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13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499
王敦似乎察觉了,又似乎没察觉。
他像只困兽般,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
不知道走了多久,他终于停了下来,脸上闪过一丝决绝,须臾又恢复平静,再也看不出任何异样。
他离开了西偏房,回到书房之内,找出兵书,认真诵读。
王家子弟众多,要想脱颖而出,靠谈玄、拉关系、政治平衡,他没有半点优势,唯有一点:在王家内部,他是最知兵的。
若有军职,多半落到他身上,其他人都不行。
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也是唯一的优势。
而今却要在这条道上继续走下去,精益求精,最终摘取甘美的胜利果实。
他只能这么做了。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弄死司马脩袆这贱妇,最好神不知鬼不觉。因为有些麻烦,便是他也承受不起,王家也担待不起,只能慢慢找机会了。
王衍下午才回来,眉宇间微微有些忧色。
方才进宫之时,别人没注意,他却偷偷看到了。
邵勋与值守殿庭的军校十分熟悉,远远地交谈了很久,这才随他一起入宫。
这人怎么比自己还能钻营?
我替太傅、天子妆点朝堂,你替他们培养军校是吧?
正思虑间,仆役悄悄走了过来,在王衍耳边低语一番。
王衍听后,半晌无语。
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这出?弄得家宅不宁,成何体统。
“将宋祎唤来。”王衍脱了鞋,跪坐在榻上,说道。
“诺。”仆人行了个礼,正打算离去,却又被王衍喊住了。
老头脸上的表情变幻了一下,最终觉得有些脏事不太适合自己来做,于是说道:“你遣人去将宋祎的家人接入府中,再派辆车,将此女送往梁县。做完这些,禀报下公主,看看她怎么说。”
“诺。”仆人会意,知道该怎么做了。
此谓一石三鸟之计。
公主心中显然有气,此举或能令其消气。
控制住宋祎的家人,也就控制住了宋祎。
送往梁县,卖鲁阳侯一个好,让他知道王家忍痛割爱,心怀愧疚。
其实,不管计策效果怎么样,眼下也只能这么做了。
挥手打发仆人之后,王衍静静坐了下来,思考入宫问对的得失。
******
洛阳通往梁县的驿道上,一辆辆满载粮食、军械的大车缓缓而行。
入宫一趟还是有好处的,天子首肯,王衍下令拨发了大批粮械、少量钱帛给邵勋,着其前出至襄城,堵住贼众入京的一条道路。
邵勋领命之后,连家都没回,直接带着亲兵奔向偃师东南的轘辕关,打算亲自走一遍这条路。
洛阳盆地向南,还有三关,自西向东分别是伊阙、轘辕、大谷三关。
其中,位于洛阳南边的伊阙关最为重要。
因为此关是这条路上唯一的险要之处,关前关后皆是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唯伊阙关所在颇为“险仄”。
大谷关在洛阳东南数十里的山谷北口,当谷道。
山谷两侧陡绝,山径崎岖,且非常容易埋伏,一般不会走这里。
轘辕关在偃师东南五六十里,山路险隘回旋,凡十二曲,将去复还,故得名。
出山可至阳城县境。
出阳城县,再往东南,沿着颍水行军,相对便利,可一路至阳翟。
总计百余里的山间河谷路,邵勋反复走了五天,并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地图。
地近禹山坞时,甚至看见了两座历经风雨剥蚀的土城。
“此为阳关聚,在阳翟县西北三十余里。”跟随而来的庾亮说道:“昔年王莽曾遣王寻、王邑将兵百万至颍川,刘秀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这两座夹颍水相对而立的土城,便是阳关聚了。”
“元规做功课了。”邵勋笑道。
庾亮淡淡一笑。
谁没有上进心?眼看着邵勋一步步起势,而他却毫无作为,心中别提有多着急了。
但他现在没有着力点,不知道该往哪处使劲。
太傅幕府那边,眼见着不可能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了,那么只有依附邵勋了吧?
前阵子在洛阳,母亲与自己一番长谈,他才最终下定决心。
自己三不五时地跟着邵勋跑,在别人眼中,早就是铁杆邵党了,还去许昌当那个没甚意思的东阁祭酒,完全是浪费时间。
于是,在太傅移镇鄄城的时候,他辞去了东阁祭酒之职,回到洛阳。
回想起当时太傅以及幕府僚佐们的眼神,庾亮只觉汗颜。
但回到洛阳后,他发现自己又无事可做,为此失落了很久。
直到前几天邵勋带上自己,跋山涉水,查探这条驿道。
他提前做好了功课,以期一鸣惊人。
“走了这一路,你觉得如何?”邵勋走到颍水之畔,命人测量水深,随口问道。
“这条路不是很好走,王弥真会来吗?”庾亮疑惑道。
“有进步。”邵勋哈哈一笑,道:“做好万全准备,总是没错的。记住,哪怕后手最后没用上,也一定要有后手,绝不能大意。”
庾亮轻轻点头。
“王弥会走哪条道,我也不甚清楚。我希望他走轘辕道,而不是伊阙道,但世事难料,谁说得准呢。”邵勋说道:“天子也做了两手准备,缪胤领兵八千,守伊阙。缪播领兵五千,守轘辕。大谷关那边,亦有司隶校尉糜晃所领之三千众。无论王弥走哪条道,都不是那么好过的。一旦顿兵于关城之下,锐气就没了。”
入宫问对之时,王衍综合各家之所长,提出了一份详细的方案。
洛南三关皆派禁军戍守,利用山川、坚城消耗敌军的兵力、物资和锐气,待其疲态尽显之时,派出养精蓄锐已久的禁军主力,出关决战,一举破敌。
这份方案,可以说十分保守,充分考虑到了禁军如今的状态,让他们以守为主,先适应一下战场氛围,看看敌军的成色,再做计较。
一份中规中矩的防守反击战术,只要好好执行,不出意外的话,赢面很大,王弥甚至没机会摸到洛阳近郊。
在这份方案中,邵勋甚至看到了一丝隐藏的杀机:如果王弥攻不下轘辕关,或者不走那条路,邵勋就要被迫与敌决战了。因为不打垮他的话,王弥压根靠近不了伊阙关。
这老壁灯!坑起人来是一套一套的。
但你还没办法,有本事不要拿人家钱粮物资。
朝廷给你吸血,就是让你卖命的,本质上就是一场交易。
离开阳关聚后,邵勋又直奔襄城、郏城一带进行侦查。
襄城郡下辖襄城、郏城、舞阳、昆阳等七县,是广成泽的东大门,同时又是南下南阳的主要道路之一,可谓冲要之所。
更妙的是,此地世家力量不强,折腾起来不会有特别大的声响。
王弥不来,他还不好插手呢。
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
就在邵勋与王衍入宫问对后不到半个月,王弥大军就扑到了许昌。
守军只有可笑的千人,一通战鼓之后,直接拿下。
随后便是一场“饕餮盛宴”!
王部将士褪去了人性,充分展现了兽性,在许昌这座豫州名城之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王弥不以为意。
不让儿郎们好好发泄一番,上了阵谁为你卖命?
你一不发钱粮,二没有恩义,人家跟你一路过来,图什么?
所以,他想得很通透,该乐呵就乐呵,该厮杀就厮杀,今朝有酒今朝醉,人死鸟朝天,怕个屁!
“将军既举义师以平天下,自当约束部伍,严申军纪,以为天下表率。”有被绑来的士人劝道:“而今所过之处,多行杀戮,百姓散亡,嗟怨之声,盈于道路。长此以往,必为人所诟,恐伤将军仁德之名。”
“老头说得什么话?”前锋将军刘灵大笑道:“有本事别吃我们抢来的粮食。”
刚刚冲进衙厅的王桑听了亦笑道:“这老头口是心非,昨天吃得可欢了,整整三大碗。”
老者面红耳赤,长叹一声后,放弃劝说了。
正在擦拭佩刀的王弥放下布帛,道:“谢公,你读过书,我亦读过。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汉光武成事之时,军纪好吗?魏武帝平定天下之时,难道没有滥杀无辜?待攻下洛阳,我便约束下军纪,届时还要请教谢公。”
“洛阳乃天下之枢,岂是说打就能打下的?”谢公摇了摇头。
“许昌不是重镇吗?”王弥不屑道:“我以为要费些手脚呢,结果才擂了一通鼓,先登勇士就拿下此城了,谢公怎么说?”
谢公哑口无言,半晌后方道:“太傅身负天下之重,手握重兵,却不救涂炭,早晚为世人所弃。”
“哈哈!”厅中众人大笑,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谁都没想到,权倾朝野的司马越竟然不敢在许昌等着他们,仓皇避让,轻易让出了这座重镇。换个眼界低点的义师首领,许昌都够他登坛祭天,开国称帝了。
费解!令人费解!
“司马越徒有虚名罢了。”王弥得意地一笑,道:“我等从青徐二州出来时,他不敢去鄄城,窝在许昌。待我深入豫州,他又弃许昌,移镇鄄城。说什么平镇河北?我看就是怕了,不敢一战。”
“他打仗就没赢过,有何惧哉?”王桑笑道:“待杀进洛阳,捉了他妻儿,看他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人家脸上那层皮,胜过三重甲,妻儿被执又如何?我自岿然不动。”
“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洛阳没了,他责任最大,届时天下哗然,他还能坐稳丞相之位吗?”
“兴许他乐得看到洛阳告破呢。”