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9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2871
  乱世之中,人才最重要。
  “降与不降,尔自决吧。”邵勋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卢志知道,这是给他劝说的机会。于是立刻起身,走到王阐面前,半晌后,开口道:“有些事,我只说一遍,若还犟,就不管你们了。”
  “其一,以数千粮械两缺之兵,对抗数万得胜之师,必败。”
  “其二,邵材官屡战屡胜,此番必然封爵,身份却不差你多少。你现在甚至可以说是没身份。”
  “其三,王妃在府,有事还可以帮着转圜。”
  “其四——”说到这里,卢志压低了声音,道:“邵材官尚未娶妻,王妃已怀有身孕,若诞下男儿,将来如何,犹未可知。”
  王阐心中一动。
  卢志看着他,久久不说话。
  半晌之后,王阐张了张嘴,艰难地说道:“我离营一趟,去劝劝郝昌、楼褒、楼权。”
  卢志大喜,同时心中也有了决定。
  太傅幕府的祭酒,只不过是个中低级幕职罢了,他不想去了,而今有个地方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经历了肥乡之战后,又深入了解了一些事情,他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王妃是邵材官的枕边人,还有可能诞下长子,如果再多一些像王阐这样的故人,就再好不过了。
  反正邵勋目前没法开府,他也没法正式任职,若有不谐,直接走人便是。
  先去看看再说。
  第二十六章 谶纬
  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天空繁星点点。
  邯郸城头,一位老者仰首望天,看了许久之后,低下头,久久不语。
  石超等了半天,不见他说话,猜测他是害怕,于是拉着他的手,道:“崔公既已投我,便是自己人,有何不可言?”
  崔公还是不说话。
  石超耐心地说道:“事已至此,藏着掖着才不妥啊。”
  郝昌、王阐、楼权、楼褒等人亦好奇地看着崔公,静静等待。
  崔公本是博陵人,游历山河之时,被石勒所绑,引为谋主。石勒败后,将归家,又遇到石超,被“请”来了邯郸。
  其实都是老熟人了,以前见过面——在这件事上,邵勋想得还是简单了,汲桑既然打着公师藩的旗号,又怎么可能与石超等人完全没联系?
  崔公长叹一声,道:“太白与荧惑会,革命之象也。”
  “这……”石超一惊,问道:“崔公是说我等能定鼎天下?”
  崔公瞟了石超一眼,问道:“谁是太白星精?”
  石超凝神苦思。
  王阐却与郝昌对视一眼,心砰砰直跳。
  崔公在谶纬之说上面是很有造诣的,他说的话,可信度极高。
  卢志等对他俩说,洛阳有传闻,材官将军邵勋乃太白降世。以前不信,但现在信了七分,因为这个人似乎生而知之,又勇冠三军,屡战屡胜,如何解释?
  “就不能是我等吗?”石超不甘心地问道。
  “吾昨日以天时冥数而观,将军无能为也。”崔公丝毫不给面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仅此一观,便能断我前程?”石超质问道。
  超弟熙欲言又止,终究没有插嘴。
  “昨日老夫亦见得东方有黄气数根,直立数丈,此必太白星也。”崔公又道:“其气颇壮,隐隐然压制洛阳王气矣,早晚必应验。”
  石超一窒。
  这话他不敢轻易否定,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已经应验过了。
  陈敏作乱之时,有望气者陈训说:“陈家无王气,然洛阳王气甚壮,不久当灭。”
  后来果然应验了。
  再远一点,吴国孙皓时,有望气者说:“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邺宫不利。”
  孙皓深信不疑,乃征夫子开挖荆州世族名家之墓。
  后施旦在建邺反,孙皓杀之。又派数百人鼓噪入建邺,杀施旦妻子,称天子派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应望气者之言——这有点强行“应验”的意味了,果然不灵。
  这么多人都信,石超再有主意,这会也将信将疑了。
  “都督。”郝昌、王阐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出来。
  一旁的楼权见了,亦有些意动。
  “闭嘴。”石超瞪了他们一眼,又看向崔公,道:“刘舆将兵万余,自邺城北上,崔公不妨算一卦,胜负如何。”
  “何须卜卦?”崔公摇了摇头,道:“傍晚时分,都督听得雁鸣否?”
  “听到了。”石超愕然。
  “其鸣悲也,便可知吉凶。”崔公说道:“夫天虽有大象而不能言,故运星精于上,流神明于下,验风云以表异,役鸟兽以通灵。此乃上天之所使,自然之明符。”
  说这话时,崔公一副仙风道骨、高深莫测的模样,即便是扯犊子,但已经把石超绕进来了,让他无法有效思考。
  “运星精于上,流神明于下……”果然,石超被成功降智了,开始了喃喃自语。
  但被降智光环笼罩的,又何止石超一人?
  在场的除了王阐还算清醒外,其他人都有点五迷三道,满脸惊疑。
  “都督。”王阐又站了出来,道:“山穷水尽了,还犹豫什么?但凡有地方去,能有人投靠,又何至于此?”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也是王阐的心里话。
  你还能投靠谁?没去处了啊!
  王浚?他不把你绑了就不错了。
  司马越?真的不敢,也不想,那是仇人。
  哦,似乎还有个刘渊。
  王阐不愿意投匈奴,至今也没几个士人为刘渊做事。他封的几个官,基本都是当年游学时的同窗。
  反正,不想死就得投降。
  投刘舆还是邵勋,几乎不用选。
  石超仰天长叹一声,道:“要走就走吧,我也不拦你等。”
  王阐有些不忍,最终躬身行了一礼,咬牙离开了。
  “都督。”郝昌上前,嗫嚅道。
  “滚!”石超斥道。
  郝昌灰溜溜离去。
  楼褒、楼权二人远远拱了拱手,亦匆匆下楼。
  石超流下了两行热泪,扭头望去,身边已空无一人。
  等等,空无一人?崔公呢?
  崔公已至城楼下,一把年纪了,腿脚飞快。
  王阐打开城门,给了崔公两匹马,道:“崔公,就此别离了?”
  崔公一把夺过马匹,道:“回去告诉卢子道,该帮的忙我已经帮了,就此回乡。此生——再不相见。”
  说罢,翻身上马,不疾不徐,慢悠悠地消失在夜幕中。
  “真奇人也。”王阐赞了一声,随后他又看向城头。
  虽然没看见石超的身影,但他知道,都督就在上面。
  身后传来了嘈杂声,大队军士赶着车辆、骡马,离开了邯郸城,向东而去。
  “子将,还犹豫什么?速走。”楼权、楼褒二人招呼道。
  “这就走。”王阐笑了笑,接过亲兵牵来的马匹,一跃而上。
  “子将,邵材官真是太白星精降世?”郝昌走了过来,低声问道。
  “十有八九。”王阐回道。
  “你怎知道。”
  “卢长史说的。”
  郝昌点了点头。
  卢志的才学,大家都很佩服,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又增几分可信度。
  他当然不会全信。但正如王阐之前所说,他们没去处了啊。
  苟晞再来,可顶得住?
  范阳王没死之前,就是苟晞统领其帐下兵马,在河北大杀四方。这才过去多久,大家都没忘记呢。
  这是个大杀星,犯到他手里绝对好过不了,不如赶紧跑路。
  呃,不叫跑路,叫趋吉避凶。
  ******
  八月初五,当邵勋抵达巨鹿,开始征粮之时,终于收到了明确的消息:王阐等四将率三千余人来投。
  几乎于此同时,刘舆率姚远、冯嵩、郭默等将抵达邯郸城南,开始扎营。
  刘舆知道了邯郸守军“四散而逃”的消息。
  在他抵达的当天,石超又率众“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