能附和了两句:“骁勇悍捷之处,当世难寻,我也服了。”
  花花轿子众人抬。
  邵勋这般勇猛,他们亦能跟着分润些许好处,毕竟三千王国军是一个整体嘛。
  于是乎,一个接一个军官过来拜会,说几句或真心或假意的恭维话。
  邵勋当然不会全信。
  何伦、王秉心情激荡之下,固然会说些溢美之词。但涉及到具体的利益之争时,又会冷静下来,该怎样还是会怎样。
  人啊,要分得清真话和假话——呃,还有半真半假的话,或者纠结犹豫之下可真可假的话。
  杨宝是走在最后一个的,待众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之后,他神秘兮兮地凑了过来,低声道:“司马,突将们对你赞不绝口,甚至顶礼膜拜,都说以后还要跟着你,不想回原本的幢队了。”
  “就这事?”邵勋拿起牛皮水囊,喝了一口水后,漫不经心地问道。
  杨宝尴尬地笑了笑,然后说出了他的真实来意:“司马,这些人如此勇猛善战,又都佩服你。不如请中尉出面,提拔他们为伍长、什长,编入上军,把何伦的人顶掉。他招的那些洛阳市人,方才交兵之时,犹豫胆怯,在看到我方即将大胜之时,方才出了把子力气。他们的带队军官,本就不行,合该被人顶掉。”
  邵勋沉默了一会,然后笑了,道:“你的忠心我知晓了,但这会还不能做。”
  “为何?”
  “大战在即。有些事,当徐徐图之,急不得。”
  “诺。”杨宝失落地点了点头。
  调到前幢已经半年了,他不是没有犹豫过。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来汇报,非常勤谨。但过了两三个月后,他来的频率就渐渐少了,显然有所动摇。
  但在看到高翊都被制得服服帖帖之后,他再度转变立场,又三天两头巴巴地跑来汇报。
  这个滑头,没治了!
  “下去吧,和高翊说一声,集结部伍,咱们入城。”邵勋将牛皮水囊递给吴前,道。
  “诺。”杨宝乖巧地应道。
  杨宝走后,吴前忍不住问道:“司马,为何入城?”
  “此间战事已毕,贼众不敢再回来了。方才听中尉所言,广莫门那边的贼众亦已溃灭,城北无事,不入城何待?我自与中尉分说去,你带人收拾东西。”邵勋吩咐道。
  “诺。”
  洛阳北侧就只有两门,西曰大夏门,东曰广莫门。
  两门数千邺兵溃散,这边的战事确实结束了,只需留少许人马守门,大队自可进城。
  ******
  平整的大夏门内御道上,数千名军士排成整齐的队列开进了城内。
  十二座城门处杀声震天,兵刃交击声、箭矢破空声、垂死惨叫声不绝于耳,早就让全城士民惶恐不安了。
  高门大族自有从家乡带过来的护院部曲。
  他们拿着军中制式武器,铠甲、弓弩、刀枪齐备——鬼知道从哪来的。
  听到军队脚步声时,护院们立刻紧张了起来。
  家族中的年轻子弟登上墙头,仔细瞭望。
  年纪大一点的则在后面组织僮仆,给他们发放简陋的武器,基本是有什么用什么,木棍、柴刀都上了。且不止男仆,有些健妇也拿着木棍,一脸紧张之色。
  正所谓久病成良医,洛阳被祸害这么多次了,若再不提高自家府邸的防卫水平,那就真的傻了——不说对付乱兵,现在的盗匪也越来越嚣张,成群结队的趋势愈发明显,你总得应付吧?
  高门大族之外,还有进京的商人。
  可不能小看他们。
  在这个时节穿州过县做买卖,没点本事是活不下来的。
  石崇那厮开了抢劫商旅的恶劣先河,全天下的商人们总会有点触动。
  宗族子弟、乡党旧识中身强体壮的尽数招募过来,没事时就练练庄稼把式,免得遇到贼匪连抵抗之力都没有。
  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自然摊到货物价格里面了。没办法,乱世就这个样子,大家凑合着吧,都忍忍。
  东海王国军的进城,让商人护卫大为紧张。有人甚至从车底摸出了严禁流入民间的强弩,死死盯着路口,暗暗乞求不要有不识相的大头兵过来。
  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紧闭房门,瑟瑟发抖了。不过也有勇气十足的几家人约定互保,总体而言不多。
  “东海国兵,大破邺贼。”
  “各安生业,休要乱走。”
  “喧哗作乱,格杀勿论。”
  十几名大嗓门的军士排在最前面,用长枪挑着砍下来的邺兵将校头颅,一边走,一边呼喊。
  御道上偶有蒙面少年出没,撞到他们手上时,直接长枪戳刺,杀了个干干净净。
  每逢大战,局势混乱之时,“恶少年”就会成群结队出没,或盗或抢,甚至还有放火杀人的,着实是一大祸害——蒙面的原因是怕被熟人认出,或抢了熟人社死。
  王国军的呼喊起到了奇异的作用。
  他们一不抢劫,二不杀人,只排着整齐的纵队前进,偶尔遇到盗匪恶少年,或是昏了头溃进城内的河北乱兵,还刀枪齐下将其诛灭,纯粹是在安定秩序。
  人们心中紧绷的弦渐渐松了下来,甚至还有人低声欢呼——可能是被邺兵勒索烦了的人。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东海王国军的名声开始了进一步的传播。
  洛阳百姓们陆陆续续知道,除了中军外,洛阳城内还有这么一支颇具战斗力且军纪良好的部队。
  将来如果洛阳再面临战争威胁,或许可以依仗他们——名声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时候就是能发挥极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
  邵勋则仔细观察着士兵们脸上的表情。
  他看到了许多骄傲的面孔,尤其是当部分百姓发出欢呼声时,士兵们更加昂首挺胸了,原本有些敷衍的队列也变得更加整齐。
  人是需要肯定的。
  打了胜仗的人,尤其需要肯定,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自信心强时,能发挥出较高的水平。
  没自信时,平时训练的水平都很难打出来。
  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科学、系统、艰苦的训练,也需要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心。
  他们现在还差得有点远,但邵勋已经在有意识培养了。
  特别是那些他视若珍宝的学生兵,更需要一场接一场的胜利来“喂养”,直到喂出一支能打胜仗的强大军队。
  司空府很快到了,这里已经加强了戒备。
  司空“新宠”、禁军大将苟晞派了五百精兵于此守卫,将周围占了个满满当当。
  东海王国军没有停留。
  一部分人径入军营,另外一部人则在街道口布防,警戒残敌。
  虽然可能不需要他们这么做,但姿态还是要摆出来的。
  同时,这也是邵勋隔空发出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