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2917
有的县令,会加将军号,这是三国以来的老传统了。
吕蒙,以平北都尉令广德长,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本书中出现的乔智明,当县令时加殄寇将军。
南朝宋沈攸之,起为龙骧将军、武康令。
南朝齐萧赤斧,出为建威将军、钱塘令。
南朝梁沈瑀,起为建武将军、余姚令。
等等,不一一列举。
简单来说,至唐代,县令的职权就被阉割了不少。到明清,继续阉割,百里侯难副其实,县令之职也没有魏晋时被人看重了。
三、县佐吏
1、丞
诸县令秩千石者,第六品,其丞、尉第八品;
县令长相六百石及以下者,皆第九品。
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是,西晋还是置县丞的,《晋书》提及:“范广为堂邑令丞……”
这是西晋末年的事情。
东晋有没有县丞,不好说。
南朝宋《宋志》:“(晋)后则无复丞,唯建康有狱丞。”
2、尉
官品参照上条。
大县置二人,次县、小县各一人。
洛阳置六部尉。
江左之后,建康亦有六部尉,至迟晋成帝咸和六年(332)时已有七部尉,自此未变。
七部尉:江尉在三生渚,西尉在延兴寺后巷,东尉在吴大帝陵口,南尉在草市北,北尉在朝沟村,左尉在清流溪孤首桥,右尉在沙市。
3、方略吏
县置方略吏四人,无品,吏职,但“不与县吏主簿功曹等同列,而与县尉另成一节。”
县丞(官)、县尉(官)、方略吏(吏)皆为一县之“上佐”,县令无权自辟。
四、县属吏
1、纲纪类
功曹、廷掾(只有西晋有,东晋没有)。
2、门下类
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干、门下游徼、门亭长、门下议生、门下循行等等,不一一写出了。
3、诸曹
户曹、法曹、金曹、仓曹(东晋时可能已改名仓督监)、贼曹、兵曹、狱曹、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驿吏、劝农、校官掾等等,不一一列出。
以上所有“属吏”,全由县令自辟,朝廷不管。
这些属吏全是一种徭役,没有工资。
《晋志》、《宋书·谢方明传》、《徐裕传》、《梁书·安成王秀传》等都提到了这些吏员是没有工资的,以至于刺史、太守看不下去,上奏朝廷为他们讨钱,不成功,梁安成王“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遣散五百余人”,“百姓甚悦”。
当县吏成了一种苦差事,变成了“力役”,大概是因为有油水的都被豪强占了,剩下的要自己贴钱上班。
五、特殊职位
1、关谷塞道诸尉,第九品。
这个只有在该县有关隘的时候才会设立,归县令管,有兵。
这又是西晋县令权力大的佐证之一。至少在唐代,开元六上关、十三中关之类的关隘,县令无权管,也指挥不了驻扎于此的兵,明清就更不用说了。
2、县参军
县令加将军号时置。
完。
有空再写郡、州级别的官吏设置。
第一百零五章 云中坞
天空突然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寒风劲吹之下,直往人脸脖子里钻。
崎岖的山道之上,大群武士正在进军。
他们器械齐全,装备精良,面容更是严肃无比。
但看起来也不是很紧张。
银枪军六百将士是上过阵的,还不止一次,虽然打的仗都有点取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累出一定的自信,特别是在面对贼匪的时候。
教导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各队挑选的精兵,打仗经验十分丰富,当然不会把小场面放在眼里。
上山这条路明显有人工开辟的痕迹。
最初可能是野兽趟出来的,后来变成了山上众贼匪行走的通道。
贼匪下山的原因是——种地。
抢劫也是有的,但光靠抢劫养不活自己。为了生活,每个人都打几份工,都身兼多职:农民、土匪、商人等等。
山道之外的密林里,还隐隐约约有人活动的痕迹。
那是银枪军和王国军的斥候,一共数十人,早早就上了山,仔细搜检各个适合藏兵的地方,以免被人埋伏——虽说真被埋伏了也没什么,山寨内就百十号贼兵,能怎样?
雪越下越大了。
贼人看样子今天不会下山了。邵勋已经远远看到了山寨那粗犷的墙体,以及围墙内部那袅袅升起后,又很快在寒风中飘散的炊烟。
“催一催辅兵,让他们快上来。”邵勋吩咐道。
“诺。”战场信使很快离开。
辅兵当然是王国中军的辅兵了,银枪军还没配这玩意,此时只是借调罢了。
吴前在后方督带五百辅兵,人人气喘吁吁,扛着梯子(爬墙)、大斧(斫门),背着火油(纵火)、门板(跨壕)等等杂七杂八的物事。
另有百余匹驴马骡等役畜,背着箭矢等消耗品。
至于食水,只能士兵自己随身携带,一般就几天的干粮。
攻坞堡的现实困难就在这里。
地形狭窄,展不开兵力,来一万人和一千人的效果,差别不大。
道路崎岖难行,辎重车辆没法上山,负重之下的骡马一不小心还会滚落山谷。
作战无法持久,几天的干粮吃完,就得下山,或者山下的人送上来,消耗很大。
如果没法一鼓而破的话,基本就只能谈判了。
坞堡主象征性交点钱粮,送质子,表示恭顺,进攻方见好就收吧。
当然,这是豫西山区的坞堡,平原地带的容易展开兵力,但人家的规模也更大。
山里面的坞堡可能就聚集着几百户人,但平原上的可不止。
后汉末年,满宠在河南连下二十余坞堡,得民二万户。
这还是坞堡尚未大举成风的汉末呢,平均一个坞堡就一千户了。在这会,三五千户人的坞堡都不少见。
“快点,快点!”吴前脚底一滑,老腰差点闪了,连滚带爬起来后,不住催促道。
常见的攻城器械没法用,只能靠这些梯子了,如果前面开打,他们还没赶到,今天不掉几个脑袋是难以收场的。
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正当辅兵们加快脚步,闷头赶路的时候,前方山林间传来了惨叫声。
吴前心中一个咯噔。
他很清楚,那是斥候在杀人,但手底拖泥带水,让人叫出声了。
果然,片刻之后,寨内响起了清脆的铜锣声,那是有人在示警。
吴前低声骂了句,大声道:“快,别小心翼翼了,都给我冲,快点!”
一时间人喊马嘶,粗重的呼吸声、沙沙的脚步声随处可闻。
辅兵们不再遮掩身形,奋起余力,加快速度冲向山寨。
“啊……”惨叫声此起彼伏。
当吴前背着一袋伤药赶到前边时,银枪军已经展开了战斗。
两百余名刀盾手、长枪手身披铁铠,阵列于前,正对着大门方向。
三百多名弓手手持步弓,瞄着墙头,连连施射。
吴前一时间看愣了。
终日在辅兵里头厮混,已经很久没看到战兵操练了。怎么一下子蹦出来这么多穿铁铠的重甲步兵,将军从洛阳武库倒腾了多少东西啊?
“嗖!嗖!”一支支箭破空而去。
贼寨墙头一开始还有寥寥七八个弓手还击呢,很快就在大规模的箭雨覆盖下,惨叫着跌落墙头。
吴前知道,银枪军不是一般的军队。邵将军要求所有人都要练习射箭,成军一年以来,大部分人的箭术很差,只能说会射箭,谈不上精通。但三百多人一齐施射,打的还是小小一个贼寨,已经不需要你射得有多准了,铺天盖地的箭矢飞过去,贼人在低矮的墙头完全立不住脚。
鼓声响了起来,所有人齐声大喊了一声“杀!”
“辅兵,填壕,架梯!”
“第一队刀斧手,斫门!”
“第二队、第三队准备登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