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95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103
  刘舆趁势进兵,结果在街道上遭到了伏击,损兵近千,仓皇败退而出。
  石超这才真正出逃,一路向西,往武安奔去。
  其弟石熙则率数百人北奔。
  兄弟二人分头逃窜,令刘舆勃然大怒。
  他亦分兵两路,分头追击,最终只逮到了石超一部,杀数百人。
  石超领兵千余,越太行至上党,不知何往。
  “石都督应逃走了。”巨鹿城头,邵勋马鞭指向西边,道:“过武安,至太行,或投刘元海去了。”
  武安在邯郸西面,有一条通往河东的陉道。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当时秦军就是经太行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过来的,石超当走此道无疑。
  王阐等人松了口气。
  到底是老兄弟,他能逃走,大家都很开心。
  “杀!”城外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呼喊声。
  众人很快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看过去,却见银枪军两千余人披甲列阵,正在演练刺杀之术。
  即便他们已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但训练仍然不可少,且非常严格。
  这会长枪刺杀已近尾声,众将士在军官的命令下,抽出弓梢,开始给步弓上弦。
  很快,一队又一队的人出列,一边小步快跑,一边对着草人射箭。
  此为进阶版训练:行进间射草人。
  步射,不仅仅有站着不动射箭,也有行进间射箭,都要考核。
  最早的一批老兵,甚至抽出了长垛箭,找了一面空无一人的城墙,练习往城墙上射箭。
  还有玩破甲箭的……
  总之,依据入伍时间、训练进度不同,各队、各幢训练的科目不一样。
  最终,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化,大家的进度会慢慢趋同,便可集体演练了。
  “如何?”邵勋看着四人,笑问道。
  卢志在一旁沉默不语,一会看看王阐等四人,一会又看看城下的银枪军士卒。
  “将军可真有耐心。”王阐收回了目光,苦笑道:“这兵花费太大了,且至少两三年才能小成,五年成气候,七八年方能大成。”
  光一个弓箭,就不是短短两三年内能练精的,太难了。
  邵勋哈哈一笑,道:“诚如子将所言,这些兵太难练了。尔等来投,令我不复缺兵少将矣。”
  王阐等人面色一喜。
  确实,银枪军练好了固然精锐,但却折损不起,只能拿来进行关键的野战。
  其他场合,便是他们的用武之地了。
  不过,唯一让人烦心的就是邵勋的身份。
  官品不低,毕竟是第五品的材官将军了。
  但没有地方职务,这是硬伤。
  他们投了过去,训练之余保不齐还得种种地。
  而且,邵勋和他们有言在先,赏赐是没有的,只能混口饱饭。兴许逢年过节会发点东西,但不可能向银枪军、牙门军看齐。
  说穿了,这待遇和辅兵差不多。
  若非实在山穷水尽,眼见着要全军覆没了,投邵勋不是什么好选择。
  只能先将就着了,有卢长史和乐妃等故人在,总不至于真沦落到辅兵。
  第二十七章 拉拢
  八月初十,邵勋奉命南下,一路搜罗无家可归的儿童少年,至八月十五时才抵达邯郸。
  刘舆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魏郡太守冯嵩更是黑着一张脸,他好不容易征集的兵马,在邯郸城内又被石超阴死了一半。
  “刘都督。”
  “邵将军。”
  一行人见礼完毕后,邵勋便问道:“还未抓获汲桑?”
  “旬日前在茌平见到过其行踪,帐下不过千余人,为苟将军所迫,亡奔草泽间,应活不了几日了。”刘舆回道。
  “既如此,可是要班师?赏赐何时发下?”邵勋说道,说完,一指远处披甲肃立的银枪军、牙门军数千儿郎,道:“都等着拿赏回家呢。”
  “邵将军,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王跳了出来,道:“我闻你进兵各处,但搜罗粮草、财货,此时已赚得盆满钵满,还要什么赏赐?不得为太傅分忧?”
  邵勋仿佛没听到他的聒噪一般,只问道:“太傅可已发下军令?”
  “不曾。”刘舆说道:“不过就这几日了。赏赐肯定会有的,君立下大功,此番或可封爵,金帛一起发下。”
  按照惯例,封爵的时候,除了食邑外,还会有绢帛奖励,一般和食邑数相等。
  国朝荀勖曾建议罢公侯以下封爵,上从之——虽未完全罢废,偶有人得封乡侯、亭侯之位,但终西晋一朝,乡侯只有五例,亭侯只有二十五例,远远少于公侯数量。
  从此以后,爵位制度以王(郡级)、公侯(县级)为主,偶尔会出现一两个奇葩。
  比如,刘舆听到风声,苟晞会被封为郡侯。
  郡,本来是封给宗王的,结果给公侯,可谓奇葩。
  但别急,国朝还有专属公侯的县一级被封给宗王,即“县王”,又是奇葩。
  但这两者不是常态,一般而言,郡封王(郡一级有时会出现公爵,多为宗室爵位递减所封)、县封公侯才正常,列侯极少出现。
  “哦?可受封何爵?”邵勋感兴趣地问道。
  “听闻是县侯。”刘舆神色复杂地说道。
  二十岁的县侯,固然不少见,但多为世家子,寒门、平民出身的很少。
  十年前,参与平定齐万年之乱的李矩,立功之后,也只得封东明亭侯,食封七百户。
  司马伦僭位,连自家奴仆都封爵,这样一搞,爵位就没那么神秘了,邵勋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这人!
  “此侯可能置国相?”邵勋又问道。
  “可。”刘舆叹了口气,道。
  邵勋心中大喜。
  他奶奶的,终于可以有几个官位安置人才了,这下应该能吸引人才来投了吧?
  “太傅有功必赏,真乃信人。”邵勋赞道。
  刘舆就像吃了只苍蝇般,十分不适。
  这次真的完蛋了,没消耗成邵勋,自己心急之下,还被石超耍了一通,不知太傅会如何看待。
  邵勋懒得管他怎么想。
  司马越在给官位和爵位之中,选择了后者,这符合他吝啬的性格。
  无所谓了,你不想给名义,但世道如此,处处反贼,用人之际你再怎么吝啬,终究免不了一点点让步。
  这就是大势,无人能挡。
  想到此处,邵勋立刻喊来唐剑,让他带一封信回京。
  ******
  洛阳太极殿内,朝会刚刚结束。
  天子司马炽留了王衍、荀藩、高光等臣子进行小范围问对。
  众人先谈了几件财政上的事情,随后话题便转到了河北戢乱之上。
  汲桑已经在数日前被苟晞抓住了,直接处死,河北第二轮叛乱算是被平定了,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苟晞功推第一,受封东平郡侯,食封三千户,赐绢三千匹,朕无异议。此等荩臣,合该重赏。”司马炽说道:“另赐金银器五十件、女乐十人,以奖其功。”
  中书舍人立刻草拟诏书。
  苟晞是兖州刺史,东平郡又隶兖州,就在家门口,非常不错了。
  王衍也没有意见,事实上他现在有点神思不属。
  昨天曹馥居然上门拜访,提及邵勋在河北平乱中的表现,让王衍有些吃惊。
  他确实知道当初司空幕府留守洛阳的那批人关系密切,隐隐以曹馥为主。
  但他没想到,年逾七旬的曹尚书居然愿意为邵勋说话,这不由得令他开始重新评估这帮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当然,事情完全没他想得那么复杂。
  单纯就是一个经历过三国时代的活化石,在经受冷落之后,对仍然愿意尊敬他的年轻人,随手施加一点善意罢了。
  曹馥背后的关系极其复杂,王衍也得尊他一声前辈,如今两人又同属一个阵营(司马越前后两任军师),王衍没有推托,答应了。
  更何况,他现在也想与邵勋做交易。
  对王衍来说,他宁愿与此人做交易,也不愿意与身为外州方伯的苟晞做交易,因为后者不是禁军将领,难以影响到洛阳中枢。
  苟晞受封郡侯,是太傅定下的,只不过没指定哪个郡罢了。
  此时议定下来,受封东平郡,也不算亏待苟晞了。
  邵勋受封县侯,太傅也捏着鼻子答应了,下面就要讨论具体封地了。
  “邵勋论功第二,可封县侯,食邑一千四百户,乃次国侯。另赐绢一千四百匹。”高光说完,看向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